1tb 硬碟推薦不可不看詳解

綜合硬碟結構與市場生態來說,選擇小容量產品當系統開機碟,首選自然為500GB和1TB這2種。 容量需求未滿500GB的,建議選擇500GB機種,高於500GB但未達1TB,則是選擇1TB最理想。 ▲以WD Caviar Blue 500GB(WD5000AAKX),搭配PCMark 7來測試比較,SATA 6Gb/s機種在新舊介面上的效能表現差異。 除了總分外,比較各子項目數據不難發現,兩者互有高低且差距都落在5%內。

和Deskstar 7K1000.C 1TB為同系列產品,存在一樣的效能落差問題,當系統開機碟的採購建議指數比較低。 就整體表現而言,和WD Caviar Blue 500GB各有勝負,如果有品牌喜好問題,或其他考量,還是值得參考的選擇。 部分廠商另外以最佳化韌體、提供64MB之類大容量緩衝快取記憶體,再加上長達5年保固的組合,推出每單位儲存成本最高,效能也最好的高效能機種。 代表性產品有Seagate Barracuda XT、WD Caviar Black,是不計較價格追求略好效能,甚至用來裝配個人磁碟陣列的使用者首選。

1tb 硬碟推薦

国产之光,无论是顺序读写还是顺序写入,它都非常快,并且拥有1GB的缓存,相当强悍,就是价格要比一般的贵一些,喜欢国产可以支持一下。 ▲WD Caviar Blue 1TB一馬當先,PCMark 7成績最高,且開機時間能在最短的25秒內完成。 目前3.5吋、1TB及其以下容量硬碟,3大廠採用的碟片,磁紀錄密度都在350 Gbits/sq.

也許高速固態硬碟的效能讓你熱血沸騰,巴不得口袋像無底洞般深不可測,可以無痛祭出小朋友大軍帶回家。 或者是大容量硬碟抓東西好方便,忍不住想再補進幾顆,好壯大資料儲存空間。 相信答案不是絕對,還是有許多人快樂使用著小容量傳統硬碟。 處理器使用率方面,2種容量機種表現,都是以Seagate產品最佳。 但是目前的電腦平台效能相當好,所以不必太過於在意這些微的差異,重點還是擺在PCMark 7部分吧! 1TB機種以WD最佳,500GB則是Seagate勝出,分別能贏過競爭對手9%與6%。

1tb 硬碟推薦: 破百 GB 資料量,你不存雲端要存哪?

後者運作特性和USB集線器相似,採頻寬分享機制,系統能同時對所有硬碟存取資料。 這種光碟片有非常高的透光率,記錄層透光率高達95.1%,16層則有72.6%。 當然層數越多也就越容易出錯,目前的讀取錯誤率是1 x 10-5 to 1 x 10-4,TDK表示這已經低到足夠商品化了。

SATA 6Gb/s對傳統硬碟有什麼效能影響,答案似乎是「沒有」,唯一能看出效益的地方,就只有Port Multiplier外接儲存應用。 然而在SATA-IO組織尚未發佈eSATA 6Gb/s規範前提下,大可直接無視硬碟的SATA介面版本差異,至少筆者是這麼認為。 共通特點為主軸馬達轉速比較低,能降低運轉溫度與耗電量,適合做大量資料儲存倉庫,不建議拿來當系統開機碟使用。 筆者將合適族群分為2個部分,一是想組裝新電腦的使用者,二是系統效能尚屬滿意,但已屆3~4年以上的主機。 電腦零組件向來不保值,前項使用者購買夠用容量即可,不需要預想保留太多未來需求空間。

