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顯示卡,它負責了電腦中一大部分的圖形運算,玩3D遊戲、繪圖、深度學習等都是靠它。 而一張顯示卡是由 GPU、記憶體、電路板、散熱器等零件組成,而其中,GPU為其最重要的運算核心。 Ryzen系列的7nm工藝具有密度優勢,與第一代 Ryzen 型號相比,具有更高的性能及更好的電池效能,內核以及緩存增多之下,佔用的存儲空間愈小。
這就已經超過一般使用者的範疇了,通常只有電腦 DIY 領域比較資深的玩家才會接觸超頻,不然超頻對於一般人來說不需要也用不到,一般使用者只是要好好的、穩穩的用個電腦,沒必要搞得那麼複雜。 這裡我會把Intel跟AMD分開來,因為不同廠商的產品拿CP值來相比的話,比較不客觀,單純只看跑分的話,AMD因為售價比較便宜,還有超多核心數的情況下,CP值平均比Intel來的高。 其實兩個品牌都不錯,想要追求穩定cpu性能的話Intel比較好一些,但想追求高cp值的話Amd也是不錯的。 值得注意的是,Vega 是基於傳統的圖形處理芯片架構,而 Titan V 是全新的。
amd比較: 顯示性能&遊戲需求對照(表格)
值得一提的是,Cypress Cove核心的最高睿頻(即最高工作頻率)達到了5.3GHz (i K/11900KF)。 從這個意義來說,Rocket Lake-S並未採用第十一代Core行動版處理器的Willow Cove也沒什麼大不了,畢竟Willow Cove相較Sunny Cove的改進也相當的小。 Cypress Cove的一個重要特點自然也就包括了新增AVX-512單元,得以實現的不僅是把AVX-512帶到桌上型平台,而且實現了針對AI和機器學習加速的Deep Learning Boost,支援VNNI指令。
- 該處理器採用與Ryzen 5000系列相同的Zen 3內核,其主要優點是新的內核設計,再加上高端頻率的略微提升,以及產品範圍的重新安排,以更好地適應AMD的新市場劃分。
- 而 i3 就算是低階等級,雖然比較便宜,但性能都反映在價格上,不過對於一般的文書處理、平常上上網那些都足以應付。
- 外界普遍預測,盡管英特爾將其放在台積電N6上生產,但英特爾仍有大量的自產比例。
- 總體來說,如果 AMD 能夠把它在軟件方面所有棘手的問題處理好,那麼毫無疑問它會成為深度學習硬件領域的主導力量。
如果你的預算夠,我當然不反對你直接用i7的CPU,但如果你問我要用哪一種CP值比較高,建議是文書機用i3,繪圖遊戲機用i5,強調效能用i7或I9。 不過有一點我也要講,AMD比較便宜這個刻板印象那是以前,現在的AMD CPU並沒有比較便宜,只是CP值比較高。 答:如果你有加裝獨顯,有沒有內顯沒差,因為是吃獨顯,不是吃內顯,但是我建議CPU一定要有買內顯的,這樣的好處是萬一獨顯故障,你可以改用內顯;或是你改天不裝獨顯了,你的電腦還能靠內顯當文書機使用。 amd比較 第13代一樣是1700腳位,有支援DDR4或DDR5,支援最新700系列主機板,但也可以裝在上一代600系列主機板。 在價格上,第13代新上市本來就會比較貴,而且第13代的非K版比往年更貴,再加上搭配的700系列主機板也是比以前更貴,也就是說,現在組電腦真會比以前貴滿多的。
AMD 希望僅僅通過把 32-bit 浮點數運算的圖形處理芯片換成 16-bit,從而在深度學習硬件開發上取得成功。 這樣設計的 GPU,雖然對於高性能計算沒有什麼用處,但是對於遊戲玩家以及深度學習社群來說,這樣的改變會獲得更穩定的表現,同時由於 16-bit 浮點數運算顯卡的運算非常直接,芯片的開發成本也會相應降低。 英特尔提供最多的超频空间,意味着同样级别的处理器,英特尔的芯片能够获得更高的性能。 但前面也说过,你必须花额外的钱,购买昂贵的Z系列主板才能超频,还需要购置一款合适的第三方散热器(最好是水冷),才能获得英特尔的最佳性能。 但是,一旦配备好这一切,英特尔的芯片可以很容易地推至极限,能够在第九代Coffee Lake Refresh处理器的所有和欣赏获得超过5GHz的主频。
amd比較: 顯卡Q&A細項規格需要在意?
