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 intel比較詳盡懶人包

而 Office 365 這邊則是通盤都有 M1 差不多兩倍以上的效能,特別是在 Excel 的大型檔案篩選上超過了三倍。 這主要是 Topaz Labs 有針對 Intel 的硬體進行最佳化,也突顯出了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測試項目可能造成的偏差。 總而言之,入門級 MacBook Pro 中,M1 晶片提供的單核效能優於任何其他可用的 Mac 設備,並且優於其同時間正在銷售的 Intel 版 MacBook Pro 型號(儘管在 GPU 效能表現可能不超過所有型號)。 即使在 Rosetta 2 下模擬 X86 時,M1 版 MacBook Pro 的速度仍然比之前發布的所有 Mac 機型還快。 此外,這些分數都沒有考慮到 M1 MacBook Pro 中新的高級神經網路引擎,該引擎支援利用機器學習進行影片、照片和音訊編輯的應用,如 Pixelmator、Logic Pro 和 Final Cut Pro。

Intel(英特爾)在官方發布的最新報告中,反擊了 Apple 去年(2020)底推出的 M1 處理器「效能超越 Intel」的說法,並試圖證明 Intel 的第 11 代 Core i 筆電專用處理器在各種項目,仍優於 ARM 架構的 Apple M1 處理器。 但如果你要處理的影音項目很多或是有 8K 需求、需要用到專業級調光軟體 Davinci Resolve 進行調光作業、使用 Cinema 4D 搭配 Redshift 算圖引擎進行 3D 建模或特效的運算、編輯龐大的 XCode 程式碼,那就可以考慮選擇 M1 Pro、M1Max、M1 Ultra。 這款 M1 Pro 晶片作為 M1 晶片的升級版,將會在所有 14 吋與 16 吋螢幕的 MacBook Pro 上使用,是標配產品,唯獨 16 吋最高階的 MacBook Pro 那台標配使用的是接下來要介紹的 M1 Max 晶片。

m1 intel比較: 相比蘋果 M1 處理器,Intel 處理器或許只在效能上取得優勢

在常規使用距離下,CPU和GPU風扇都達到6,400RPM轉速,可以讓雜訊飆到57dBA附近。 但有一說一,ROG幻16這款筆記型電腦在日常使用中非常安靜:深夜時分,風扇1,800RPM轉速基本都聽不到雜訊(似乎和風扇扇葉的設計有關);這一點在同檔性能發揮的筆記型電腦產品裡的確非常友好。 筆吧評測室去年進行ROG幻16在Turbo模式的雙烤測試時,觀察到CPU分配45W,GPU 80W。 其實在包括單核心、多核心性能在內的絕對性能上超過上一代,以及兩個競爭對手(AMD與蘋果)是早有耳聞的,所以這個成績一點也不意外。 畢竟單核心性能有Golden Cove (P-core)這樣Intel拼盡全力的微架構,Cinebench R20/R23兩項測試好像都有不止19%的IPC提升。

Apple所說相比前代MacBook幾倍幾倍的提升,似乎完全沒在吹牛。 SPEC2017測試結果與SPEC2006也差不多,不過M1和AMD Zen 3 互有勝負,M1整數性能整體不及Zen 3,浮點性能則反超。 雖說PowerPC早就被x86打趴,但這個理念很大程度延續到了如今的Apple晶片(包括A系列和M系列SoC);以下將從技術詳述M1所體現的這一點。 所展示的Mac能夠用Windows PC一半的時間完成這些任務,其中的關鍵在於PowerPC G3多加了個AltiVec加速單元。 這是個128bit向量處理單元,可單週期內執行4路單精確度浮點數學運算。

m1 intel比較: 硬體比較

我個人是這樣建議的,你追求穩定耐用,那Intel會比較適合;你追求CP值,那AMD應該會比較適合。 再來如果你想要超頻,也是AMD比較適合(AMD的CPU幾乎每一顆都能超頻)。 不過有一點我也要講,AMD比較便宜這個刻板印象那是以前,現在的AMD CPU並沒有比較便宜,只是CP值比較高。

