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內觀經9大伏位

上元上應玉清始炁所化,號天寶君,理玉清聖境清微天,總一十二部聖行之經,為洞真教主,下於人身中為上丹田。 腦宮也號泥丸宮、帝君以主於炁。 中元者,上應上清元炁所化,號靈寶君,理上清境禹余天,總一十二部真行之經,為洞玄教主,下於人身中為中丹田,心府宮,帝君主於神。 下元上應太清玄炁所化,號神寶君,理太清仙境,大赤天總一十二部仙行之經,為洞神教主,下於人身中為下丹田,炁海腎宮,帝君主於命,此三元、三宮、三寶,天地得之以成,失之以傾,人生得之以生,失之以死。

太上老君內觀經

但能虛寂,生道自常;永保無為,其身則昌也。 太上老君內觀經 以其無形,莫之能名,禍福吉凶,悉由之矣。 所以聖人立君臣,明賞罰,置官僚,制法度,正以教人,人以難伏#9,唯在於心。 心若清浄,則萬禍不生。 所以流浪生死,沉淪惡道,皆由心也。 妄想憎愛,取捨去來,染著聚結,漸自纏繞,轉轉繫縛,不能解脫,便至滅亡。

太上老君內觀經: 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

展轉繫縛,流浪生死,永失於道矣。 老君曰:諦觀此身從虛無中來,因緣運會,積精聚炁,乘業降神#13,和合受生;法天像地,舍陰吐陽;分錯五行,以應四時。 眼為日月,髮為星辰,眉為華蓋,頭為崑崙,布列宮闕,安置精神。 萬物之中,人最為靈#14。

(16)三者既悟,惟見於空:三者,指心、形、物。 此句言凡夫俗子,都執著身、心、外物三種東西,而學道的人,又常常執著外面的法界,內裏的元神,遠處的神通,以至“凡”能證“聖”,“聖”不能成“神”。 如果能摒棄這些,使大道賦予了神性,即可超凡入聖了。

佛教里也有类似的故事,一群和尚看见风吹旗飘,于是有人说是旗在动,有人说是风在动,这时慧能告诉大家,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你们的人心在动。 太上老君內觀經 我认为慧能也说得不对,应该是风也动旗也动,从而引起心在动。 如果不能引起心在动,人便感觉不到风动旗动。

太上老君內觀經: 太上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

太上老君內丹經,撰人不詳。 從內容文字看,似出於唐宋間。 此經以《陰符經》為本,敘述內丹修煉之道。 謂長生之術有三:「上有神仙抱一,中有富國安民,下有強兵戰勝。」所述丹法為以神運精,氣結為丹,河車運轉,鼎爐烹煉。 修心之要在洗心易行,清靜六根,「勿思衣食,勿思嗜欲,勿思名利,勿思榮辱,抱一守巾」。

  • (50)左玄真人曰:左,指陽。
  • 由內而外,無不寧靜無為;起思動念,無不利益眾生;神思所到,無不字字精巧,句句璣珠,當中不含一絲瑕疵。
  •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老君曰:“天地媾精,陰陽布化,萬物以生。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 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

太上老君內觀經: 道家精神

始,一月為胞,精血凝也。 三月陽神為三魂,動而生也。 四月陰靈為七魄,靜鎮形也。 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 六月,六律定腑用滋靈也。 七月,七精開竅,通光明也。

到此境界,即是真空的境界了。 所以,大家來聽講解《內觀經》,並不是說逐字逐句地翻譯每一句該文言,那樣你仍不能起到內視的效果。 必須瞭解道家的大道規律,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才能入精入微,才能致虛極,而守靜篤。

大道本無形象所定,更無名色所擬,由強勉取名曰道。 夫道雖曰強勉,以字義而推之,實不強也。 倉頡夫子造“道”字,深隱玄蘊。 夫“道”字,先寫兩點,左點為太陽,右點為太陰,似太極陰陽相抱。 在天為日月,在地為烏兔,在人為兩目,在修煉為迴光返照也。 太上老君內觀經 次寫一字,乃是無極一圈。

