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神蹟5大好處

移民多來自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在傳統信仰中的人、神關係裡,自然傾向於對海神庇佑之崇信,尤其媽祖發源於福建莆田,最早建廟地在湄洲,故在行旅中,閩南籍移民往往攜帶其香火與小型神像護佑於途。 媽祖海神屬性的轉化,反映台灣的社會已從農漁業經濟轉為工商業經濟;而且隨著交通運輸工具的進步、陸路交通的便捷、氣象分析預報的精確,媽祖無需再到驚濤駭浪中拯救渡客、漁民,只要安坐廟中庇佑信徒身體健康、事業成功即可,台灣的媽祖神蹟轉為發生在戰場、田園、商場、災區、疫區……,不再侷限於海上。 台灣媽祖神通廣大,神蹟遍布各地、各種事務,項目多元,諸如協助信徒建廟、助進香客渡溪等,皆成為媽祖庇佑範疇。 各地媽祖救治病患的神蹟難以列舉,其中大甲四媽還因精通醫術,每當信徒罹患疾病,就會以刀片削下神像底座木屑,放在草藥中煎熬作為藥引,久而久之神像底座呈現大洞,是故,大甲媽祖俗語有:「大媽鎮殿、二媽吃便(無特殊職務)、三媽愛人扛(擔任進香媽)、四媽閹尻川(底座被削做藥引)」之說。 台灣地處菲律賓與歐亞板塊交界處,經常因地殼排擠發生地震,地震發生至今仍無法預測,因此造成民眾不安。

我們從近年白沙屯媽祖二○○一、二○○三年兩次渡溪,以及彰化南瑤宮媽祖以擲筊方式決定是否「潦溪」,都可發覺,信徒將涉水渡溪取決於神意,媽祖要「潦溪」信徒當然要跟隨,而且媽祖神轎引路,信眾才會有信心,勇於涉水過溪。 白沙屯媽祖往北港進香是目前台灣徒步路程最遙遠,也是唯一由媽祖帶路以神意決定行進路線的進香活動。 據傳有一年進香團抵達濁水溪旁,見溪水湍急波濤洶湧,香客正不知所措,突然神轎衝入溪中,這時濁水溪竟從中裂出一條步道,進香客即隨著媽祖神轎安然通過,等全體人員安全通過之後,濁水溪溪流立即復合。

福州居民宗教信仰多元,道教和佛教是福州影響力最大的兩大宗教。 嚴格來說,大多福州人屬於兩者兼信的華人民間信仰者,奉祀福州各地流行的不同的鄉土神靈,其中媽祖與臨水夫人同為福州極為重要的女神。 媽祖的誕生地福建是媽祖信仰最盛的地方,僅在媽祖的家鄉莆田一地,就有不下百座的媽祖廟,在民國以前,福建沿海各府縣,每縣都有幾十座媽祖廟,如今,福建各地的媽祖廟數量仍十分龐大,香火旺盛。 臺灣原住民族多為母系社會,在漢人強勢入侵,融入臺灣生活過程當中,社會型態發生相當大的轉移,父系社會的崛起取代原有母系社會型態,因此,過去也曾有學者認為,媽祖是漢人父系社會對女性的肯認,或許正是一種隱藏在象徵儀式背後,對母系社會消隱的彌補、心理補償。 這使得媽祖信仰一直扮演著提升女性位置的角色,比如女性透過媽祖信仰得以取得社會參與的身分位置。

媽祖神蹟: 媽祖的歷史:政治力動起來,地方水神變天后

至今每年農曆六月初八口湖萬善爺廟「牽水 」,即是為了普度當年海嘯之罹難者。 新港媽祖的神蹟故事,包括神轎拔斷臺南大天后宮四大柱、太平媽長痣、醫治日本隊長獨子、接炸彈、進香兒童死而復活、幼兒未抱走進香團無法啟程、馴服狂牛……等。 朝天宮後殿右階上有一支孝子釘,傳說有一蕭姓孝子隨母親渡海來臺尋找生父,不料船隻在海上遇難,母子雙雙落海彼此失去音訊。

