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同學挑選了台灣婚姻習俗的相關儀式,並檢視其中性別不平等之處,並找出「被傳統儀式所忽視」的人物或人際關係,最後發揮創意,試著重新創造儀式 。 戴完訂婚戒指後「改換稱呼」,媒人帶著準新郎,對女方之長輩、父母、親友依序改口,一一稱呼過一次,準新娘對男方之長輩、父母、親友依序改口,一一稱呼過一次。 通常「訂婚」著重女方的禮俗,「結婚」著重男方的禮俗,現代大多由男女雙方協商合意即可。 台灣婚禮習俗 以下為一般禮俗,可視實際需要或地方習俗,酌情增加或省略。 Weddings全站熱搜 宮廷劇迷妹們結婚必選~好看不俗氣10款中式喜帖 只要是喜事,直覺一定會想起大紅色的囍字喜…weddings全站熱搜 K.UNO溫暖聖誕,求婚必勝! 陪妳訂製屬於自己的戒指首飾,獻上最特別的心意!
台灣女子的上頭禮,通常是在出嫁前一天舉行,女子端坐在正廳中央,請「好命人」來給準新娘梳頭,插上象徵成年的髮簪,再向神佛祖先祭拜,並向父母各敬一杯茶,上頭禮就告完成。 台灣婚禮習俗 結婚之前,雙方家長會透過充當媒人的祭司討論嫁妝事宜,女方必須答應男女提出的嫁妝數量後,雙方才選定黃道吉日、開始籌備婚禮。 所有民族都有其傳統的婚禮儀式,傳統婚禮傳承其民俗文化。
即使經過時代演變,現代婚儀的整體運作仍多以男方為主,雙重標準也還處處可見。 2005年,導演吳汰紝拍了一部名為「囍」的紀錄片,以兩個即將踏入婚姻的年輕女性為主角,記錄她們籌備婚禮的過程和心情。 從片中我們可窺見,當「傳統」透過儀式來襲,置身其中的女性往往只能無奈地接受。 女方設宴款待參與訂婚宴的雙方親友及媒人,並準備雞腿紮紅紙和紅包送給男方的幼輩,男方需準備壓桌紅包給女方,支付喜宴費用;訂婚宴男方需提前離開不用向女方打招呼或說再見,因忌諱下聘之事再來一次。 結婚通常象徵著女性要丟棄過去的自己,已及跟自己的原生家庭割捨開,通常我們都會用「嫁出去」、「娶進來」的用詞來說明女性結婚之時,從用詞上能顯示女性結婚皆是進到夫家的家庭裡,只能投入在夫家之中。
漢人社會的做十六歲習俗逐漸式微,主要原因就是現代化過程,從日治時期到戰後,現代教育的推行與工作方式的改變、服兵役的制度,均使學校的畢業式、義務役的新兵結訓典禮等,由於方便而有取代成年禮的趨向。 內政部曾在學校、社區推廣成年禮,雖是官方所制定的範例,將來是否能發展為新型的成年禮則有待觀察。 臺灣在生命禮俗中的變革,現代化的衝擊是從日治時期到戰後,因為殖民經驗與現代化過程,使社會變遷較其他華人地區更早。
這日子可真的必須謹慎挑選,若是恰巧遇上新娘的生理期,可是會被退單,重來一次的。 《說文》:「歸,女嫁也」,古代女子出嫁又稱歸,現代人也常祝賀新婚女子「從此有了『歸宿』」。 而分析「嫁」這個字,是一個「女」和一個「家」,表示女方婚後才真正有了「家」。
台灣婚禮習俗: 婚禮氣球佈置風格推薦|高CP值的婚禮佈置妳可以這樣做
關於婚禮佈置,女孩們總是在預算與夢幻度中間做掙扎,然後,另一半又常常不解風趣的說花這麼多費用佈置太浪費,但就是希望讓婚禮看起來浪漫一點嘛! 而氣球佈置則是小編看到許多學姊推薦CP值最高,活動結束後又可以讓小朋友將婚禮氣球帶回家玩的場地佈置方式;況且讓賓客可以將氣球帶回家也像延續了新人的幸福般,也為妳解決婚禮後要處理大量佈置的麻煩。 上菜的時間跟節奏可事先跟飯店/餐廳確認,避免菜出不完或上太快;遊戲或表演進行間,也要避免服務生上菜,以確保會場動線不打結、婚禮畫面好看,並且賓客的注意力能集中。 掛豬肉的路途若較遠可能會滲血水,可以告知店家是婚禮使用,請他用紅紙包好、綁好,如果還是怕血水亂飛可以先放置車內,等快到夫家時再下車把豬肉綁好繼續前進,不過這個方法就要看長輩的接受度。
