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安裝的 SSD 不符合要求,將不能在 PS5 上使用,你需要即時關機並將不合符規格的 SSD 取出,PS5 才能開機。 不需要,SATA和PCle M.2 SSD都將使用OS內建的標準AHCI驅動程式。但在使用之前,您可能需要在系統BIOS中啟用M.2 SSD。 使用EaseUS Todo m.2ssd推薦 Backup,軟體會在克隆過程中調整新M.2 SSD上的分割區大小。 隱私權暨資訊安全保護政策諮詢如果您對於我們的資料隱私政策或是有個人資料收集、運用、更新等問題,歡迎您與我們聯絡。 完成安裝、格式化之後,就可在系統中看見這條 SSD 的身影,此時就可以將 PS5 遊戲挪到 M.2 SSD 當中,當然 PS4 遊戲也同樣可轉移到這條 M.2 SSD ,筆者嘗試轉移約 60GB 的遊戲到 M.2 SSD 當中,僅需一分鐘多,遠比當時把遊戲備份到 USB 外接硬碟快了不少。
簡單講您在買SSD的時候,主控晶片並不是選購重點,重點通常是廠牌與容量,另外還有一點就是你要什麼介面(接口)的,請繼續往下看。 至於舊款的2.5吋Sata接口的SSD,目前也還有,如果你的電腦是2017年以前的舊電腦,建議裝Sata接口的SSD會比較保險一點。 m.2ssd推薦 我已經有越來越多客戶只裝SSD,也就是只裝2顆SSD,一顆系統碟一顆資料碟,但沒有HDD(傳統硬碟)。
但把時間拉回到現在,眾多筆電已經幾乎都改採M.2 SSD作為主要儲存裝置選項,高階的版本甚至會將容量拉到1TB、甚至2TB,價格換算下來也比當年剛推出搭載256GB SSD的輕薄商務筆電整體下降了不少。 雖說 PCIe Gen4 的效能表現驚人,但去年因普及率不高的緣故,因此並無太多廠商推出 PCIe Gen4 規格的 SSD,而隨著 Intel 第 11 代處理器將加入對 PCIe Gen4 的支援後,可以預期會有更多產品釋出,像這次為大家開箱的三星 980 PRO 就是很好的例子。 如果你是2022年購買全新電腦,那肯定有支援Gen4,但如果是舊電腦,你在購買Gen4 SSD之前要先看一下CPU及主機板是否有支援,Gen4的SSD都有向下相容Gen3,也就是你插在PCIe 3.0的M.2插槽也能用,只是速度不上去,最高只能到3500M,那就尷尬了,因此在購買及安裝前都要先看清楚。 SSD容量1GB以下適用於Type-C USB3.1 其他保固期自購買日起,產品出現品質問題(非天災或人為損壞), 機器本身(不含耗材、消耗品)依產品不同而保固期限不同, 收到本保固卡和發票憑證影本,得享有保固服務。
另外,在軟體和安全方面,具備SLC Caching、DRAM Cache Buffer、E2E端到端資料保護和LDPC ECC除錯機制,確保資料傳輸的準確度,並延長快閃記憶體的使用壽命,除此之外,還能在保護資料安全的同時,提升SSD的整體穩定性,確保保固期內玩家能安心存放資料。 m.2ssd推薦 軟體方面,則是有創見SSD m.2ssd推薦 Scope軟體可提供SSD使用,藉由人性化的操作介面,玩家可以監控SSD的健康狀況和優化效能,同時還能針對內部做自我檢測S.M.A.R.T.報告、診斷掃描、安全清除資料、TRIM偵測啟用、韌體更新等等,能提供的功能非常多元。 創見作為記憶體模組大廠之一,也推出PCIe Gen 3 SSD做應對,代表產品即是本次評測的PCIe SSD 220S,主推影音編輯、電競玩家與企業用戶等高階應用,同時也具備多種安全性功能保護,確保玩家在使用SSD時,資料安全無慮。 另外,和Kingston的SSD都會針對安全性做強化,因此KC2500也具備自行加密的功能,除了本身就已經採用XTS-AES 256位元硬體型加密以進行端對端資料保護以外,也同時支援其他廠商如Symantec、McAfee、WinMagic等所開發的TCG Opal 2.0安全性管理設定,確保玩家在一般使用下能夠擁有一定的安全把關。 首先為了方便玩家瀏覽,我們先直接奉上SSD的官方讀寫速度數據給大家參考,接著會再提供實際在前述測試平台下,所獲得的讀寫速度作對比。