太上老君內觀經: 太上老君內觀經

萬事萬物都是從無名中生出,修行的人,如果能做到捨去有形之身,忘掉肉體之我,即是大道無形之功;能做到一念不動,心地圓滿無缺,即是大道無情之功。 能做到這些,在你的性海中無一物可思,無一事可言。 太上老君內觀經 達到不可名狀的元始先天境界,即有無名的大道之體了,到此則萬福並致,圓滿無缺,常此先天大道必然有成了。 (2)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老君,太上老君的簡稱。

太上老君內觀經

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 無,唯見於空。 太上老君內觀經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慾豈能生。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 常清靜矣。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 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 (38)煩惱妄想,憂苦身心。

太上老君內觀經: 太上老君内观经原文

性命合道,人當愛之#15。 內觀其身,惟人尊焉#16。 而不自貴,妄染諸塵,不淨臭穢,濁亂形神。 熟觀物我#17,何疏何親。

修行的人,能夠把三毒六慾遣散消滅,心靈就可以清靜,本性就能夠大放光明,只要向內迴光返照,則後天的血肉心沒有了。 此時向外觀看有形有象的物質,則有形有象的物質也不執著它的存在,向遠處眺望一切萬物,則一切萬物的景象也不執著於心,看到萬物好像沒有看到一樣。 因為明理的修行人,時刻以本性做主,心中無所求,看破俗情,自然三毒消滅,六慾不生,進一步積功累德,終身而不退者,定入聖位。

如果一心向善,修煉真常之道,一旦了悟大道的規律,修之不輟,自會有成。 以達到常清常靜,有至樂而無苦難的真常境界。 (27)雖名得道,實無所得:雖然從名目上説,似乎是得到了道,但其實道為天地之本源,宇宙之原動力,大自然之規律。 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太上老君內觀經

上面说到”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肾,志在脾,神在心”,神居住在心,如果心中有各种贪欲,原先的神就无处可居,虚心就是要去除各种贪欲杂念,使心神清静。 实腹并不是吃东西,而是气归丹田。 志是欲望的强烈表现,所以要弱志强骨。 光明是由火所发出,而火是由绒线柱所燃,绒线又是由油所浸润,油是依靠卮杯所承载。 这四个环节任何一个被打乱,就没有光明可见。

六識因起六欲,識從何起,識從欲起;欲從何起,欲自識起。 妄想顛倒而生有識,亦曰自然,又名無爲,本來虛靜,元無有識,有識分別起識邪見。 輾轉纏縛,流浪生死,永失於道矣。 太上老君內觀經 老君曰:諦觀此身從虛無中來,因緣運會,積精聚炁,乘華降神,和合受生,法天象地,含陰吐陽,分錯五行,以應四時以上由心到身,以下由身到頭。 萬物之中人為最靈,性命合道性命相合,人當愛之。

以達於「真常」「清靜」而做到「得道」的成果。 此心不介入正、邪、順、逆,便是無心,無心之心,才是真心。 真心之內,是元神所居之地,元神安居於此,才能成全本性之德,而合虛無中無形無名的大道。 老君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意思是我的話很容易明白,也很容易做到,可天下人沒有人明白,也沒有人做到。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 這是因為看清文字上的意思簡單而理解並相信它較難;理解相通道理容易而按照道理的要求去做很難;按照道理去做一次簡單而在做的過程中體會深意很難;體會深意簡單而要永久地保持下去很難。

太上老君內觀經

自然而然就能“清靜”、“漸入真道”。 如果放下身心,合於大道的清靜無為,便是道包天地,德被眾生的高人了。 【注】 夫人神好清者。 一陰一陽乃為人,人得一為大,大得一為天,超出天外,方為夫字。 人者,得天氣下降,地氣上升,陰陽相結,以為人也。 神者,稟父母之性為元神,受天地之性為識神。

太上老君內觀經: 老子丹道—-《太上老君內觀經》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