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與實作課程是108新課綱中所強調的其中一堂課程,不同於以往不僅僅近乎一半的大學要求學生上傳這類型課程的檔案外,也首次明確表示納入學測試題中,對於探究與實作這堂課的重要性不可小覷。 在上完這堂學習歷程製造所的線上課程後,蔡淇華老師也要提醒同學,在高一高二基礎作品累積階段,就要開始要安排自我學習計畫,有效進行時間管理,高效率豐富學習歷程,並且同步顧及學科成績,應戰平日段考&提前準備112學測倒數。 然而, 108課綱為削弱「成績至上」的社會風氣,在多元課程設計和學習歷程檔案上付出的努力,至今仍是蚍蜉撼樹。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舊稱「高職」,提供一般科目、專業科目及實習科目課程,協助學生培養專業實務技能,奠定生涯發展基礎並提升就業力。 溝通互動:學習者能廣泛且妥善運用各種工具,包括物質工具(如人造物、科技及資訊等)和社會文化工具(如語言、文字及符號等),與他人及環境能有良好且有效的互動,並具備藝術涵養與生活美感。 1949年(民國38年),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利而撤退至臺灣。 在此時代背景下,1952年(民國41年),修訂〈中學課程標準〉,強化「反共抗俄」之教育目標。 政府亦於次年編寫國文、地理、歷史、公民四科教科書標準本,至此開啟「統編本時代」。
108課綱學習歷程: 學習歷程檔案及自主學習計畫說明
而不同班群中的首屆108課綱生,在製作學習歷程檔案上分別遇上了什麼樣的難題? 然而,檔案的製作沒有想像中容易,任課老師的教學和開出的學習單作業亦不一定適合作為檔案內容。 除了被上傳截止日追著跑的壓力,內容該放什麼更是讓眾多學生想破頭。
根據統計,今年全國1~10月拍賣移轉3,521棟,比起去年同期增加3.9%,六都表現南北大不同,其中高雄市拍賣移轉大幅增加22.8%。 「我們常把工作看成是一個『大釣竿』,握得到就可以發達、可以脫離困境,但真的是這樣嗎?工作,是否真的是一個機會與希望?… 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三年級的丘婉盈不禁嘆道,作為108課綱的首屆學生,從民國103年發布課綱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擔心著不確定的未來。 在該計畫的支持下,康寧已進行三年的AI培訓,未來在數位轉型的道路上,將持續導入新思維與新技術,讓產線人才與生產流程進一步升級。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為不懂AI的產線工程師,量身訂做七週的大數據智慧製造客製化課程,另再加上七週的專題輔導,讓工程師將所學導入實務,運用AI來改善製程,提高玻璃基板的品質。 高科技玻璃基板,普遍應用於精密光學顯示、消費行動電子、車用及生命科學等產業,它的製造過程,不容許一丁點瑕疵。
108課綱學習歷程: 育成高中 學習歷程檔案作業補充規定
註二:學習歷程檔案中的「課程學習成果」項目由學生「每學期」進行上傳,包括修課紀錄及學分數之課程作業、作品及其他學習成果。 然而最終學生自中央資料庫勾選提交至大學招生單位之件數上限,大學至多三件,技專院校至多九件。 「我認為學習歷程檔案的目標是好的,可以透過記錄,釐清參與活動的省思、成長。」巫瑀涵肯定地表示,同時強調教育者應該要真正信任學生,而不是規定學生該做什麼。 因為他投入任何活動的出發點都是「自己想要」,並非受到學習歷程檔案的驅使,但身旁許多傳統教育體制內的朋友會將重點放在「寫」學習歷程檔案上,巫瑀涵因而希望上位者在更動教育方針時,應思考如何改善困境並確實達成目標。 像是「81所學校學習歷程檔案遺失」、「上傳檔案格式反覆修改」、「大學申請仍可參採備審資料」,凸顯學習歷程檔案制度的不完備。 108課綱最核心的概念「素養」,強調學習不侷限於學科知識、技能,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
為避免兩年多的努力到頭來一場空,檔案內容盡可能與欲就讀的科系相關,是許多高中生努力的方向。 學習歷程檔案包含四部分,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和多元表現。 其中,課程學習成果和多元表現由學生獨挑大樑,每學期、每學年都要上傳相關內容。 萬美玲表示,大學個人申請要採個人學習歷程檔案,音樂系有給予寬限期,北教大112學年改獨招,看起來希望找到音樂專才,不過不採計學習歷程檔案,若未來越來越多音樂、美術科系要改獨招,就怕孩子需要舟車勞頓。
當學習歷程的精美程度與對升學助益的多寡,成為學習價值唯一的標準,其活動過程中的內涵與意義在目前的教育體制與環境下便成為多數學生忽略的一環。 所謂素養導向的教育理念在學生看來,不過是變相的頭銜競逐,「多元化」的學習也成為升學科系框架中的假象。 除上述學生的分享,《聯合新聞網》亦統整問卷結果,歸納出檔案製作、抓準科系、課業考試、心態建立四方面的學長姐建議,幫助仍為學習歷程檔案所苦的高中生們。 再來,則是平時就著手記錄,廖宥甯分享自身經驗,說明自己學期中就會記錄一系列的課程內容;待期末要繳交學習歷程檔案時,就能快速完成彙整,因此鮮少壓線,「不會很有壓力地去想說『啊!明天(要繳交),我還沒用完』」。
