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一向建议大家按需购买,如果不是重度工作使用,不需要经常读写大型文件,或许等到高性能的NVMe M.2 SSD价格更亲民再去入手,会更好些。 那么既然NVMe协议能让SSD更快走的是PCI-E通道,为什么不能直接把SSD插在原本就直连PCI-E通道的PCIe接口上呢,厂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PCIe接口的SSD也就顺理成章的出现了。 NVMe标准,全称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非易失性存储器标准),是使用PCI-E通道的SSD一种规范,最早在2007年的Intel开发者论坛上已被提出,并在同年由Intel领衔成立了NVMHCI工作组。 同时小尺寸带来价格的昂贵,加上当时SSD发展尚未成熟,容量价格比低,大多数消费者对其并不买账,最重要的是mSATA接口的SSD始终潜力有限,各大厂家很快又放弃了推广这一接口,开始寻找其他出路。
NVMe 是專為 SSD 等快閃儲存設備所設計的協定,我們從 SATA SSD 和機械式硬碟中所使用的傳統 AHCI 標準邁向 NVMe。 我們所提供的建議,能讓您了解 SSD 固態硬碟可為您特定的儲存環境帶來哪些好處,以及哪種 SSD 固態硬碟最符合您的工作需求,讓您能在高度隨機讀寫 IOPS 效能之間獲得平衡。 以下的圖解資訊將協助您了解,如何從各種類型的 SSD 中,分辨出所有不同的外觀尺寸和協定,以及效能上的差異。 PNY CS2140雖然是PCIe 4.0,但速度只有PCIe 3.0等級,原則上沒必要多花錢買到PCIe 4.0的等級,只不過剛好遇到特價購入而已。 m.2nvme ssd 追求速度永遠是無止境的,M.2介面的SSD硬碟有PCIe NVMe 及 SATA3 兩種規格,老實說SATA3已過時,且到了捉襟見肘地步,PCIe m.2nvme ssd NVMe才是王道,PCIe的版本牽涉到匯流排的效能, 一般來說,PCIe Gen3.0 x 4 的理論速度最大到3.94 GB/s,想要突破就得買PCIe Gen4.0 x 4的SSD(最高理論可達7.78GB/s),無庸置疑,PCIe 4.0絕對是未來SSD的主要戰場。 MSATA是SATA协会开发的mini-SATA接口控制器的产品规范,控制器可以让SATA技术整合在小尺寸的装置上。
m.2nvme ssd: 瞭解 SSD 技術:NVMe、SATA、M.2
此外,本文將進一步地整理出 M.2 插槽於不同設備(主機板、筆記型電腦,以及擴充介面卡)中之相容性分野,讓使用者可以透過歸納整理之結果,來獲得更多協助。 有不少消費者在選購 PCIe/NVMe 之 SSD 之後,尚且會產生一衍生性之困擾:剛剛安裝好之 M.2 PCIe/NVMe SSD 雖可以正常動作,但僅能夠當作資料碟(俗稱之 D 碟),而無法安裝主開機磁區。 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主機板之 BIOS 缺乏對於 NVMe 協定之支援,而這必須透過主機板製造商釋出內含 NVMe 模組之 BIOS 來加以克服 。 此外,考量到 PCIe/SATA/USB 等不同介面之裝置,各自之腳位訊號與電氣特性皆存在著極大差異。
以實例來說,我們因為防呆鍵位的限制,而無法將 M.2 Wi-Fi 網卡硬塞到 M.2 SSD m.2nvme ssd 的插槽之中。 它在儲存介面和搭載高速 PCIe 插槽的系統 CPU 之間進行傳輸,不受儲存裝置的外觀尺寸與規格限制。 與使用傳統AHCI (進階主機控制器介面) 協定的 SATA SSD 相比,採用 NVMe 協定可以縮短輸入/輸出作業的啟動時間、增加資料傳輸量,並加快完成速度。 NVMe 是專為 SSD 所設計,因此它已成為資料中心伺服器,以及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甚至是次世代遊戲機等客戶端設備中的新產業標準。
m.2nvme ssd: 一分錢一分貨,如何選擇 M.2 NVMe PCIe SSD 固態硬碟
其他諸如 Wi-Fi/Bluetooth、GPS 或 NFC 介面卡等,目前皆已有 M.2 格式之產品。 而這些裝置原先多屬於 USB 介面,若依循 M.2/NGFF 之設計規範,其金手指防呆鍵位與 M.2 SSD 將會有著顯著之不同(彼等主要採用 A/E key)。 整體而言,不同的金手指防呆位置,可讓消費者於安裝使用 M.2 裝置時,可獲得最低程度之依循法則。
- 而目前持有前一世代設備之使用者們,亦可以參考以上列表歸納之建議,來選擇適用於自身設備之產品。
