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媽祖廟不可不看攻略

所有建築內的雕塑均為昔時特聘福建名技師精心鑿刻,極盡古雕刻藝術之美,尤其正殿前的丹墀石壁,有四個龍頭鰲頭,乃別廟所罕見。 正殿為傳統木架構式「硬山頂」架構;拜殿擁有台灣最高大的捲棚式屋架,不用一釘,極致發揮傳統建築力學;石刻部分大多集中在三川殿,雕刻細膩連石階都有不多見的龍首雕紋,令人不由駐足。 新建的媽祖梳妝樓原本是成為廢棄民宅的宗人府遺址,內置媽祖床、盥洗台、梳妝台、矮櫃、衣櫃、太師桌椅,還有一座鎮南媽專屬神轎。 大甲鎮瀾宮應屬全台灣媽祖信仰中,名聲最響亮的廟宇! 17世紀時,許多中國人曾居留過的國際貿易港口「長崎」的多所寺廟中也有祭祀過媽祖的紀錄。 爾後,華僑移民更是把媽祖信仰帶到了他們所落地生根的世界各個角落。

這裡介紹一些比較著名的媽祖廟,從中可知媽祖在台灣人民心中的地位。 據聞當年樹壁和尚帶著媽祖像行經北港(昔稱笨港),在一口古井邊坐下來休息,也把媽祖像放在一旁,再待要起身離開時,媽祖像竟然怎麼樣也拿不起來了! 經過擲茭以後,媽祖指示祂將留於此地,於是就地建廟。 傳說現今朝天宮媽祖神像座下就是當年的那口古井,因此北港朝天空的媽祖也有「井上媽」之稱。 北港朝天宮起源於1694年,樹壁和尚自湄洲移駕而來的媽祖神像。 也由於這一層淵源,朝天宮是全台唯一使用佛教儀式祭祀的媽祖廟。

台灣媽祖廟: 台灣玻璃館|繽紛控必訪!全臺灣唯一玻璃媽祖廟&宇宙塔&黃金隧道玻璃迷宮

不論何時,這邊總有滿滿的信眾香客向土地公求平安求發財,這邊最特別的是可以跟土地公換發財金(錢母),把錢母帶在身邊,保佑一整年財運強強滾! 除了拜拜以外,烘爐地還是台北知名的夜景景點,加上賞櫻步道,今年過年期間的烘爐地可說是旺到不行。 除了驚人的凌霄寶殿和媽祖殿外,大士殿左右側都有供奉非常多種的觀音神像,聽說每一尊的姿態與神情都完全不同,若你對觀音很有緣份喜愛的話,建議可以前來走走。 鹿耳門聖母廟一樓有設了文物館,裡面有展示許多珍貴的文物,裡面有個 1831 年鎮壓水患的「箕水豹」石碑,但這次時間不夠多就沒走進去了,希望下次先直接到此了解一下相關文物。 在民國 70 年三次重建,正名為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廟裡面供奉的鹿耳門媽金身,也有超過 800 年的歷史。

  • 若是林家後人,因「姑姪同姓」則稱為「姑仔」、「姑婆」或「姑婆祖」。
  • 大家對於拜拜這個話題非常喜愛,留言非常踴躍,有人說:「彰化縣伸港鄉福安宮也很靈驗!」還有人說:「關公果然拿下第一!果然是三國第一武將!忠義代表!!!」其實行天宮的主神關聖帝君(關羽,又被稱為恩主公)。
  • 法院認定工讀生在短時間內,於溫差過大的環境中從事大量體力勞動,與死亡有因果關係,判麥當勞應賠…
  • 如臺中萬和宮媽祖廟奉祀的「老二媽」神像,就是當地一位廖姓少女的魂魄來附靈的媽祖。
  • 同年秋派員前往前山採辦各類建築材料,歷時一年落成,光緒皇帝賜頒「靈昭誠佑」匾額一幅。