從外盒上也可以看到醒目的規格標示,包括 PCIe 4.0 VNMe M.2、1TB 容量以及位在右下角的 7000 MB/s 讀取速度。 答:簡單講就是C槽不能全滿,最好要留20%左右的剩餘空間比較保險,如果裝到全滿確實會變慢;變熱的問題就是要加裝散熱片。 大部份人用SSD並不一定是要追求極速,而是希望在速度與穩定之間取得一個平衝,理論上M.2比sata快上1~2倍,但實際使用起來並沒有感覺差多少,所以你就算用sata介面的SSD其實也OK。
m.2ssd推薦: SSD 固態硬碟和 HDD 傳統硬碟的差異
SATA M.2 SSD 固態硬碟使用資料傳輸速率為f 6Gbps 的 SATA 傳輸介面,與較新型傳輸介面相比速度較慢 (下面會有更詳盡的描述)。 就效能而言,SATA 架構的 SSD 固態硬碟是最低等級的 SSD 固態硬碟,且使用的介面與傳統硬碟相同。 然而,與旋轉磁盤硬碟相比,SATA 架構的 SSD 固態硬碟的頻寬是三到四倍。
- 使用 3D TLC NAND Flash 製程,一樣採用慧榮科技推出的SMI 2262 八通道主控制晶片,連續讀取3210MB/s 、連讀寫入1315MB/s,一樣有五年保固。
- 將SSD作為系統碟使用的話,由於檔案格式和架構的緣故,除了讀寫速度以外,更重要的是隨機4K讀寫速度,將會更直接的影響一般日常使用。
- 另外可藉由Seagate的SeaTools做硬碟分析測試,可提供包含硬碟健康狀態監控、效能監控、軟體韌體更新等功能,使用上非常便利。
- 然而,在使用 M.2 尺寸的 PCIe 匯流排時,因為傳輸速率上限為 4GB/s,因此只有 x2 和 x4 通道可以使用。
- 所以在這裡我們推薦一款方便的工具 — EaseUS Partition Master,簡單步驟即可將您的SSD從MBR轉換為GPT。
- 其實最直白來說,就在於實際存取速度的不同,雖說 SSD 的效能會與使用 NAND 技術、容量、內建緩衝記憶體與控制器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但大體上若是對比傳統的 HDD,SATA SSD 通常能提升 3~5 倍的效能,而 PCIe SSD 更可達 10~30 倍之譜。
共用連接 – 某些主機板沒有足夠的 PCIe 連接可支援多個 NVMe 磁碟機。 您可能需要決定在顯示卡或是 NVMe SSD 固態硬碟之間使用可用的連接。 有時候或許會有可用的 PCIe 通道,但是只有特定的連接類型能夠全速使用 NVMe 裝置,例如 M.2 連接。 PCIe 世代 – PCIe 匯流排已經推出過好幾代,每代產品的效能等級各有不同。
m.2ssd推薦: 留言列表
然而,玩家們也不要以為讀寫速度高就一定代表著一切,畢竟廠商在測試環境下所獲得的數據都是最佳化的數據,因此仍會隨著玩家自己的電腦規格不同而有差異,甚至某些時候會有可能出現頻寬互相搶來搶去、導致頻寬受限、存取掉速的現象,不過讀寫速度仍是玩家在挑選時,可做為重要評斷的一個關鍵點。 綜合而言,Gen 3 SSD可說是目前主流玩家在組裝電腦時的首選,雖然說AMD已經為玩家導入了PCIe 4.0介面,但正如前面提到的,目前由於價格較高、加上選擇並不多的關係,現階段購買的選項實在不多,同時C/P值也不高,因此除非玩家對於存取效能有非常大的需求,否則一般建議玩家購買PCIe 3.0介面的,就已能滿足大多數使用情境了。 