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德在《關鍵時刻》節目中表示,海軍全新的巡防艦有一個名稱繳「台灣小神盾」! 他說以現在的技術跟美國對台灣的支持,預估可以做出來14到19艘的台灣小神盾。 基隆號驅逐艦 基隆號驅逐艦是台灣海軍主力的飛彈驅逐艦之一,該驅逐艦的原型為考特號驅逐艦。 基隆號驅逐艦是台灣海軍主力的飛彈驅逐艦之一,該驅逐艦的原型為考特號驅逐艦… 基林級驅逐艦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台灣海軍的“二代艦”“康定”級、“成功”級逐漸入役,“基林”級在台灣海軍中的數量越來越少,2005年時僅剩一艘923號“瀋陽”艦殘存,但當“… 李喜明出身潛艇部隊,嫻熟潛艇採購案,未來將領導台灣海軍,配合海軍出身的新任“國防部長…
台灣網民利用地圖比對影片的畫面,根據山體比對,在片中39秒處出現台軍康定級巡防艦外,海平線後出現綿延大山,片中位置應該是宜蘭南澳外海。 13萬海軍、271艘船艦、1艘航空母艦、4艘巡洋艦、15艘驅逐艦、4艘護衛艦、60艘潛艦、359架海軍戰機。 25.5萬海軍、485艘船艦、1艘航空母艦、26艘驅逐艦、46艘護衛艦、69艘潛艦、710架海軍戰機。 5.8萬海軍、219艘船艦、2艘航空母艦、10艘驅逐艦、14艘護衛艦、14艘潛艦、213架海軍戰機。
目前國軍擁有3支特勤中隊,包括憲兵特勤隊、陸軍航特部特勤隊(因為駐地緣故,俗稱涼山特勤隊)、陸戰特勤隊。 但其實也是說說而已,這艘軍艦光除鏽、定期油漆之類的工作,每年就得花上不少銀子哩! 金門高粱酒的酒質晶瑩透亮,口感協調平衡、清香純正,金酒自2016年首度參加國際賽事,屢獲國際大獎殊榮,品質深受肯定。 2022年適逢金門酒廠建廠70週年,於美國舊金山烈酒競賽中更奪得8項金牌肯定,連續7年獲得國際賽大獎的肯定,獲獎作品橫跨多個年份、酒度,徹底彰顯國際一流酒廠的豐富性與完整性。
台灣海軍軍艦: 中華民國海軍(戰後)艦艇列表
據「海軍艦艇命名條例」規定,核子潛艦與巡洋艦應由總參謀部命名;驅逐艦、護衛艦以下艦艇及傳統潛艦是由海軍命名。 新建造的艦艇或是要更改艦號、艦名的艦艇(注2),會依照「艦艇條令」舉行命名典禮,由其領導機關正式授予艦名與舷號,並頒發「艦艇命名證書」。 台灣海軍軍艦 台灣海軍軍艦 已命名的艦艇其艦名享有「終身制」優惠,一般來說在服役中途不會予以變更;而艦艇退役後,其艦名與舷號則由授予機關予以註銷,而不會再授予後續艦艇。 小引:在比較兩岸海軍前先貼<臺灣海軍艦艇裝備><中國海軍艦艇命名原則>,配圖則是不另專文介紹的配備“武進三”系統之“陽”字號驅逐艦。 反水面作戰的射控系統,以及電子戰EW的整合式電戰系統(ESM/ECM/ECCM),指管鏈路與通信、導航系統,仍是採用外購的方式來獲得,此一部分包括在戰鬥系統之內,由得標的國防廠商來統建。
不過即便民營化,台船仍有四成以上股份由政府以及民營化轉型的前國營企業持有;例如在2017年時,台船第一大股東是經濟部(持股比率33.57%),第二到第四大股東分別是台船員工信託帳戶、中油與中鋼,泛公股持股比率高達42.5%。 從2002年開始,中船才再度轉虧為盈,到2008年改為台灣國際造船並完成民營化時,已經全部恢復「再生計畫」前的原本薪資。 然而,在2018年7月25日台灣海軍與中科院簽署「高效能艦艇後續艦第一批」委製協議書時,總經費就提高到161億元,比先前增加約17億中科院隨後舉行內部的船廠招標,在2018年11月14日宣布由龍德造船廠得標,艦體建造預算為43億新台幣,平均每艘14.3億元。 「海軍高效能艦艇後續艦」追加的預算同樣未經立法院批准,被國民黨立委馬文君批評「立院還在審預算,海軍就擅自加價而且標給船廠」。 這是台灣海軍首次提出全面性的計畫來汰換1990年代構建的「二代艦」,因此堪稱台灣海軍的「三代艦」。 台灣自製的萬噸排水量的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原型艦,已完成各項武器裝備系統的艤裝作業,舷號1401,並以台灣最高峰「玉山」命名。
