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428大優勢

而在防御的时候,阵地分为若干段或者若干独立据点,以机枪小组为核心,步枪小组负责警戒和保护机枪小组。 所以要特别注意对机枪的保护,一旦机枪被摧毁,防御就会极为困难。 二战中,德国步兵的战术主要是以机枪为核心的,步兵班由机枪小组跟步枪小组组成。 攻击时由机枪小组负责压制敌据点,再由步枪小组以利用地形接近敌方据点,然后在近战中用冲锋枪或者手榴弹把敌人歼灭。 MG42的槍托保留放置左手的空間,亦即射手右肩抵住槍托底之後,左手可以壓住槍托,抑制槍托在射擊時因為後座力而滑脫肩窩。

  • 1944年6月MG45/42V开始进行试射,一共发射了120000发并能成功维持1350发/分的射速。
  • 因为MG42是气冷式机枪,在寒冷的情况下,反而可以有效减少换枪管的时间。
  • MG42並沒有採用重管設計,連續射擊時槍管的升溫速度很快,不過設計公司對更換槍管的程序有良好的設計,有經驗的射手3秒就能更換好槍管。
  • 除了各国陆军地面部队以及政情混乱地区的民兵仍旧在使用MG42与其衍生型机枪之外,其设计的重点也被东欧国家所采用:匈牙利采用MG42的设计研发成坦克用机枪,苏联则研发成7.62毫米GShak战机空用机枪,但MG42可更换枪管仍比东欧生产的机枪在性能上占上风。
  • 二战德国陆军最成功的武器有这几种 StG44是德军继MP40冲锋枪,MG42通用机枪以外,又一款划时代的经典之作。
  • MG1A1的改良版本为1959年的MG1A2(MG42/59),主要改为较重的击锤(950克,原为550克),加入新式环形缓冲器以对应美国的M13弹链及DM1弹链。

而以沿用的MG42直接改装成7.62毫米北约枪弹的版本名为MG2。 不能不说这种想法还是天真了一些,枪支的设计是以子弹为基准而不是以枪支原有的结构去配合威力更大的子弹;必要的时候可以,就看你多想要,如果等不及的话。 总算美军很明理以及睿智地将这个计划束之高阁当作从未发生过。

mg42: 操作原理與方式

代表作是德国枪械专家施坦格研制的MG34机枪,该枪1934年设计定型,由著名的毛瑟兵工厂生产,采用和毛瑟步枪相同的弹药(7.92×57mm毛瑟步枪弹)。 作为轻机枪使用时,有效射程为800米;作重机枪使用时,其有效射程为1000米。 除了各国陆军地面部队以及政情混乱地区的民兵仍旧在使用MG42与其衍生型机枪之外,其设计的重点也被东欧国家所采用:匈牙利采用MG42的设计研发成坦克用机枪,苏联则研发成7.62毫米GShak战机空用机枪,但MG42可更换枪管仍比东欧生产的机枪在性能上占上风。 严格来说MG42的射速理论上是要透过更换不同重量的枪机座才能比其他机枪打出四倍的射击速率。 这挺通用机枪,若使用两脚架,配备75发弹鼓即可作为轻机枪使用,跟随班排作战。

mg42

但是盟军将士们也许不会想到,这种恐怖武器的诞生,竟然是被他们各自的祖国联手“逼”出来的。 不过MG42刚刚诞生并装备部队的时候,在西方潜伏于欧洲的谍报人员看来,这实为一款粗制滥造的武器,是若干铁片和一根铁管的拼凑物。 当时雪片般的报告飞向华盛顿和伦敦,内容都是同样的:德国已经不行了,他们极端缺乏原材料,连他们战术核心的机枪都采用如此简陋粗糙的制造技术。 1944年6月MG45/42V開始進行試射,一共發射了120,000發並且能成功維持每分鐘1,350發的射速。

mg42: MG42通用機槍

拜優良設計所賜,原始版本的MG42一直到二十世紀末的東南歐仍能看見其身影,而衍生型的開發並未因納粹德國的戰敗而停滯;例如從MG42/59衍生出的MG1,到MG2,以及MG3,除了時代的變遷與型號的改變之外,MG42的身影與影響依舊跨越時代。 mg42 儘管Ameli機槍與MG3機槍都可以算的上是冷戰時期的產物,然而其優越的設計伴隨許多國家繼續在二十一世紀服役下去。 尽管Ameli机枪与MG3机枪都可以算的上是冷战时期的产物,然而其优越的遗传天性将会伴随许多国家继续在这个世纪服役下去。