在台灣這座島上有三分之二的人信仰媽祖,而北港朝天宮是台灣規模最大、香火最鼎盛的媽祖廟,每年總有百萬香客前來朝聖。 鹿港天后宮,位於彰化縣鹿港鎮,又稱鹿港媽祖宮、鹿港湄洲媽,前身為鹿港天妃廟,創建於明末1591年,創建迄今已逾四百餘年,是台灣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媽祖神尊的廟宇,現被列為國定古蹟。 雲林一日遊推薦景點 台灣媽祖廟 – 持法媽祖宮,有別於一般傳統廟宇,將傳統文化以更藝術樣子呈現出來,牆上柱子上刻畫著許多動人的傳統故事,還有超美的白玉媽祖。 農曆新年期間,許多人喜歡到處走春拜拜,無論是祈求平安、健康抑或財運,民眾無不希望在新的一年有好的開始,因此每到春節期間,各地廟宇總是香火鼎盛。 目前臺灣島內分靈最久遠,應為西螺社口福天宮從嘉義朴子配天宮所分靈之老二媽;而西螺社口福天宮廟內目前存有一塊「大正十五年」的路關圖,證明當時有大規模往配天宮謁祖進香;民國72年(1983年)連續謁祖進香三年,因建廟經費有限再度中斷。

四面佛的四面,代表掌管不同領域,不論你想陞官、求財、求姻緣,還是求健康,四面佛都能夠讓你許多願望一次滿足。 臺北關渡宮在北臺灣各地都有迎請關渡媽做客的習俗與傳統。 台灣媽祖廟 甚至擴展到中臺灣與南臺灣,關渡宮以開基大媽與開基軟身二媽神像最為靈驗,也為各地信徒主要迎請巡莊繞境的神像。

台灣媽祖廟: 北港朝天宮

身為一個正港的台灣人,相信多數人一定有到廟宇拜拜的經驗,不論是陪著親朋好友去拜拜,或是自己本身就虔誠地相信著,到廟裡拜拜已經成為台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僅霸氣十足,神殿也分成上下兩殿,最高層的主祀有 800 年歷史的軟身鹿耳門媽祖,左邊有三媽右邊有二媽。 底下中間的是鎮殿媽祖,也是俗稱的大媽,在神龕前還有一尊罕見的鹽雕媽祖。 經過廟方的允許,我進到鹽雕媽祖後方仔細看其細緻程度,真心做的超細超細把鹽雕弄得有玉的溫潤質感,真的很不容易。

台灣媽祖廟

威權解體後的民主台灣,媽祖信仰更為蓬勃發展,連政客都得靠近媽祖來拉攏選票,不少被稱為「媽祖婆」的女性政治人物也引以為榮。 而台灣的媽祖熱潮,也影響到對岸共產政權,開始祭出「宗教統戰」法寶,逐漸放寬對傳統信仰的壓制,召喚台灣宮廟及信徒「返鄉謁祖」,甚至還拱媽祖為「海上和平女神」。 相較於「帝王」配偶的「后妃」封號,「聖母」更覺親切,但聖母猶在「天上」,民間有更通俗的暱稱:「媽祖」或「媽祖婆」。 若是林家後人,因「姑姪同姓」則稱為「姑仔」、「姑婆」或「姑婆祖」。 「媽祖」一詞由來,眾說紛耘,只要懂得台語(閩南語)便不難理解,母親稱「阿母」、祖母稱「阿媽」、曾祖母稱「阿祖」(四代以上面稱不分男女)。

關心兒少之外,長者也需要關懷,台灣已經進入高齡社會了,許多長輩沒有子女住在一起,老老相依的家庭,越來越多。 感在過年前,台北大安區的慈濟志工出動,帶著年菜根物資卡,來到定期關心的長輩家裡,祝福他們新… 沈有容驅逐荷蘭人之後,就在澎湖馬公建了媽祖廟,並且留下一個石碑,1911年,日本人治理台灣時,才從媽祖廟的桌下發現這塊石碑,碑文上寫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 據說如果你將錢母帶在身邊,可以保佑你整年財運強強滾!

