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之中,不僅眾生的身心莊嚴清淨,就是所有一切萬物,也都莊嚴清淨,並且光麗、殊勝,微妙的程度,縱然以彼土眾生的天眼來看,也無法稱量,無能識名、無能算數。 大願 大願 另《大智度論》卷二九又云:「三十二相有二種,一者具足如佛,二者不具足如轉輪聖王、難陀等。」依本經的第二十一願所示,生於極樂國土的眾生,無一不具三十二相。 彼國佛的壽命無量,往生彼國的眾生,也都能夠壽命無量;除非有的菩薩,已發本願,願意倒駕慈航,還入生死界中,度脫苦海眾生,那就隨其本願,壽命可長可短,自由決定。 此為「宿命智通願」,之所以將神通稱為智通的意思,是聖者因悟而得的神通力,必與智慧相應;唯此界凡夫眾生,極少有神通能力又有智慧的。
- 第十一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諸天、人民,不於佛道上得正定聚、決不退轉,不究竟成佛得滅度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 另,四宏誓願有攝四聖諦之理,並可從中開演四無量心,故為大乘菩薩 修學之科目。
- 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的天人(指帶業往生的凡夫),壽終之後,不再墮入三惡道,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 很多仁波切、喇嘛都是觀世音菩薩或文殊菩薩的化身,例如薩迦法王是文殊菩薩的化身,而班禪喇嘛則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 安住於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不假造作不起妄念,觀察世間一切諸法如幻如化,遠離所有粗惡低俗、自害害人彼此相害的言行。
- 至於誹謗正法者,若無悔意,即是邪聚眾生,若有悔意,即是不定聚眾生,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仍可往生彼佛國土。
- 身念處是對色蘊修觀的方法,完成身念處就能正觀色蘊的本質是無常、苦、無我,其它受、心、法也是如此。
另外,禮的回贈,也有很大的學問。 送禮不得當,叫人不知如何是好,更有甚者,風紀敗壞,貪汙熾盛,都讓人不勝唏噓。 大願 送禮的用意,其實是表示友誼、表示關心、表示尊敬、表示感激。
不久之后,卡魯仁波切首度來台灣。 他是藏傳上師里第一個從印度來到台灣的大師,就在這個因緣之下,我接受了灌頂,跟隨他學習。 卡魯仁波切也是大寶法王的老師,有著噶舉派和薩迦派的傳承。 當初那一念想到灌頂的因緣有了才開始翻譯[四加行]這本書,如今實現了,心里也很歡喜。 其實,我們只要動了一個念頭,很快就會實現。
我成佛的時候,他方無量國土諸菩薩眾,聞信我的名字,生生世世,直到成佛,具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身心健全,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 大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 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的菩薩,若受持讀誦經法,或對他人演說開示,悉能得到無礙辯才,開啟自他智慧,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上述十一願,是法藏菩薩以無緣大慈予以往生者涅槃自在常樂,恩賜果覺功德。
大願: 普賢十大願的精神
第十四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諸聲聞眾,如果有辦法計算其數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全部成就緣覺聖果,於百千劫中共同計數,若能確知我國土中聲聞數量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八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諸天、人民不能得知他人心意思想,其最下者乃至不能得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世界眾生心念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教化眾生的導師也。
當培養受念處之時,其實身念處、心念處、法念處也都已經在培養中了,身念處的修法也一樣,其實四念處都是相依相緣相成的。 苦受也分為有染及無染兩種。 苦受的有染,就是無法獲得色聲香味觸五欲,或是失去能產生快樂的感官對象的苦受,如自然苦和緣起苦。 這些有染苦受必須馬上作為受念處禪觀所緣來觀察。
大願: 煩惱 vs 發願
佛陀教導四念處分為四個部份是依不同根性的眾生而言,但四念處的四個部份都相依相緣的,要達到解脫缺一不可,因為四念處的四部份目標是要獲得正觀五陰的性質,完成自證緣起的智慧,目的就是要到達自證涅槃。 所以說無論從哪一個部份入手,畢竟四部份都要完成的,否則就無法對五陰如實知是無常、苦、無我。 也有可能只要瞭解四念處其中的一念處,就會瞭解到其它的三部份念處,但畢竟要親自去體驗才能瞭解,才能說是如實知。 事實上修習四念處,只要其中一念處滿足,其它三個念處也就會滿足了。 有些人對四念處的修行感覺很困難,因為他的修行觀念不正確,加上沒有信心,因而就沒有恆心,並不是修四念處很複雜,而是自己對改變習性沒信心,因此就隨著習性束縛。
五不還天,又名五淨居天,即是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都是梵行天。 35.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 33.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體者,身心柔軟,超過人天,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此為「聞名係念定生願」。 此在中國及日本的淨土信仰者之間,也極重要,重點是「聞名往生」及「係念往生」。
以四弘誓願為例,佛教徒敢在佛殿上唱:「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但要他在台上講,他敢講「我眾生無邊誓願度,我煩惱無盡誓願斷……」? 修道的人應該要慚愧,應該要常講才是。 儒家重在「立志」,佛教叫做「發願」。
我成佛的時候,他方佛國諸菩薩眾,聞信我的名字,壽終之後,悉能出生在尊貴之家。 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的天人,若欲得衣服,隨念衣服即時披上身,如同佛在世的時候,對那些善根深厚求出家的弟子,說一句善來比丘,袈裟便自然在身。 無須人工裁剪、縫紉、搗染、洗濯等,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的天人,見不到惡的人、惡的事,乃至聽聞不到不善的名稱,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大願 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的天人,皆能獲得神足通,在一念的短時間內,最低限度也能飛行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剎土,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大願: 佛教三大機構通訊資料
若天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眾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戀慕汝者、讚歎汝者。 大願 是諸眾生,於無上道,必不退轉。 汝今具大慈悲,憐愍眾生,及天龍八部,聽吾宣說地藏菩薩不思議利益之事。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經典,或聽聞一偈一句,發殷重心,讚歎恭敬,布施供養。
- 給諸位說,無住就大,不執著就大。
- 第七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諸天、人民,不得天耳通,其最下者乃至不能聽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妙法音聲,不能全部信解受持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 所以,達賴喇嘛是觀世音菩薩的應化身佛,而一些修行者則是普賢菩薩的應化身佛,他們是轉世來實踐普賢十大願的(藏傳佛教把十大願濃縮為七大願)。
- 說到有願必成,你有沒有體驗過有願必成?
