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當代藝術中心9大著數

當代美術館的任務並非只關乎美的表現、作品的展示、不斷地獲得最新的技術賽跑或是對其的取得,呈現一種「我跟得上時代」、不溯及既往的現代主義(presentism),當代美術館反而是運用當下的資源去探討、表現、倡議不僅是不斷在發生的現在,更是具有當代重要性的歷史軸線。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TAIPEI)如今進入第20年,在台北的藝術場域種下了無數次的實驗種子與藝術能量。 作為一個古蹟再利用的非典型的白盒子美術館建築空間、且並不具有典型的博物館典藏功能,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展示活用除了要梳理出空間安排,因為其與不斷更迭的「當代性」的連結,更需要不斷在這樣的館所定位上隨時活絡調整。 博物館學碩士,德文系學士,現為接案工作者,從事寫作、翻譯、研究助理等工作。

  • 藝術界將其與巴斯奇亞畫風做聯想,也可見阿布迪亞的作品融合轉化了社會文化與生活美學交織的特色。
  • 2013年10月13日,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宣布,資深劇場舞臺設計師王孟超於本年9月擔任臺北藝術中心籌備主任,任期三年。
  • 作為一個古蹟再利用的非典型的白盒子美術館建築空間、且並不具有典型的博物館典藏功能,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展示活用除了要梳理出空間安排,因為其與不斷更迭的「當代性」的連結,更需要不斷在這樣的館所定位上隨時活絡調整。
  • 球劇場最大亮點即是,每一排座位均可享受等距的觀賞視角,其中19個半開放式包廂,讓觀眾獨享不受干擾的觀賞體驗,既實用又美觀。

位於士林區的臺北數位藝術中心,於2022年12月10日到2023年1月8日,展開超越實驗5 「VOLUME UP!」特展,邀請12組國內外藝術家、以15件作品,突破媒材的界線,呈現臺灣動畫藝術創作的無限可能。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此專題要向當代館的過去致敬、道別,更要將視角望向當代館的未來、迎向新生。 於2017年在當代藝術館展出的《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即受到相當的重視,成為亞洲第一檔可以光明正大在與市政府相關的公開、公營場所討論非主流性向議題的展覽。 相較於私營的藝文場所,這也讓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動作有另一層的意涵。 而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今已有20年的歷史,從七年的公辦民營到現在委託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接手營運,台北當代藝術館一直都與台北這個城市有著「正式」的關係。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文化新聞

台北當代藝術館自2001年開館後,前七年由市政府委託民間企業家組成的「當代藝術基金會」統籌營運,基金會董事和歷任館長、館員們同心合力,陸續辦理了許多精采絕倫的當代藝術展覽,除了致力推動台灣與國際藝壇的對話,也用心開拓民眾的美感品味和文化視野。 2008年1月1日起,為期七年的「公辦民營」合約結束,台北當代藝術館轉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接手營運。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新的經營團隊除了延續之前的營運理念和方向,也進一步匯聚海內外的關注,結合官方有限資源與民間贊助力量,媒合多元文化和跨界創意。 除了扮演國際當代藝術展覽的重要據點,和彰顯台灣當代藝術成果的焦點櫥窗,當代館始終自我期許的三個目標:一是推動多元風貌的藝術創作與展覽,二是著眼於激發民眾的新觀點和新思維,三是提供當代城市發展源源不絕的創意與活力。 1996年,台北市政府舊廈被登錄為市定古蹟,並基於古蹟再利用的政策,將原建物之正面廳舍整建為「台北當代藝術館」專用,兩翼部分建築則劃歸為建成國中教室。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回顧過去的經營與未來的走向,我們自我期許著要扮演一個真正立足在「亞洲」的「藝術中心」,繼續我們獨具亞洲特色的交流與推廣。 另一方面,董小蕙「老院子」系列油畫,將出自院落週遭的所見景物,經過進一步的提煉後,透過造型上的省略、簡化等抽離過程,最後則分解成符號性或點、線、面的抽象結構元素;同時,朱銘〈人間系列-芭蕾〉的作品,體現出舞者所有的思考和情緒。 這些芭蕾作品沒有舞譜,動作的馳騁和凝結都被收編在藝術家手裡,徹底抽離故事,保留芭蕾舞者的精神,舞出優雅的空間向度。 在通往大展間的隧道裡,展出的是何采柔的新作《幕後的》,以毛玻璃拉門作為「幕」的形式,在門後的人影隨著左右推拉產生暫留、變形與組合等微妙的視覺差異,引發觀看者想要一窺幕後的心理欲望,及對幕後空間的微妙想像。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導覽

