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願意謂:設使我成佛的時候,國中天人必定能安住於大乘正定聚,必定能證到大乘涅槃佛果;如果這一願不能實現,就不成佛。 這一願意謂:設使我成佛的時候,淨土中的天人悉皆具備他心智通,最低限度也能了知百千億億諸佛國土眾生心之所想;如果此願不實現,便不成佛。 這一願意謂:設使我成佛的時候,生到我剎土的天人(即帶業往生者),悉皆具有天眼通,最低限度也能見到百千億億諸佛剎土之事;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下面六願是阿彌陀佛加持令往生者獲得六種神通。 外有佛的相好容顏,內有六種功德,誠於中形於外,方可成辦自利利他之佛事。
所以,入世是厭世的啟發,出世是入世的目的。 9)佛法的教育,是一種喜捨和覺悟,你要想幸福,學佛聽聞正法是唯一的一條路。 世間再沒有比佛法講得更徹底、更圓滿,更能夠帶給人類幸福、解脫的真理,唯有佛法! 佛教不是哲學,哲學是沒辦法證明的;也不是宗教,宗教是有主宰性和不可抗拒性,人類的吉凶福禍都控制在教主的手中。 我們拜佛不是求佛救我們,而是以佛的無私和慈悲,作為我們的楷模,是讚美和感恩佛的無量功德。 講佛教是宗教只是方便說,佛陀不主宰也不控制你,也不是叫你一定要信仰,你可以自己決定。
這個地方說,首宜將此經,此經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江味農居士這個意思,為什麼叫我們首先要在這個經上奠定根基? 這個經裡面講的是原理原則,這個經上沒有別的,就是教我們看破、放下。 真的,看破、放下之後,那一句佛號就得力;看破、放下之後,你要學《彌陀經》一定就學好了,很快就會學好,學什麼都快速。 發心弘法,這是我們四眾弟子都有責任,出家人更不必說,出家人是專門幹這個的,職業的教員,專門幹這個的。 在家人那是兼職,他不是專業,他是兼職,他來護持道場,護持弘法。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佛教三大機構通訊資料
每尊佛在他的教化區裡,廣為弘揚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由無數劫未說過妄語且具廣長舌相的諸佛來做淨土的廣告宣傳,最有可信度,效果最佳。 可見這個願發得實在很奇特很殊勝,也很實用。 西方淨土中一切見聞覺知的外境都是讓我們生命淨化,趨向真善美慧,趨向涅槃的境界,不善的事情沒有,連不善的名字都沒有,真正是清淨莊嚴。 或問:《阿彌陀經》云,極樂世界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演暢法音。
出家人一種是知道一切法如夢幻泡影,名色財食睡讓我們輪迴,不去貪著罣礙,身心都出家,這是聰明的出家人。 另一種是希望擁有一點錢,貪著不斷,這是比較笨的出家人。 26)佛陀指示我們,應該把奉獻當做是一種快樂,那麼你所到之處,一定受人歡迎。 我們對人家好,就像拿著香水灑出去,自己也沾上一兩滴。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如果一個人,每天都以和藹慈悲的態度講話,不傷害到人家的自尊,常常讚歎別人,那麼自己的人格修養,自然也一天天昇華。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淨土法義分享 第一冊
85)會修行的,在一棵樹下就成道,不會修行的蓋了很大的道場,仍然沒有道,道在心不在場。 行住坐臥不離清淨,每一個念頭都可以修行。 一等就是平等,無學就是究竟,當下就是無學。
最方便、最殊勝無過於《阿彌陀經》,《阿彌陀經》短,三天可以講完、五天可以講完、七天可以講完,最受人歡迎。 倓虛法師《念佛論》裡面給我們講,從前鄭錫賓居士,他是個做生意的,學了佛,生意不做,學會講《彌陀經》,到處給人講《彌陀經》,最後人家往生那麼自在,預知時至,沒有病苦,坐著走的。 就會講一部《彌陀經》就行了,不要學得太多,一部學完了,你一生都受用不盡。 佛陀依六根門把心分為六種: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及意識,在修心觀念處時,就是依著這六種根門的識,依當下心的狀態觀察,這樣可以觀察種種心的本質是無常、苦、無我。