处理器的最基本的规则依然有效:最密集的处理器结点,只要拥有足够的电力、性能和面积特性(PPA),再加上坚实的微架构,就能赢得胜利。 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AMD和英特尔的CPU,就会发现AMD通常在制程和架构方面都领先。 但是否AMD真的在处理器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依然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 值得一提的是,Cypress Cove核心的最高睿頻(即最高工作頻率)達到了5.3GHz (i K/11900KF)。
- 老實說,如果是前者,那或許還是外界比較樂意看到的景象。
- 畢竟,英特爾新一批EUV光刻機能發揮多大威力,也是與AMD長期較量的關鍵。
- 通常 X 版本只會出在高階的 i9 系列上,而且腳位也與其他型號的 CPU 不同,無法使用同一張主機板。
英特尔在驱动程序上也不是没有失败过,但在稳定性方面的口碑帮助英特尔赢得了处理器市场,特别是OEM市场。 至于已有的产品,最近英特尔的显卡驱动质量非常好,因为英特尔将它的Xe显卡带入了市场。 发售当天提供显卡驱动已成了芯片厂商的默认行为,而英特尔芯片中的集成显卡已经成了全世界市场占有率最大的集成显卡,运行在数十亿台电脑上。 过去,英特尔开发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新产品,但都由于价格和市场的力量的原因被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而这些产品的长期支持并不那么完善。
amd比較: 顯卡排名,各種顯卡天梯性能在這裡!
為了更突顯商品極致的印象,廠商特別設計12面立體球體外的時尚外包裝,彷彿意涵著 Intel 想爭奪頂尖 CPU 頭銜的決心。 因此不僅是品牌一直以來的忠實消費者,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將目光移向此系列。 答:除非你有多螢幕的需求,否則不太需要雙PCI-E插槽,但實際的情況是大板都會有雙PCI-E插槽,而中板及小板只有單PCI-E插槽。 答:看不懂沒關係,你只要知道一件事:不同的CPU會搭配不同的主機板,不能混插。
再來如果你想要超頻,也是AMD比較適合(AMD的CPU幾乎每一顆都能超頻)。 舉例,你去研究Ryzen 5000系列的ZEN3架構跟7000系列的Zen4架構有什麼不同,然後你研究了半天,結論就是ZEN4架構的7000系列比較快,對啊,我一開始就跟你講7000系列比較快了啊。 本篇沒有講太多深入和太硬的知識,只讓你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目前的市場現況,如果有仔細看完的話,對於你自己在組電腦的時候,會有一定的概念,起碼自己挑的時候可以有點方向,而不至於得完全依賴別人,甚至是給店家坑。 通常除非買世代相近的 CPU,不然如果你是要升級原本的舊電腦,而且隔了很多世代,那通常也要連同主機板一起換,不然腳位不合也沒辦法裝。 AMD 的 CPU 不同於 Intel,AMD 大部分的 CPU amd比較 是沒有內顯的,必須是後綴有 G 字母的型號才有內顯,不然一般的型號都得要搭配顯示卡才能顯示畫面。 代表嵌入式處理器(Embedded),是工業用的主機才會用到,一般想買也買不到,這種通常是嵌入在主機板裡的,也無法單獨販賣,只有企業有特殊用途才會需要。
amd比較: CPU天梯排行、CP值對照表
不過現在的主機板真的是越來越貴,以前只要3千元左右就能有不錯的B系列主機板了,而現在B600系列隨便一張也要4~6千元,真的是有夠貴。 當然這個排名也只是參考用,每個人的用途都不同挑選一個最適合自己的顯卡才比較重要。 我的電腦就只有玩遊戲看影片跟上網的功能..依我的需求來看照版上一堆遊戲效能fps至上的巴友所說過的話應該是i家的產品比較適合我才對….
