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年半前,我是最專業的空軍戰鬥機飛行教官,而現在,我是 您最專業的賓士車銷售顧問。 熱愛露營,個性外向,因為喜愛賓士的造車哲學而投身其中,有任何需求,閔教官都竭誠為 您服務。 Like 17 陳宥昇Volvo 凱銳汽車 凱銳汽車 博愛展示中心 我是Volvo高雄凱銳汽車銷售顧問陳宥昇,無論是選車、購車、乃至於後續各項服務內容,都歡迎大家隨時連絡詢問,我一定會竭盡所能給予最誠摰的服務。 宏佳騰智慧電車在 11 月破千的佳績後,12 月再度達到 1,392 輛新高,電動機車銷售亞軍位置更為穩定。 不論是車體結構、動力、外型設計,兩款車型幾乎如出一轍,採用 Subaru 與 Toyota 共同開發的全新 e-TNGA 底盤打造,驅動方式包含單馬達前輪驅動(201 匹馬力)或雙馬達四輪傳動(215 匹馬力),行駛距離里程約為 220 至 250 英里。
馮紹榮舉例,受到電動車需求帶動下,電池供給量趕不上需求,也帶動如鋰、鈷、鎳等核心電池原材料價格走揚,其中像是鋰 (99%Min) 的價格近三個月漲幅超過 70%,估計今年鋰仍然有供需面缺口,鋰價走揚的格局將持續影響電池產業。 在獲得新資金的挹注後,我們相信 VanMoof 除了能跟隨整個產業趨勢快速成長外,更能依靠這筆資金擴大自己的市佔率,例如:加大行銷費用預算、增設更多線下據點(電動自行車的維修較傳統自行車麻煩,線下據點能有效推動銷量)。 2020 年疫情爆發後,電動自行車成為城市內通勤更安全的選擇,相較於傳統自行車也能將騎乘者帶得更遠。 VanMoof 專門為城市通勤設計的新款 S3 和 X3 系列電動自行車,在發售僅 24 小時内就售出了 4,500 輛,在全球都廣受歡迎。
梁宜峰表示除了價格上有優勢外,日商將電池的保固延長,也是讓消費者比較放心的原因。 要符合安全標準,也不能完全靜音,但沒有引擎的轟鳴聲、車內車外都降噪,只靠電動馬達動能行駛、少了汽柴油的廢氣排放,減少市區排碳量,就連外觀設計也下足功夫,把後照鏡藏在車內,營造科技智慧感,做出區隔。 在頂級造車工藝和完整產品佈局之外,Mercedes-Benz 同樣專注於數位創新應用,期待為顧客創造更加全面的使用者體驗。 自2018年Mercedes me connect於台灣正式上線以來,車主購車後不僅能進行遠端軟體更新,還能藉由Mercedes me Store的數位增訂,隨時取得最新的數位功能。 回顧2022年,台灣賓士以豪華純電旗艦 EQS 在台創造絕佳口碑,相繼推出 EQA、EQB 和EQE等車系,一步步強化 Mercedes-EQ 豪華純電家族陣容;更同時以沉浸式體驗巡迴特展「星奇車庫」,以創新發明聖地的車庫為靈感,融合豪華設計與感官體驗的展演 Mercedes-Benz 百年來的創新技術與電能未來。 豐田將其新的電動汽車產品稱為 bZ 系列,即「超越零」(beyond Zero),意味著個人交通零碳排放的想法。
太康精密的產品組合從以前全部做毛利低且較無成長性的低階連接器產品,到現在非 3C 連接器與電動自行車業務的占比提升,除了帶動營收的成長,毛利率從 2016 年的 17.5% 成長至 2021 上半年的 37.1%。 法人看好麗清供應特斯拉兩款電動車LED車燈效益明顯,未來再有日系車廠訂單加持,營收可望續衝高。 業內人士說,電動車過去都是歐美大廠獨霸,日系車廠在該領域蹲馬步已久,如今供應鏈規模成型,台日將一起打國際盃,日系電動車可望在短時間內搶占市場,引爆供應鏈商機。 另外充電樁分布也是一大致命傷,相比於中國立法要求停車場地下室需要設有充電樁,台灣並沒有相關法規。 在台灣部署充電樁較為活躍的業者主要是裕隆、特斯拉以及BMW,根據裕隆披露旗下在全台也只有1300多個充電平台。