在以低價、文書處理、上網機、一般遊戲機,以及影片觀賞等用途訴求前提下,硬要換裝固態硬碟,或是將硬碟容量提升至2TB~3TB,除非具有相當明確的用途需求,否則只是多花錢而已。 其實主流規格7200RPM轉速,約500GB~1TB容量的傳統硬碟,即可滿足這些用途對容量與效能的要求。 独立缓存,独立缓存意味着SSD可以获得更快的读写性能以及写入寿命,因为部分临时数据会先被暂存在SSD的内存,也就是独立缓存中。 这里的闪迪至尊高速系列固态硬盘就是西数的SN550贴盘,并且还没有发现有像SN550一样缓外速度砍半的行为。 其運作架構分為Command-based switching和FIS–based Switching這2種類型,前者為頻寬獨佔運作模式,系統同時間內只能對1顆進行資料存取。

至於BootRace開機速度測試,1TB機種由WD以25秒領先超前,Seagate則是在500GB機種,以最短的29秒樂勝。 至於存取時間測試,HD Tune Pro受到Windows 7寫入快取機制影響,因此出現不可思議的7ms平均值,超出桌上型硬碟的真實能耐。 1TB機種Hitachi和WD表現旗鼓相當,都能達到15ms以內的水準,甩開Seagate偏高的17.4ms表現。 反觀500GB部分,則是Seagate些微領先WD,並且讓19.5ms的Hitachi看不到尾燈。 廠商普遍做法是將部分碟片單面格式化,以組成產品標示容量。 像750GB是由2張碟片組成,其中1張碟片只有格式化單面,所以總共只需要3顆磁頭,而非成本較高的4顆。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消费用户而言,用尽SSD读写寿命还是相当罕见的。 保质期外SSD报废更多情况是因为周边元件,主控芯片焊点,电路用的固定胶水寿终正寝的缘故。

1tb 硬碟推薦: 電腦王網站地圖

至於老電腦,磁碟I/O是電腦系統最大的效能瓶頸,花點些錢換顆新硬碟,能為你帶來更流暢的操作體驗。 循序傳輸效率最低,但是擁有很好的隨機存取性能,雖然搜尋時間略長了些,並不足以掩飾平衡的整體效能表現。 因此得以穩坐第2名位置,如果偏好Seagate產品,可列為WD Caviar Blue 1TB最佳的替代選擇。 例如浦科特M9P Plus 512GB版本和M9P Plus 1TB版本都使用了1GB的缓存,两个容量版本之间几乎没有性能差别。

之所以说几乎,主要还是因为有特殊情况,例如硬盘数据存储过半,侵占了动态SLC缓存。 循序傳輸速度表現最佳,但是隨機存取與其他各方面表現,沒能維持同樣的精采演出。 也許是因為剛推出,韌體調校還沒達到最佳化,所以出現落差頗大的結果。 如果想找1TB硬碟當資料倉儲,特別是用來儲存動輒數百MB、數GB的檔案時,表現未必會比其他產品差。

1tb 硬碟推薦: 網友將退役的10年前Netflix 快取伺服器拿來改裝成怪獸級NAS,總容量高達 262TB

快取演算法的設計,影響遠大於緩衝快取記憶體容量,並非大就是好。 廠商規劃當硬碟容量提升一倍,緩衝快取記憶體容量也會跟著倍數增加,像500GB/16MB、1TB/32MB、2TB/64MB等。 依比例原則來看,雖然2TB機種有64MB容量,但硬碟容量與緩衝快取記憶體容量的對比值,其實是相同的。 如果一昧將容量拉高,雖然能暫存更多資料,檢索資料時卻像是在大海撈針,反而會降低快取命中率。 有1TB的空間,未來就可以放入4k的影片,遊戲更是可以把更細緻的畫面和聲光效果放到光碟片中。

M9P Plus 1TB 顺序读写3400MB/s,2200MB/s,这写入不知道工程师是怎么想的。 但是特点是1GB DDR4超大独立缓存,算法优秀,PCMark 10排名仅次于傲腾。 读写性能,毋庸置疑,每个DIY老哥都会注意的性能,包含顺序、4K随机等等,也是我们经常在网络上看到的参数。

  •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消费用户而言,用尽SSD读写寿命还是相当罕见的。
  • 這規格碟片格式化容量為500GB,而且是由雙面格式化組成,因此單面只有250GB容量,而且每面都得配置1顆磁頭。
  • 維持採用傳統512byte實體磁區設計,但是和1TB機種一樣,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效能極佳,不亞於自家標榜SmartAlign設計的4KB磁區機種。
  • 但是目前的電腦平台效能相當好,所以不必太過於在意這些微的差異,重點還是擺在PCMark 7部分吧!