台灣媽祖廟: 美食焦點

不管是深度遊還是一日遊,這間酒店都是您的理想之選。 FengjiaSimpleWhiteHome位於台中市的黃金地段,毗鄰市區內各大主要景點。 位於新營區,歐堡汽車商務旅館是遊覽台南市時的最佳住宿選擇。

位於雲林縣北港鎮的朝天宮是台灣本島媽祖廟中歷史最為悠久且香火最盛的廟宇,舊稱天妃廟或天后宮,為了紀念分靈自湄洲祖廟-朝天閣,才改名為朝天宮;現今為國定古蹟。 北港朝天宮則是在清康熙33年(西元1694年)由高憎樹壁自福建湄州恭奉媽祖神尊渡海來台,開基立廟。 先以茅庵暫祀,雍正8年(西元1730年)醵金重建,以瓦易茅,奠下日後規模之基礎。 北港朝天宮、鹿港天后宮以及台北關渡宮長期以來並稱為台灣三大媽祖宮廟,其中,關渡宮位於台北市北投區,在清順治18年(西元1661年)由石興和尚創立,由於前有紅樹林及水鳥保護區,可供休閒賞鳥,宮後靈山設有一座公園,因此,來自各地參拜的人潮絡繹不絕。 位於雲林縣麥寮鄉的麥寮拱範宮,主祀天上聖母,又被稱為開山六媽,拱範宮是麥寮地區的信仰重鎮。 麥寮拱範宮與北港朝天宮、台西安西府、褒忠馬鳴山鎮安宮並列為雲林縣四大廟宇,皆為歷史悠久、香火遠播的名廟。

從正月十五日起,便有香客自各縣市遠道而來,直至三月底達到最高潮,這期間擁入北港的香客多達50多萬人,年年如此。 媽祖誕辰前數日,民間祭神隊伍遊行不斷,鑼鼓喧天,整個北港,瀰漫著香火煙霧。 各地來向媽祖拜壽的大大小小神佛坐在神轎裏,由信徒扛著擠向朝天宮,到處都是持香禱拜的人們,人稱為台灣最大的祭神奇觀。 民國33年(日治台灣時期),屏東地區曾遭受盟軍空襲,據聞,屏東市區四處起火,居民紛紛走避慈鳳宮內,雖然慈鳳宮內也有落彈,卻未有爆炸起火發生。 此後,高屏地區的信眾更加相信這是天上聖母保佑,至今香火鼎盛,是高屏地區媽祖信仰的中心。 1948年,信徒將暫時寄人籬下的天上聖母神像從龍山寺迎接出來,改供奉在成都路北側近西寧南路口交叉口的「弘法寺」,原先是日據時期日本人所建立的弘法寺,戰後失火燒毀後,新興宮弘法寺的正殿改建更名為「台灣省天后宮」,不久又改稱「台北天后宮」,真是一段曲折的歷史。

財神洞盡頭立有賜財天官,讓求財的民眾可以在此再陳述自己祈求好運的願望。 大天后宮規模宏大,建築四進:三川殿、拜殿、正殿、後殿,面寬三開間的大天后宮有拜殿、觀音殿、三寶殿及頭門、正殿、後殿、三川門與步廊等部分。 雖歷經多次改建,依然保有明代王府建築之風貌,此一特色台灣僅有。 廟中古匾古聯甚多,包含康熙、雍正等歷代皇帝所賜之御匾為全台各廟之冠。

台灣媽祖廟: 媽祖廟

而若將「民間信仰」也視為宗教的一種,那麼根據美國《宗教與公眾生活計畫報告》統計顯示,台灣民間信仰比例約達45%,佛教則以21%的比例居次,其他宗教與獨立宗教的比例約在13%到16%左右,基督教約6%。 台灣媽祖廟 殿宇兩側建築有雙層廂樓,殿後亦建二層樓,均供香客住宿,可容千人左右。 大殿懸有乾隆皇帝的御筆大書,並蓋有玉璽的橫匾兩專項,題為:“佑濟昭靈”,“神昭海表”,光緒皇帝也曾親筆頒賜“與天同功”一方匾並懸在殿上。

大天后宮正殿為「硬山頂」架構,屋頂兩端的磚牆砌成與瓦頂坡度相同,擁有台灣最高大的捲棚式屋架,不用一釘而拱起,為台灣第一座官建媽祖廟,樑簷上滿懸歷代帝王御筆親題及文武官員敬獻之匾額,目前列為國定古蹟。 在拜拜儀式中,信眾須手握線香,心念或口唸名字、生辰、住所、祈願後拜三拜,並以左手將香插入神爐之中。 看似平凡的新大久保巷弄中永遠都有驚喜遠在日本東京,新宿區新大久保某條不起眼的巷弄內,其實也有一座東京媽祖廟。 閩台廟宇的建築風格、鮮豔的色彩、門前冉冉昇煙的香爐,整座廟宇彷彿是從台灣飄洋過海來到這個大都市裡落地生根。 夾在一片低調色系的日本店家中,這棟自成一格的建築奇觀任誰都會回頭多看它一眼。 仔細觀察後會發現,它的本體結構其實還是標準的日本現代住宅,但在外觀及內容上看得出非常努力的營造出閩台廟宇的風格,甚至還有中式涼亭,誠意十足。