台灣電動市場: 持續耕耘產品、通路優勢,強化 Oolab 品牌指名度
隨著 Ai-4 Ever 規劃將於 2 月開始交車,Ai-2 Gather 三輪商用電車也將在 2022 年登場,加上電動車市場的換車與購買需求將持續加溫,宏佳騰智慧電車 2022 年的依舊有許多成長空間可以挑戰。 原廠表示,截至 1 月中,Ionex 3.0 換電站完工已經達 1,068 站,持續建置的換電網路將會是未來光陽 Ionex 持續挑戰電動機車亞軍位置的後盾。 雖然 2021 年機車市場銷售狀況較 2020 年大幅衰退 23.6%,創下 2016 年以來的銷售新低,但電動機車的銷售數量即使在疫情下依然穩健,在政府大力推動淨零減排政策下,使得 2021 年電動機車整年的掛牌數直逼 9.4 萬輛,佔有率也較 2020 年大幅提高,突破雙位數達到 11.6%。
歐洲可用的電動車類型也在大幅增加,除特斯拉外,2021年歐洲可用的電動車型已達214種。 受惠於碳排放限制、政府獎勵補貼利多政策影響;根據國際能源署(IEA)2022年5月「全球電動車展望報告」公布2021年全球電動車(簡稱:EV;包括電池動力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倍增至史上最高的660萬輛、於新車滲透率達9%。 2021年已於全球道路上行走的EV約為1,650萬輛,截至2021年底為止EV車款達450款,2022年第1季全球EV銷量年增75%至200萬輛。 而共享經濟的代表Uber也在去年收購共享電動自行車廠商Jump,目前在美國、歐洲等都已經看得到,就是看好電動自行車在城市間,做為大眾運輸工具的價值,特別是在交通壅塞、環保等議題之下,讓許多汽車廠商也相繼進入這塊市場。 台達電耕耘電動車領域10多年了,從第一階段的電源轉換器開始做起,現在已經進入第二階段的電力電子產品,如馬達控制與驅動馬達等,台達電也指出,在全球車廠以及Tier 1供應鏈前20名中,台達電至少跟其中15大有往來,也因此電動車市場起飛,可望受惠。 2017 年太康精密即切入電動自行車產業應用,2020 年電動自行車整合規畫業務開始貢獻營收,其中荷蘭電動自行車新創品牌 VanMoof 的獨家組裝訂單就佔 2020 年營收達 13.5%,顯示相關佈局成功。
台灣電動市場: 趕不上電動車需求 廠商搶攻快充商機
像是中華eMoving 台灣電動市場 EZ1、 PGO Ur2 Plus,部份新興品牌與小眾品牌,也都朝綠牌發展。 因為二行程機車燃燒不完全的廢氣問題,2004年環保署和國內車廠達成共識,不再生產和銷售二行程機車(普通輕型),從此之後,台灣機車市場逐漸變成普通重型的樣貌。 造成普通重型為市場主流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因為二行程機車(普通輕型)燃燒不完全的廢氣問題無法對應當時的污染法規,因此2004年環保署和國內車廠達成共識,不再生產和銷售二行程機車。 在特斯拉從銷售冠軍寶座暫時退位的同時,九月份就大爆量一口氣掛牌 227 輛的 Kia EV6,進入到十月之後銷售氣勢依然旺盛,繳出 197 輛的掛牌成績單。 不僅讓 EV6 首度登上台灣電動車市場的單月銷售冠軍寶座,截至十月的累計交車數量也達 512 輛,台灣森那美起亞設定的全年交車 500 輛目標已提前達陣。 在未來龐大的商機之下,台廠已經躍躍欲試,再加上電動車的成本結構分析中,電池系統佔了40%,電力系統佔了15%,電子系統佔了10%,車身本身只佔了20%,這根本就是台廠的主場優勢嘛!