淨土中情與無情,均可說法,亦是從往生者獲益處所施設,所謂四悉檀因緣。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由此聞法善巧,能速疾成辦菩提道業。 有的菩薩或願聽佛說法,或要聽百鳥說法,或願聽無情器界說法。 淨土諸往生者,欲以種種形態聞法,阿彌陀佛悉滿其願,隨時見聞,隨機獲益,西方淨土誠為一殊勝絕妙之道場。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慈蓮寺
《無量壽如來會》云:「彼國眾生若當生者,皆悉究竟無上菩提,到涅槃處。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證知,我等眾生深信切願,念佛求生,即是住於正定之聚,決定能到彼岸涅槃處。 這一願還向法界眾生提供了這樣的信號:一個生命體的最高價值是成就佛果。 在如是崇高的生命目標面前,世間的一切榮華富貴,悉皆夢幻泡影,終究歸於破滅,都是流沙上的高樓,難免塌陷之虞,唯有自性涅槃之常樂我淨是真實永恆的。 龍樹菩薩於《大智度論》中曾開示:行人不得阿惟越致,欲度眾生,無有是處。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我等眾生髮菩提心,欲救度有緣眾生,正宜信願持名,往生極樂淨土,親覲阿彌陀佛,得阿鞞跋致,方可回入娑婆,廣度含識。
講話雖然是免稅的,但是如果你不想下地獄,就要管住這張嘴巴,嘴巴靜靜的就沒事了。 大家一定要發願:從你嘴巴講出來的,統統是好話。 要知道,造口業的債是難償還的,只要一句話,就會遭來累劫萬世的災殃。 人的觀念不是是就是非,起一念相對的是與非,就會擾亂破壞心的原態。 如果你想往生極樂世界,就要做到:嘴巴要守口要瓶,一句惡口都不能講,一輩子都要這樣堅持。 65)如果我們念佛、誦經,不從真如自性下手,我們就會人我是非、爭論批判,煩惱爭執,一樣痛苦!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念佛怎樣反觀自己
十多年來,大願法師主持興建的寺院、講堂、精舍、居士林有二十多座,遍及湖南、湖北、廣東、浙江、安徽、香港等地。 吾輩眾生今生何幸,得聞彌陀大悲願海,深知阿彌陀佛為我發願,為我莊嚴淨土,為我建立名號,十劫以來,如母憶子。 吾輩浪子,聽聞到故鄉慈母的呼喚,自當一念回光,憶念慈母。
然後放下那些虛妄的分別、放下一切的名和利。 我們不要彼此分得太明顯,要有容忍、柔和、圓滿的心。 「色法」「空性」當下就是同一體的。 當你知道,一切的「色法」都是無常的、空的,那就沒有什麼好執著。
佛陀教導眾生修身、受、心、法四種念處,主要就是破除凡夫眾生的三種顛倒,這三種顛倒就是見顛倒、想顛倒、心顛倒。 那麼修正念的方法就和修專注不同了,修正念完全不需要固定所緣,也不需要選擇特定控制的環境。 也就是說,修正念不需要依賴任何環境,對初學者而言,首先找特定的環境及固定所緣目標,這只是為了幫助培養正念,等到正念有所進步或具備有正念了,就不需要特定的環境或固定所緣目標。 如果長期依賴特定的環境或固定所緣目標,反而會使正念受限在一個範圍內,無法擴展到不受限的正念,因而無法徹底的解脫煩惱痛苦。
當貪或執著在心中生起時,便以覺知如實觀察它,當貪或執著消失時,必須如實覺知現在沒有貪。 有些人對四念處的修行感覺很困難,因為他的修行觀念不正確,加上沒有信心,因而就沒有恆心,並不是修四念處很複雜,而是自己對改變習性沒信心,因此就隨著習性束縛。 例如:一個吸煙的人,若叫他鼓起勇氣三天不吸煙,有可能他會做得到,因為這是短暫的,因此就感覺不難,如果叫他長期不吸煙或戒煙,他就會失去了信心,當然就戒不了吸煙。