台灣海軍軍艦: 次共機 台海中線全線挑釁
台灣武夷級戰鬥補給船 武夷級戰鬥補給船為美國Rosenblatt&Son公司參考美國海軍TAD-187型軍艦設計,由台灣中船公司高雄船廠建造,總共只建造了1艘,就是“武夷”號(AOE-530)。 雄風(台灣海軍主要制海武器之一) “雄風”系列反艦飛彈是台灣海軍目前的主要制海武器之一,普遍裝備於大中小型作戰艦艇上。 該飛彈的研製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末期,由中山科學研究院研製,共分I/II/III型… 1992年9月,台灣當局訂購了12艘美國製造的石弩(Kaman)SH-2F海妖(Seasprite)直升機,以裝備其濟陽級(CHI YANG)級護衛艦。
蔡適應說,他曾提醒海軍,「輕巡防艦」目前規格看來自動化程度相對較低,他希望這型艦人員能減至120人左右。 蔡適應也表示,目前台灣海軍26艘3000噸級以上水面作戰艦(一級艦)中,只有1艘艦齡小於24年,另有4艘大於50年、6艘大於40年(即濟陽級與紀德級),蔡適應認為這是非常嚴重的警訊。 依照2021年12月3日「台海臺海安全研析」主任梅復興在聯合報的投書,近期台灣造船界流傳,海軍正在考慮修改新一代巡防艦案構型以及執行順序,首先將原規劃為4500噸級方案擱置,並修改設計構型。 同時,先在最短時間內建造八艘2000至2500噸級的輕巡防艦 ,儘速形成即戰力,因應2027年的威脅窗口。 此報導稱,這項變更並非海軍主導,而是某位曾任軍職、現任國安會諮詢委員所提議,後經國安會軍事會談後正式提報,並獲得高層核准同意,裁示優先執行,原則上目標是首艦於2023年開工建造,以趕上前述期程(2027年形成戰力)。
而台灣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科院)以及台灣工研院所公布的,所謂使用於IDS潛艇上的高效能鋰電池,目前也性能不明,是否具備如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鋭的全鋰離子電池的坐底效能? 43.4萬海軍、430艘船艦、10艘航空母艦、22艘巡洋艦、62艘驅逐艦、6艘濱海作戰艦、72艘潛艦、3700架海軍戰機。 也都以中國各城市為名,其中「昆明」、「西寧」2艘,以及1艘053型飛彈護衛艦「康定」,與台灣海軍拉法葉級軍艦相同。 蔡總統說,在海軍歷史上,也有曾以玉山命名的軍艦,今天此艦再次命名玉山,除代表傳承,也代表中華民國國軍不怕挑戰、克服萬難的精神,而這股保護國家的力量,需要軍民同心、一棒接一棒傳承,只要大家繼續團結,無論有什麼困難都能一一克服。 台灣總統馬英九上周通過與到訪美國國會議員見面時說,台灣已決定自行製造潛艦,並希望得到美國技術上的協助。 台灣海軍軍艦 這艘長約六十米寛十四米的軍艦被軍方命名為"沱江級",以紀念在1958年在金門海域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的美製沱江艦。
台灣海軍軍艦: 中華民國海軍艦艇列表
幾天後,一張試場名單在社群網站上瘋傳,一位考生的姓名引發眾人遐想,不少網友看了笑翻,直呼「今年榜首有趣了」。 當時一名IG網紅因在當地7天內遭性侵9次的消息曝光後,引發網友同情;未料該名女子本月開始透過經銷販賣「下海拍片」3P影片,讓網友在Dcard大嘆:「難免讓人對於當時的同情,覺得有種多餘的感覺,還是真的只是單純炒人氣?」。 因為該單位的高度機密與體能要求,所以一般陸軍單位有所謂「涼山上住著一群鬼,他們是涼山特勤隊」的說法,來形容高空特勤中隊的神秘面紗與嚴苛訓練,也有曾稱他們「比地獄還可怕」,有報導則指出「涼山特勤隊戰力不輸美軍海豹部隊、三角洲部隊」。 有人說「能打的部隊當然有,就是太少了」、「涼山特勤,真的能打的」、「認真回,海陸」。