另外,本篇收錄範圍為台灣已發表、且由總代理銷售之純電動車款,並以各車款入手門檻價格由低至高進行排序,續航力則以能源局測試結果為準。 同時,歐洲許多國家也針對購買電動車的民眾提供補助,包括減稅,以及購車金回饋,金額從 3 千歐元到 9 千歐元不等。 歐洲各國也提供大筆預算,擴建公共充電樁,完善基礎建設,降低民眾換購電動車的門檻。 2020 是歐盟碳排放標準的門檻年,根據法規要求,車廠平均碳排放量需要從 2019 年的每公里 130 克,下降到每公里 95 克,未能達標的車廠,每超標一克,依據售出的車輛數,每輛罰款 95 歐元。
台灣電動市場: 台灣未來怎麼走
2021年中國電動車市場佔全球比重重回52%,返回第一大市場地位,主因中國規範車廠在汽車產量中需有一定比重為新能源車,以及車廠推出受消費者歡迎的低價小型車,使中國市場銷售量年增率高達168%;第二大市場歐洲則延續2020年棒子與蘿蔔政策,使銷售量年增率約達60%。 IEA對於加速全球電動車發展的建議包括:1)持續調整電動車推動策略(逐步由直接補貼轉換至車輛效率與二氧化碳排放標準等);2)推動電動重型車(貨車、巴士等)市場;3)促進新興與開發中經濟體的運具電氣化;4)規劃並拓展充電基礎設施與智慧電網的布建;5)確保安全、具韌性且永續的電池與電動車供應鏈。 中國大陸為2021年全球電動車銷售大幅提升的主因,占全球銷量的一半,其電動車市場價格已逐漸壓低至僅較傳統汽車高約10%(其他主要市場約仍有45-50%差距)。
Oolab 在 JANDI 會依據目的需求設立議題,並加入與工作有關的成員,如果某個議題太久沒有更新,可以解散議題或與其他議題合併,有效管控議題數量。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台灣彩券每年都會推出限定的「2000萬超級紅包」刮刮樂,有彩券行業者透露,有位女彩迷近日連續三天都來店裡報到,每天狠砸36萬只想刮中二獎賓士車,「坐在角落一直刮一直刮」。 而前兩大股東在太康精密 2020 年的銷貨總額中佔了 49%,雖是關係人交易,但母集團資源可讓公司在原連接器業務能保持穩定的營利。 全家便利商店昨天公告,泰山手上近兩成的全家持股取得人為萬寶開發公司,也就是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家族旗下投資公司。 台灣電動市場 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說,盼4月完成工程,預估7月申請使用執照,年底前試營運,運動場原則規劃容納1萬人;下周擬邀請台北市長蔣萬安到大巨蛋基地現場巡查,一定會嚴格要求及督導大巨蛋。
另一方面,歐洲車廠雖然多數放棄 FCEV,但是並未停止研究大型氫燃料電池卡車,賓士 GenH2 氫氣卡車開始道路測試,2022 年可望與客戶共同測試。 相反地,氫燃料電池巴士已在許多國家開始營運,美國有 65 輛、歐洲 150 輛、中國多達 3 千輛,訂單數量不斷成長。 氫燃料電池擁有高續航及快速補充能源的優點,很適合路線單純的大型車輛,這點可從特斯拉 Semi 不斷延期看得出來,大型卡車要完全使用鋰電池,成本非常高昂,因此特斯拉一直延後 Semi 生產順序,將希望寄託於新電池。
台灣電動市場: 燃油機車大廠「髮夾彎」追捧電動車,來得及彌補「油電平權」下的失落兩年嗎? 1年前
「過去使用數據的方式像是以管窺天。如果要大規模的做數據分享,就需要一個夠強的分析系統。」張佑承表示,此時計畫與資策會的出現成為關鍵。 具體來看,在亞洲地區至少有日本、菲律賓、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等國提出電動車輛有關的補助措施或長期發展目標;在歐洲地區,主要國家更是直接提出禁售燃油車輛的政策,積極引導電動運具使用。 其中英國首相更在11月18日「再度」宣布2030年起,英國禁售以汽油和柴油為燃料所驅動的車輛。