再者,從速度表現上來說,由於仍然會因為內部採用的架構不同,導致速度上的差異,但普遍來說讀寫速度都仍然有平均1500 MB/s以上,部分效能更好的版本甚至會進入所謂的「3000俱樂部」、讀寫速度達到破3000 MB/s的也不在少數,對於一般日常使用下都會有明顯的高速感受。 以目前平均速度來說,SATA SSD的讀寫速度普遍會落在500 MB/s上下,這速度確實已經比傳統的HDD還要快上許多,但對比M.2 PCIe SSD動輒2000~3000 MB/s以上的讀寫速度來說,可說是相差甚遠,也因此現今普遍來說,玩家在選擇DIY組裝電腦的儲存裝置時,都會建議以M.2 PCIe SSD作為主要選項。 另外玩家在市面上也可以找到採用M.2 SATA介面的版本型式,和同樣是M.2規格的PCIe介面來說,因為仍是以SATA 6Gbps規格作為傳輸介面,因此傳輸速度基本上和前面提到的SATA SSD是相同的,只是在安裝上有些微不同。 以目前的趨勢和主流來說,仍是前兩者為主要規格,因此本文也會著重在這兩者(尤其是採PCIe NVMe介面)為主。
答:要裝一顆SSD(系統+遊戲碟)或二顆SSD(一顆系統、一顆遊戲),其實都可以,如果你問我,我是覺得直接裝一顆1TB SSD當系統+遊戲碟這樣最簡單,也比較便宜。 補充:有極少數的SSD型號會標榜「企業伺服器」等級,但這種很少見,而且價格也非常高,一般使用者不可能買。 我會建議您在選擇廠牌的時候應該要注意後續「維修保固」是否方便的問題。
只有利用 NVMe 技術的 SSD 固態硬碟會超過針對 SATA 架構的 SSD 固態硬碟的傳輸速率上限。 NVMe M.2 SSD 固態硬碟利用特別為 SSD 固態硬碟所設計的 NVMe 協定。 在與 PCIe 匯流排配對時,NVMe SSD 固態硬碟可提供最新的效能等級以及速度。
m.2ssd推薦: 【Crucial 美光】P5 PCIe M.2 TLC 固態硬碟
至於擴充 M.2 SSD 則才能真正作為執行 PS5 遊戲使用,無論是 PS4 或是 PS5 遊戲都能安裝在擴充的 M.2 SSD 上,享受與內建儲存基本上相同的遊戲存取體驗,不過 PS4 遊戲由於設計架構關係,縱使安裝在內建空間或是擴充的 M.2 SSD 也不會有 PS5 原生遊戲的快速載入功能。 ※ 本服務提供之商品價格 、漲跌紀錄等資訊皆為自動化程式蒐集,可能因各種不可預期之狀況而影響正確性或完整性, 僅供使用者參考之用,本服務不負任何擔保責任。 A:為了不要講的太複雜,所以就用簡單的方式來說明,NAND Flash 是快閃記憶體的其中一種,其特性是體積小、儲存密度大、讀寫速度快,執行擦除操作時只需要將整塊擦除即可。 由於寫入速度與擦除速度快,所以比起 NOR 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 更適合用來進行大量的資料儲存。 三星的 SSD 在穩定度與效能方面一直以來都是位列前段班,作為970 PRO 的後繼者,980 PRO 採用了三星自研 PCIe Gen4 控制器,在各方面都擁有最佳表現,其提供7GB/s 的讀取速度與5GB/s 的寫入速度,在遊戲、創作方面都能提供最棒體驗。 一般來說,硬碟的傳輸速度會以「○○○MB/s」的方式標註在規格上,數字越大代表處理檔案的速度越快。
答:要速度快建議直接裝SSD會比較簡單一點 請參考:Intel Optane Memory,可以裝嗎? 補充:2021年1月 intel Optane SSD 要從消費性市場撤退.。 如果你是2020年以前的舊電腦,建議還是要買Gen3比較保險,其實Gen4 SSD也可以插在Gen3的主機板,只是速度不上去Gen4。 如果是新電腦來說,M.2 介面的SSD比較快,價格也不會比Sata貴多少,所以目前的組裝主流是M.2 介面,PCI-E(插卡式)也可以,但貴很多所以很少人用。