此外,海軍「微型飛彈快艇」案在2019年會先編列4.6億元新台幣,被立法委員決議減列2億元預算,並要求原型艇將先將進行設計、經戰術測試通過、向立法院報告後,再執行後續造艦。 台灣海軍軍艦 )是中華民國國軍的海上武裝部隊,隸屬國防部海軍司令部,轄下有海軍艦隊指揮部、海軍陸戰隊指揮部、海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海軍保修指揮部、海軍軍官學校等單位,共有4萬1,000千餘人,包含海軍陸戰隊10,000人。 主要武器裝備是以主作戰艦、輔戰艦艇、潛艦、海軍陸戰隊、海軍航空隊等核心戰力為主,以建立現代化海軍,並且以「高效質精、快速部署、遠距打擊」之海軍戰力作為目標,包括反封鎖能力、保存戰力等等。
理想的狀態下,未來海軍的造艦方向,應該朝向興建數量較少的一級艦,來擔任艦隊的區域防空主力;興建數量較多的二級艦,來替換將逐漸退役的現有艦隊,以分散作戰風險,節省平日的操作經費;更多的小型巡邏艦,擔任近岸巡邏或艦隊外圍哨戒任務,呈現金字塔型的結構,才是比較合理的計畫。 但目前海軍所規劃的下一代主力艦,卻是限制在4500噸至5000噸內,由於中科院自己所開發的艦載相位陣列雷達,體積較大,無法放入這樣的艦體之中,導致興建計畫不斷延宕。 2020年7月與11月號的中科院「新新季刊」分別披露「海鷹眼」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的部分資料,包括使用砷化鎵(GaAs)半導體以及氮化鎵(GaN)半導體的T/R組件都有在測試。 由於「海鷹眼」仍在科研階段,不像海弓三的相位陣列雷達系統已經實際服役,因此還需要一段時間研發測試;更何況從2017年起曝光的「海鷹眼」原型雷達都還只是單面旋轉天線構型,而台灣海軍要求巡防艦使用的四面固定陣列構型的系統,直到2021年結束還沒有任何公開資料。 海軍在民國112年度預算書中,直接以截然不同的「新一代輕巡防艦」取代原本「新一代飛彈巡防艦」,並完全沿用先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預算額度跟期程(連項目開始的時間還是記載為民國108年度),其決策過程、設計是否成熟到可以直接進入建造、預算與時程估算是否詳實,恐怕會引發爭議。
台灣海軍軍艦: 美國海軍改弦易轍:台灣「不沉母艦」思維下的造艦困境
在CODLAG模式下,高速航行時以燃氣渦輪提供動力,中低速巡航時則改以柴油發電機產生的電力驅動馬達來推進;這兩廠家也是海軍新型巡防艦的潛在商源,海軍已經與兩廠建立聯繫窗口,並持續進行相關技術討論。 海發中心也提到義大利Fincantieri向美國 FFG飛彈巡防艦(衍生自義大利自用的FREMM多任務巡防艦)的CODLAG推進系統,與台灣海軍規劃的新一代艦推進構型相同,其推進模式及船速邏輯一致;在巡航模式下,船速16節時以發電機帶動馬達轉動推進軸系;在高速航行模式、船速28 節時,以燃氣渦輪主機直接驅動推進軸系。 台灣海軍將持續關注美國 FFG飛彈巡防艦推進系統後續建造及服役使用情形。 依照2022年6月3日「上報」報導,海軍曾向國防部建議,提前進行代號「鴻運第二階段」的2萬噸多功能兩棲直升機船塢登陸艦建造案;現階段台灣建軍備戰方向是依照美國主導,先建構各項不對稱戰力;因此,海軍造艦計畫會優先以2000噸級輕型巡防艦為主,原規劃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案,以及「鴻運二階段」全通甲板多功能兩棲艦等案,都被先暫時擱置。 根據「上報」報導,代號「鴻運第二階段」的兩萬噸級多功能兩棲直升機船塢登陸艦,是台灣海軍未來兵力整建計劃(首見於2013年)時納入的,是一種具備全通式起降甲板、泛水塢艙與車輛運輸甲板的多功能兩棲登陸艦,兼具運用直昇機與登陸載具進行兩棲作戰的能力,並可擔任兩棲運輸以及人道救援的功能。
