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法鼓山7大優勢

台灣四大名山,或稱台灣佛教四大名山、台灣佛教四大本山,可指台灣佛教的傳統四大道場;此稱號也可指現今的四大教團,其中三者最後皆有「山」字。 從養生養心的鄭子太極拳 台北法鼓山 三十七式裡, 在「定、靜、慢、勻、鬆、柔」的過程中,觀照本我,體驗當下。 总计五大项,每一项内各有四种“心”的观念和方法,因此称之为“心五四”。

  • 坐北向南,左有高崗聳立,如古鐘懸空;俯瞰本山地形,則似巨鼓縱臥。
  • 莊嚴佛教聖地,自然讓人心靈沉靜和平靜,來到法鼓山園區,在溪水樹蔭之下完全消暑,注意園區內禁止攜帶葷食。
  • 然而近来由于参与法鼓山的活动人数不断增加,现有空间不足,故而规划中型道场作为弘化、举办各项活动使用。
  • 但直到1991年于台中市才购得一间八十多坪的公寓,是年4月4日举行落成暨佛像开光典礼,“台中分院”于是成立。
  • 在这里,圣严法师集合了十方善信功德,建设一个整合教育、修行、文化的「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

行事曆上所列的法會、課程等各項活動,將會配合防疫政策而進行調整,各項最新消息請查閱法鼓山及各分支道場官網。 山線:從北投、陽明山走陽金公路到底(金山鄉公所),左轉中山路往淡水方向行駛,見左側路旁法鼓山山徽石時左轉即可抵達法鼓山。 大殿後方的禪堂為法鼓山禪修中心,禪堂內供奉了一尊釋迦牟尼佛像,是當代石雕藝術大師林聰惠(公元1937年-2002年)以緬甸石材雕塑而成。 佛像端身正坐、佛身晶瑩潔白,造型簡潔,右手結「說法印」,左手「持定印」,佛座為16瓣仰蓮座,佛像則以原石自然的表面肌理表現,和禪堂自然、寧靜、攝心的感覺融為一體,表現出寧靜祥和之感。 法鼓山每年都會舉辦除夕撞鐘祈福法會,敲響108響,眾人一同為臺灣祈福。

台北法鼓山: 法會

從基隆或淡水來,可搭乘客運「基隆-淡水862」、「淡水-金山863」,可至「清水站」下車,步行至訪客停車場(路程約15-20分鐘。)轉搭園區接駁車。 要到法鼓山農禪寺只要搭乘台北捷運在奇岩站下車,跟著人潮走步行約15分鐘就會到了,因為我這天來的時候是新春過年,所以被人潮擠得水洩不通,不然我會比較建議大家平日來,更能感受宗教帶來的靜心氛圍。 海線:從淡水出發走台2線(淡金公路),經三芝、石門至金山,看到右側法鼓山山徽石右轉,即可抵達。 法鼓山自2007年首創光影科技投影雲端牌位,取代焚燒紙製牌位的儀式,讓整場法會的儀軌既如法又環保。 參加法會,關鍵點不是那張牌位,是來自於當下的心念,再加上法會共修的力量、佛菩薩慈悲力的感應。 至於能不能被超度,其實不是那張牌位的形式而已,應該是對佛法有沒有信心。

而法鼓山之始——中华佛教文化馆位于台北市北投区光明路上,每月定期举办“药师消灾法会”以及“观音消灾法会”,并分别于农历新年和7月启建为期3天的“千佛忏”、“地藏法会”,让居住于台北市区内的民众也能就近感悟佛学之博大精深。 老人圆寂之后,一度停摆了的文化事业,直到圣严法师回国后,在方甯书教授的协助下,于1980年5月成立了“东初出版社”,以承续东初老人的文化使命。 出版社成立之后,首先出版了七册的《东初老人全集》;其他出版物为圣严法师编写的基础佛教入门书籍,如《正信的佛教》、《学佛群疑》、《戒律学纲要》等。 此外,并出版中华佛学研究所的学术论文著作,另一方面也同时出版“佛学小丛刊”与大众结缘。 1989年法鼓山创立,东初出版社开始化不同书系,包括“寰宇自传”、“禅修指引”、“智慧海”、“现代经典”等系列,以及“有声书”系列有声书籍,并于1994年集结圣严法师之前所有著作,辑成一套四十七册的《法鼓全集》。 1995年7月将东初出版社扩大为“法鼓文化”,朝向多元出版事业发展。