m.2ssd推薦: 商品優惠資訊通知 Q & A
而容量選擇亦十分多元,且每一種的讀寫速度都具相同水準;再搭配內建的平均抹寫等技術,而能提供相當穩定的效能,如果預算有限的話不妨列為參考之一。 若對電腦規格較不熟悉卻又想使用 SSD 的話,則可以選擇方便、好攜帶的 USB式外接硬碟。 其不僅只需接上 USB連接埠即可運作,甚至在電腦及家用遊戲機上都能使用。 但為了發揮 SSD m.2ssd推薦 的高速傳輸實力,請記得確認電腦是否支援 USB3.0以上的連接埠。
以實例來說,我們因為防呆鍵位的限制,而無法將 M.2 Wi-Fi 網卡硬塞到 M.2 SSD 的插槽之中。 在 M.2介面SSD硬碟的規格中常常會看到「2280」之類的數字,這代表商品的尺寸大小為寬度22mm、長度80mm,除此之外還有「2260」、「2242」等不同的類型。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尺寸是2280,幾乎所有主機板都會支援,如果沒有特殊要求的話,只要挑選這類款式即可。 以下我們將以 PS5 的原本內置硬碟,以及 Western Digital 的 WD Black SN850 NVMe SSD 作比較,以四種近期推出的遊戲來計算其讀取速度的差異。 可以發現,Western Digital 的 WD Black SN850 NVMe SSD 畢竟讀取速度比起原裝 PS5 硬碟較快,故此遊戲載入的時間亦較短,但差異不算太過明顯。
m.2ssd推薦: ⑦ 【TEKQ】583SuperFast Type C PCIe M.2 NVMe SSD 固態硬態 外接盒(2色)
雖說目前大部分主機板都有附一個 M.2散熱片,但如果還是擔心會因為過熱導致損壞的話,不妨自行選擇標榜散熱效果更強的款式。 為了節省您的時間,本列表整理每個產品重點資訊,讓您可以快速瀏覽這文章所提供的產品是否是您所需要的,點選您有興趣產品的「名稱」或「圖示」可以進一步跳到文章所屬的介紹區塊瞭解更多細節。 測試中會嘗試一下從 PS5 主畫面啟動遊戲、通過遊戲主畫面、讀取進度,直到玩家可開始操作角色的所需時間。
- M.2 SSD的防呆缺口有很多種,常見有B KEY(左邊)、M KEY(右邊)。
- 此外,它雖然瞄準高效能電腦市場卻無附上散熱片,即便許多主機板本身多有附,但如果特別在意運作溫度,還是要有多花一筆預算的心理準備。
- SSD 固態硬碟的效能等級取決於通訊驅動程式屬於 SATA 架構或是 NVMe 架構。
- 市面上同系列的 SSD固態硬碟通常容量越小,傳輸速度也會隨之變慢。
- 答:簡單講就是C槽不能全滿,最好要留20%左右的剩餘空間比較保險,如果裝到全滿確實會變慢;變熱的問題就是要加裝散熱片。
- 而到後期由於 SSD 價格下滑,消費者可使用經濟實惠的價格取得 2.5 吋的 SATA SSD 作為容量擴充,雖然 PS5 的 USB 介面不及內建 SATA 、為 480MB/s 的 USB 2.0 ,不過由於 SATA SSD 可達 USB 2.0 的理論速度,也連帶使遊戲載入速度加快。
- MP32 M.2 PCIe SSD支援PCIe Gen3 x2高速介面與符合最新NVMe標準固態硬碟,帶來高於 SATA III 兩倍以上的優異效能。
PS5 最新 firmware 終於加入了用家期待已久的 M.2 SSD 支援。 用家可以買一支速度夠快的 SSD,插在機身內特別留空的 M.2 SSD 插槽中,為 PS5 擴充內置儲存空間。 今次我們就示範安裝 SSD 的流程,以及測試一下安裝內置 SSD 後是否可為速度帶來提升。