但考諸乾隆中葉繪製之《臺灣輿圖》,西定坊南勢街尾未有海安宮之標示。 而嘉慶十二年(1807年)成書之《續修臺灣縣志》記載海安宮為「欽差大臣嘉勇公福安康偕眾官公建,郡守楊廷理成其事」,故有以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為海安宮創建年份之意見存在。 綜上,由於乾隆元年說缺乏明確文史資料佐證,在此權以乾隆五十三年說為海安宮創建年份。 梧棲區大莊浩天宮大肚中堡五十三庄境主顯聖庇祐神蹟廣傳,地方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大庄媽祖之盛名遠播,香客從各地絡繹不絕而來,於是信仰的區域從原本大庄轄區擴大及大肚中堡五十三庄。

對林氏宗親而言,也常有謂「姓林的媽祖顧子孫」之俗諺,意謂著媽祖將會特別照顧林姓子孫,強調林姓與媽祖同宗之血緣關係,當然就比一般信徒與媽祖更為親密。 四面佛的四面,代表掌管不同領域,不論你想陞官、求財、求姻緣,還是求健康,四面佛都能夠讓你許多願望、一次滿足。 「三月瘋媽祖」是台灣最知名、最具代表性的宗教民俗活動,尤其每年4月大甲鎮瀾宮的遶境,更是國際公認的世界三大宗教活動。 龍山寺除了主神觀世音菩薩以外,還有其他道教以及儒教神明,是儒釋道合一的代表廟宇。

當時廟祝林贊眼見天后宮坍塌在即,立即會同庄民林硯、林白等人,在千鈞一髮之際,搶入廟殿中救出媽祖神尊,而廟殿則在瞬間遭洪水沖毀,片瓦不存。 此後,媽祖神尊每年輪流供奉於爐主廳堂,直至1946年(民國35年),經庄民決議鳩資重建,並擇定於原廟址偏南八百公尺處,重建廟堂奉祀。 如此又經31年,西元1977年(民國66年),斥資新台幣二億餘元,重新擴建成今日所見巍峨之廟貌。 近年來,又聘請專家學者,共同規劃設計「鹿耳門公館」之歷史性建築,並於西元2002年(民國91年)農曆3月23日媽祖聖誕佳辰開幕啟用,所有贊助 興建公館之善信大德在場見證此一歷史性時刻。

大甲地區大甲鎮瀾宮則是每年農曆三月份的南下遶境活動頗具盛名,參加活動的人次更是逐年攀升,近年更已達500萬人次之譜參與遶境盛會。 另外大甲媽亦有「見轎不跪,討皮痛」之語,因為清代時鎮瀾宮神轎出宮,除了老病殘弱者,信徒必定跪地迎送,否則會遭到隊伍帶頭者以「鶴旗」猛打。 另外,彰化南瑤宮係源自雍正年間窯工楊謙自笨港攜去之香火,而後南瑤宮為感念其之功勞,往笨港(水災後改為新港、北港)謁祖進香時期媽祖必訪楊家,楊家不堪此大禮因而自南瑤宮再分靈媽祖一尊供奉於家,以將「神對人」之屈尊謁拜改為「神對神」之同格進香。

臺灣媽祖造型,大多為體態豐腴、身材矮小,年齡目看多像是四、五十歲的中年婦女,面部慈祥、和藹,雙眼微闔,呈仔細聆聽狀,就像慈母正在傾聽兒女述苦;體型微胖代表福相、穩重,帶給信眾安全感、信賴感。 中年婦女與母親的年紀相仿,身材矮小則符合一般臺灣人體型。 「天上」有別於世俗、人間;「聖母」則強調其神聖性。 人間的母親是凡人,能力有限,天上的母親則具有神力,可以庇佑兒女。