萨科防卫军械(Saco Defense,U.S. Ordnance)制造M60原型枪T161因此击败由FG42衍生的T52机枪。 M60之所以能够获选,在竞标中胜出,还包括一个原因:M60的瓦斯传导结构比T52的简单,当然成本也就比较低。 而实战中,往往不是以班为单位,而是以排连为单位,但是作战的道理还是相同的。 它有着相当出色的压制能力,由于其射程和各国机枪基本相当,加上其高得多的射速,一般机枪是根本无法在机枪的对射中占MG42的上风的。 其中最占劣势的可能就是装备捷格加廖夫轻机枪的苏军部队,由于捷格加廖夫射速只是MG42的八九分之一,根本无法压制住它。

mg42: 使用國

希特勒的电锯:盟军进攻德国本土,美国大兵惊呼:“魔鬼来了! ” 德意志第三帝国虽然在同盟国的联合绞杀下溃不成军,但每当战场上美国老兵听到“希特勒电锯”的狂怒,都会发出“魔鬼来了”梦魇般的惊呼。 MG42是二战中射速最快(1200发/分钟,平均20发/秒)的机枪,可靠性和压制能力极高。

MG42並沒有採用重管設計,連續射擊時槍管的升溫速度很快,不過設計公司對更換槍管的程序有良好的設計,有經驗的射手3秒就能更換好槍管。 在意大利生产的MG1式改称为MG42/59式7.62毫米机枪,同时装备意大利军队。 前南斯拉夫仍生产7.92毫米口径原型MG42式机枪,并命名为M59式7.92毫米机枪。 作为重机枪使用时,安装在与MG3式机枪同一类型的简化枪架上。 前面提到的M60机枪也有浓厚的MG42血统,包括枪身一样用冲轧的方式制成、采用MG42的单爪拨弹杆、快拆式枪管、手枪式握把,以及可以容纳枪机活动的中空枪托;不过M60机枪的滚转式枪机与FG42倒是“很接近”。

1944年,第三帝國(Drittes Reich)的敗象逐漸出現,物力嚴重不足。 MG45操作方式有了大幅的改變,由原來的滾軸式槍機改為延遲反衝槍機,理論上所需要的工時與成本又進一步減少,並且重量下降到9kg左右。 MG42的特徵為極高的射速,每分鐘高達1,500發,射擊時,不同於其他機槍,具有類似「撕裂布匹」的槍聲,盟軍稱之為「希特勒的電鋸」,此外同時具備可靠性、耐用性、簡單化、容易操作以及成本低廉等特性。 至于MG42到战后又被改款成为MG42/59以及后继机枪MG3以供国防军(Bundeswehr)保家卫国(德国战后的宪法限定军队仅能进行防卫作战,但出兵阿富汗算是“积极防御”),也外销给其他国家使用并服役至今并授权生产。 说起MG42这个德国陆军经典强权代表之一的特征就是在所有机枪中(不包含多管式机枪)就属它的射速最疯狂,可高达每分钟1500发。

mg42

然而物力不足終究讓MG45/42V只生產了十挺就告結束。 不過MG45/42V並沒有被歷史埋葬,在戰後成為黑克勒-科赫世界聞名的HK G3自動步槍、HK33突擊步槍與HK MP5衝鋒槍槍機運作的最佳藍本。 MG42機槍的滾柱閉鎖(Roller mg42 locked)結構,實現「滾柱延遲開鎖」功能。 1942年底通過高速攝影查明炸膛原因是滾柱在運動中出現不可緩解振幅達到1mm的震顫,導致復進裝彈瞬間子彈還沒有進入彈膛就可能提前擊發子彈底火。 生產過程中為步兵使用彈藥與為MG42機槍彈藥分別使用普通底火與低感度底火;在子彈外包裝上蓋章以區分兩種用途。 南斯拉夫获得授权生产MG42并更名M52,算是“老兵不死”,仍使用直系的7.92毛瑟子弹,所以连射程也一样。

mg42: MG42通用機槍

而MG42却是德军绝对可以信任的武器,在实战中它非常的可靠,即使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MG42依然可以保持稳定的射击速度。 因为MG42是气冷式机枪,在寒冷的情况下,反而可以有效减少换枪管的时间。 一般在法国,MG42连续发射300发子弹以后就得更换枪管,在苏联这个数字可以提高到500到600发。 格罗福斯设计的更换装置非常简单,只要扳动一根杠杆,倾斜枪身,枪管就会自动脱离跳出,并不需要用手触摸炽热的枪。 在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外的激战中,MG42尽其所能地提供了火力的支持。 德国在一战中失败,根据《凡尔赛条约》规定,战败的德国不可制造水冷式重机枪。