- 採用Phison PS5019-E19控制器,28nm製程不支援獨立快取,支援PCIe Gen4x4傳輸介面,DRAMless 無緩衝記憶體的設計,但可利用 Host Memory Buffer 使用系統主記憶體作為緩衝,這種方式可以降低成本,價格會漂亮些。
- 在2012年的IDF上,Intel提出将开始大力推广NGFF技术标准的SSD,主要用于超极本平台,进一步减少超极本厚度同时提高传输速度,取代mSATA。
- 我们把时间倒回到2009年,那时候菊花只是说一种花,醉了也仅仅代表喝多了,在大家忙于偷菜的时候,串行ATA国际组织(SATA-IO)正式发布了新版规范“SATA Revision 3.0”,同时向下兼容旧版规范,理论最高传输带宽从3Gbps翻倍到6Gbps。
- 猜对了一半,其实支持NVMe标准的接口,并不止M.2一个,还有更为纯粹的PCIe接口和非常小众的U.2接口,我们先来讲讲这个U.2接口,看看他为什么不能成为主流。
- 而Socket3则仅支持PCI-E x 4通道,拥有高达32Gbps的带宽,接近4GB/S的接口传输速度,比SATA快5倍之多,专为高性能存储设计。
註:筆記型電腦之實際 M.2 SSD 硬體介面相容性,將依各原廠之設計而有所差異,建議先與原廠取得技術支援後,再行選購安裝。 此外考量 SATA 頻寬不足之限制,我們建議消費者採購 M.2 SSD 時以 PCIe 規格為優先考量。 除非自身原有設備其 M.2 插槽僅支援 SATA 介面,才需要考慮 SATA 介面之 M.2 SSD。 上文已說明了 M.2 可以涵蓋原本 PCIe、SATA 或 USB 之裝置,而 SSD 原本採用硬體介面的不同(PCIe 或 SATA),形成了 M.2 SSD 安裝後無法相容運作之主因。
m.2nvme ssd: 不同插槽類型所支援硬體介面之整理
我們在此整理出市面上流通之 M.2 PCIe SSD 以及 M.2 SATA SSD,來加以歸納探討。 而在 M key 插槽之前提下,無論是 B+M key 或 M key 之 SSD,皆可順利安裝。 也因為種種諸如硬體介面或通訊協定所造成不相容之遭遇,造就了 M.2 SSD 使用者之進場門檻,也使得不少初心者心存猶豫。 目前普及在市的各類 3C 產品中,支援 M.2 SSD 之插槽共計有兩種類型:B key(另稱socket 2)以及 M key(另稱socket 3)。
但前文有提到, PCIex2 M.2 SSD 亦採用相同之 B+M key 腳位。 如此我們就不能斷言 B+M key 型式之 M.2 SSD,其硬體介面必然為 SATA。 但因 PCIex2 之 M.2 SSD 並非主流,以此整體而言,絕大部分 B+M key 型式之 M.2 SSD 多為 SATA 介面。 M.2 原先被稱為 NGFF(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字面意義為次世代硬體規範)。
m.2nvme ssd: 主流 M.2 SSD 列表──PCIe一族
當 M Key 插槽出現於轉接卡上時,囿於裝置之生產成本以及考量市場需求,極其大部分僅支援 PCIe 介面。 對於 B key 插槽而言,B+M key 之 SSD 可以順利插入,而 M key 腳位之 SSD 則無法順利安裝。 儘管有使用 AHCI 而非 AHCI 的 SATA、PCIe 插槽和 M.2 的 SSD,但 U.2 是專用於 NVMe 協定的外觀尺寸規格。 NVMe (非揮發性記憶體通訊協定) 是一種驅動 PCIe 介面固態硬碟的通訊協定。 筆者的電腦有些年代,CPU是舊款的AMD系列,主機板版的的晶片是A88X晶片,CPU與主機板資訊如下圖。
另一种是支持“M key”的插槽,短的一段在右边,采用5pin设计,当接口连带“M key”一并使用时候,走的是PCI-E X4通道,即为Socket 3接口。 因此各位购买M.2 SSD的时候,也需要先看清楚自己的主板支持什么尺寸的M.2模组。 M.2接口最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支持更高的速率,潜力大;相对PCI-Emini card,节约20%的PCB空间,节省15%的连接器高度,更小巧玲珑;支持PCI-E3.0,USB3.0和SATA3.0三种当前主流标准,接口更“全能”。 m.2nvme ssd 对比传统的ACHI,NVMe接口标准能有效降低控制器和软件接口部分的延迟,大幅提高固态硬盘的IOPS性能,还兼顾低功耗,驱动适应性广的优点,因此可以说NVMe接口标准是革命性的。 而传统的AHCI标准一直是以高延迟的HDD为标准设定的,想配合性能突飞猛进的SSD早已有心无力。 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更懂SSD,基于闪存特点开发的接口标准,于是,NVMe接口标准便诞生了。
m.2nvme ssd: 何謂 NVMe SSD 技術?