不過今次 Sony 開放了 M.2 SSD 插槽的使用權限,一直被困在 825GB 內置容量的日子已經過去了,仍是值得令人興奮的事情。 現在市面上 PCIe Gen4 及自備散熱片的產品不多,雖然在 Sony PlayStation 公布此一消息後,一眾廠商紛紛宣布即將推出合適產品(可參考這篇 SSD 型號推介文章),但如要買現貨,其中一款便是 Western Digital 的 WD Black SN850 NVMe SSD 硬碟。 除了它是 PCIe Gen4 規格,更自備散熱片,而且讀取速度最高更可達至超越官方建議的 7,000MB。 Solid State Disk 以下簡稱SSD,一般稱呼為固態硬碟,當然,傳統式硬碟不是「液態」硬碟,固態硬碟泛指使用NAND Flash組成的固態硬碟,其特別之處在於沒有機械結構,只是相對原來傳統硬碟碟盤式旋轉設計,完全電子訊號傳輸,利用傳統的NAND Flash特性,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晶片)組成,透過兩個單元的設計組成而達到資料儲存的目的。 以區塊寫入和抹除的方式作讀寫的功能,因此在讀寫的效率上,非常依賴讀寫技術上的設計,與目前的傳統硬碟相較,具有高速度、低耗電、耐震、穩定性高、耐低溫等優點。
m.2ssd推薦: 使用M.2克隆軟體遷移OS到M.2 SSD
至於較小型的 M.2 SSD,除了一般主機板會向下相容以外,還能提供給有特殊需求的電腦使用。 由於其比較偏向商業用途,不但生產的廠商較少,整體價格也居高不下,因此在購買時記得確認相關規格。 另外因為每塊主機板上的 M.2插槽位置都不太一樣,如果要額外搭配顯示卡或音效卡的話,建議先確認插槽位置,以免被這些零組件阻擋導致無法順利安裝。
FireCuda 510系列擁有500GB、1TB和2TB三種的容量,官方讀寫速度以1TB為例的話也已進入「3000俱樂部」了。 在其他功能方面,Crucial P5 SSD 2TB具備動態寫入加速、修正錯誤和過熱保護等功能,同時本身也具備快速的硬碟加密增強資料安全性和管理,可以確保玩家在5年的保固期間內,擁有最佳化效能和耐用度。 接下來我們將一一針對本次評測的Gen 3 SSD們做簡單的開箱介紹,除了會講到它們的重點特色以外,同時也會讓玩家看看其他更多的開箱測試數據,以此作為額外的參考標準。 Over Provisioning(OP)空間預留設定功能可將一定比例的儲存容量保留給 SSD 作為寫入性能提升與使用壽命延長的優化用途。 透過 CrystalDiskMark 進行效能實測,循序讀取獲得 7,139 MB/s、循序寫入獲得 5,233 MB/s 的成績,輕鬆突破官方標示的 7,000 MB/s 與 5,000 MB/s 的讀寫數據。
現在這個時間點,SATA SSD普遍會作為彈性儲存碟來使用,主因在於其隨插即用的功能,相較於M.2 PCIe SSD每次拆裝都需要將主機板M.2插槽螺絲卸下來得方便許多,定位上可以簡單聯想成「較昂貴的隨身碟」(笑)。 然而,在M.2 SSD這片紅海中,玩家究竟該如何選擇對的SSD使用? 尤其現在PCIe 4.0介面隨著AMD主流B550主機板也支援之後,未來將會慢慢走入普及化之路,這樣的話,是不是需要現在就買好,以便「為未來鋪路」? 鏡頭轉到桌上型電腦部分,當前可說是M.2 SSD主流當道,主機板廠們在推出產品時普遍都會至少提供兩組M.2 SSD插槽給玩家使用,高階版本則是提供到三組之多,從這邊就已經可以看出M.2 SSD對於現在的電腦玩家來說有多麼重要的地位。
m.2ssd推薦: 推薦品牌