  • 然而體力畢竟有限,當正載浮載沈時,正好蚵田有一根豎立的木柱,他乃游近木柱。
  • 媽祖本名姓 林單名 默,信徒尊稱 天上聖母、天后或天妃娘娘…等,關於 媽祖的尊稱,乃是信徒視聖母,如家中長輩般敬愛,如同敬愛的祖母一般,而有 媽祖的敬稱,在台灣更有許多感受 媽祖如同祖母一般的護祐,而親切的尊呼 媽祖婆。
  • 翌年再度前往湄州時,卜問亦然,自此以後前往湄州進香,遂都以這尊三媽前往。
  • 因此,各地的媽祖廟,例如:雲林北港朝天宮、嘉義朴子配天宮、屏東萬丹萬惠宮,以及遠到基隆去救援的彰化南瑤宮媽祖等,廣泛流傳著「媽祖接砲彈」的故事。
  • 清同治10年(1871)7月28日,曾文溪改道,鹿耳門天后宮古廟瞬間遭洪水沖毀。
  • 台灣地處菲律賓與歐亞板塊交界處,經常因地殼排擠發生地震,地震發生至今仍無法預測,因此造成民眾不安。
  • 「三媽」也曾經被請去開藥方,因此座底也有一小洞,卜頭家、爐主的年代裡,每於農曆三月廿四過爐以後,住在副爐主家中,日後廟內媽祖神像編號時,遂不納入標號,以「副爐媽」尊稱之,簡稱為「副爐」。

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媽祖每年前來參拜信徒超過百萬人次,有虔誠信眾在歲末年終還會免費發放媽祖年月曆,今年準備1萬份,有許多人是前一天早上就來排隊。 「媽祖」一直是民間社會的重要信仰,更是許多人的精神心靈寄託,明年三月,藝術家蕙子將辦理個展,誠摯邀請對媽祖有興趣的民眾明年來觀展,藉由畫像與媽祖婆近距離的心靈交流,一起來感受媽祖溫暖人心的氛圍,進一步對媽祖文化有更貼近的認識。 「媽祖」一直是民間社會的重要信仰,更是許多人的精神心靈寄託,明年112年3月,藝術家蕙子將辦理個展,誠摯邀請對媽祖有興趣的民眾明年來觀展,藉由畫像與媽祖婆近距離的心靈交流,一起來感受媽祖溫暖人心的氛圍,進一步對媽祖文化有更貼近的認識。 臺北陳姓信徒於太平媽北上參與友宮遶境時擔任轎班人員,當時默默地向太平媽祈求庇佑治癒多年來的胃疾。 一星期後的夜裡突然有位女生向他說出五個字的中藥名,早上醒來仍歷歷在目、深刻地記得,不過心中不免有些疑惑夢中情境是否為真,也讓他苦思這夢境到底暗示著什麼? 神奇的是,就在當天晚上夢見一頂神轎入夢中,轎子上掛有「福興宮天上聖母」的繡布,讓他更加確定是西螺媽祖太平媽顯聖前來賜藥,吃了幾帖中藥後,說也奇怪,困擾他長年的胃疾立即有了顯著地改善,他深切感受到太平媽的憐愛,於是特別訂製一面「顯聖」木匾獻給西螺媽祖太平媽,感念媽祖聖德庇蔭。

媽祖神蹟: 信仰發展

北港進香數次之後,在副爐主的要求下,「三媽」與「四媽」同時坐轎南下北港進香,「四媽」坐中尊,「三媽」坐小邊。 午後1點多,臺南市政府工務局王姓局長聞訊,亦請來小貨車,準備載回石碑,打破林童錦等人的原先計畫,因為出土文物屬於國家所有;但車子無法進出,直至天色將暗亦不得其解,最後王局長同意林童錦等人的提議,以膠筏運至水門,再載至鹿耳門天后宮廟埕。 石碑置於正殿左龕水仙尊王處,在3天裡,林童錦等人擔心臺南市政府會來要回,都把廟門關起來,廟內派老人顧守,3餐都「食泡麵」,廟外則由青壯庄民輪流警戒,形成「規庄顧石碑」的有趣景象;3天後,臺南市政府依約前來運回,但廟門緊閉,不得其門而入,又溝通不良,只好空車而回。

神蹟就是神奇的事蹟,臺灣媽祖的神蹟非常多,其中較廣為人知的神蹟,在明鄭時期有媽祖協助鄭軍登陸鹿耳門的神蹟;施琅將軍攻臺時又有湧泉濟師、助戰破敵、預告捷期、海島湧淡水等神蹟,之後也有助官兵平亂、剿海盜等神蹟。 對一般信徒而言,媽祖是否協助官兵其實並不重要,媽祖在危急之際救苦救難才是民眾所津津樂道的,而媽祖在臺灣流傳最廣的神蹟,是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媽祖接炸彈的故事。 有了官方的扶持,媽祖信仰在台灣如日中天,各地紛紛興建媽祖廟,發展蓬勃。 媽祖神蹟 依據《鹿港天后宮志》,目前安奉在鹿港天后宮的黑面二媽,為當時施琅從湄洲帶來的,更為全世界所僅存(而大陸兩尊開基媽皆毀於文化大革命)。

