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苗推動協會8大分析

台灣旅客赴日短期觀光免簽證,但是日本政府規定外國旅客入境,必須具備已接種至少三劑世衛組織(WHO)認可的新冠疫苗英文或日文證明書,認可的疫苗品牌包括莫德納、BNT、AZ、嬌生、Covaxin、Novavax、科興、國藥、Convidecia、Covishield、Covovax。 針對 2022 年疫苗十大新聞第四名「青少年接種 mRNA 疫苗可能引起心肌炎」,李秉穎指出,青少年的確有較高比例的心肌炎、心包膜炎發生,尤其第二劑副作用通常發生在接種後一週內,12~15 歲男性發生率為每百萬計 70 例、16~17 歲男性發生率為每百萬劑 105 例,但多數患者很快好轉。 莊人祥表示,依照規定,ACIP委員並非不能接政府的標案,只要一些資訊揭露清楚即可;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第27條規定,揭露資訊包含接受非政府補助的研究計畫及金額、所屬團體接受非政府補助的疫苗相關研究計畫及金額,以及所擔任與疫苗相關事業機構或財團法人董、監事或顧問職務,避免有利益衝突的狀況。 A7:輝瑞尚未傳出次世代疫苗上市的訊息,不過指揮中心曾表示,會將輝瑞次世代疫苗列入採購選項,若疫苗成功問世,台灣會屬於首先獲得供貨的國家之一。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

為加強對變異株的防護,國際疫苗大廠紛紛啟動研發次世代疫苗,台灣目前雖然每日確診病例數趨勢呈現下降,但仍有起伏,Omicron亞變異BA.4、BA.5來勢洶洶,企圖突破疫苗的防守,戰役仍未停歇,專家提醒在秋冬前接種第四劑,以防疫情再度襲來。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 從3月底起,Omicron變異病毒及BA.5變異病毒接連帶動了本土確診潮,到12月政府取消了室外空間應全程配戴口罩的規定,新冠疫苗議題在2022年仍是大眾關注焦點,在疫苗10大議題中就佔據8個名次,更是包辦前3大疫苗議題。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 對於疫苗接種副作用與族群,民眾仍有許多疑慮;對此醫師建議,雖然擔心疫苗副作用對特定族群的影響,但未接種將面對更高的確診後遺症風險,因此仍然鼓勵施打疫苗,以盼全民更有本錢「與病毒共存」。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 抗疫下半場台灣仍領先? 專家:唯有落實接種疫苗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公布的2020年十大疫苗新聞中,前5名分別是,各國爭相研發新冠病毒疫苗、台灣新冠疫苗研發進度嚴重落後國外、輝瑞/BNT與莫德納疫苗防護力逾9成、台灣國產新冠疫苗進行人體試驗及台灣流感疫苗不良反應通報創4年新高。 高端疫苗公司(Medigen):第一期臨床試驗結果及COVID變異株的血清免疫反應試驗,已投稿醫學雜誌,目前在審查中。 二期臨床試驗收案人數約有4千人,其中65歲以上族群收案約850位。 根據解盲結果顯示,安全性與耐受性良好,整體並未發生與疫苗相關之嚴重不良反應。 血清陽轉率高,在免疫生成性部分,不區分年齡組情況下,疫苗組在施打第二劑後28天的血清陽轉率達99.8%;中和抗體之幾何平均效價(GMT titer)為662,GMT倍率比值為163倍增加。 呂俊毅醫師表示,根據臨床試驗結果AZ疫苗的保護力大約是7到8成,莫德納疫苗大約是9成,也就是說,兩種疫苗都不能百分之百避免新冠病毒的感染。