Ford Mustang Mach E 最早是於 2019 年全球首演,但一直到 2020 年下半年才在美國市場上市。 不過相比於 Model 3 與 Taycan 高達雙位數的市場佔比,e-tron Sportback 全年 157 輛的掛牌量,其在電動車年度總市場的佔比就僅來到個位數的 2%,月均銷量為 13 輛,最高單月銷量落在 6 月的 33 輛。 保時捷預計在 2022 年推出電動休旅車 Macan EV,由於台灣市場對保時捷反應極佳,被列入首波預購的機率自然很高,假設 Model X 產能持續低迷,Macan EV 將會橫掃高階電動休旅車市場。
電池材料所需之金屬原料如鈷、鋰、銅、鎳等,銅和鎳都是綠能的必須品,銅是製造電動車和太陽能面板等的必需品,生產電動車電池也需要鎳和鈷。 另外,業內人士也認為,若要提升E-Bike的滲透率,電池續航力、蓄電便利性也將是關鍵,目前充電時間約在3~4小時,蓄航100~200公里等,部分玩家認為,重點是要有更多的充電站,或者再提升續航力,或許才能將滲透率往上拉。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臺北市政府率先在12月正式實施對一次性塑膠飲料杯的禁令,喜歡喝手搖飲的消費者,亟需可重複使用又兼具美感的設計杯款。 Oolab 良杯製所早在2019年,就看準該市場缺口,三位創辦人發揮各自所長,打造出實用與美學兼具的吸管杯、隨行杯。 台灣電動市場 Oolab 品牌快速席捲市場,連帶通路佈局也一路擴展,伴隨團隊人數成長,Oolab 逐漸遭遇到企業協作、成員溝通的挑戰,他們運用企業協作通訊軟體 JANDI 將公私訊息分流、加速部門垂直溝通,大幅提升決策流程效率,有效解決痛點,為整體營運效率帶來實際效益。 近來電動車別於傳統燃油車的一大特點就是自動駕駛的能力,但自動駕駛不僅需要大量鏡頭以及感測器來偵測周圍環境,更重要的是,還需要有強大的運算能力的晶片,特別是在自動駕駛等級逐步向上推進的過程中,運算能力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也因此隨著電動車市場爆發,台積電將受惠其帶來的大量晶片訂單。
台灣電動市場: 電動機車騎士年齡層低於燃油機車年齡層
野村綜研最新汽車市場報告指出,美國市場在 2021 年將會產生與 2020 年的歐洲市場相似變化,其中一個主要變因就是新總統可能會推出更嚴格的碳排放規範,可能會帶動美國插電混動車和純電車的成長。 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依然是中國,2020 年中國市場已經賣出 100 萬輛純電動車,插電混動車約 24 萬輛;其中特斯拉 Model 3 在連續降價的猛攻下,成功以年銷 13.7 萬輛登頂。 第二名是短程代步電動小車五菱宏光 台灣電動市場 Mini EV,第三名是長城汽車集團的電動小車 Ora R1。 這還只是特斯拉一家廠商,全球最主要的三大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LG Chem 和 Panasonic,加起來提供了全球 7 成的電動車電池,在特斯拉瘋狂拉貨的狀態下,其他車廠也得全力搶電池,搶不到的就只能乖乖等。
電源管理大廠台達電、康舒,做機電的中興電、華城,原本就熟悉電源、機電設備製造,做起充電樁來得心應手,差別只在於是只做充電樁、充電槍個別部位,還是連充電基座等關聯設備一併拿下、整套生產。 車電系統:車電系統可以說是電動車的大腦,從主控制電腦(和碩)、自駕晶片(台積電),到駕駛介面面板(群創等)。 首先當然是最多人期待的特斯拉 Model Y,隨著柏林與德州超級工廠上線,產能提升之後,台灣在明年可以買到 Model Y 的機率相當高,若產能如預期,台灣最快可能可以在明年夏天引進 Model Y。 經歷各種詐騙指控後,Nikola 如果能在 2022 年拿出真玩意,可望一舉翻轉現況;相反地,如果持續空轉,那 2022 年就是 Nikola 告別市場的最後一年了。