媽祖神蹟: 媽祖傳說衍生作品列表

相傳在二十九歲時,突然因病圓寂,其親兄長接到噩耗之後,隨即邀人前往協助後事,抵達之時卻見禪師安然無恙,正當納悶之時,禪師說道:原已命終了去罣礙,卻蒙太平媽指點:「汝壽本該終,茲奏增壽四十,宜往西螺福興宮持齋茹素,參道悟真。」隨即返陽回魂。 之後惟參禪師遵奉太平媽聖示,前往西螺福興宮駐錫傳法,並住持四十年後,於六十九歲時圓寂。 日本南進軍隊一路從北部往南,來到西螺街上,赫然發現懸掛在三山國王廟前的首級,憤而放火燒街焚肆。

做為貿易港口,經濟發達,且交通便利,有助於媽祖信仰的傳播;此外,宗教活動也是傳播媽祖信仰的直接因素。 媽祖神蹟 雍正年間開始發展的北港媽祖南下府城巡歷的活動,使得沿路上的聚落多組織有扛抬北港媽祖的轎班會,增加了北港媽祖於嘉義以南以及府城內的知名度;而發展於嘉慶初年的彰化南瑤宮笨港進香,則帶動了雲林以北的信徒南下進香。 長年發展下來,在道光、咸豐年間,北港朝天宮已是文人施瓊芳筆下享譽閤台的「北港靈祠」了。

  • 新港奉天宮與北港朝天宮的爭論歷史更早,據說清朝時北港溪改道,沖毀古笨港街,也沖毀了當時的廟宇,因此在笨港街原址河道北岸重建的北港朝天宮,堅持自己為笨港媽正統。
  • 清光緒十年(一八八四)中法戰爭爆發,法國海軍封鎖臺灣,法艦經常在安平沿海巡弋,引起民心不安,當時每當黃昏時,常見媽祖騎馬在海邊奔馳,保護安平百姓,事後安平幸未受攻擊,民眾都以為此乃媽祖庇佑之功。
  • 舊時,天津新婚者時常至天津天后宮祭拜媽祖,以求早得子嗣。
  • 信徒們也普遍相信,層級較高的媽祖廟,其神力靈感也較為強大(這個情況在其他地區則較不明顯)。
  • 之後媽媽開刀,從恢復室推出來的時候,臉色還非常紅潤,媽媽也說完全沒有害怕和痛的感覺。
  • 順利入台後,施琅聽聞康熙批評他「恃功驕縱」,他趕緊上奏,歸功於媽祖顯靈助戰,奏請皇帝冊封媽祖為「天后」。

苗栗白沙屯拱天宮媽祖今天凌晨3時出發,前往台東天后宮贊境,18日將移駕到高雄鳳山北辰宮、龍成宮,串聯當地廟宇遶境2天、巡行賜福,祈求疫情早日消散。 白沙屯拱天宮則可以說是透過現代媒體與社群網路興起的媽祖廟。 白沙屯拱天宮位於苗栗通霄的漁村,由於地處偏遠,在過去是較不為人知的進香團,直到2000年以前參與人數最多僅有數千人,1990年代,外地的民間表演藝術工作者,如優劇場、無垢舞團等參與進香,他們的加入為鄉村帶來了藝術文化的概念,逐漸對白沙屯本身產生了些許的影響。 遶境:指的是神明巡視轄下的聚落,遶境有一定的範圍,區域內的信徒或廟宇有一定的權利與義務(如繳交丁口錢支持祭典運作),超越該範圍則不能稱作遶境。

白沙屯媽祖的神蹟還有許多,今年5月,媽祖鑾轎經過西螺大橋時,停下來為一對父子祈福除厄,另外在進香活動行經彰化花壇時,突然衝入花壇鄉BMW經銷商昌一修配廠內,由於上個月場內發生汽車暴衝釀1死3輕重傷,員工看到都歡呼,甚至下跪用手拜,相當感人。 媽祖信仰在臺灣民間的盛行,除了反應漢族移民開墾過程的歷史、政治、社會背景之外,媽祖所象徵的母親意象,更是媽祖信仰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媽媽是至親,對信徒而言,正好可以向她訴說心中的焦慮、委屈、希望,而媽祖也都會像媽媽般傾聽子女的心事,當然也就使臺灣人對媽祖產生強烈親密的熱愛與情感了。 臺灣許多媽祖廟都有由契子、義女們所組織的「契子會」、「義女會」,為媽祖提供服務,義務擔任清潔、烹飪、接待等工作,他們都以媽祖的兒女自居,而不稱志工、義工,代表他們與媽祖的特殊關係,兒女為母親服務則更是理所當然之事。