新娘下車後,由媒人持米篩或黑傘在新娘頭上遮天,牽新娘進家門。 女方將要回送給男方的禮品,擺入木盛盒中,交由男方親友儀式完成後帶回男方家。 壓茶甌:片刻後,新娘再由好命婦人帶領著,一一向男方親友收茶甌(杯),此時男方親友可將喝茶紅包捲起放入杯中,連同茶杯一一置於茶盤中。 新娘奉甜茶:男方喝茶親友依長幼入座,新郎居末位。 此時新娘由好命婦人帶領著一一向男方喝茶親友奉甜茶。 現代婚姻是以新人為主,男女雙方有權利決定是否要生孩子,或是何時生孩子,即便長輩希望早日抱孫,也應該尊重新人的意願,不應該施予新人壓力,而且男人的生命與女人的生命同等尊貴,並不應該鼓吹生男比生女好的價值觀。
台灣婚禮習俗: 新娘特殊妝容
通常先上排香,再行「三拜三叩」禮,慎重者還得頌讀祝文,並向新郎講些惕勉的話,例如:「今天是你娶妻的吉日,從今而後,你是一家之主,望你好自為之!」完成後,新郎就可以出發迎親。 《儀禮》中有詳細規制,整套儀式合為「六禮」,與三書(即聘書、禮書和迎親書)一起被合稱為「三書六禮。」六禮指的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歷朝歷代婚禮大致相同,貴族與民間婚禮有一些區別。
然後男家全福婦人上前,一手拿米篩,一手扶新娘出轎,牽新娘入洞房,是為「進房」。 因為新娘通常是近午時進房,故拜袓先多於午後,依擇日師擇定的時辰行之。 接著回房休息,洞房內案上放著兩個紅蛋,代替了「合汜酒」,新娘以筷子剪開,飯也象徵性的略吃幾口。 媒人的工作至此大功告成,主婚者於正廳前贈一個紅包給媒人,是為謝媒。 路遠的新娘,有時亦難免遲到,不過必定等花轎到達才敢開席。 菜色碗數由十二碗至二十四碗不定,但出菜先後次序則有定例;首出魚翅(雙鳳翅),最後一道菜為鴛鴦丸。
如您有依個資法第三條或其他需要協助之處,請聯絡我們。 相關資料如為非必填項目,不提供亦不影響您的權益。 若您無合法權利得授權他人包括但不限於編輯、改作、散布、重製、公開傳輸或公開展示某資料,並將前述權利轉授權第三人,請勿擅自將該資料上載、輸入或提供予本服務。 您並保證本服務包括但不限於編輯使用、改作、散布、重製、公開傳輸、公開展示或轉授權該資料,不致侵害任何第三人之相關權利,否則應對本會網站負損害賠償責任。 是日新郎與媒人接嫁人攜帶禮品乘坐禮車,同往女家迎娶,抵女家門前女家的人先向男家挑禮品者接出禮品,並給予紅包。
上禮車後,女方家長要將一碗清水潑向新娘,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禮車起動後,新娘會將扇子丟到窗外,意謂不將壞性子帶到婆家去,還必須哭個幾聲。 民間社會認為新娘離開娘家時,大家要哭得越痛快越好,因為哭發哭發,不哭不發,若是不哭的話,反而犯了禁忌。 台灣婚禮習俗 臺灣在兩、三百年來的歷史變化中,歷經族群間的衝突與融合,已因應在地的自然、人文環境而形成在地的生命禮俗,幫助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能夠順利通過而再行凝聚、整合。 在舉行禮儀的相關過程中,臺灣民俗文化所形成的影響,表現為在地化的禮俗形式,也蘊含豐富的禮俗文化:諸如神話傳說、儀式動作(音樂、戲劇)及所運用的禮俗器物等。 都在不同的生命禮俗中相互支持,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在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上都能具現其人文性與民俗性,而有漢人社會的民族形式與民族精神。
台灣婚禮習俗: 出發迎娶
這首詩含蓄地傳達出了新嫁娘即將離開娘家,進入夫家,內心忐忑與喜悅交雜的心情;祝福之餘,長輩的叮嚀也透露出了傳統婦道觀念,以及令新娘倍覺「沈重」的禮數。 新娘也深知,將來的命運只能自己「珍惜」,此後境遇是好或壞,都必須自己一個人承受。 婚後除了希望能夠「公婆相惜」之外,更主要的目的,則是「早生貴子」。 【畫面確認】畢竟新人家與飯店都不是攝影棚,沒有專業的光線,進而也會影響拍攝。 專業婚顧會提醒攝錄影師,空間的光源與光線顏色,微調高矮椅擺放的位置、拜別的方向、團體照拍攝點,這些都是婚顧在儀式前會幫忙新人先注意的眉角,也會提供流程建議,如蓋頭紗喜歡跪著蓋?