公會認為,未來E-Bike設計端將朝三方面發展,包含新材質、新製程、新功能等,甚至是新的消費族群,都是討論焦點。 未來車體當中將結合體感偵測、物聯網、導航、安全防護等,透過車體、配件、服飾等,將人與自行車能夠更緊密的串聯。 對於台灣自行車業者來說,台灣同樣具有半導體技術,對於未來發展車體中結合電子化設計,也將具有一定程度的優勢,未來要如何將雙方能量整合,是未來可以思考的方向。
而 2021 年國內電動車總市場全年的銷量突破 7,000 輛大關,來到創新高的 7,064 輛(不含增程式電動車),相較 2020 年的 6,257 輛成長了 12.8%。 雖然對比 2021 年國內國產+進口的總市場 44.9 萬輛規模而言,電動車僅佔比總市場的 1.5%,但相比 3 年前幾乎只有 Tesla、BMW 少數品牌的局面,電動車在國內已可說大幅成長,2022 年更有接單表現合計超過 800 輛的 BMW iX 與 i4 陸續底臺,後續大有可為。 長期來看,油電車終將走入歷史,但在多種補助雨露均沾,還有傳統車廠大力宣傳之下,2022 年油電車銷售依然看好繼續成長。 至少在充電基礎建設更加完善,純電車售價更親民之前,油電車仍然會有一番好光景。 但目前市場上幾乎所有電動車馬達,都採用「徑向磁場」,而一種古老又創新的機制,即將改變生態。 這還只考量特斯拉小客車部分,還沒計入皮卡車、大卡車、儲能系統、充電收費和其他科技。
- 2019 年 9 月導入國內的第 2 代 Leaf,截至目前其販售的仍舊只有標準里程之版本,其售價 149 萬元的門檻,再加上其 NEDC 約 311 公里續航、採用的是國內較少見之日規 CHAdeMO 作為 DC 直流電快充介面,確實較不利其在市場上推展。
- 歐盟方面,目前歐洲共有140萬輛登記使用中的電動車,為實現2030年前達到至少有3,000萬輛電動車上路的目標,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宣布大量的立法建議,以鼓勵汽車製造商生產低排放汽車,並加強發展充電基礎設施,計劃在2025年安裝100萬個電動和氫能充電站,成為全球領導者。
- 一家專注研究軸向磁場馬達的英國公司 YASA,近年來在這方面獲得突破,2019 年獲得法拉利訂單,將這款新馬達用在 Ferrari SF90 油電超跑上。
- 其中英國首相更在11月18日「再度」宣布2030年起,英國禁售以汽油和柴油為燃料所驅動的車輛。
- 拿最特別的台北市來說:台北市總體機車擁有率低,總掛牌數不僅是六都最低,持照率也是全台最低(只有五成),持照者持車比率倒數第一。
- EQC 本身具有 450 至 471 公里的 WLTP 模式續航里程,由於 EQC 支援最高到 120kW 的 CCS1 DC 直流快衝,台灣賓士除建置 11 座 120kW 的 DC 快充,也和華城電機進行充電網合作,但目前在快充布局上仍未若 Tesla 普及。
- 2020 是歐盟碳排放標準的門檻年,根據法規要求,車廠平均碳排放量需要從 2019 年的每公里 130 克,下降到每公里 95 克,未能達標的車廠,每超標一克,依據售出的車輛數,每輛罰款 95 歐元。
去年最受注目的豪華電動車保時捷Porsche Taycan和奧迪首輛純電動車Audi e-tron,去年12月才陸續交車,掛牌量分別為59輛和55輛,Audi e-tron首批配額80輛已完銷。 2020 年美國電動車銷量約 35 萬輛,2021 年隨著各大廠新款電動車陸續交車,預計銷量將會來到 50 萬輛。 相較於歐巴馬時代,川普執政時期讓碳排標準放寬不少,雖然拜登上任後可能會推動更嚴格的標準,但考量到產業現況,野村綜研認為,2022 年才是美國車廠轉型的死線,因為多數車廠的溫室氣體(GHG)排放額度將會在 2021 年底過期,對過去 2 年沒有認真減碳的車廠來說,會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台灣電動市場: 政府體制與統計數據操弄