媽祖神蹟: 彰化縣鹿港鎮中山路430號

湄洲島的鄉親一度以為默娘失蹤沒下落,故稱她已羽化昇天成仙,且為感念其孝心,遂蓋廟紀念她的孝行。 經後代學者查知,媽祖葬於現今馬祖南竿鄉馬祖天后宮內靈穴石棺中,且興廟供奉媽祖世代相傳至今,成為馬祖居民最重要的信仰之一。 此島因而被稱為媽祖島,爾後改稱為馬祖島,馬祖之名遂使用至今。 時代演進,媽祖信仰在移墾初期的護航、助戰、救災、除瘟、治病、求雨等功能都已淡化,這些職務已由人間的國軍、消防局、醫院、氣象局所取代,不再由媽祖主導,反而信徒個人的家事、心事、工作等私事,都會向媽祖祈求,因為媽祖代表母親,會關心子女的一切,媽祖正如家庭主婦般,時時關注張羅子女的生活。 生子以後為怕小孩難養,通常會認神明為義父母,為祈求兒女平安長大,透過認契方式,強化孩子與神明的關係,以求得到神明特別照顧。 媽祖的慈母意象,使許多民眾讓子女認媽祖為「乾媽」,建立信仰上的親子關係,每年在媽祖誕辰前夕,媽祖的契子、義女,都要回到廟裡「換絭」,以更新神力並確認關係。

這尊媽祖早年被稱為「三媽」,配祀的兩位將軍為武裝打扮、打赤腳的千里眼、順風耳(因外出進香難免有紛,需要以武裝的兩位將軍鎮壓)。 媽祖神蹟 也是長年鎮守在廟中,一般信徒祈求焦點落在鎮殿媽身上,因此,二媽僅享受人間煙火,不需負什麼責任,所以稱吃便(撿現成便宜)。 說完,轉身往「菅仔埔」方向走去,藉高大雜密的「菅仔」之掩護,循著秘密熟路,由慢而快,由快而跑,不久便消失於草叢之中,最後跑到「菅仔埔」與大家會合,並在此躲藏至日軍走後,才回庄重整家園。

媽祖姓林,相傳在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出生於清源軍泉州莆田縣湄洲島東螺村(979年,莆田縣改隸太平軍;980年,太平軍改名興化軍),民間傳說媽祖「出生時不啼哭」,因而取名為「默」。 文獻或有記為「默娘」,而「娘」字為舊時對單名女子之通稱,故媽祖原名應以「林默」為是。 認契習俗使人神之間建立母子、母女關係,這種關係的建立,使媽祖擁有眾多子女,媽祖也理所當然成為母親之神。 也常有人謂「媽祖婆」、「婆仔」,婆是對年長婦女的稱呼,並非平輩或晚輩,對較為陌生者會稱「阿婆」。 當然,婆也有婆婆之意,婆婆是女子婚後對夫婿母親之稱謂,亦為婦女在夫家最親密的女性長輩,稱媽祖為「婆仔」而非「阿婆」,是將媽祖看成自家母親、祖母、婆婆,人神之間比較像是家人,而非神聖、高貴的神明。 他一開始還以為是朋友就他,但朋友表示根本沒有發現他的身影,看到他時,他就已經浮出水面了,因此原PO也覺得是媽祖有保佑,在無形之中救了他。

媽祖神蹟: 春節前陸軍五六四旅實施反機降實兵訓練

傳說大意是:有一女性香客揹著兒子(或曰孫子)一同前往,在進香途中其子(或孫)因中暑突然暴斃,女香客不得已祇得暫時將其屍體放置在廟後草寮中(或曰樹林下),待進香返回時再做處理。 由於每年農曆三月全台都會瘋媽祖,有400多年歷史的澎湖天后宮,為喚起漁民與信徒對媽祖在海上現身救難的神蹟之記憶,並希望藉由媽祖出巡遶境保佑漁業豐收滿載,因此廟方於民國75年(西元1986年)首創媽祖海上遶境活動,選在媽祖生日(農曆3月23日)前夕的農曆3月11日進行。 其後接連在76、77、79、80、81、84、88年等共計8次海上遶境,遶境範圍更擴及澎湖全島各漁港海域,此外還有北港朝天宮、台北吉安宮、基隆與花東等20座廟宇共襄盛舉。 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林茂賢曾提到,台灣人之所以會瘋媽祖,是因為祂是台灣人心中母親的意象, 「我們心裡有話的時候,會向祂傾訴」。 他指出,參與遶境的過程是一個社會的集體心靈治療,信眾的煩惱、困惑不一定會得到解答,但內心會得到療癒。