台灣媽祖廟

據說如果你將錢母帶在身邊,可以注佑你整年財運強強滾! 龍山寺在1738年建廟,當時是清領時期,艋舺環境險惡,常常流行疾病、瘟疫! 台灣媽祖廟 福建省泉州的移民就把「泉州晉江龍山寺」的「觀世音菩薩」分靈請到艋舺、才建立了龍山寺。 台灣媽祖廟 這200多年來,龍山寺多次修復增建,是國家2級古蹟。 如何在民眾信仰需求與環境保護下達到雙方共識,減少傳統習俗對社會環境產生負面效果,是台灣社會不可不面對的問題。

台灣媽祖廟: 歡迎訂閱 佛說生活 新聞推播。

不過,因為每年報名首日都會出現爆量狀況,常有大宗人數揪團報名,廟方也呼籲因作業時間可能拉長,請大家耐心等候,也建議信眾不必擠在前幾天報名。 所以海上遇上風浪,信眾皆呼「媽祖」,不敢稱「天妃」。 臺灣原住民族多為母系社會,在漢人強勢入侵,融入臺灣生活過程當中,社會型態發生相當大的轉移,父系社會的崛起取代原有母系社會型態,因此,過去也曾有學者認為,媽祖是漢人父系社會對女性的肯認,或許正是一種隱藏在象徵儀式背後,對母系社會消隱的彌補、心理補償。 這使得媽祖信仰一直扮演著提升女性位置的角色,比如女性透過媽祖信仰得以取得社會參與的身分位置。

  • 2009年,高達28.8公尺的媽祖巨石像正式於馬港天后宮旁揭幕,不僅全部以花崗岩打造,而且也成功挑戰世界第一高的金氏世界紀錄,28.8公尺的高度對照馬祖的總面積28.8公頃,象徵著媽祖將守護馬祖每吋土地上的子民,更強化「媽祖在馬祖」的意涵。
  • 民國73年,歲次甲子年十月初十日起,舉辦「七七四十九天羅天大醮」,祈求國泰民安,濟助孤苦貧窮,賑助白米30台車,辦理民俗活動,文物書畫展覽等,參加大醮信徒超越50萬人;經3年,至76年辦理圓醮大典,功成圓滿,為民間舉辦羅天大醮之創始。
  • 只要是規模較大的媽祖廟,無不在山門上大書「開基媽祖」或「開台媽祖」,標榜自己的香火乃是直接從福建湄洲祖廟而來。
  • 故海上都稱「媽祖」,不敢稱「天妃」,希望媽祖立刻來救海難中的漁船。

當時天后宮人潮熙來攘往,香火鼎盛的情況,直至今日仍讓世代生長於此地的地方耆宿引以為傲。 舊時因為安平、鹿耳門的航運之利,而帶動三郊(南郊、北郊及港郊)的興起,此三個公會執掌鹽、糖、布及南北大宗物資之買賣,擁有龐大的土地及財富,鹿耳門天后宮時屬三郊管理六大廟之一,其管理及維持均仰賴三郊出面。 西元1823年(道光3年)一場大洪水,使曾文溪突然改道南流,洪水挾帶大量泥沙,嚴重淤塞了台江內海,鹿耳門一夕之間成為無法通行的廢港,舟楫商旅止步,時稱台灣八景之一的「鹿耳連帆」,舟船連天的風光歲月就此一去不返。 在洪水之後的48年,西元1871年(同治10年),山洪暴發再度危及天后宮。

大甲鎮瀾宮主祀媽祖,每年農曆3月「瘋媽祖」的時候,上萬信徒會跟著大甲媽9天8夜,步行兩百多公里往返新港奉天宮,活動期間更是全國關注的焦點,與梵蒂岡耶誕彌撒、麥加朝聖被合譽為世界三大宗教活動,盛況空前。 鹿耳門聖母廟,為全台灣最大的媽祖廟,以北京紫禁城的建築形式,以四進、三洛和五殿設計,周圍還有護城河,非常的氣派到不行。 鹿耳門聖母廟主神祭祀有 850 歷史的鎮殿鹿耳門媽(大媽),在每三年香科年也有「土城香」為其一,也是南瀛五大香最晚形成的。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