在 M1 電腦設備上你可以直接執行 iPadOS App 或遊戲已經不成問題,那也是為何蘋果不允許「iOS 虛擬機」出現,當有了 Apple Silicon 系列處理器,這一切就變得更容易解釋。 單看4款MacBook Pro的規格,幾乎每一項目都由今年新版14吋或16吋MacBook Pro完勝,只是在續航力方面去年推出的M1 MBP稍為有優勢。 不過起標價都近1萬6千元,比起上年推出的M1 MacBook Pro高出近6千多元,預算不足、而不太需要太強效能的用家,其實上代M1 MacBook Pro都非常足夠。

m1 intel比較: Apple M1 晶片有哪些缺點?Intel 公布不同處理器架構下,數據與使用者體驗差異

Apple M1 Max處理器早前公布後,不少外媒實測都大讚性能出眾,可完勝勝第11代Intel處理器,可是推出不足一個月Intel就正式推出其「殺手鐧」,第12代Alder Lake處理器,它利用自家最新Intel 7技術(10nm制程,指可媲美7nm技術),論效能都比上代高得多。 全新 iMac 厚度僅 1.15 公分、重量 4.46 kg,搭載 M1 晶片處理器,與 21.5 吋 Intel iMac 相比,CPU 效能提升 85%,繪圖處理效能提升兩倍,但 Apple 並未分享與 27 吋 Intel m1 intel比較 iMac 的改進數據。 有關ROG幻16體驗方面能聊的還有不少,比如說其螢幕素質相當不錯,尤其作為LCD的廣色域和高亮度,所以這款筆記型電腦也適合設計工作者,包括攝影師、視訊內容創作者、某些領域的工業設計師等(顏值也不錯)。 2022年款ROG幻16相比去年的版本,不僅升級了CPU、GPU、記憶體,加了獨顯直連,更重要的其實是分配給GPU的功率顯著提高了。

m1 intel比較

但 Apple 設計晶片的思路卻與 Intel、AMD 完全不同,其 M 系芯片中除了通用計算效能有提升外,還內建了多核心 GPU(繪圖)、NPU(AI)、媒體引擎、影片編解碼引擎等大量專用單元,使得 Apple 晶片在處理繪圖、影片編輯、圖像處理等作業上的速度大幅提升,而這些媒體作業也正是 Mac 用戶最常見的使用場景。 Intel 以多種測試數字來比較搭載 Apple M1 晶片的 MacBook Air 及 MacBook Pro,但更強調軟體相容性,這也是當前的優勢,此外,也強調使用者體驗的 Evo 認證,如 1 秒喚醒、長效續航、快速充電與高速 Thunderbolt 4、Wi-Fi 6 規格…,讓消費者找到最貼近使用需求的筆電。 Intel 發言人強調,Intel Core 處理器與 Apple M1 晶片的指令架構不同,一個是 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一個是 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本質上的差異,會影響到可執行的軟體數量相差。 也就是說,軟體在不同平台上的表現,除了支援度外,過程中應該更加嚴謹控制相關的變數,讓結果是同一個基準比較上,才更具參考價值。 要注意的是,Apple 認為 Rosseta 2 是開發者過渡時期的臨時解決方案,開發者最終還是得為 Apple Silicon 開發本機應用程式。

m1 intel比較: 傳 Apple Pencil 第三代功能將大躍進?蘋果新專利秀「繪圖」黑科技

用PCMark 10來替代理論上也是一樣,PCMark 10測試中就包含了表格、文檔編輯等測試項。 只不過這些測試大部分無法與M1 Max做比較,源於macOS與蘋果晶片的支援問題。 Blender渲染測試可說明的是,這裡GeForce RTX m1 intel比較 3070 Ti用Nvidia的兩套應用框架跑了測試:CUDA不必多說;OptiX是個主要用於光線追蹤性能最佳化的API。

今年年初的CES上,英特爾發佈了針對筆記型電腦的第12代Core處理器,其中的H系列——也就是45W TDP標壓版已經陸續有產品上市了。 H系列慣例是鎖定enthusiast發燒友這個群體,尤其是諸多遊戲愛好者。 目前,M1 系列晶片及新款 M2 已形成完整的效能及價格覆蓋,若想入手 Mac 電腦,可以根據工作需求按需選擇對應效能的晶片。 作為蘋果第一款專為 Mac 設計的晶片,M1 晶片在發表之初的效能就大幅超越了過往的 Intel 處理器,如果你是文字工作者或普通上班族,那麼搭載 M1 晶片的 m1 intel比較 Mac 足以滿足一般的辦公作業。 那麼,Apple M 系處理器為什麼能強大到足夠「輾壓」Intel 處理器? m1 intel比較 其實,若深入 M 系處理器的微架構就能發現,其能超越對手的「密技」主要有三個:蘋果一貫強大的微架構、大量專用單元的加入,以及「單晶片系統(SoC,System on Chip)」在個人電腦上的引入。