踩圓凳:傳統習俗裡圓凳取圓滿之意,新娘奉茶結束後擺一張高椅及矮圓凳,由好命婆牽新娘至高椅落座、腳踩圓凳,以進行戴戒指儀式。 隨著時代的演變,客家婚俗也先後揉雜了日式、臺灣閩式及西式的成分。 日治時期,漸漸有了議婚前,男女雙方設法互相「偷看」、「相親」的習慣。 如今,傳統禮教觀念式微,自由戀愛與擇偶等觀念流行,而客家結婚儀式也簡化成只有訂婚與結婚兩項。 不過,不管外在儀節形式如何變化,客家婚俗中「公婆相惜」、「兩姓好合」以及飲水思源等精神,都應當被惦記留存才是。 這是客家女詩人利玉芳(1952-),描摩「按靚介細妹仔」出嫁的心情,及客家婚俗的一首詩。
常見的婚宴餐廳場景從上述文獻可看出,婚禮習俗中確實存在性別權利意涵,傳統習俗的起源皆有其原因,大多是社會對於女性的期待,然而在習俗背後,也有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的性別議題。 奉茶完畢,接著進行「戴訂婚戒指」(掛手指);將金、銅戒指以紅線相繫,取夫婦同體同心之意或以鑽戒代替。 準新娘入座,臉朝客廳大門,向外而坐,兩腳踏在矮椅上。 準新娘伸出右手,準新郎右手拿戒指,套入準新娘右手中指(套入前應配合拍照者)。 準新郎伸出左手,準新娘右手拿戒指,套入準新郎左手中指(套入前應配合拍照者)。
台灣婚禮習俗: 迎娶時間主要依照宴客,若中間還有安排儀式,那就需要一大早進行迎娶了。因為通常會在新人雙方家中進行,也會視兩個地點的距離抓時間,若統一在宴客的飯店或會館的新娘房進行迎娶,時間會比較短、也會安排較緊湊,依照不同儀式、地點,所排程的時間軸都會不同哦!
不過有個例外是單數3,3是有〝善〞的含意。 所以禮車數量建議是2、3、6、10、12台為佳! 值得注意的是,決定禮車數量時也要確認迎娶地點是否能容納您安排的禮車數量,以免迎娶當日因為車輛停放問題而傷腦筋。 【人員確認】協助確認參與儀式的親友是否抵達,向現場參與的親友們簡單講解儀式內容與執行方式。
祭祖 新人合祭祖先,拜堂完畢,新郎雙手掀開新娘頭紗夫妻交拜。 敬茶 男方長輩將新娘介紹給家人認識,由新郎新娘手端茶盤,同家人敬茶,家人以紅包做為賀禮,新娘則回贈實用小禮。 進洞房 將米篩置於新床,新人坐在墊有新郎長褲的長椅,肖虎的親友不能進入新房或觀禮,再由男方女長輩盛甜湯進新房餵新人,再請一位男童在新房床上翻滾俗稱翻舖。 喜宴 男方準備酒席宴請親朋好友,喜宴上,新郎新娘偕同家長至各桌敬酒,宴客尾聲新人端喜糖於餐廳門口送客。 歸寧 婚後第三天,新娘的弟妹應到新郎家,請新郎新娘相偕回娘家,大多中午聚餐,日落前回家為宜。 新郎迎娶途中,如果兩隊花轎相逢會帶來不祥,要由雙方媒人拿出事先預備的花來交換,即俗稱的換花,據說這樣就能化解厄運。
繁瑣的訂婚儀式中,一定會遇到一些來自長輩或自已面臨的問題,水水學姐的問答經驗,幫你快速解決訂婚過程中的疑難雜症。 男方下聘出發前先上香祭祖,並將納聘用的大餅、盒餅各取一盒陳列於祖先神桌前,請列祖列宗保佑這段婚姻幸福美滿。 農家許媽媽的韓式泡菜堅持現訂現做,泡菜製作過程衛生,沒有過度精美包裝,全程使用機器封裝,減少手工罐裝汙染。 在韓國婚禮會場裡面幾乎都是自助餐比較多,除了少部分比較高級的婚禮會管會提供出菜上桌的服物,不然基本上都是要自己動手夾菜的。 而且在韓國婚禮上,要記得領餐卷,餐卷在付禮金的時候就會發放,憑著餐卷才可以進去裡面,而且沒有排座位,所以記得去參加韓國婚禮要拿餐卷,不然到時候吃不到也沒辦法囉。 而新女婿去拜見岳父母,則有向他們表示「感恩戴德」之意,藉以增厚姻親之誼。