銘傳號護衛艦是台灣海軍的主力飛彈護衛艦之一,該護衛艦的原型為泰勒號護衛艦… 台灣海軍航空指揮部 海軍航空指揮部設於花蓮,但左營基地等地也有海軍用航空站。 現有9架MD-500反潛直升機、9架S-70C反潛直升機和由空軍移交的24架S-2T反潛機。 台灣康定級護衛艦 康定級護衛艦是台灣海軍根據“光華Ⅱ計畫”,1991年向法國訂購,台灣海軍原計畫購進16艘拉斐特級護衛艦,其中10艘由台灣自己建造,由於康定級艦造價過於昂貴等原因,最後… 1993年9月末,3艘原美國的諾克斯(KNOX)級護衛艦交付給左營(Tsoying)海軍基地,並於10月服役,分別命名為濟陽(CHI YANG)、汾陽(FENG YANG)、和阜陽(FONG YANG)。 1995年又交付了3艘諾克斯(KNOX)級護衛艦,其後在1998年再次交付了2艘。
除了持續推動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發展計畫,建造第一艘6000噸左右的星座級巡防艦,訂購無人水面艦艇與無人水下潛艇以外,也已展開新一代小型登陸艦的選商競標工作,同時採購更多的核動力攻擊潛艦。 未來這些有人與無人艦艇還將優先部署在太平洋地區,以制衡中國與俄羅斯。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5日宣布「鍾雲號」驅逐艦(USS Chung-Hoon, DDG-93)穿越台灣海峽,成為2023年第一艘穿越台海的美國軍艦。
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陸軍大校8日表示,解放軍東部戰區位台島周邊海空域組織諸軍兵種聯合戰備警巡和實戰化演練,重點演練對陸打擊、對海突擊等內容,旨在檢驗部隊聯合作戰能力,堅決反擊外部勢力、「台獨」分裂勢力勾連挑釁行徑。 台媒還注意到,解放軍東部戰區微博賬號9日晚間發布「戰訓MV」《我的戰鷹繞著寶島飛》,其中諸多片段為解放軍機艦繞台時拍攝的畫面。 《自由時報》指出,在MV中出現解放軍軍艦拍攝台海軍康定級導彈巡防艦的畫面,而背後的山脈,根據對比應為宜蘭南澳外海。 《中國時報》稱,解放軍在「跨年夜」曾出動4架殲-10、4架殲-16戰鬥機直逼桃竹外海。 台空軍前副司令張延廷表示,解放軍已看到台灣北部「有彈無機」的缺陷。 他表示,台灣北部最近的機場在新竹,如果解放軍軍機凌空而來,恐怕根本來不及攔阻。
在立法院國防外交委員會議事中,國民黨籍立委馬文君質疑,原本「新一代飛彈巡防艦預算」是經由立法院同意和通過,但是海軍現在卻自行變更計畫內容;立法院不是國防部主計局,「國會審查通過案子,國防部不能想改就改」。 對此,國防部長邱國正稱,國軍沒有刻意跳過立法院審查,從作戰需求到預算編列,程序是完整的。 馬文君對此反駁表示,當初(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規畫的方向,是可以同時執行防空、反艦與反潛能力的4500噸級艦;而現在輕型巡防艦的兩種艦型要滿足那一種作戰環境? 如果跟原本不一樣,為何要拆成兩種分別只能防空或反潛的2000噸級艦? 馬文君且表示,8月中國在台灣周邊軍演的船艦多為4000噸級以上艦艇,輕型巡防艦恐難以應對;且以2000噸級輕巡防艦取代原本4500噸級巡防艦會弱化反潛能力,軍方應有具體說明。
- 該退役將領分析稱,1月8日的解放軍演習分成兩部分,「除了測試台軍防空底線並進行壓迫外,戰鬥機與轟炸機混編機群在巴士海峽南部,意圖演練阻止美日介入台海」。
- 新建浮動船塢(3800噸級)計畫總經費7億餘新台幣,分四年編,106年度編列 386萬元。
- 依照2017年3月年度敦睦艦隊開放參觀時公布的資料,新一代主戰艦艇模擬數據為尺寸180 x 25 x 8m,排水量8000噸,航速32節,續航力6500海里。