在台灣方面,國內三家廠商預計於今年11月完成第一期臨床試驗,為了比較國內候選疫苗的免疫反應,應成立中央實驗室,來測試人體免疫疫苗後的血清抗體反應,然後用相似標準來決定國內候選疫苗是否適合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 根據票選結果,共有2則新聞並列第一名,分別是「公費流感疫苗全面施打四價」、「拒打疫苗導致全球麻疹大流行」,點出2019年疫苗新聞2大重點就是流感及麻疹。 泰國政府已自 2022 年 10 月 1 日起全面解封,取消國際旅客入境前須出示新冠相關證明文件的規定,如疫苗接種證明及 PCR 檢測結果,而從 2022 年 10 月 1 日起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止,持台灣護照以落地簽證方式入境泰國的旅客,停留泰國期限由原先 15 天可延長至 30 天。

在過去,水痘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痊癒後隨著病毒留在體內,等到人老後免疫力下降,病毒又跑出來,表現出帶狀皰疹,彷彿在皮膚上畫一條蛇,引此又稱「皮蛇」。 而且伴隨劇烈疼痛,許多老人家痛到受不了,只好吃大量的止痛藥,甚至吃到胃出血。 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19日公開呼籲政府給BNT一個機會,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因為無法以原始株疫苗合約彈性更換為次世代疫苗,故尚未採購。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 10大疫苗新聞 兒童該不該打新冠疫苗爭議奪冠

莊人祥表示,莫德納BA.4/5雙價次世代疫苗,已運抵台灣,11月18日中午以前會配發給各縣市政府,各縣市政府會針對這些疫苗來做規劃。 預計11月18日起開放12歲以上民眾作為追加劑接種,各縣市陸續釋出預約接種訊息,由於各縣市規劃不一,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14日)表示,11月18日中午前會配發到各縣市政府,民眾可以到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網站,進一步連結到各縣市的疫苗預約規劃。 第五名、非活性帶狀疱疹疫苗在台上市,保護力達九成左右 帶狀疱疹有兩大風險因子,年齡是很重要的因素,50歲以後發生率陡升,且50歲以上患者超過半數在痊癒後會留下「疹後神經痛」,此外,長期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壓力大等,也是好發因子。

  • 陳志榮說,直到2、3天後出現水泡,才恍然大悟是得到帶狀疱疹,病灶幾乎都是長在頭部,半邊臉「毀容」,甚至影響視神經,雖然有服用抗病毒藥物,但藥效有限,2、3週後才痊癒,藥物對避免帶狀疱疹常見疹後神經痛也沒效果,皮膚復原後仍會轉為長期慢性疼痛。
  •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衛福部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呼籲,衛福部應積極建置「成人疫苗履歷」,以期拼湊完整健康防護力。
  • 為加強對變異株的防護,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高風險的老年人、免疫功能缺損等族群,就不要等次世代疫苗,現在流行變異株病毒,發生感染的機會很高,如果在等待的過程中感染引發重症會更麻煩,若符合接種資格者,盡速施打現有疫苗。
  • 為了傳遞正確觀念,台灣疫苗推動協會今(5日)舉辦「新冠疫苗十大迷思破解–媒體工作坊」,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秘書長暨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表示,新冠疫苗輕微可恢復的副作用很常見,嚴重副作用則很罕見,在疫情嚴重的時候,接種疫苗還是利大於弊。
  • 李秉穎進一步解釋,當小時候感染水痘後,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就會終生潛伏在體內神經節,當年紀大或身體免疫功能變差,無法抑制病毒時,潛伏病毒就會伺機活化,沿著神經分布、蔓延發病,最終在表層皮膚呈現水泡,伴隨劇烈疼痛。

A2:莫德納公司表示,新款二價疫苗,不僅可對抗原始新冠病毒株,也能有效對抗目前主流的Omicron變異株,對Omicron的中和抗體甚至提升約8倍,且耐受性也相對較低,副作用則與原版疫苗施打50毫克劑量時相當。 全球疫苗接種率最高的以色列,預計六月開始逐步解封;主要施打AstraZeneca疫苗的英國,接種率已近六成,也預計六月底逐漸恢復正常活動。 隨各國疫苗開打,世界衛生組織預測疫情可望結束的時間在2022年初。 【記者卓羽榛台北報導】2023年台灣燈會即將盛大展開,今日北市府舉辦「2023台灣燈會在台北」周邊商品發表記者會,首次曝光與19家國內設計品牌合作開發的23款燈會周邊商品,現場除了展示詢問度超高超吸睛…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本網站會在您的電腦中放置並取用我們的Cookie,若您不願接受Cookie的寫入,您可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項中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即可拒絕Cookie的寫入,但可能會導致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 疫苗EUA會議換委員 食藥署:為利益迴避