不過外觀上比較特別的是,Z340 SSD搭配了由T-FORCE研發的專利石墨烯銅箔散熱模組,用特殊的疊構技術將石墨烯、銅箔、絕緣層進行膠合,厚度不到1mm,有效排除許多機構干涉的組裝問題,視覺上來說也讓整張SSD的質感大大加分,雖然是作為散熱片的設計,但該石墨烯極薄的厚度讓人愛不釋手,上方也放了金色的產品名稱和圖騰視覺效果,增添了些精品氣息。 不過,文章一開始也有提到,各SSD會因為廠商針對定位和目標客群不同有所區別,會讓即便是相同容量的SSD,也會有不同的價位存在,這樣一來價位較高的參賽者肯定不吃香,也因此我們特別另外設立了「1塊錢能買到的速度」這樣的評斷標準,並以讀取速度作為主要標的,讓玩家能夠藉此了解到花錢買速度的目標。 而到了8.5GB稍微大一點的檔案傳輸時,則是平均少了約1秒的傳輸時間,對比SATA SSD升級至Gen 3 SSD的效率提升幅度,這樣的效果差異顯得差強人意了一點,因此,短時間內玩家在組裝電腦時,暫時還不建議選擇Gen 4 SSD作為主要首選。 看完了上述測試後,玩家對於Gen 3 SSD帶來的效能提升上,相信會有基本的了解,但如果要再拿來和Gen 4 SSD做比較呢?
因此若非特別要求效能的話,則建議依照預算及耐用度為前提,挑選有口碑的品牌即可。 其他規格像是寫入TBW部分,1TB的版本達到600TBW,同時具備5年保固,換算下來的話,其DWPD每日硬碟寫入量落在0.329,也就是大約33%的容量(約330GB),考量到其產品價格和定位,玩家每日可使用的儲存空間容量還ok,足夠一般日常使用。 首先最直接的數據差異,就是所謂的「循序讀寫速度」,使用的單位是MB/s,這部分會直接影響到玩家日常使用時開啟程式的速度表現,尤其是較複雜的環境(如開啟大型遊戲)更是明顯。 而每條SSD如果架構和容量相同的話,其讀寫速度在各家廠商官方可說是大同小異了。 比起 PCIe Gen3 規格的產品,Samsung 980 PRO 的售價整整高出一截,不過就整體效能表現與工藝品質來看,這樣的定價確實是合理的,尤其對追求更高效能的進階用戶-如電競玩家、專業內容創作者來說,很推薦現在就進行升級,因為 Samsung 980 PRO 的效能實力毫無疑問正是補上高階硬體架構的最後一塊拼圖。 比如同為 M.2 SSD 的各項產品,對消費者而言就存在著不少相容性之疑慮。
功能完整的安全性套件可以有效保護硬碟資料,對於商務人士來說是非常稱職的優秀幫手。 不過,雖然其帳面上的規格十分強大,但記憶體顆粒由多家廠商配合製作,因此很難掌握品質。 不僅如此,近期甚至傳出了主控晶片降級的傳聞,雖然在效能上的影響很少,卻降低了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感。 m.2ssd推薦 接下來由編輯部介紹8款 M.2介面SSD硬碟,其中除了性價比極高的款式型號,也有具備最新技術的商品,請參考選購要點以後篩選出適合自己的物件。 另外要注意的是,由於 M.2介面跟主機板貼在一起,如果裝設位置不佳,除了自身發熱以外,還會被 CPU 以及顯示卡的溫度影響。
m.2ssd推薦: 最新features文章
QLC架構的SSD考量到寫入壽命的關係,普遍會作為第二碟使用,圖為Intel採用QLC架構的660p 1TB SSD。 相較於Gen 3 SSD平均價格落在5,000元以內(少數近萬),多數Gen 4 SSD在相同的1TB容量下就至少6,000元左右起跳,2TB版本更是破萬。 T客邦由台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 提供SEO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