媽祖預警災難神蹟眾多,但都是信徒「事後才發覺」神的旨意,如果未能察覺神的「暗示」,只能怪自己沒有慧根。 漢人移民台灣初期,由於清廷對台政策的消極,台灣社會幾乎處於無政府狀態,凡事只能自求多福,百姓面對盜匪侵擾只能期待媽祖的庇護作為自我安慰。 新社地區是客家族群與泰雅交界之處,原漢衝突在所難免,以三則媽祖神蹟反映九庄媽源起於原住民出草事件,在原漢衝突中,媽祖護衛漢人嚇走出草之原住民,表示媽祖護佑漢人對抗原住民。

媽祖神蹟

兩妖不注意,以為她是普通民間女子,近前戲弄,被媽祖用手中絲帕困住,而暫時伏法。 媽祖再前往收伏,二妖無處躲閃,只得拜服在媽祖座前充當侍衛。 海怪「晏公」常和水妖興風作浪,弄翻來往的船隻,是海上航行最大的禍患。 但口服心卻不服,趁媽祖不注意又變成一條神龍,攻擊媽祖,最後媽祖借用法繩,捆住神龍,讓牠難以掙脫,飄浮在水面上,晏公才因畏懼而認罪。

媽祖神蹟: 日本

感人神蹟也吸引不少網友留言分享,「白沙屯媽祖為信徒救苦救難,白沙屯媽祖婆的一路的神蹟都讓人感動想哭」、「媽祖本來在對向車道,真的被媽媽請來家裡了,媽祖愛您唷」、「白沙屯媽祖慈悲,看了很感動」。 大陸零食在台灣超級夯,連高雄春節限定的新樂街夜市都有賣,各式各樣的零食,吸引大批顧客上門,但在初二晚間衛生局人卻突然大動作前往稽查,把魔芋爽、螺螄粉等各式各樣的零嘴通通查扣帶走,查驗後針對三個外包裝沒有中文標示的品項開罰,最高可處台幣300萬元罰鍰。 媽祖神蹟 該文一出,也立刻引起不少網友熱烈討論,紛紛留言表示「媽祖值得追」、「真的是神蹟顯靈」、「這次真的厲害了」、「媽祖聽到你的祈願了」、「天氣熱防曬一定要做好」、「天氣熱要多補充水分,注意安全」。

媽祖神蹟

別再有刻板印象,營養師何埻安表示,胃食道逆流不一定是胃酸太多造成,其實約有1成左右的胃食道逆流是由於胃酸不足造成,至於胃食道逆… 民俗亂彈是由一群長期關注臺灣民俗學發展的研究者合作組成之共筆部落格。 亂彈亦即北管,具雅俗共賞特質,曾是臺灣最廣泛的流行音樂。 我們期待在當下生活節奏中, 與社會大眾一起探討民俗思維, 鼓吹臺灣社會對民俗學領域之重視。 在溪下村中有一戶張姓人家,無緣無故腳生潰爛,看遍醫生也都沒有起色,住家附近不時瀰漫一股怪異的氣氛。

媽祖神蹟: 文化資產保護誰的民俗?主客易位的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

信徒將媽祖當作在天上、神界的母親,彼此關係更加密切,母親愛子女是出自天性,媽祖庇佑子女也是自然之事。 對媽祖信徒而言,天上的聖母就如同人間的母親般,永遠眷顧著她的兒女。 媽祖的母親意象,並非宗教的「創世主」、「造物主」概念,媽祖並無創造宇宙萬物、宰御萬物的傳說,而是以「慈母的形象」,守護百姓庇佑信徒。 每當人們焦慮不安、痛苦無助時,總是尋求母親慰藉,媽祖意象正如同慈母般,溫和、慈祥、包容、關懷,可以撫慰每一個受創、不安的心靈。

媽祖神蹟

根據清初《使琉球記》中記載,媽祖林默娘28歲時因父兄駕船駛至閩江口海域,遇風浪船毀人溺,媽祖為救父兄入海罹難,她的遺體當年隨海漂至閩江口附近的小島(即今日馬祖列島的南竿島),為漁民打撈上岸,並將她葬在岸邊。 此島因而被稱為媽祖島,爾後中華民國國軍進駐為顯陽剛去掉女字旁改稱為馬祖島,馬祖之名遂使用至今(法定行政縣名為連江縣 媽祖神蹟 (中華民國))。 1990年代,在兩岸交流開放以後,臺灣許多媽祖廟蜂擁前往福建湄洲島進香,並捐款興建殿宇。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