位於士林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開幕半年多,場館座椅陸續遭爆破損嚴重、還有海綿外露,去年文化局已完成座椅用椅套包覆,但還是有觀… 六都均在百分之九十七附近,差異不大,整體看來,絕大部分縣市幼兒常規疫苗接種率都超過九成七,唯獨新竹市較低,僅百分之九十六點八。 根據初步數據顯示,Novavax疫苗針對Omicron變異株會產生免疫反應,可幫助對抗Omicron。

  • 二、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為了解疫苗接種者接種COVID-19疫苗後血清抗體變化並追蹤不良反應發生頻率,委託「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執行旨揭計畫,調查結果將作為我國COVID-19疫情防治及疫苗政策規劃與修訂重要之參考依據。
  •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今天公布的2020年十大疫苗新聞中,前5名分別是:各國爭相研發新冠病毒疫苗、台灣新冠疫苗研發進度嚴重落後國外、輝瑞/BNT與莫德納疫苗防護力逾9成、台灣國產新冠疫苗進行人體試驗及台灣流感疫苗不良反應通報創4年新高。
  • 對於上述爆料指控,李秉穎晚間接受《上報》訪問回應,駁斥有「球員兼裁判」的問題。
  • 莊人祥表示,莫德納BA.4/5雙價次世代疫苗,已運抵台灣,11月18日中午以前會配發給各縣市政府,各縣市政府會針對這些疫苗來做規劃。
  • 另外,未來COVID-19疫苗常態化話題雖然現在還不算熱議,但勢必成為將來不可忽視的議題。
  • 感染科權威醫師李秉穎今天表示,對抗變種病毒只能靠次世代疫苗或接種第3劑產生交叉保護力來因應。

台南月津港燈節1月14日登場,但活動還沒開幕,在燈光測試階段,就發生成大建築系學生的燈飾作品,疑似因為水氣,導致電路不明原因過載起火,一度出動消防隊搶救,但作品還是燒毀,為了避免類似狀況再發生,文化局將加強燈區內的線路安全。 今(12)日威力彩頭獎上看4.7億元,進而使得許多民眾紛紛想前往購買,希望可以藉由試試手氣來看看自己是否能受到財神爺的眷顧。 對此,民俗專家廖大乙提及,生肖屬虎、屬蛇、屬猴、屬豬有不錯的好運,因此不妨可以前往試試手氣,同時也指出,若想中大獎,可以事先準備3件事。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 相關連結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為了對抗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國內積極研發疫苗,但有專家認為,政府並未將開發疫苗當成自己的責任,法令規定未依緊急情況釋出彈性,恐造成步伐落後其他國家。 不過,衛福部指出,已有適時鬆綁、提供協助,並提到,本來就應該要謹慎,「再怎麼急,絕對要給台灣人用最好的疫苗」。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今(23日)公布2020年「十大疫苗新聞」,新冠病毒疫苗包辦冠亞軍,榜上更有7則與新冠疫苗有關,顯示各界相當關疫苗發展。 專家表示,目前國人僅2/3有意願施打新冠病毒疫苗,且國產疫苗研發進度嚴重落後,將形成國安問題。 11月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已接洽藥廠並購得近1500萬劑疫苗,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表示,接種疫苗建立保護力是解決新冠疫情的根本辦法,但許多民眾擔心不良反應,施打率恐不如預期,但上市的疫苗一定都經過臨床試驗,由專家們以嚴謹的科學方法研製,不需過度擔憂。 首先,由梁賡義院長開場致詞,梁院長回顧今年COVID-19防疫狀況,防疫指揮中心於今年二月底成立研發組,邀請梁院長擔任研發組組長,成立至今每周開會一次,負責國內快篩試劑、疫苗、藥物的研發、流行病學預測及建立肺炎疫情研究網及資料庫(技術支援平台)。