- 台船人士透露,台灣海軍說明此設計類似「神盾巡防艦」,其戰鬥管理系統整合了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射控系統、導航雷達、資料鏈路、電子戰系統、反潛系統、航行控制、通信系統以及防空飛彈等武器系統,廠商依其自身經驗規劃合適的方案。
- 台灣傳媒形容,解放軍今次演練形成「三面圍台」局面,台灣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於周一表示,解放軍以「莫須有」的各種指控在台灣海峽周邊持續進行軍事活動,強調台灣立場很清楚,不會升高衝突、不會挑起爭端,「但會堅定捍衞主權和安全」。
在2015年12月15日,國防部公佈名為「迅能計畫合約設計」的商業服務標案的公告預告;外界曾推測這是以「迅海」為基礎的放大型雙體作戰船艦的方案 ,不過實際上這就是多功能人員運輸艦的海軍專案代號。 而去年8月6日,國防部曾公布海軍康定級迪化軍艦於東部海域監控解放軍軍艦的照片,當時的解放軍軍艦為052D型飛彈驅逐艦「南京號」。 而與本次東部戰區MV中出現艦艇對比,極有可能是當時的南京號正在拍攝迪化軍艦。 星座級的設計理念與武器配置,以防空為主,兼顧反艦與反潛需求的設計,也值得台灣設計製造或採購中華民國海軍下一代主戰巡防艦艇的參考。 1950年2月,中華民國政府將關閉政策下的封鎖海域擴大至中國大陸的全部沿海地帶,封鎖臺灣海峽長達三十年。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對中國2026年攻台進行24次兵棋推演,是歷來最大規模的兩岸戰爭模擬之一,最終認為解放軍很可能會以失敗告終,而美國、中國、台灣都在這場戰事中付出慘烈代價。 依照2022年6月3日「上報」報導,現階段台灣建軍備戰方向是依照美國主導,先建構各項不對稱戰力;因此,海軍造艦計畫會優先以2000噸級輕型巡防艦為主,原規劃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案,以及「鴻運二階段」全通甲板多功能兩棲艦等案,都被先暫時擱置。 海軍參謀蔣正國則表示,「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造船案在建案時,相關科研案還沒完成,現在也還有些部分仍在進行、尚未完成。 蔡適應進一步詢問這是否代表原型艦建案將往後延宕,2026年(在2020年底時訂為原型艦預定下水的節點)之前「生得出來嗎?蔣正國則表示,「目前看來,全案會往後挪」。 由此觀之,海軍的確可能大幅修改原本的規格,例如改變先前堅持的4500噸排水量等。
最大的修正在艦艉部份,原本搭配中科院自制的「海劍羚導彈進迫系統」,由於科研時程關係,已經改換為向美國採購方陣近迫系統,仍然配置在艦艉直升機機庫上方位置,以進行對抗導彈飽和攻擊的最後防線區域。 此外,11月24日IDS潛艇開工典禮中,在蔡英文面前展現台船公司折彎第一片自製潛艇的鋼殼表演,其使用的為HSLA-80鋼材,也引起相關業內的一陣議論。 台灣海軍軍艦 由於台船與中科院宣稱,台灣自製IDS潛艇將以HSLA-80鋼材鍛造船身,一般不熟稔潛艇鋼材的媒體並未有質疑,但是業內同業有許多聲音表示不可思議。 雖然法說會資料僅是該公司願景規劃,與目前現況並不一定有正相關,但是也可看出台灣海軍對於「國艦國造」計劃的最新構想可能性。