末法時期,眾生的諂曲心、機詐心有增無減。 如果我們有他心智通,了知他人的念頭,那麼就不會被其外表的造作、表演所迷惑。 現在政界、企業界用人都非常謹慎,不經過相當時間的聽其言、觀其行、察其所安,便可能看錯人、用錯人。 權力交給一個道德品行靠不住的人,將會導致難以彌補的巨大損失。 不僅世間的用人要看準人,佛法度眾生更是要了知對方的根機。
淨土諸往生者見到這些業因果報,自然生起見賢思齊、見不善如探湯之心。 不僅於寶樹間一華一叶中能悉見,乃至於宮殿、樓閣、寶網、寶地中,任一局部都能照見他方世界景物,無有障礙。 這是由於阿彌陀佛大願圓滿之力,以影像開悟眾生,誠為不可思議。 由此亦可佐證,西方安樂剎土乃法性報土,顯現廣狹自在無礙之玄境,如徑尺之鏡,見千里之影。 由法無定性、法性圓通故,能一多相即、廣狹相容。 誠如《華嚴經》所云:「一切法門無盡海,同會一法道場中。」極樂淨土寶樹(狹),照見十方剎土(廣),亦顯事事無礙之境界。
「朝聞道,夕死可矣!」斯語不虛。 希望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圓成佛道,這叫做一乘願海。 一乘是佛乘,二乘是講大乘、小乘,大乘是菩薩,小乘是阿羅漢。 淨宗不希望你成個羅漢、成個菩薩,而是希望你這一生所證得的跟阿彌陀佛一樣圓滿,這是彌陀的本願。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確確實實如此,我不吝嗇,肯把身體、嘴巴借給佛菩薩用,你們很吝嗇,那有什麼辦法!
如果能把大千世界的所有的盲人治癒復明,才算得上一福。 可見獲得以百福莊嚴的一相殊為不易。 而一相都無能具備的業力凡夫,如能信願持名,生到西方淨土,蓮華化生,由阿彌陀佛平等願力加持故,悉皆獲得如佛一樣的紫磨真金色,如佛一樣的相貌,實為不可思議。 紫磨真金色表無有污染的實相,黃金顏色表中道,顯涅槃常住。 外形具有佛的相好,便能令往生者趨近佛心,佛相佛心互為增上,便能加持淨土天人破除無明煩惱,開發如來藏性,契證自性圓通常,獲致中道了義。 修行若不徹底從內心深處去改變,就不叫修行。
一棵樹的成長,除了有好種子,還要土地陽光空氣和水份,就是說先天需要後天配合。 你參加各種法會,以共修的力量來提攜,也是一種好的方式。 「覺」就是一種自然反省,隨著你反省的深度,來體會佛法的真實。
- 當然也不是只靠經由思考,更不是只祈求或拜佛、持咒、發願、做功德就能開悟的。
- 然後法藏菩薩自己發起大心,得到了天眼通,自己隨時可以睹見他方國土,對他方剎土善惡粗妙諸情狀瞭然於胸。
- 你不學佛被假相騙;學佛了就不能再執著於假相了。
- 人的任一行為都有相應的動機,菩薩在無量劫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修行當中,菩提正願即是其行為的動力機製。
- 且這種顯現只是性德外顯的百千萬分之一,是故搞科研要專心致志,契入寧靜的狀態,才能有所發明。
- 吾輩眾生由業力所感,總是生存在諸種恐懼不安中。
是故《壽經》云,於娑婆世界「正心正意,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為自然,皆積眾善,無毛髮之惡」。 這因地之願,決定著往生者再來的時間有長有短,那些往生者在極樂世界的壽命,也就有長有短。 隨其本願,如意自在,阿彌陀佛悉予各自的滿足。 73)修行人要受得了委屈,世間沒有每個人都順從或者反對你的,順境逆境都一定會來臨,只是遲早而已,那你就會樂意地接受它。
我們學佛,財產分多分少無所謂,我有福報搶不去;我沒有福報抓不到。 不該得到的東西得到了,搶來的你會有災,災難遲早會降臨。 愈要讓眾生痛苦的人,自己本身就更痛苦;要讓眾生愈來愈快樂愈偉大的人,這個人愈快樂、愈偉大,這是一定的真理。 35)學佛不回歸到理性是不能持久的。 知見錯了,全盤皆輸,就像大海中的船隻失去了方向。
不要雜修,不要今天念佛,明天密宗來去灌個頂,後天參禪也跟著去,一直東奔西跑。 你只要一心念佛,努力行持,雖然只有一招,卻很管用。 修行若要悟道,下手要狠,意志要堅,就會成就。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