從技術面上長遠來看需要各研究單位設立並分享生物資料庫資源,以增強研發能力,另透過本次疫情重新檢視設備儀器的狀況,改善如ABSL-3動物實驗室捉襟見肘的現況。 政策影響層面更大,梁院長也期許國衛院論壇的疫苗議題專家委員會,能夠提供給官方良好的防疫政策建議。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 他表示,台灣的疫苗覆蓋率領先亞洲,讓許多國家相當羨慕,能有這樣的成果主要歸功2大因素,其一是衛生局所的衛生人員努力,持續加強對幼兒的催種;其二是新聞媒體正面報導,由於歐美國家強調自由風氣,任由民眾質疑疫苗安全性,愈來愈多人因此拒打疫苗,但台灣每當出現類似狀況,專家都會持續宣導疫苗安全性知識,讓父母放心接種。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表示,流感疫苗今年全面升級成四價,加上供貨延遲,相關消息曝光後,讓民眾對於流感預防更有概念;他強調,台灣的流感疫苗政策領先全球,全台多達26%可以接種流感疫苗,今年從三價升級成四價疫苗,對於全民保障更全面。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也呼籲,民眾除施打新冠疫苗,也應積極接種流感、麻疹等疫苗提高保護力,降低感染疾病對身體的傷害,同時減輕醫療負擔,「將珍貴的醫療資源留給重症及需要的患者」。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表示,國內在成年人疫苗健康投資上,明顯較差。

隨著世界各國邊境解封,各國入境防疫規定受到關注,「日本不承認高端疫苗,赴日旅遊必須提供入境前 72 小時內的 PCR 陰性證明」,獲得2022 年疫苗十大新聞第九名,雖然指揮中心已經有提供補打方案,但是許多民眾仍對海外旅遊疫苗規定一頭霧水。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公布由全台上百位醫護人員票選2022年度最具影響力的疫苗十大新聞,(右起)疾管制署莊人祥副署長、台灣疫苗推動協會黃玉成理事長、李秉穎榮譽理事長及呂俊毅秘書長。 隨著國內放寬口罩禁令,各式病毒如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感染逐漸流行起來,特別是年齡為兩歲以下的幼童,在出生後都戴著口罩,免疫系統沒有經過訓練,因此比大人更要面臨”免疫負債”的問題,一旦接觸到病毒,反而更容易被感染,症狀也更明顯。 至於疫苗應有多少人接種才算足夠,李秉穎認為,許多國家即使疫苗涵蓋率達到8成以上,但解封後仍爆發大規模疫情感染,「我們不知道什麼數字才叫夠,我自己覺得可能要(兩劑疫苗涵蓋率)超過90%」。 「打疫苗的禁忌就是有嚴重過敏、嚴重不良反應才不能打!」李秉穎強調,不論是從學術上,或是從資料庫統計,都驗證疫苗是安全的,不過當發生媒體效應,民眾又若無疫苗知識,就容易被誤導產生疑慮,甚至相信錯誤認知,就會不願接種。 台大公衛學院日前曾發布「台灣新冠疫苗⺠眾決策態度之快速質性研究」調查報告,指出「疫苗猶豫族」包含長者、慢性病族群、孕婦、另類療法使用者或是藍領與弱勢階級者等5類對象,因對疫苗持有疑慮,或認為可透過生活防護取代疫苗等考量,因此不願施打疫苗。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提出對未來疫情趨勢的觀察,他分析台灣8、9月面對BA4、BA5入侵,疫情進展應會偏向英、美走勢,引發全國大流行的機率不高,但仍呼籲民眾接種第4劑疫苗。 Omicron疫情發生後,雖然絕大多數的確診者是輕症或無症狀感染,但極少數中重症患者,尤其是兒童死亡案例,也讓家長憂心忡忡。 自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開放5至11歲兒童施打新冠疫苗後,國內又掀起新一波討論,讓家長遲疑到底該不該讓發育中的孩子接受新興類型疫苗。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 如今新型非活性帶狀泡疹疫苗在台上市,呂俊毅表示,已往就有活性解毒疫苗,現在非活性的效力更高,保護力從七成提升到九成,而且保護時間持久、也沒有安全疑慮,即使免疫力不全患者也可施打。 李秉穎指出,次世代疫苗對於變異病毒的輕症保護力較好,但和原始株疫苗相比,兩者的重症和死亡保護效果沒有很大差異;如果曾出現嚴重副作用,也可以繼續接種原始株疫苗作為第4劑。