台北法鼓山: 歡迎加入【農禪寺社群】

3、台2线:行驶台2线(北部滨海公路)至竹子湖路口转北20(五爪仑路),接北23-1和北22-1至三界村即可到达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 2、国道三号:由基金交流道下,接台2线(北部滨海公路)过磺溪桥,走北22(三界坛路)即可到达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 1、国道一号:由八堵交流道下,接国道五号往万里方向行驶,续接台2线(北部滨海公路)过磺溪桥,走北22(三界坛路)即可到达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 本課程講師將帶領大眾聆聽常啟法師_維摩結經旨略四講,並研讀聖嚴師父的著作_修行在紅塵,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佛法,得身心的自在、福慧雙修。 將四季的自然風景融入靜心花藝,以植物來說法,透過花草植栽,練習身心安定。 課程中帶領大眾體驗「禪宗庭園」的佛法世界, 凝視生命的寂然澄澈,閑靜淡然。

台北法鼓山

為徹底達到環保之效,本園區採取植存方式進行,在家屬致上最後祝福後,將骨灰倒進預先挖掘的土壤裡,經過大地的融合後,使骨灰回歸在大自然的懷抱,讓這塊美好的土地能夠讓大眾永續利用。 1、客运:由台北国光客运总站搭乘国光客运往金青中心方向的班车至法鼓山站即可到达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 最初,共修地在劝募成员家中,随着人数增长,于是透过法鼓山台南念佛会会长颜净一居士的协助,借用台南府前路的“德化堂”为共修处,此后在1991年7月1日成为法鼓山“台南办事处”的所在地。 其后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的理念,在同年,法鼓大学筹备处正式成立。

台北法鼓山: 金山溫泉

法鼓山普賢講堂(DDMMBA),是法鼓山的分支道場,法鼓山由聖嚴法師創建,是一個以「心靈環保」為核心的團體,聖嚴師父更以中華禪法鼓宗開演弘化,致力於實踐佛陀傳承的教義。 图片取至于goo.gl/images/nBqsg1简约朴实的风格庙宇建筑对大家来说是很新奇的,近期不管在网路上或是社群分享打卡,FB或是Instagram社群的景点分享时常看到法鼓山「农禅寺」成为在台北新一代景点榜单上。 提供您信用卡掛失、帳務查詢、預借現金及分期服務、紅利點數及開卡服務、活動登錄、海外緊急服務、道路救援等相關客戶服務,前往了解更多相關使用規範及限制。 以上優惠除另有註明者外,優惠期間均至112年12月31日止,法鼓山及台北富邦銀行保留隨時修改、變更或終止本活動之權利,其他詳細辦法請參考法鼓山官網及台北富邦銀行網站說明。 中华佛学研究所于1987年向教育部申请立案,同年7月1日奉准立案,于8月22日举行成立大会。

由于斋明寺历史悠久,加上历代住持对寺产的爱护,寺中保藏了许多珍贵的文物。 在经书中,以原版拓印的宋碛砂藏经为最;在书画方面,则保有总统严家淦、于右任、梁实秋等人之作品。 斋明寺环境清幽,临大汉溪,往昔有“崁津归帆”、“灵塔斜阳”者,并列为大溪八景之二,其古道亦为昔日通往大溪之捷径,现已成为古迹巡礼中的重要景点。 台北法鼓山 具有一百六十年历史的桃园大溪斋明寺,由性悦法师创建于清代道光末年(约公元1850年代),其法脉始继于南海普陀洛伽山;1985年中华民国内政部审定为三级古迹。

法鼓山是個宣揚佛教教義的場所,在那邊可以感受到佛教的莊嚴和肅靜,就像他們的願景一樣「法鼓山屬於世界人類,屬於整體佛教,不僅是台灣的,也是國際的,不但關注現在,更要放眼未來」。 法鼓山為觀音菩薩道場,也是漢傳禪佛教重鎮,為了讓來山訪客都能輕鬆體驗法鼓山的寧靜安定以及禪悅法喜,團體參訪請事先電話或上網預約。 台南分院的成立可溯源至1990年8月17日法鼓山护法总会首度于台南举办联谊会,圣严法师南下慰问,在台南唯一一位劝募会员杨黄玉淑,主动邀集友人加入护持,因此揭开了台南分院涓滴成长的路程。 农禅寺除了定期举办共修之外,早期各单位如基金会、法鼓文化等办公室均设置在此,其不仅是法鼓山的活动核心,更是蕴藏了法鼓人共同的记忆,亦是弘法之重要地点。 此外,每年举办两次法会,即七月份为期一个月的地藏法会以及腊月上旬的佛七,提供民众共修、沈淀身心的机会,也借此募集资金、物资以供救济。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台北法鼓山: 嘉義景點|5處必訪嘉義仙境 體驗古色古香 挑戰海拔最高吊橋 親近大自然

