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將此事告知修行人, 修行人勸他與佛有緣,須供奉佛祖觀世音菩薩,乃建一茅屋供奉。 妙圓法師 某夜,菩薩顯靈託夢張公,指示須速遷離;張公驚醒,隨即依菩薩指示,快速擔起觀世音佛像,扶老攜幼依照佛祖指點朝東北方逃避。 由上可知,早在清代嘉慶年間即有修行人在此修行。
你執著有,是大邪見;你執著無,是斷滅,還是大邪見。 所以不入斷滅,不落於有,也不落於無,就是不落於空。 因為修了才能清淨,清淨了圓覺妙性才現出來,不落於斷滅。 三、修忍辱行,忍辱是遠離瞋恨心,有人欺侮你,或者打你、罵你,或者嫉妬、障礙你,你忍不得。 因為是無始劫來的習氣,忍不得是你沒有用堅固執持的功夫。
妙圓法師: 台南草湖寮代天宮李府千歲顯神威
大量印贈經論善書及光盤,免費流通全球,包括乾隆大藏經近萬部、四庫全書112套、四庫薈要330套、群書治要一萬套、國學治要一萬套。 率先運用網路教學,並以衛星電視弘法,令法音遍及全世界。 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者:文殊偈云:「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斯門,即根性法門;又即妙耳門,聞熏聞修金剛三昧,超出生死之門:此一門,即斯門也。 又即阿難請入華屋之門,乃悟後之修門也。
其父往卜吉凶,卦佔既善且吉,故又名善吉。 常修無諍三昧,過去劫中,已證青龍佛位,深本難思,佛弟子中,解空第一。 優婆尼沙陀,此云塵性,因觀塵性空,而得道果。 本經自陳圓通云:「觀不淨相,生大厭離,悟諸色性,以從不淨,白骨微塵,歸於虛空,空色二無,成無學道,如來印我名尼沙陀。」餘眾不能列舉,以一等字該之。 此下十二句,歎實德回異二乘,顯然菩薩作略;此四句歎自利之德體。 佛子,非指羅侯羅,乃指內秘外現,堪稱佛子。
妙圓法師: ‧ 三重人行道驚見「台灣最美風景」 他曝垃圾山被轟:第一次過年?
法眷弟子再長跪問訊,敬供於佛像與老和尚的蓮座舍利前。 妙圓法師 「僧寶不思議……赴感應群機。堪作人天功德主。堅持戒行無違。」老和尚一生以佛陀覺悟之真理自覺覺他,以佛陀「先行其言」之行持自度度他,留下了精深浩瀚的言語般若與六度正行垂範後世,堪為僧寶典範。 傳供大典正是佛教界對教內圓寂長老的最高禮敬。 妙圓法師 老和尚圓滿演繹「上報四重恩」,為我們做出了知恩報恩的最佳典範。 讚頌大典旨在通過莊嚴的儀軌向老和尚致敬祝願,通過緬懷老和尚一生的殊勝行願,啟發我們學習、效法老和尚,盡未來際以「如說修行供養」,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不妄不變,故曰真如。」《大乘起信論》中,本體叫做「真如」,不妄謂之「真」,不變謂之「如」。 「真」是不虛妄,「如」是不變易,它不妄不變,所以取名叫做真如。 「是眾生之本源」,這個超出一切萬法而獨存的本體,是一切眾生的本源。 一切眾生都是從八識來的,八識是真如隨緣來的,真如本體,是一切眾生的本源。 一切萬物都從大地生出來,眾生的心像大地一樣,能生一切法,是一切眾生的本源,所以叫心地。
妙圓法師: 出家人,其實一點也不閑
在我諸多的佛門親家中,同樣曾經反對子女出家最激烈的,應該就是依法法師的父親楊松村居士了。 依法在就讀台灣大學法律系二年級時,上佛光山出家。 出家後,仍然繼續未完的學業,爸爸因為反對依法出家,但又不能改變他的心意,所以大鬧台灣大學,他認為台灣大學不應該收出家人當學生。 但是三十年前,台灣已經逐漸開放,各級學校都有出家學生入學,大學也不能剝奪出家人念書的權利。 賴居士做人低調,從不居功,但是每年佛光山舉辦親屬會時,他都坐在第一排,有時候我請他上台講話,他講到自己當初送子出家時的自得,歡喜之情溢於言表。
「識清淨故,聞塵清淨」,眼識清淨,怎麼聞塵也清淨了呢? 妙圓法師 這裡先說眼根,因為是由「見塵清淨」說下來的,跟眼睛能見是通的。 按《楞嚴經》,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第一,是由耳根下手用功的,「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你一個根得了圓通,六根統統解脫了。 《楞嚴經》還有兩句話:「原依一精明,分為六和合。」本來是一個精明心,把它分開來分成六識,實際分而不分,還是六和合。
妙圓法師: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圓瑛大師著
大乘法有權教大乘、實教大乘,圓頓是實教大乘,你應當弘揚實教大乘之法。 「此經諸佛授汝耳」,這部《圓覺經》,是冥冥之中,諸佛傳授給你的。 「故如來于光明藏與十二大士」,所以如來在光明藏說《圓覺經》。 光明藏是個清淨國土,如來在此向十二位法身大士說法。
又小乘取證偏真,沈空滯寂,不肯回小向大,名定性阿羅漢,今大阿羅漢,跡雖同於二乘,本實在是菩薩,內秘外現,助揚佛道,故歎德皆約本歎。 今按此經,義理因緣,通於前後,未能的指何時,若據彈斥經義,應屬方等會。 以攀緣心為自性者,不知常住真心,用諸妄想。 阿難白佛:「自我出家,恃佛憍憐,求多聞故,未證無為」。 經云:「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
妙圓法師: ‧ 專家提醒「貼春聯7禁忌」 這個字不能貼!小心你家變聲色場所
如此當代台灣佛教史上重量級人物,學人毛凌雲居士 更尊奉為是繼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之後,為淨宗第十四祖。 青年時就對佛教產生濃厚興趣,一心出家修行。 妙圓法師 據他後來的弟子淨慧長老撰文表示,虛雲前世是憨山大師,又有傳聞説憨山大師前世是蘇東坡,蘇東坡的前世又是五戒禪師,若傳言符實,可知虛雲的佛緣深遠,固不奇怪了。 虛雲17歲時,其父為防止出家乃為其娶妻田氏、譚氏,然法師與田譚二氏同居而不染,至心佛道。 18歲作〈皮袋歌〉行於世,作「皮袋歌」一章是為留別田譚二氏,並至福州鼓山湧泉寺,田譚二氏以後也相繼出家,成為清修的淨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