蛋白次單元技術應用歷史悠久, B型肝炎疫苗、帶狀皰疹疫苗、子宮頸癌疫苗等,均是採用此技術製造。 醫界認為,相較於全新技術的mRNA疫苗,以蛋白次單元技術製成的Novavax疫苗,只要效果確定,可以說是最安全的疫苗。 ACIP召集人李秉穎建議,要加速審查Novavax開放給18歲以下的青少年,指揮中心回應,已通知Novavax公司提供資料給食藥署進行審查。 陳志榮說,直到2、3天後出現水泡,才恍然大悟是得到帶狀疱疹,病灶幾乎都是長在頭部,半邊臉「毀容」,甚至影響視神經,雖然有服用抗病毒藥物,但藥效有限,2、3週後才痊癒,藥物對避免帶狀疱疹常見疹後神經痛也沒效果,皮膚復原後仍會轉為長期慢性疼痛。 除了COVID-19疫苗以外,非活性帶狀疱疹疫苗和HPV疫苗也榜上有名,分別是「非活性帶狀疱疹疫苗在台上市,保護力達9成左右」及「除了子宮頸癌,HPV疫苗也可防頭頸癌、菜花」。 疫情持續變化,中醫門診也常有染疫後喉嚨劇烈疼痛的患者,每當吞嚥、說話就好像要吞刀片一樣,有時連耳朵也有悶脹疼痛感,不然就是聲音突然變得低沉沙啞,或者喉嚨一直感覺有痰卡住,不管是吃東西或者說話都相當不舒服。

2021年度十大疫苗新聞由全台上百位醫護人員進行票選,今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公布,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未歇,新冠病毒疫苗包辦了前三名,第一名由「高端新冠疫苗二期期中數據已由知名醫學期刊完成審查並公開發表 預估疫苗保護力約在8至9成」奪下,第二、三名則分別為新冠病毒將如流感病毒不斷變種、國際AZ混打BNT免疫反應佳且無重大不良反應。 除了對新冠疫苗嚴重過敏者不適合施打以外,患有各種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臟病、慢性肺臟疾病、腎臟病含洗腎等對象,不但可以打新冠疫苗,更需要疫苗來保護,呂俊毅醫師強調,這些族群萬一感染,症狀通常都比較嚴重。 目前的疫苗對beta(南非)株與delta(印度)株的保護力較差一點,但是仍有一定的保護力。

最後,由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榮譽董事長吳力人報告「由新冠疫情看台灣生醫產業的發展」,台灣在COVID-19防疫上很成功,但在疫苗藥物開發速度上居於落後,吳董事長指出台灣可以朝著次世代疫苗發展。 對於全球疫苗發展趨勢,吳董事長提出,2022年後可能出現大的疫苗廠壟斷市場,且併購小疫苗廠,另一種可能是各家疫苗產品發展良好,COVID-19疫苗市場因殺價成紅海。 台灣方面,吳董事長建議台灣還是需要扶植國內疫苗產業,才能供應國內緊急需求。 接下來由國衛院感疫所所長廖經倫以新冠疫情轉譯研發的回顧與展望來報告。 國衛院的特殊設施包括疫苗先導工廠及一間動物P3實驗室,目前動物P3實驗室正協助疫苗開發及測試,排程已滿載,至於疫苗先導工廠因規模太小不敷使用,目前正規畫興建新廠房。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 台灣旅行趣