當然,在更換處理器時還有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項,比如系統相容性等等,有興趣深入了解的讀者可多加搜集資料。 因此本篇除了會以排名的方式推薦目前備受矚目的商品之外,更將針對 CPU 整理出各項需留意的重點、選購訣竅,且文中也會詳細列出每款產品的價格、特性和優缺點等資訊,希望能提供讀者指標,順利買到符合期望的商品。 雖然B系列與H系列差別不大,但Z系列就差別很大了,因為Z系列有支援CPU超頻,而且記憶體時脈的支援也會比較高。 主機板就跟之前講的電源供應器一樣,看似無關緊要,其實非常重要,它們雖然不會直接影響到電腦的效能,但如果沒挑好,後續的故障維修肯定會讓你欲哭無淚。
NNP 處理器可以解決優化深度學習的 CUDA 內核中絕大多數的問題,這款芯片才真正稱得上第一枚深度學習芯片。 不论是选游戏CPU还是桌面应用的CPU,我们只有两种选择:AMD或者英特尔。 两家都有各自的粉丝,所以想买CPU的人很难获得中肯的建议,但其实在很多情况下答案很明显。 这个结论是大反转,因为要知道在三年前AMD几乎破产,而如今却能和英特尔统治了十多年的芯片市场上与之一战。 这篇文章从个人电脑的使用目的、价格、性能、驱动支持、能耗和安全性方面讨论AMD与英特尔的桌面级CPU之间永不休止的争论(这里我们不讨论笔记本或服务器的芯片),以及目前两者竞争的现状。 总体上的胜利者毫无疑问,但选择哪家的CPU,应该根据价格、性能以及最看重的功能来综合考虑。
例如 R7-5800X 基本頻率是 3.8GHz,而 CPU 會視溫度、資源情況來動態超頻到 4.7GHz,但是還是要需要搭配可超頻的 amd比較 X 系列主機板比較容易超。 跟 Intel 一樣,CPU 有分很多種定位,上面舉例的「Ryzen(銳龍)」就是目前最常見的定位,其他還有比較低階的「Althlon(速龍)」、「A系列」和最高等級的「Threadripper(線程撕裂者)」。 Q:代表是有實體四核心的處理器,不過現在新筆電很多都超過四核心,因此後綴 Q 的 CPU 現在也沒有再推出了。 但超頻好玩就好玩在於,明明是買 i5 系列的,但只要買可超頻的 K 版本,就能將頻率提高,效能甚至能超越 i7,也就是說花比較少的錢,卻能超越比較貴的型號,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都愛瘋超頻。
amd比較: CPU 売上ランキング 集計期間:01月07日~01月13日
每個後綴字母都代表不同的含意,用來分辨每顆 CPU 的功能,這個很重要,所以一定要看,因為這會影響到使用上很直接的關係。 世代後面三位數就是代表這顆 CPU 的性能高低,數字越高代表越強,上面說到系列是區分 CPU 性能的最好指標,但每一個系列還有在細分等級,這個三位數就是代表這個細分的性能。 上面講到系列決定性能的定位,但其實也不能完全看系列來決定一顆 CPU 的好壞,因為還有世代這個變數。 I5 則是最普遍的系列,中階效能,算是 CP 值較高的位階,也是一般人比較合適的等級,如果沒有特殊需求,i5 絕對是第一優先考量。
AMD在改变开发者生态系统、为其Zen架构提供优化的方面已有很大进展,但要想保持前进,需要改进的空间还很大。 英特爾在11月推出了第12代Alder Lake處理器,這標志著英特爾在很長時間以來第一次同一年發佈了兩代處理器。 Alder Lake標志著英特爾戰略的幾個重大轉變:使用其Intel 7工藝節點(更名自10ESF),但同時也是一種混合架搆,結合了性能內核和效率內核,非常類似於智能手機芯片和蘋果M1系列芯片。 這也需要與微軟進行強有力的合作,因為這種混合設計與操作系統緊密相連。 幾乎在同一時間,AMD推出了其第三代EPYC企業級處理器。 該處理器採用與Ryzen 5000系列相同的Zen 3內核,其主要優點是新的內核設計,再加上高端頻率的略微提升,以及產品範圍的重新安排,以更好地適應AMD的新市場劃分。
除了在超頻玩家之間擁有一定的聲量與定位,該顆處理器也足以應付建築工程、藝術創作所需的運算需求,著實為該廠商的誠意之作。 此外,雖說這顆有特別增加「Per-core HT」開關功能,來提升 CPU 的熱傳導能力,但也得要留意機台過熱的可能,建議額外加裝散熱器為佳。 要留意的是 Intel 為了要拉低售價,此商品並無含顯卡。
這張表格中並沒有出現Celeron,Celeron處理器的情況應該是差不多的——這個系列的處理器翻新版應該已經在銷售了,其L3快取容量額外有增加一倍。 Rocket Lake-S另一個比較大的變化,就是核顯改用Xe-LP。 Rocket Lake-S之上的核顯與額外的獨立顯卡可同時工作,如遊戲採用獨立顯卡,而串流媒體編碼採用核顯。 十一代Intel Core桌上型處理器代號為Rocket Lake-S,採14nm製程。
ROG STRIX 就是旗艦系列,其性能、用料以及保固都會是頂級的,同樣的在散熱器的設計堆料,以及內部的用料都會是同級顯示卡中較好的。 在功能上來說,例如 RTX20 系列有支援光線追蹤,而 GTX16 系列就沒有支援。 所以 1660 是定位較為平價的產品,相較於 RTX 系列,價格會更加親民。 如果你電腦想要穩穩妥妥用比較久的話,可以挑各家的旗艦系列顯示卡,因為擁有較長的保固以及強悍的散熱系統。
amd比較: Ryzen 比較表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 提供SEO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