民視新聞/陳韻年、方雋淮、劉毓琦、楊伯玨 新北-台北報導2024國民黨到底派誰? 「戰鬥藍」發起人趙少康,看好新北市長侯友宜和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組成「郭侯配」或「侯郭配」。 只是名單始終沒有朱立倫,趙少康解釋,朱立倫可以當不分區立委、當立法院長,這才是藍營夢幻組合。 從向南非環境保護署獲取許可,為岸上擱淺的座頭鯨翻模到實際擱淺的發生等待了兩年,並在擱淺的當下,由在旁早已預備好的團隊進行維護與成模。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如作品《体》是一個聚集的球體向著空間四周探測風、《風的姿態》讓流經廊道的氣流擾動搖擺,曲折原本在高處水平排列的風帆、《場》密集站立的垂直扇葉,讓氣流的形被看見。 在天氣預報時,氣象的風向圖常以密集排列的箭頭符號將風視覺化呈現,啟發王仲堃創作出《場》這件作品。 展間內佈滿計有百餘支輕巧的立桿裝置,立桿上的扇葉與懸置的鐘槌將隨風轉向,敲響出悅耳鈴聲,並綻放溫潤的微光,營造視覺與聽覺雙重的感官體驗,猶如欣賞一場流動聲響的演奏奇觀。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信星青年旅館- 台北車站

We Come Hostel 位於台北,提供全館免費 WiFi 、圖書室、露台和舒適的共用休息室。 旅館距離迪化街僅幾步之遙;距離寧夏夜市 650 公尺;距離臺北轉運站 800 公尺;距離桃園機場捷運(臺北車站 6 號出口)或捷運北門站(2 號出口)不到 500 公尺;自北門站搭乘捷運 1 站(約 1 公里)即可到達西門町商圈。 信星青年旅館-台北車站鄰近台北車站,提供簡約而舒適的住宿環境。 旅館距離機場捷運台北車站(A1)步行僅 5 分鐘,距離台北車站步行 7 分鐘,方便客人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遊覽市區。

這個由藝術專業工作者所獨立營運的藝術中心,歡迎、開放所有贊助資源及合作提案,在維持獨立性的前提下,藝術中心將極力爭取各種形式的資源,以建立未來穩定而獨立的運作機制。 台北當代藝術館為了不同屬性的參觀者,量身打造了數條參觀路線,每個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而選擇適合自己的參觀路線,讓來MOCA的每個人都帶著滿足離開。 台北市政府時期:1945年台灣光復後,「建成小學校」校舍被台北市政府接管,做為市府辦公處所,為了符合使用需求,在10年間增建修繕了18次之多,1993年市府遷出,有鑑於建築有古蹟保存價值,政府決定將此處還原給建成國中使用,並將之前新增的建物全數拆除。 「球劇場」擁有 800 席的座位,屬於中型劇場空間,特殊的半弧形的觀眾席,讓每一排座位到舞台都有著相同的距離,觀眾可以享受等距的觀賞視野。 還設有 19 個半開放式包廂,相對具隱密性的場域,帶來不同的觀賞體驗。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台北雨天好去處

隱喻了越南北部民族向中南部,也就是熟知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帶、越南最大糧倉的入侵。 2020年便創設的「Taipei Connections」數位平台將於今年持續優化,該平台著重在跨國、跨領域、跨文化的交流,而不僅僅是交易。 本次將更專注在協助連結畫廊社群與收藏家和藝術專業人士。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策展人介紹:程少鴻(1987年生)為台灣獨立策展人,關注身分認同與殖民議題,策畫的展覽「歐西里斯與迦尼薩」(墨西哥,2017)、「社會現實中的虛構」(台灣,2016)、「睿智的史斐爾」(馬來西亞,2016),於2014年獨立出版訪談集《先知與他們的喻言》。

來自倫敦的 Jack Bell 畫廊,將在台北當代展出當下備受矚目的藝術家阿布迪亞。 阿布迪亞(Abdoulaye Diarrassouba)出生於 1983 年,他從象牙海岸城市「阿比尚」的傳統巫毒與當地街頭文化獲得靈感。 近期作品涉入到日常生活的艱辛與他家鄉依舊存在的社會不平等。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2010年獲得Louis Vuitton 藝術首獎,成為首位於Espace Culturel LV舉辦個展的台灣藝術家。 2013與Meimage Dance合作舞蹈作品「親愛的」,獲得第12屆台新藝術獎。 2014年受邀為巴黎Hermes Petit h創作系列皮革與絲巾作品。 2008年台北當代藝術館於捷運中山站地下街策劃「地下實驗‧創意秀場」一展,2011年中策劃「南西當紅‧中山印象」系列展覽,為台灣當代美術館介入公共空間之展覽先驅。 並自2012年起延續策劃街區藝術計畫「街大歡囍」藝術節活動,每年邀請多位藝術家於捷運中山站與雙連站周邊進行現地或具有互動性作品的創作。