支援M.2 NGFF垂直插槽並支援22110, 2280, 2260以及2242固定鎖孔位置,依不同尺寸SSD輕鬆鎖定。 來看看舊電腦想要使用M.2 PCIe SSD必備的轉接卡,筆者購買的是台灣製造的Awesome M.2 NVMe高功率SSD轉PCIe 3.0×4轉接卡(AWD-DT-129A)。 SX8000遵循NVMe協定,符合NVMe 1.2標準,當然有一定的效能優異,除了隨機讀寫速度大幅提升,其實筆者較青睞的是可以在同一時間接受多核處理器的命令,可想而知對多工作業處理如虎添翼,在相信玩遊戲或超頻一定可以游刃有餘。 若沒有特價,物廉價美的PCIe 3.0 NVMe SSD還是較划算,不過筆者較喜歡嘗鮮,買個有PCIe 4.0的外表,卻是PCIe 3.0的速度也甘之如飴,如一堆人拿蘋果手機那種品牌感受一樣,哈哈。
而 NGFF 於其原生定義中,廣泛涵蓋了 PCIe、SATA 以及 USB 等硬體介面之各類裝置。 亦即,一件原本為標準 PCIe 或 SATA 或 USB 介面之裝置,可依循 NGFF 之外型尺寸規範及腳位定義,來加以重行設計,以此化身為一 M.2 型式之同款裝置。 M.2介面的尺寸目前不少,筆者不是專家,只知到用Type xxyy的方式表示(單位為毫米),xx表示寬度,yy表示長度。 例如WD m.2nvme ssd 黑標 BLACK 256GB 是Type 2282,表示其寬度22mm,長度82mm,目前在賣場常看到的M.2 SSD常見的Type有2242、2260、2280三種,AWD-DT-129A轉接卡都支援。
m.2nvme ssd: M.2 PCIe SSD 之衍生問題:NVMe 與 AHCI 支援
註:使用 NVMe 裝置作為主開機磁區時,主機板必須設定為 UEFI 開機,並關閉 legacy 開機模式。 註:由網路上可尋求之經驗文件可知,使用者亦可以透過特殊工具程式來 DIY 內含 NVMe 模組之 BIOS。 WD BLACK 256GB是屬單面顆粒,背面沒有任何東西,即使是 512GB也是一樣單面,可見256GB與512GB使用的顆粒容量應該不相同。 PNY CS2140 採用新一代PCIe Gen4x4傳輸協議,適合遊戲玩家/創作者/商務升級,150萬小時平均無故障時間和5年的有限保固。
- 在M.2模组尺寸方面,M.2规范1.0共定义了11种尺寸的模组/卡,但主流SSD尺寸只2242、2260、2280三种规格,命名也是按照模组的尺寸命名的,举个例子,M.2 2242,22是宽度22mm,42是长度42mm。
- 小编一向建议大家按需购买,如果不是重度工作使用,不需要经常读写大型文件,或许等到高性能的NVMe M.2 SSD价格更亲民再去入手,会更好些。
- 但因 PCIex2 之 M.2 SSD 並非主流,以此整體而言,絕大部分 B+M key 型式之 M.2 SSD 多為 SATA 介面。
- PCIe接口的SSD一直是高性能的代名词,虽然其接口标准和M.2 PCIe SSD一样,但更大的pcb板能让PCIe SSD容量更大,更适合企业级消费者。
- 此外,有部分廠商生產之 M.2 PCIe/NVMe SSD 自帶有 legacy option rom(如Plextor M8Pe系列),此自帶之 BIOS 亦可讓該產品於不支援 NVMe 之主機板上做為系統碟來使用。
- 背面有詳細的規格說明,看到標註產地台灣總是特別親切,搭著PCIe 4.0的外衣,速度僅能達到PCIe 3.0的頂標,筆者特價時購買,若價格調回就不建議(個人見解)。
有PCI Express 3.0 x4介面插槽(向下相容PCIe Gen2),訊號轉接傳輸無需安裝硬體驅動程式,亦無軟硬體相容性問題。 採用M.2設計,相當適合輕巧桌上型或小型高效能PC,M.2 的SSD主要有PCIe與SATA等協定之分,PCIe SSD 其腳位型式皆為 M Key,如下圖一個缺口的型式。 背面有詳細的規格說明,看到標註產地台灣總是特別親切,搭著PCIe 4.0的外衣,速度僅能達到PCIe 3.0的頂標,筆者特價時購買,若價格調回就不建議(個人見解)。 所以為了減少磨損並延長 SSD 的壽命,大多數的廠商已使用一些演算法,就是將寫入與刪除的動作平均分攤到各個區塊上,這樣可以避免某區塊過度頻繁而導致壽終正寢,不過再好的演算法還是比不上實質的硬體條件,SLC/MLC不容易買到,且價格昂貴,QLC寫入次壽命短,TCL可說是不錯的折衷選擇,購入SSD前一定看閃存的類型,因牽涉到寫入次數的壽命問題,不可忽視。 在2012年的IDF上,Intel提出将开始大力推广NGFF技术标准的SSD,主要用于超极本平台,进一步减少超极本厚度同时提高传输速度,取代mSATA。
m.2nvme ssd: 了解 SSD 技術:NVMe、SATA、M.2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