像是鴻海的「3+3策略」,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三項新技術領域,就是看到台灣一直以來在醫療產業的優勢。 爾時,十方一切諸來,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如來,及大菩薩天龍八部,聞釋迦牟尼佛,稱揚讚歎地藏菩薩,大威神力,不可思議,歎未曾有。 佛告虛空藏菩薩:諦聽諦聽!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天若人,隨業報應,落在惡趣。 臨墮趣中,或至門首,是諸眾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一句一偈大乘經典。 是諸眾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於是人所,現無邊身,為碎地獄,遣令生天,受勝妙樂。
大願: 佛教是如何看待風水的
佛教叢林裡,也有所謂的「四十八單職事」,其中的職稱,非「主」即「頭」。 例如:管理藏經的,稱為「藏主」;管理寺地田產的,稱為「莊主」;管理庫房的,稱為「庫頭」;負責煮飯的,叫「飯頭」;負責燒水的,是「水頭」;負責田園種菜的,稱「菜頭」;管理園圃的,稱「園頭」;甚至連打掃廁所的,也稱「淨頭」。 可見,佛教對僧眾人格的尊重。 《法華經》裡的常不輕菩薩在因地修行時,遇到傷害汙辱他的人,不但不怨恨,反而尊敬禮拜,說「吾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汝等皆當作佛」的這句話,正是對於別人人格的尊重,能夠尊重別人的人格,自然就不會對人生起驕慢瞋恚的心。 佛陀的僧團裡,有一位陀驃比丘,負責照客、知賓等接待工作,凡是有遠方的僧人要來掛單,陀驃比丘就會提著燈籠,帶領大家前去休息。
唯有造作五逆重罪,且又誹謗正法的眾生除外。 又在過去無量劫前,有佛名「一切智成就如來」。 這位佛出家前是一個小國國王,他和鄰國國王是好朋友,都非常慈悲,為救度造惡眾生,他們共同發願。 小國國王發願早成佛道後度化所有罪苦眾生,鄰國國王發願如果不先度完罪苦眾生,讓他們成就菩提,自己絕不成佛。
我成佛的時候,他方無量國土諸菩薩眾,聞信我的名字,悉能即得法益,直至獲得第一音響忍、第二柔順忍與第三無生法忍(由此三忍含攝諸多的自證功德),於諸佛法,皆能即時得到不退轉地,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的菩薩,不唯久修的聖賢菩薩,乃至初發心功德薄少的菩薩,也能親知親見極樂世界中道場樹的無量光明與顏色,及樹高有四百萬里,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的天人,及一切依報萬物,悉皆莊嚴、清淨、光明與華麗,外形、顏色殊勝奇特,其細微之美,神韻之妙,無能用語言來稱嘆,也不能用心思去測量。 不唯凡夫眾生,乃至具有天眼通的眾生,也不能明瞭、辯說安養剎土的形色、莊嚴、光明等名相數目,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
或使病人未終之時,眼耳見聞,知道眷屬將舍宅、寶貝等為其自身塑畫地藏菩薩形像。 是人若是業報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尋即除愈,壽命增益。 是人若是業報命盡,應有一切罪障業障,合墮惡趣者。 承斯功德,命終之後,即生人天,受勝妙樂,一切罪障,皆悉消滅。 地藏答言:長者,我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生,承佛威力,略說是事。 長者,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的天人,所享受的身心快樂,如同見思煩惱斷盡的阿羅漢的樂受,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 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
如文殊、普賢、觀音、彌勒,亦化百千身形,度於六道,其願尚有畢竟。 是地藏菩薩教化六道一切眾生,所發誓願劫數,如千百億恆河沙。 惠能大師的回答大意是說,開悟的人知道真正的淨土就在自己心中,所謂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距離十萬八千里,其實指的是內心的十惡和八邪,清淨了內心的十惡和八邪,淨土就在眼前;一個人不去除自己內心的十惡八邪,發願往生西方也見不到阿彌陀佛。
在五陰中除了受陰及想陰之外,其它都可說是屬於行陰。 例如貪、瞋、我見、疑、我慢等諸煩惱,以及住、解、念、定與慧,這些都是屬行陰,因為這些都必須要有決意的意志才能生起行為,因此都是屬行陰。 從任何行動之前決意的生起、消滅,來觀察它的生滅、苦及無我,就可體驗到行陰是生滅不停,行陰只是行陰,從行陰中確實找不到一個我,這就是行陰的觀察修法。 想陰的觀察:想陰就是將潛藏在意識裡的過去種種記憶調出來,所以它具有判斷。
大願: 新聞關鍵字
是諸眾生有如此習,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 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 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消滅。
父:郭文傳,母:郭許況,兄弟姊妹共十人,在家排行第六。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