最起碼的邏輯上,雙船體設計的導彈巡邏艦,因為船體設計的侷限,根本無法攜載有效的聲納、拖曳聲納陣列等反潛系統,其反潛功能趨近於零,匆匆將塔江級下水,對台灣海軍目前的汰舊急迫性,並無幫助。 此外,由於2000餘噸級的單船體形深應該無法容納「震海案」原先規劃的海弓三型長程防空飛彈所需之垂直發射系統,而很可能必須改用中程的海劍二型飛彈。 果若如此,新一代巡防艦的防空能力就會從「區域防空」(area air defense)降級為「近區防空」(local area defense),防禦涵蓋範圍、動力性能與可接戰目標性質也都會有檔次性的差異。 至於其他武裝(主砲、反艦飛彈、近迫防禦系統等)基本上都與700噸級的塔江艦相差無幾。 但從新的2000噸級規劃分為防空、反潛二種不同構型建造一事來看,似乎前述這二類(較佳雷達、反潛系統)能力又可能會是熊掌與魚難以充分兼得。 據《CNN》報導,CSIS表示,在大多數的兵推當中,美國海軍損失了2艘航空母艦和10至20艘大型軍艦,大約3200名美軍在為期3週的戰鬥中喪命。
中科院院長張忠誠在立院質詢時證實,最初中科院製作的新一代巡防艦「整體獲得規劃書」就是規劃被動式相位陣列雷達,因此中科院方面堅持「所有系統均滿足需求」並通過測試,顯然是依照最初中科院制訂、且獲得軍方批准的規格標準。 而海軍參謀長蔣正國在2021年12月29日立院質詢時則表示,最初啟動科研案時中科院的技術水平只有被動式相位陣列雷達,但「隨著作戰需求演進」而希望改用主動式相位雷達,並且要修改原本的「整體規劃書」。 依照2021年12月3日「台海臺海安全研析」主任梅復興在聯合報的投書,數週前中科院在九鵬基地試射飛彈,並與主動電子掃描陣列 (AESA)雷達及戰鬥指揮系統配合測試成功;然而,其進度仍遠落後於新一代飛彈巡防艦首艦的期程,不可能用於原型艦上。 中科院發展中的旋轉式主動陣列雷達(即「海鷹眼」)雖已達到一定程度,但海軍方面目前評估,仍不認為該系統成熟度達到可進入服役、用於海軍新艦計畫的程度。
至於中科院研發「海鷹眼」雷達搭配「海劍羚飛彈系統」,取代方陣快砲的案子,因研發進度不如預期,且許多技術尚未突破,經評估後還是以BLK 1B2方陣快砲作為在艦艉的近迫武器系統,並配合遙控式砲塔的小口徑火砲。 2010年代台灣海軍大力推動各項造艦計畫,而其中最主要的造艦執行者──台灣最大的台灣國際造船(CSBC Corporation Taiwan,前身是國營的中國造船廠)是否足夠能力支持這些龐大的造艦計畫,也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1.採多功能模組化設計,可搭配不同模組整合(如艦載式偵蒐系統、無人載具、醫療貨櫃、防空飛彈及反艦飛彈等),依任務需求裝艦運用。 後來雙方因故未達共識,由中科院主動喊停,軍方現在可能會以此案設計內容,做為2000噸級新一代輕型巡防艦的藍圖。 海軍目前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翻案,尚無正式說法,而海軍主力艦已經老舊,急需尋得下一代主力巡防艦來進行汰換。
馬文君認為海軍打算以2000噸級輕巡防艦取代原本以反潛為主的4000噸級濟陽級巡防艦,若只因預算有限與急於成軍,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反潛型僅有拖曳聲納(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可能只在艦尾配備可變深度聲納與拖曳陣列聲納組,無艦首固定聲納;濟陽級同時有大型艦首固定聲納、艦尾可變深度聲納與拖曳聲納),認為會弱化海軍反潛能力。 台灣海軍軍艦 海軍造艦建軍週期很長,錯誤的政策不但浪費預算,還會錯過建軍備戰期程的窗口。 在2022年10月5日,行政院長蘇貞昌與閣員赴立法院報告「民國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等事項,包括民國112年度國防預算的項目。