北藝中心一共使用了近1,200片雙層曲面玻璃,其每片挑高5米、重達300公斤,兩片玻璃間又夾了膜,以達到隔熱、隔紫外線的效果,且由於做工繁複,這些玻璃還是在西班牙製作完成,才有現在的通透明亮感。 而曲面玻璃設計另有一項亮點──你能看清楚外頭風景,但從外面看進來,會有點扭曲、不太清楚,兼具透明又隱密的特性。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此外,在早晚與傍晚時分,裡頭的燈光與玻璃會交織而成不同的層次美感,別有氛圍。 森萬里子早年擅長以跨媒材形式解譯日本的可愛(Kawaii)文化,十分熱衷於人物形象與角色塑造,會將自己打扮成 at富有科技感的Sci-Fi未來人,探索自我的身體意象,與對未來新世界的覺醒意識。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國立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

相信大家對故宮肯定再熟悉不過了,院內除了有常態性的古代珍藏品像是玉雕、陶瓷製品、古字書法作品和國寶翠玉白菜外,也可見古歐洲興起的洛可可藝術品,精緻時鐘與修妝盒除了華麗的外觀,仔細觀察細節也能深深佩服其作工的精緻,以獨特的色彩,搭配金色,深受皇室喜愛,創造了美妙愉悅的洛可可裝飾時代。 身為攝影師的你肯定不能錯過1839當代藝廊,其藝廊名稱源自於「1839年攝影術發明時至今日」,為了讓更多人能深入了解攝影、愛好攝影、欣賞攝影,藝廊的經營理念以立足台灣、放遠全球、推廣攝影藝術為主。 早在公元前兩千多年前,人類就已使用楔型文字記錄下第一個故事《吉爾伽美什史詩》。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一個不可考的時空、一個主角、一個轉折,加上追求動機,過程中還會有幫助者與阻礙者,將所有元素連接起來,就成為一個關於蛻變和轉變的故事。 這時候如果再摻有一些神秘和魔法元素,就能更增添奇幻色彩,它能勾起我們天馬行空的想像。

  • 李重重,1942年生於中國安徽,1945年移居台灣台南。
  • 近期作品涉入到日常生活的艱辛與他家鄉依舊存在的社會不平等。
  • 布朗(Deborah Brown, 1955-)、鹽田千春(1972-)、亞當.
  • 她的作品著重在幾個大主題:外星文明、生命與死亡及重生的循環。
  • 不管是展場空無一物只有照明,或那簡潔白色巨型的碗盤,都帶給觀者獨一無二的感受。

這樣對既有觀念的挑戰似乎就是當代藝術的出發點,抑或,當代的藝術創作本身就是一種對觀念的挑戰、分析與梳理。 小自自身經驗,大自社會爭議,觀念的撼動以成為當代藝術型造最具一致性的元素。 「當代」一詞在這樣的關係裡,描述的或許不是藝術表現,而是藝術背後逐漸形成之意識,對於現下的映襯與對照——藝術沒有當代過也沒有不當代過。 王學淵則因為疫情期間無法跟朋友相聚而創作《歡久閣》,將好友們的臉用3D軟體建模出來,再將虛擬的頭實體化成了戲偶,結合後製特效及動畫呈現出虛實交錯的景象。 其他藝術家包含胡貽斐、郭謦語、鄭容安、姚子皓、貳進,以新世代敘事手法和工具挑戰既有對動畫的想像。 目前正在法國發展的台灣導演黃詩硯則帶著他曾在「動畫奧斯卡獎」之稱的安錫動畫影展獲得評審團提及獎的《蝴蝶果醬》回台參展,並於DAC的podcast頻道中分享個人旅外及創作的經驗。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美術館物件與空間

另一方面,一直以來執行許多參與式計畫,是來自於生命與社會經驗的提問。 畢業那年,獲得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獎助,前往中國北方高原,探索民間藝術。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爾後,創作型態不拘,裝置、錄像、行為、亦時常跨足表演藝術合作。

新冠病毒的影響深入日常,生活如何能回到過往的日常,只能殷切期待曙光的乍現。 近年作品多思考環境中迷人的、不可見的風,並回應過往對於聲音的關注,期待從日常微不足道的片刻,發掘其細微變化中,人與環境間的感受。 ▼Talem,排灣族語是種植的意思,寓有「深植/傳承」孕育生命,繁榮昌盛的意念。 發起人透過模擬傳統祭儀的裝置,和周邊陳列的文物展示,凸顯現代青壯年父母不再具備排灣族的價值規範,最重要的基底「家庭教育」逐漸瓦解。 MOCA一向致力將藝術向下扎根的推廣活動,為了能讓親子一同體驗,安排了一連串有趣又充滿創意的活動,適合一家大小一起來探訪。 日治時期小學校:在1919年3月初,「台北建成尋常小學校」成立,當時是專為住在台北城內及大稻程一帶的日本學童而設立,後開放少數台籍學生就讀。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生活與休閒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