台灣婚禮習俗: 訂婚禮俗-台灣禮俗流程
禮俗也顯示臺灣民間對重婚的忌諱,包含對女性「貞節」的重視,認為貞操是女性極重要的美德。 由於父系社會中,男性有傳遞家族香火的義務,婚姻的功能之一就是延續家族的傳承,因此婚姻禮俗中也隨處可見傳承香火的象徵,而能否一舉得男,使家族子孫綿延,重責大任則落到媳婦身上。 在眾人的祝福下,男女雙方共許相守一生的承諾,這是多麼感人的一刻,然而,從結婚禮俗中的繁文縟節來看,背後所傳承的文化象徵意義,顯然不僅是一對新人的甜蜜宣示而已,檢視臺灣傳統的婚俗與禁忌,更可以看見男尊女卑的傳統價值觀。 依照臺灣的傳統習俗,新娘不能吃自己的喜餅,認為此舉會損傷自己喜氣;新人祭拜祖先時,香柱不得重複插入香爐,有重婚的忌諱。 新娘在出發前,要與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飯,表示離別,稱為吃姊妹桌;出門時嫂嫂不能送別,因為「嫂」與掃帚星的「掃」同音,被認為是不吉利的。 這些習俗儀式皆是我們很常聽到的,雖說是婚禮儀式,但都是由女性來進行,通俗及規範也是針對女性,男性在這之中並沒有需要低調壞脾氣、去除霉運的過程,從中便可看出在婚禮中的不平等關係。
1973年在高雄旗津地區,因渡輪翻覆而讓前往工廠上班途中的25位年輕女性葬身海底,後來被集體安葬。 這個「二十五淑女墓」幾年前經高雄市女權會的努力,成功遊說高雄市府將墓園整修、重新命名為「勞動女性紀念公園」。 而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藉由出版《大年初一回娘家》一書,提供許多對婚喪喜慶儀式的性別省思,也因那本書的觸動,讓東華大學的蕭昭君教授成為彰化社頭蕭家斗山祠百年來的首位女主祭。 面對這一連串的儀式,一般新人通常只能行禮如儀,沒有什麼自主空間,更遑論去質疑其背後的意義。
台灣婚禮習俗: 迎娶流程6:結緣、拜轎
新房內預擺兩張椅子,椅子上舖一件新郎的黑色長褲,褲子下放銅幣或紙幣,新郎新娘進入新房後,並肩而坐,象徵夫妻一體、榮辱與共、有財有庫。 然後新郎掀開新娘面紗,兩人合飲交杯酒,並由媒人婆端餵桂圓紅棗湯圓,象徵甜蜜圓滿、早生貴子。 吉時到,新娘由新郎、福婆攙扶(男左女右),一起走出大廳(不可踩到門檻),媒人在門外拿米篩或黑傘(懷孕時),護其走至禮車。
出門 吉時到新娘由媒人或好命婆持米篩或黑傘攙扶,護送新娘坐上禮車,出門時留意不要踩到門檻;男方親友此時可將青竹及甘蔗繫於禮車車頂,並於根部掛上豬肉及紅包。 潑水 新娘母親待禮車開動後,朝車後潑一碗水或米,用意是希望女兒出嫁後不要太想娘家,並祝福女兒豐衣足食。 台灣婚禮習俗 擲扇 新娘手持繫上紅包的兩把扇,禮車開動的同時,將其中一把扇丟到車窗外,再由新娘兄弟撿起,意謂丟掉不好的習慣,將好習慣帶到婆家。 燃炮 前導車燃炮出發,女方亦嗚炮以示趨吉避邪,每部禮車人數以偶數為佳,出發與回程可走不同方向,亦即不走回頭路。 拜轎 車隊到達男方家前100公尺處應燃炮告知,此時男方家應燃炮相迎;男方小男童手捧兩個橘子或蘋果,新娘摸一下橘子並贈紅包答謝。