美國國防部7月1日向國會提交中共海軍的最新評估報告,指中國戰艦總數量超過了美國海軍,2020 年底已擁有360艘戰艦,美國海軍為297艘;美國海軍為此計劃增加戰艦數量至355艘。 但根據美軍內部媒體《海軍時報》網站報導,美國海軍計劃在2022財政年度讓22艘艦艇退役、轉售或報廢。 因中科院「迅聯專案」裡研發的相列雷達及新戰鬥管理系統,並未符合海軍需求,造成海軍「震海計劃」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延宕,經海軍重新規劃並向國內船廠說明該計劃後,台船在法說會上將海軍「震海計劃」曝光。 「鴻運計畫」兩棲運輸艦方面,原本民國107年度(2018年)預算編列62億9700萬元新台幣,其中艦體載台預算為36億204萬新台幣,由於被民間船廠認為過低,經過四次流標,台灣海軍自行增加10億3476萬元新台幣才在2018年3月由台船得標,但此一追加預算並未獲得立法院同意,被批評「先斬後奏」。
- 這份文件顯示在2015年,義大利SELEXES向台灣海軍簡報了該公司艦載戰鬥系統、艦載3D雷達的方案。
- 他表示,台灣北部最近的機場在新竹,如果解放軍軍機凌空而來,恐怕根本來不及攔阻。
- 第二次投標不受首次標案「至少三家投標者」的規定,此時船舶中心才參與,並與海軍議價; 然而由於此次海軍的預算過低,開出的底價與船舶中心的報價落差超過20%,超過議價範圍,因而在2016年4月22日第二度流標。
- 第2點就是台灣的新巡防艦要滿足未來40年的戰術需求,不是說服役的時候有被動相控陣雷達就不錯了,過了30年、40年,這款軍艦還要再用,還要能滿足戰術需求。
- 台灣國際造船的前身是1970年代蔣經國總統執政時期「十大建設」創立的中國造船廠(China Ship Building Corporation, CSBC),1973年正式成立,1977年改為國營,1978年1月與位於基隆的臺灣造船公司(日據時代就創立)合併為「中國造船公司」。
- 在武器系統上,自供部分有海弓三、海劍二防空飛彈,雄三飛彈四聯裝發射箱,與雄二、雄三反艦飛彈,76快砲與遙控式砲塔的小口徑火砲。
- 依照2019年2月27日的立法院院會報告,剩餘1億6000萬預算遭凍結是因為「外購戰系裝備輸出許可獲得情形及科研裝備研發進度、民間船廠造艦設備及人才是否足以配合、合約設計及戰係裝備研發未完成、建案倉促及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規格性能 需要說明」等疑慮。
台灣造船公司(CSBC)在本周進行法人說明會,會中曝光了該公司承攬台灣海軍目前新型艦艇的整體概況。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除了自製潛艇IDS的進度外,還有充滿爭議的海軍新型巡防艦「震海計劃」的承造構想。 台灣海軍司令部則說,除了正選派官兵做最好的接裝凖備的兩艘佩裏艦外,另有關第三、四艘佩裏級艦目前尚未完成預算編列,未來則將就兩艦之物資狀況,在最有效及最經濟的原則下,審慎考慮評估,俾利整體戰力的提升。
但是在辛亥革命爆發之際海軍軍官多支持革命政府,沒有意願保衛清廷,最後清朝建立的海軍包括器物及教育人才大部分都順利轉移給了中華民國,不少由清廷開辦的海軍學校訓練出的海軍軍官均繼續向易幟後的政府效命。 報告指出:「美國與日本會損失數十艘艦艇、數百架軍機、陣亡數千人。如此損失會重創美國全球地位多年。」大多數的情況是美國海軍損失2艘航艦、10到20艘大型水面作戰艦艇,美軍在3週作戰裡會陣亡約3200人,相當於伊拉克及阿富汗作戰20年的一半人數。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按兵推結果來看,雖然這一戰將使中國悉心打造的現代海軍化為烏有,但美軍也至少2艘航艦要葬身太平洋。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一份台海戰爭兵推顯示,共軍若2026年犯台雖難以成功且現代化的海軍將全軍覆沒,但美、日、台也是慘勝,且美國全球地位重創。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