有學生則提出另一種思考角度,廖宥甯回想與學妹的對話,那時她剛考完大學,回學校與高一、二的學妹們分享經驗,有人就問她「學姐,那個有用嗎?」、「讀資優班這件事大學面試會有用嗎?」。 日復一日的小考、報告,一學期三、四次的段考風暴對台灣學子而言早就習以為常。 然而學習歷程的加入卻成365天的日常備戰,預見三年後的學測、分科升學戰場,首屆108課綱生顧不上「兼得」,取捨被迫成為他們直面升學巨獸的首要課題。 如何將素養融入學習歷程中也是陳威良當時最大的不安來源,不僅在文字上更著重於當下「領悟」,他以地理選修為例,照片挑選上會使用「一看就知道我們在幹嘛」的圖片,讓閱讀的人更了解學習歷程中的「歷程」究竟為何。 不過兩人指出,自主學習時間一個禮拜頂多兩堂課、兩小時的時間,若要在計畫上做足功夫,勢必得花到額外的時間,去找資料、處理額外的事物。 校訂必修以通識、知識應用或校本特色課程為原則,不得為部定必修課程之重複或加強。
- 高中三年為了彌補校內開課的不足,Eileen在自主學習時間當自強,高一時除了自己摸索學習電腦繪圖,因高二沒有所謂外語課,自學日文除了是興趣也成任務,另外也會去玩影片剪輯、網頁製作等,學了一下其他技能。
- 如果您所購買的商品是電腦軟體、遊戲光碟、CD、VCD、DVD、食品、耗材、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
- 修課時產出的作業或作品則會放在課程學習成果裡,再交由教師認證,學生每學年最多勾選6件到中央資料庫,同樣會在高三下勾選檔案,至多提交3件給大學端。
- 謝志忠、王立任、張耀中強調,學校誤解108新課綱主旨,老師反應兩極,孩子被家長要求進學習歷程檔案補習班,花錢上一大堆營隊,孩子休閒時間減少,「多元表現」變成「多錢表現」,受苦的學生當然會生氣、抗議。
同年12月,教育部修正發布〈中學課程標準〉,以因應《中華民國憲法》頒布需要。 2019年暑假,礙於高職離家遠,懷有美術、設計夢的Eileen選擇了離家近的新北市泰山高中就讀,不過就在升高二之際卻迎來學習歷程製作上的大挑戰。 「歷史的探究與實作」老師發派一份專題作業,讓學生們從電影、電視劇發想並自行決定報告主題,Eileen當時便以日劇中的校園霸凌為主題,更為了知曉台灣與日本校園霸凌的差別,翻譯超多日文原文網站的新聞作為引用和參考,讓她非常有成就感,也同時跨足了有興趣的社會、心理領域。 教育部指出,單招可依學系的專業特色、選才需求,自主規劃筆試、面試、書面審查、術科、實作測驗等,但仍應扣緊「多資料參採、重視學習歷程」的理念。 如果可以的話也把每堂課的大概念按照順序標註上去更好,例如儀器介紹、主題解說、實驗操作等等,可以更加詳細的告訴教授這堂課程學校是怎麼安排以及大概學習了什麼東西。
- 教育部後續會密切注意,如果查證後發現音樂系不符合當初的招生設計,將考慮撤銷單招許可。
- 「如果要推學習歷程檔案,學測篩選的倍率應該放寬,或是通過第一階段的名額變多。」松山高中三年級的張寬平說道。
- 教改最難撼動的就是國中階段,因為國中升高中,儘管叫免試,會考還是擺在那!
- 如果可以的話也把每堂課的大概念按照順序標註上去更好,例如儀器介紹、主題解說、實驗操作等等,可以更加詳細的告訴教授這堂課程學校是怎麼安排以及大概學習了什麼東西。
以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發展主軸的108課綱,學習歷程檔案是否也要將其融入? 根據招聯會公布的「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審查參考原則」,「三重二不」當中的一「重」,就是重視學生基本素養所展現的核心能力;而據調查,超過70%的大學教授希望能看到學生在作品中呈現素養能力。 根據教育部說法,學習歷程檔案的設計初衷,除了補足考試無法呈現的成果、減輕高三學生製作備審資料的負擔外,更期盼學生定期紀錄自己的學習表現,從中探索個人興趣與志向,進而將學習歷程檔案作為生涯定向的參考。 在學生們競逐亮眼學習歷程的情況下,也就不難想像,108課綱何以加重貧富差距對升學產生的負面影響。 當我們鼓勵、表揚學科成績與課外表現兼優的學生,便是在對學生施以一層又一層的壓力、附加一輪又一輪的黑眼圈,如此菁英主義的教育,就常衍生出資源落差帶來的不公以及教育意義的變質等問題。 就讀台中女中的廖宥甯談及法國高中畢業考中,開放性的「哲學考科」申論題,學生可以自由寫出自身想法,老師不會評論對錯,更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相對的,台灣手寫考題仍存有既定的標準解答,反而限縮了學生可以發揮素養能力的空間。
108課綱強調「素養導向」,這項變革對課程、考試、升學等產生全面性的影響,其中又以高中遭受的衝擊最明顯。 第一次聽到探究與實作課程總是讓人不禁疑惑這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一堂課,甚至要加入學測考題中,更讓大家害怕。 利用這篇文章主要想跟大家介紹這堂課程的目的、精神以及如何製作一份完整的學習歷程檔案,透過 108 新課綱第一屆高中生學姊的分享,希望能讓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學弟妹快速了解探究與實作課,並製作出完整的歷程檔案。 註一: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作伙學」團隊協助教育部,在110年7月至10月,於全國各縣市舉辦五十場審議論壇,邀請大學教授、高中老師、學生、家長,討論學習歷程檔案要如何呈現、如何審查。 並於111年3月彙整成「作伙做學檔—課程學習成果呈現建議」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