雖然國內 Audi 在電動車的導入進程一度延宕,但後續一口氣在 2020 年 11 月就引進 e-tron 與 e-tron Sportback 兩大作品,未來也設定 2025 年前達到電動車銷售佔品牌 3 成的目標,亦建置 6 座 180k 快充站,並和多個合作夥伴提高充電網密度與服務。 而日前在 2021 年 1 月 Tesla Taiwan 舉辦了媒體活動,首度在國內亮相改款的 Model X,也是全球首度亮相採 CCS2 充電規格的 Model X。 不過,因為晶片荒的關係,因此截至目前為止,也仍舊沒有國內上市時間、交車的相關資訊傳出。 Jaguar 品牌首款市售的電動休旅車 I-Pace ,最早是在 2019 年底於臺灣市場發表,2020 年全年的交車量為 55 輛。 近期發表的 2022 年式,更進一步調漲 2 萬,追加車道置中維持、電動尾門感應式啟閉功能,補足其 2021 年式車型在 Level 2 系統的不足。 在這瘋狂的一年,電動車市場成長速度就像加速能力驚人,儘管疫情持續作亂,供應鏈問題吃緊,電動車銷售力道仍強勁。
正極材料廠泓辰電池材料則是由母公司宏瀨科技,透過工研院以技轉方式取得正極材料(應用於電動車上的動力電池)技術,主要生產磷酸錳鐵鋰。 由於電動車電池約佔電動車整車成本的30-40%,可能會導致電動車整車製造成本上揚、縮減電動車業者利潤,甚或影響終端市場售價。 由於電動車取代燃油車已成國際主流趨勢,掌握電池金屬原料及供應鏈已成為產業的生存關鍵因素,尤其是鈷及鎳原料。 電動車輛產業鏈上游為電池材料之供應商,中游為電動車輛零組件之供應商(如大功率電池芯/模組、電池管理系統、動力馬達、電源供應器等),下游為電動汽機車、電動自行車之供應商。 近期國家發展委員會發布第一季底報告,針對台灣淨零排放的策略,規劃 2040 年電動車和電動機車的市售比率達 100%,朝運輸工具電氣化,如推動電動公務車、電動計程車等面向,建構低碳商業模式,帶動產業投資,法人表示,電動車夯、鋰價漲,未來移動蓄電題材利多浮現。
Nissan Leaf 最早在初代車型就有導入國內,不過出代車型最主要是 2011 年臺中市政府曾導入 Leaf 作為臺中市政府電動車先導運行計畫的車款之一,後續前前後後包括小改款車型,也引進約莫百來輛初代 Leaf 進入國內,但多為公部門採購、警車用途或裕隆日產關係企業所使用,並未有正式對外市售。 在 638 萬輛電動車中,純電車占了其中七成,插電車(PHEV)則占三成,比例與 2020 年幾乎沒有變化,分析師預估 2022 年因為電池成本變動,PHEV 售價可以相對下降,中國市場甚至能夠逼近同款燃油車售價,因此 PHEV 占比可能微幅上升到 32.8%。 按照目前美國市場各大車廠的銷量,以及碳排放量來估算,2022 年車廠可能因此產生的碳稅高達 20 億美元,再假設美國在 2025 年回歸到歐巴馬時代的碳排標準,屆時可能產生的碳稅將會是 70 億美元。 雖然特斯拉是來自美國,但在過去幾年美國聯邦政府與加州政府之間,對於空污、碳排放的看法始終存在矛盾。 隨着美國新任總統拜登(Jor Baiden)上任,和普遍認為較支持綠能的民主黨執政,一般預估美國電動車市場在未來 5 年將會進入快速成長期。
而日本技術大廠 Hitachi、Showa Denko 和 Mitsui 則陸續展示最新的銅燒結技術,提供更好的效能表現,也有機會在 2022 年導入產線。 在電動車戰場上,特斯拉續航力領先的一個因素在於大膽採用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零件,減少能源在零組件之間傳遞的流失,積少成多化為可觀的續航力。 這種稱為「軸向磁場」的電動馬達,也稱為圓盤電機,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的馬達,是一種高效率、結構輕巧的馬達,然而受限於材料技術,人們不得不採用效率較低的徑向馬達,來解決馬達過熱問題。 Honda 在 2021 年 6 月停產氫燃料電池小客車,現代汽車則在 2021 年 9 月宣布,旗下所有商用車將在 2028 年前,都擁有氫燃料電池動力選項,正好看出市場演變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