m1 intel比較: CPU

事實上,M1晶片的出現不僅讓x86陣營感到「恐怖」,ㄌ也對高通這樣的Arm陣營參與者構成了極大威脅。 Qualcomm已經與微軟合作過兩代晶片(SQ1與SQ2)產品,導入Surface Pro X (及其Windows 10 on Arm)兩年,卻在M1面前顯得不值一提。 注意:如 Intel 處理器號碼包含 H 、HK、G、U、Y、HQ 或 M 於產品線尾碼,請參照 Intel Core 筆記型處理器家族的比較圖。 M1 MacBook Pro击败了2020年的Intel机型,但在CPU性能方面也比2019年高端16英寸MacBook Pro机型更快。 如果您打算购买一台新的Mac,那么,如果可以的话,可能值得购买带有M1芯片的Mac。 苹果计划用Apple Silicon更新整个产品线,这一过程大约需要两年时间。

但在本測試中,蘋果對繪圖晶片的誇稱不但沒錯,而且還大勝強大的獨立顯卡機種。 第二個標竿測試套件Cinebench R23主要是測量單核和多核處理功能。 Geekbench的單核心運算測試結果在單核測試中,M1 MacBook Pro表現超越所有Mac,比第二名的16吋MacBook Pro快54%,更打敗新近的Intel Core i9甚至Mac Pro的Xeon,後者更是一般人心中的高效能代表。 CPU是否故障,一般的使用者是無法檢測的,我建議是請維修的店家幫你送修,你出代送費,這樣你可以省下很多麻煩。 答:升級一定可以,但也要看是否划算;不要以為升級一定會比較省錢,看似省錢但實際上也沒有省多少,可能反而吃虧。 總之以遊戲機來說CPU裝到I5是一定要的,以3A大作來說,顯卡裝到GTX1660-6G是一定要的,主要還是看您的需求與預算。

m1 intel比較: M1 Pro 晶片

而多執行緒性能方面,Cinebench R23測試中i H的CPU功耗達到45W時,與M1 Max基本持平。 特別注意:由於不同評測媒體、機構測試環境與變數的差異(比如測試的環境溫度就不一樣),這些結果原本是不應該放在一起直接對比,但我們還是期望給出一些資料上的參考。 為了讓讀者對測試結果有個量級上的認知,筆者拉來了一些對比對象,主要是MacBook Pro 16”頂配版(32核心GPU的M1 Max),以及2021款的ROG幻16 (Corei H+GeForce RTX 3070)。 不過筆者手頭上並沒有這兩台筆記型電腦,所以以下所有測試列出的對比物件的跑分成績,均來自其他已公開的測試(包括CPU Monkey、筆吧評測室、Linus Tech Tips、NotebookCheck、DPreivew、tom’s Hardware)。 自從 2020 年 WWDC 蘋果宣布 Mac 電腦轉向 Apple SIlicon 自研晶片以來,M1 、M2 系列的 Apple m1 intel比較 晶片就憑藉著強大的效能成功逐漸取代了過往的 Intel 處理器,而若細看 M 系列晶片的架構,微架構、專用單元和 SoC 架構這三個「密技」,則正是蘋果 M 系晶片強大的原因。

m1 intel比較

即便有Rosetta 2轉譯,M1晶片跑傳統x86程式,其性能也可達到Intel八代Core的水準(對於AVX指令依賴較低的程式,M1+Rosetta m1 intel比較 2性能與十代Core相似)。 Apple官方並未公佈M1晶片的TDP (或大致功耗),《AnandTech》測試認為M1的CPU TDP在20-24W。 《極客灣》的測試也基本印證了其CPU TDP在25W左右(峰值功耗24W,日常峰值功耗在15W左右)。 這個值未必是準確的,包括其中可能包含DRAM功耗,不過也八九不離十。 不少對比測試提到,M1比Intel酷睿 i9還彪悍,這話是否誇張了? 我們來大致梳理一下,M1晶片相較x86和Arm針對PC的主流處理器,性能處在哪個水準上。

  • Apple M1 晶片是蘋果首款 Apple Silicon ,也是蘋果正在摸索的一個未知領域,在這些階段與過程中肯定也會遇見不少問題。
  • 但在Arm版Windows出現這麼久,也沒有像樣的生態構建起來,Windows開發者對於Windows Runtime也意興闌珊,就能表現出Apple在這次轉舵中的決絕和生態構建的超級速度。
  • 無奈我辦公室的Dell 2319Y沒有辦法做daisy chain,國外好像也沒有類似的情報出現。
  • 當然這也不單是Intel晶片的事情,和其他硬體、作業系統、軟體都有關。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