mg42

研發的MG74是衍生型,槍機重量加到950g,比MG3的槍機重275g,以致射速降到每分鐘850~900發,並且增加射擊選擇鈕提供半自動射擊。 mg42 槍托與握把與直系祖先不同,改為暗色聚合物材質,且採用威力較小的7.62×51mm NATO子彈。 MG42當輕機槍使用時含兩腳架總重11.6kg,比MG34輕500g;MG34與MG42的兩腳架是共用的,不同的是MG42的兩腳架除了裝在槍口後方槍管肋架下緣,也可以裝在槍身中段機匣下方。 這個方便性在於如果射手需要俯射時,不用提高自己的身形,這降低了敵火下的危險性。 當重機槍用時,MG42有自己的三腳架,是新式的42型輔助三腳架(Lafette 42 tripod),重達20.5kg。

射手是MG42机枪组的灵魂,因而只有拥有坚定意志的士兵才能担当,MG42的射手是受过特殊训练的,熟知通用机枪的性能。 在《帝国国防军陆军教导手册》1940年版中,要求机枪手以500-650发/分的射速点放。 虽然MG42的理论射速为1200发/分,但这对机枪本身来说非常重要(二战中缴获了MG42机枪的盟军不懂,玩坏了许多枪管)。

MG42為納粹德國研發於1942年服役,依照7.92公釐子彈作為開發依據,本來準備取代MG34通用機槍,不過最後兩款機槍一起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二战盟军大兵最痛恨的武器——第三帝国的机枪 德国士兵则称之为“希特勒的电锯”或“骨锯”。 鉴于MG机枪如此可怕的威力,美国军队专门拍摄了相关的教学影片,以减少士兵在战场上面对该枪时的心理压力。

无论在苏联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还是诺曼底低矮的灌木丛林,是北非炎热的沙漠,还是柏林的碎石瓦砾堆,MG42都是德军绝对的火力支柱,也是盟军士兵的恶梦。 实战需要的是可以大量制造和装备部队的机枪,而根据MG34的生产要求,即使所有工厂全部开足全部马力,也没法满足前线的需要。 MG-42通用机枪为纳粹德国于1942年研发并且就役,基本上是依照使用7.92×57mm毛瑟步枪弹的武器作为开发依据,并且准备取代MG34通用机枪,不过最后是两款机枪一起沿用到战争结束。 2017年—《決勝時刻:二戰》:以彈鼓或彈鏈供彈,射速比真槍要低。 mg42 戰役模式中由德意志國防軍所使用,在聯機模式則可由所有陣營使用。 然而,由於槍枝的設計並未調整槍枝原有結構去配合威力更大的子彈,導致T24通用機槍在全自動射擊時故障率居高不下。

不过,当美英枪械制造专家得知这个情况以后,却是大吃一惊。 mg42 他们清楚地知道,采用冲压技术的德军在机枪这个方面,已经远远领先了他们。 所谓愿者不难,德国人很快以自己特有的精明,巧妙地迂回过了条约的限制。

mg42

而苏联的郭留诺夫重机枪极为笨重,无法有效搬运,当然也不是MG42的对手。 实际中,用金属冲压工艺生产的MG42不仅节省材料和工时,也更加紧凑,这对于金属资源缺乏的德国来说,是非常实际的。 然而由于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德国不能研发并制造水冷式重机枪,德国人想在气冷轻机枪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于是德国军方的目光便转移到了MG30机枪的身上, mg42 对MG30的原型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例如可快速拆卸的枪管,高速弹链的应用,以及低成本高质量高精度的冲压工艺的首次应用。 最终,由于这个方案在各方面的创新性以及低成本实用性的成功,远超其他改进方案的优异性能而很快中标。 二戰的歐洲戰場上,盟軍對於MG42通用機槍的強大火力又憎恨又恐懼,並由薩吉諾轉向機有限公司進行仿製,打造了一挺原型槍,子彈改搭配美軍的.30-06春田子彈,理論威力比MG42更強大,暫定名為T24通用機槍(原型武器以T作為代號,正式就役之後才改為M)。 mg42 除了各國陸軍地面部隊以及政情混亂地區的民兵仍舊使用MG42與其衍生型機槍之外,其設計的重點也被東歐國家所採用;匈牙利採用MG42的設計研發成戰車用機槍,但是MG42本身由於可變換槍管,性能仍舊優於東歐生產的機槍。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