云来寺虽名为寺,但不见飞檐斗栱,而其较具现代感的造型,在台湾所登记的寺院庙中,算是比较少见的一种建筑。 至2001年底为止,在法鼓山现有之弘化架构中,除了法鼓山佛教教育园区、农禅寺,台湾各地另有台北安和、台中、台南等分院,以及桃园斋名寺、高雄紫云寺、台东信行寺等。 然而由于参与法鼓山的活动人数不断增加,现有空间不足,故而规划中型道场作为弘化、举办各项活动使用。 法鼓山位于台北县金山乡叁界村,座落在北部滨海公路与阳金公路交会的一处山坡上,叁面环山,双溪交抱,正面千峰来朝,遥迎翡翠海湾,风光明媚,鸟语花香。 台北法鼓山 坐北向南,左有高岗耸立,如古钟悬空;俯瞰本山地形,则似巨鼓纵卧。

台北法鼓山

在禮佛殿旁邊的光牆,就是美女網紅們最喜歡的打卡拍照熱點,但過年人實在太多了,我們也只好撤退到水月道場廣場拍照,視野遼闊讓人心胸都開闊了起來。 法鼓山農禪寺是一座結合現代設計,與大自然完美融合的特色建築物,主殿前方的水月道場,坐在水池兩側寧聽鳥叫聲、水水潺聲,讓人很快的靜下心來好好沉澱自己。 經由共同研討聖嚴師父的著作, 輕鬆漸進認識佛法, 並體驗佛法在生活上的運用, 讓生活更快樂, 生命有意義,生死皆自在。 【對象】 有意加入法鼓山擔任義工者【課程內容】 引導熟悉法鼓山的精神、理念內涵所在,透過「解門」與「行門」,於義工服務中深化理念之實踐,從而發揮自利利他的萬行菩薩精神。 國道1號汐止系統交流道下,接國道3號,再下萬里交流道,接基金公路往淡水方向,看左側法鼓山山徽石左轉,即可到達。

搭國光號1815、金山聯營公車828、829到法鼓山站下車,或搭862、863淡水客運至清水站下車。 車用導航機搜尋「法鼓山農禪寺」會導航至「臺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5巷89號」,開車沒辦法從這側進入,必須走大度路這側進停車場。 在花木扶疏、溪水環抱的法鼓山園區,建有多條步道,坡度平緩,適合大眾來此朝山、經行,一步一步,慢慢地走,體驗呼吸、體驗禪法;一步一步,自我淨化,找回自己的本來面目。 法鼓山普賢講堂恆順時節因緣,努力依循着正法,開展菩提與學佛方便,在娑婆世間,只要有人想超越煩惱、離苦得樂,法鼓山普賢講堂就有繼續存在的需要,進而提供更多、更廣有緣人,一起來淨化人生,成熟有情。 【捷运】:搭乘捷运淡水信义线,往淡水方向请在「奇岩」站下车,左转至叁合街往大业路65巷方向,步行约15鐘到达农禅寺。

随后,由于农禅寺与中华佛学研究所信众与学生与日俱增,遂于1989年因缘购得台北县金山乡三界村的一块土地,圣严法师将之命名为“法鼓山”,故以“法鼓山”为名之团体于焉成立。 在编制上则设有都监一位、副都监一位,并设有贤首会、都监院、事务院、禅修推广中心、佛学推广中心、关怀中心、教育院、僧伽大学佛学院、事业体等单位,是法鼓山目前的核心组织机构。 其成立宗旨为:组织佛教教团、培养青年僧才、弘扬法鼓山理念,并以落实人间净土之理想。

跨年到農禪寺抽取「新年心功課」、吃塊桂圓糕,已是信眾這10年來養成的傳統。 監院果毅法師表示,對佛教來說,「每個當下都是新的開始」,活動因疫情時隔兩年再度復辦,寺方並提供結緣經本,就是期盼大家慢慢練習自我消融,新年都能有新的開始、新的發願、新的希望。 提供雙北敬老卡旅遊資訊,讓您一卡在手輕鬆就出門,專屬銀髮資訊、跨出家門感受、銀髮分享回饋。 ◎從淡水、八里:從淡水出發走2號省道(淡金公路),經三芝、石門至金山,看到右側法鼓山山徽石右轉,即可抵達。