接下來就是等到次世代疫苗問世,就會與當前疫苗在保護力效果上,有更加明顯的區別。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至8月3日的疫苗接種資料顯示,目前台灣的疫苗覆蓋率為第1劑92%、第2劑86%,追加劑接種率也有71.4%,且曾感染新冠的人數已達465萬,因此李秉穎預估,此波疫情規模上升波幅也不會太大,在防疫背景與條件上,與英、美較類似。 文章指出台灣面對Omicron變異株,沒有仿效中國,而是將目光投向韓國和新加坡,星韓2國成功地放寬防疫限制,同時維持較低的死亡率,僅少數人感染。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透過全台上百位醫護、媒體、專家等票選,公布2022年疫苗10大新聞,其中第10名是「英媒認台灣正面臨垂直感染軌跡的可怕前景,恐在夏季前造成前所未有的死亡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今天新增2萬5245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本土病例,確診個案增中重症131例,其中46人死亡;另外,境外移入增398例。 李秉穎表示,從國外經驗包括英、美來看BA.4、BA.5入侵後,確實有使疫情趨勢上升,但都僅有小波幅成長,且中、重症及死亡比率沒有竄升,應是與高疫苗覆蓋率有關。 而觀察日本卻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國家,這次第2波疫情反超越第1波高峰點,以下他也進一步說明。

施打新冠疫苗整體益處仍大於風險,研究顯示新冠病毒造成罕見腦靜脈血栓(CVST)的機率比施打新冠疫苗高,這也證明,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嚴重危害更值得擔心。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TIVS)公布由上百位專業人員票選2020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疫苗新聞,新冠病毒疫苗包辦冠亞軍,流感疫苗相關新聞也有三項上榜;記者會邀請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李秉穎榮譽理事長、黃玉成理事長、呂俊毅秘書長等專家齊聚,一一解答民眾關心議題與迷思,期盼持續推動台灣疫苗發展,為民眾健康超前部署。 李博士報告當前各國的新冠肺炎疫苗發展現況及相關臨床試驗的法規指引。 在法規方面,全球法規監管組織在今年三月及六月分別提出COVID-19疫苗使用於人體的藥品臨床試驗規範及其第三期臨床試驗所需數據。 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也在今年三月提出如何加速COVID-19疫苗研發的建議。

無怪乎,先前退出國產疫苗審查的中研院士陳培哲會說,高端疫苗EUA以壓倒性比數通過,一點都不意外,政府應該建立重要會議委員的遴選制度,且具有法源依據,而不是想找誰來開會就找誰來,老是都找「自己人」或意見一致的學者。 先前曾披露質疑政府偷渡開放高端、聯亞等國產疫苗人員,可列入公費接種疫苗優先對象的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黃子哲則指出,若仔細檢視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成立10多年至今,該委託研究計劃更是該協會唯一的一件標案,其與該協會「推廣」疫苗的創立宗旨、目標相符嗎? 若目的是要「研究」,直接委託給台大醫院或其他醫院來執行,應該更為妥適,這似乎也是目前較常見的運作機制。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自成立以來致力於防疫觀念的推廣,與疾管署聯手舉辦企業流感防疫聯盟已邁向第5年,此次為提高流感疫苗推廣品質,設立金、銀、銅三項獎章,經台灣疫苗推動協會認證,本次共23間企業參與,創歷年新高。 目前台灣投入COVID-19疫苗研發的廠商有三家,分別是國光生技公司(Adimmune),聯亞生技公司(UBI, Covaxx, Vaxxinity),以及高端疫苗公司(Medigen)。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