因此,在義大利婚禮上都會準備Confetti發送給所有賓客,而且依據傳統婚禮習俗,每次拿取一定都要拿五顆,如此才能祝福新人婚姻美滿、幸福、健康、恆久並早日得子。 *有些地方習俗會請男方小男孩吃雞腿的習俗,儀式舉行在飯店可請飯店幫忙準備雞腿,手拿的地方可用紅紙圈上,新娘要給予紅包。 (男左女右) 男方接嫁人員將女方準備之青竹甘蔗,繫於禮車車頂,並於根部掛豬肉一片及一個紅包。 準新娘雙手捧茶盤(上置甜茶若干杯,視男方人數而定),由好命(有福氣)的婦人(或女方女長輩)攙扶出堂,向男方親友(由長而幼,準新郎最後)一一敬茶後退堂,(出堂和退堂時向男方親友一鞠躬)。 除了新人外,媒人也可以是作為雙方家溝通的橋樑,媒人可以輔佐新人和長輩進行溝通和討論,若沒有媒人的話也沒關係,可以找家族中有經驗的長輩作為中間代表也可以。
很遺憾的,即使到了今日,這樣的儀式內涵仍未有太大改變。 新娘上禮車後,行潑水之禮,禮車後亦可綁蓋竹篩、拖竹簑(禮車上連根帶葉的青竹或甘蔗,意為初嫁,不是再嫁,夫妻全家人都有福氣、健康的吉兆) 。 禮車起行時應大放爆竹,兄弟姐妹陪嫁人員則護送同行。 禮車抵達男家時,新娘由一全家福(福、壽、丁俱全)的婦人扶下車進入廳堂拜祖宗,然後送入洞房。
- 不過有個例外是單數3,3是有〝善〞的含意。
- 因此,在義大利婚禮上都會準備Confetti發送給所有賓客,而且依據傳統婚禮習俗,每次拿取一定都要拿五顆,如此才能祝福新人婚姻美滿、幸福、健康、恆久並早日得子。
- 通常先上排香,再行「三拜三叩」禮,慎重者還得頌讀祝文,並向新郎講些惕勉的話,例如:「今天是你娶妻的吉日,從今而後,你是一家之主,望你好自為之!」完成後,新郎就可以出發迎親。
- 2〉依據《中華舊禮俗》及《嘉應州志》的記載則為:結婚當天,男家先叫男僕找一棵青榕樹 攜帶香紙前往燒拜,然後砍下一根樹枝,俗稱「請青」。
- 新人帶水果,女方回贈禮品:「滿月」備紅圓(偶數)、米糕等,「四個月」備紅色麵桃(偶數)及其他糕類等。
- 首先於家中正廳或門前搭拜天公的上下桌,祭品與初九天公生大同小異,不過,下桌的牲禮要全豬、全羊,隆重者,並延請法師誦經、演戲等。
- 擲扇 新娘手持繫上紅包的兩把扇,禮車開動的同時,將其中一把扇丟到車窗外,再由新娘兄弟撿起,意謂丟掉不好的習慣,將好習慣帶到婆家。
安心扇留在娘家,取「留善」的諧音;姻緣扇則是讓新娘帶去夫家,路途中如果有經過墓園、路口或過橋等帶有邪煞的地方,新娘都可以利用手中的姻緣扇化解。 摸橘子:禮車至後,由一位帶著兩個橘子的小孩來迎接新人,新娘要輕摸一下橘子,然後贈紅包答禮。 西藏民主改革前存在過一妻多夫、兄弟共妻、姐妹共夫等婚姻形似。 一夫多妻制的情況多發生在上層家庭,即領主、土司通過聯姻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 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裝,款式新穎,色澤艷麗。
其實只要謹記,結婚禮俗儀式背後的意義都是在為新人獻上祝福,多做一項是多一份祝福,只要長輩不忌諱,少做也不影響婚禮進行! 畢竟婚姻幸福,靠的還是夫妻兩人的用心經營。 儀式的執行內容,還是建議新人和雙方長輩進行初步討論後,並寫下大家在意且必須執行的流程內容,之後與婚企討論時,才可以順利的為您們彙整出一個長輩滿意,新人開心的儀式流程。 男方迎娶人員應幫忙將女方準備之青竹、甘蔗、豬肉及紅包綁在禮車上,並將新娘的陪嫁禮品及其他用品一併上車。 禮車上懸掛一棵由根至葉的竹子意「有頭有尾」,竹端繫豬肉一片,防邪神百虎。 新人在婚後第三天回娘家,稱為「歸寧」、「頭轉客」,在第六天、十二天回娘家稱為「二轉客」,滿月回娘家稱為「三轉客」。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