1999年1月22日正式交由法鼓山承接法务,由圣严法师为第七任住持。 1999年提出“心五四运动”,整合了历年来提出的重要观念与方法,作为廿一世纪人类的生活标竿。 心五四运动是一项心灵建设工程,是法鼓山为实践四种环保而推出的观念与方法,它将佛法中深奥的名相与学理转化为一般人都能的观念与方法。 1989年法鼓山正式揭橥其理念——‘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此后,便循此主题而举办的各项弘化活动。 ◎從中山高速公路:經東湖交流道後,請準備下汐止系統交流道,銜接北二高,再下萬里交流道,接基金公路往淡水方向,看左側法鼓山山徽石左轉,即可到達。

1981年8月招收第一届学生,1984年由于中国文化学院改制,其所属的中华学术院佛学研究所停止招生,时任所长的圣严法师却认为虽然停止招生,但佛教的高等教育却不能停止。 目前已正式更名为“法鼓山世界青年会”,而为了推广青年族群的加入,于2006年正式成立“青年发展院”,以接纳更广大之青年族群。 1982年开始成立“念佛会”,周周举办共修,人数最多可达上百人。

台北法鼓山

斋明寺建寺之初原名为“福份宫”,1873年(清同治12年)第二代住持黄普瑟居士改建瓦茸堂宇,更名为“斋明堂”,法脉转承斋教龙华法脉。 1911年第三代住持胡普惠居士扩大改建殿宇及东西二厢。 1926年第四代住持江普梅居士礼福州的鼓山涌泉寺圣恩和尚为师,传承鼓山曹洞宗的禅学法脉。 1938年第五代住持江普乾居士因应台湾日治时期之时势,声请加入日本曹洞宗联络寺庙,并更名为“斋明寺”。 台北法鼓山 台北法鼓山 1998年第六代住持江会观居士期能让斋明寺革新再造,遂邀圣严法师接任住持,将斋明寺回归正信禅寺。 1999年1月22日斋明寺举行交接仪式,将印信交与圣严法师,同年9月11日举行晋山典礼,正式敦请圣严法师为第七任住持,斋明寺至此交由法鼓山管理。

台北法鼓山: 台北德貴

于此同期,法鼓山举办暑期儿童营,而每年都有许多热心的大专青年参与活动企划、执行,为了整合资源,于1997年暑假成立了“法鼓山学佛营队”。 法鼓山向来以推广禅修为主要弘法重点之一,于是于2000年5月成立“禅修推广中心”,裨使禅修活动能更系统化、普及化,并也研发各式适合现代人的禅修活动。 1978年,时任住持的圣严法师开始于寺中举办周日讲经法会;同年4月,农禅寺借予场地给原设在新竹市福严精舍的“美国佛教会”驻台译经院使用。 法鼓山法华钟自2006年12月正式启用,并于2007年首次于除夕夜举办撞钟祈福活动,以弥陀法会与撞响108声法华钟声,作为去除108种烦恼的象征,并祈愿来年平安、顺利。 经过了十多年的努力与经营,法鼓山第一期工程终于在2001年正式落成启用,并将中华佛学研究所、僧伽大学陆续迁入,一步步地将构筑中的佛教教育园区具体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民國96年(公元2007年)法鼓山並在園區一隅設立「金山環保生命園區」,開啟了臺灣「植存」環保葬風氣先河。 法鼓山的前身是东初老人创建的“农禅寺”与“中华佛教文化馆”。 农禅寺筹建于1971年,以禅修为主、务农为生,于1975年定名为“农禅寺”。 当时,东初老人致力于推动台湾佛教文化、培养佛教人才,每年并举办冬令救济活动。 1977年,圣严法师接任中华佛教文化馆与农禅寺住持,除承继东初老人之志业之外,更将佛法转化为大众能够理解、接受与运用的观念及其修行法门,并接着进行推广工作。

台北法鼓山

但人的學習有次第,得依照自己的程度、時間與狀況循序學習。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農禪寺歷經改建,建築師姚仁喜依照聖嚴法師的指示,以「空中花,水中月」的設計概念打造出著名的水月道場。 禪修公園裡面有八尊可愛的小和尚,每一尊的動作都不一樣。 這些小和尚的動作是八式動禪,因為禪修不只是打坐,還要起來動一動才健康,所以這八個動作看起來就像伸展操。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