這結果可視為正常的測試誤差,也就是難以比較出傳輸介面的影響。 儘管各廠商開出容量規格,涵蓋160GB~1TB範圍,卻由於硬碟價格近乎玩爛了,通路市場並不推750GB和低於500GB的容量。 而是主打以500GB為基準值,倍數增長為1TB、1.5GB、2TB等容量的產品,且價格說來也不貴。 TDK所展示的TB光碟片有16層,單層有32GB的容量,一張就能儲存1TB的資料,比起雙層藍光只有50GB來說,要大上不少。 目前的存取方式一樣使用藍光雷射,所以未來應該可以直接使用藍光播放機來讀取,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光碟片的厚度。 這是市場分析研究組織,統計電腦系統與硬碟機廠商出貨量得來的結果,相信出乎各位預料吧!

這個產品還沒有任何的售價和上市時間,希望能早一點進入量產,才能提高光碟的容量。 浦科特的妈妈(母公司Parent Company),由于没有考虑单面设计,性能很强,顺序读写3400MB/s、3200MB/s,有2TB版本可选,只要价格到位了,可以买。 为了节省成本,NAND厂商主流已经从SLC、MLC发展到TLC,乃至96层3D TLC等等。 单个Flash存储单元中从SLC时代只存储1位信息变成可以存储3位信息。 事实上Flash本身是没有变化的,而是能够控制的电平增加了,从而也造成了TLC读写速度SLC缓慢,但有必要的情况下还是可以模拟SLC运行加快读写速度。 曾经有次M8V掉盘了,联系客服后,顺丰上门收送,爽歪歪。

由於碟片旋轉是以主軸馬達驅動,數量和溫度與耗電量都有直接關係,這種沒有利用到碟片所有儲存空間的機種,效益比與推薦指數會比較低。 因為網路的便利,加上目前硬碟、隨身碟的價格也非常便宜,所以現在光碟已經算是不太常使用的東西。 唯一稍微不同的地方,只有緩衝快取記憶體到磁碟控制器之間,這段突發傳輸速度而已。

SATA 6Gb/s速率較SATA 3Gb/s快66%,可以達到287.9MB/s,超越SATA 3Gb/s的250MB/s~270MB/s實際傳輸頻寬上限。 雖然如此,實際使用中是否能體會到效能差異,就有待商榷了。 如果可以,為硬碟提供相對規格的傳輸介面,就不用擔心傳輸效率會卡卡。 維持採用傳統512byte實體磁區設計,但是和1TB機種一樣,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效能極佳,不亞於自家標榜SmartAlign設計的4KB磁區機種。 除了循序傳輸速度不夠耀眼外,整體性能表現直逼1TB機種,是最佳的500GB機種首選。

1tb 硬碟推薦

這規格碟片格式化容量為500GB,而且是由雙面格式化組成,因此單面只有250GB容量,而且每面都得配置1顆磁頭。 相信各位的算數能力都比筆者好,這時候應該已經發現,750GB、320GB、250GB並無法被單碟容量整除。 T客邦由台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某些NVMe SSD在高负荷读写的时候,主控温度甚至会达到90℃以上。 所以能上马甲还是尽量上马甲,硅脂记得也给主控分一些,不用一整瓶都涂给CPU,它真的不需要那么多…哈哈。 再者,容量越大,意味着每个Flash承担写入的次数越少,特别是TLC更为宝贵的写入寿命,可以得到进一步延长。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