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s耳機8大好處

目前耳罩式電競耳機的重量大約為 220 – 400 公克,平均大約落在 290公克左右,這個重量是我們覺得可以接受的重量,如果超過,往上增加到 300 公克以上的耳機,建議要了解一下頭戴的寬度,如果頸部的肌肉不是那麼發達的話,我們會建議先到試聽門市試戴看看。 一般耳機的音質以解析力、音場定位、三頻解析等要件,作為主要考量的重點。 有一個簡單的方式評測耳機的好壞,以下面這首”四季”交響樂為例,如果整場的樂器演奏,你都可以聽出,各種樂器類型、定位,樂曲快、慢之間變化,低、中、高三頻段都能清晰的呈現,那麼這個耳機就已經算是有不錯的水準了。 另外,雖然大部分耳機都主打零延遲,但無線耳機仍然增加了那麼一點被干擾的機率,至於這個影響使用者在不在意,那就是見仁見智了。 Steelseries 賽睿:主打高階無線耳機,擁有最棒的無線技術,不僅是獲獎最多的耳機,也是和電競耳機走不同風格,偏向簡約蘋果風的外形。

  • 他們家耳機搭載HECATE軟體驅動,高清降噪和監聽功能體驗不錯,對於FPS類遊戲來說,漫步者HECATE GM360系列性價比高,值得入手。
  • 不過如果喜歡配戴寬鬆一點的朋友,可能就建議你到實體店面試戴看看了。
  • IMMERSE GH10擁有13.5mm 超大尺寸驅動單體,能提供較強推力,讓整體音效更具震撼力,圓柱形的線控設計,在配戴時也不用擔心會因為卡到桌面而產生不適。
  • 我資歷尚淺故不便評論,但個人玩過的耳機算不少(花錢的心得…),也常用音樂耳機打PS4,因緣際會就生了這篇短文,歡迎看看。
  • 良心建議:如果沒有以上兩者需求,或者只是消遣型玩家,沒有高端到可以靠更準確的環繞音效做到更精準的判斷,只用立體聲也是完全OK的。
  • 而5.1聲道,則是將5個音響環繞在周遭,在中心點的人聽音樂、電影,彷彿深入其境中。

3.5mm的耳機接線還有簡潔易用的控制器,讓玩家使用在SWITCH和Mobile平台上時非常簡單好操控。 由於需塞下能展現充沛低頻的10mm單體,也相對犧牲了耳機腔體的大小,如果你是耳型較小的朋友,在選擇Syn Buds Core前可能就需要實際配戴過。 實際配戴後,可替換的矽膠耳塞帶來了很強的被動降噪,提供玩家非常不錯的沈浸感,麥克風的收音品質也令人驚艷。

最後,Razer BlackShark V2 Pro擁有出色的功能集成、超長的電池續航力、出色的製造質量和令人印象深刻的音質。 fps耳機 Inzone H9是Sony首次非PlayStation製造的旗艦款遊戲耳機,利用了PS5的Tempest 3D音訊技術產生身臨其境的聲音。 其也適用於桌上型電腦,帶有Inzone桌面應用程式,可讓建立和調整聲音配置。 fps耳機 桌電用戶還可以藉由Inzone H9 的空間聲音技術,體驗3D音效。 不論是日常聽音樂的耳機,還是打遊戲用的電競遊戲耳機,舒適度的好壞決定於耳機的重量、頭箍大小與外觀設計。 如果常打遊戲,且寧願一次投資旗艦款電競遊戲耳機,而不是一直花錢購買便宜但容易壞的耳機,一定要注意耳機材質。

fps耳機: 藍牙耳機「空間音訊」是什麼?沒有AirPods也能享受環繞音效!

配備USB外置音效卡,不需要安裝驅動即插即用,這一點還是相當討人喜歡的,即使是在網吧玩遊戲也不用擔心,可以輕鬆開啟7.1虛擬聲道,聽聲辨位不在話下。 專為Switch和各類手遊設計,也適用於Xbox、PS4、桌機等裝置,10mm驅動單體呈現清晰、飽滿且震撼人心的音質,高靈敏度麥克風使傳交談更清晰,線控設計搭配1.2m長度,並配置高品質耳塞搭配3種尺寸,長時間戰鬥也依然舒適。 點評:包裝盒正面是SONY索尼一貫的佈局風格,從上到下依次是SONY的品牌Logo,產品型號WF-XB700無線立體聲耳機,屬於EXTRA BASS重低音系列;中間部分是產品的渲染圖,我們購買的是藍色款,包裝盒側邊也是對應的藍色;左下角是耳機的續航時間,耳機9小時+充電盒額外9小時續航。 點評:從MOTO耳機的包裝盒中不難看出,結合了分體式藍芽(真無線)、頸掛式、3.5mm有線式三種形態可以在不同的使用場景下供多才多藝的使用者使用,比如休閒時的真無線,運動時的掛脖,通訊時的有線。 它有自己的圓形充電盒,圓形觸控面板上印有自己的“M”標記,這是耳機底端有一個三觸點介面可用於連線3.5mm耳機線,有線形態就完美解決了藍芽延遲的問題。 點評:Beats PowerBeats Pro擁有象牙白、苔蘚綠、海軍藍以及黑色四種配色,不過無論是選擇哪一款,都只能配備一個黑色的充電盒,這一點略顯遺憾。

因此具有高速線性反應好、低失真、高解析度,優於動圈和動鐵式耳機。 電容式也稱靜電式耳機,原理則是利用超薄的金屬振膜利用電壓所形成的反向磁場,當聲音電流通過的時候可以造成振膜不同方向的移動來發聲。 驅動的靈敏度高、低失真、體積小,因此適合製成入耳式耳機,但是單價較高,好的動鐵型入耳式耳機多半不便宜。 動圈式耳機的發聲原理是藉由耳機內部的線圈利用通電的方式帶動振膜發聲,以動圈式而言,理論上振膜越大、所發出來的聲音越好,也就是30mm、40mm、50mm的耳機動圈式耳機相較之下,50mm多半較佳。 不過上面所說的「乾淨度」是要真的放到很大聲,把底噪和雜音等都放大出來才會感覺得到,一般正常使用的情況下,靈敏度和阻抗都不是決定音質的因素。 普遍耳機的聲壓級一般都在90dB/mW以上,也不是越大越好的判斷方式,但大部分電競耳機的靈敏度/聲壓級都是大約100分貝左右。

PowerBeats Pro為了滿足運動愛好者的需求,加入了耳掛和入耳設計來防止耳機使用時滑落,雖然外形上看和PowerBeats 3的耳塞部分類似,不過比後者體積小23%,輕17%,可以說是縮小版的PowerBeats 3,佩戴更加舒適。 接下來洛洛就會再分析到比較專業層面的部分,首先是響應頻率方面,「Mocrox X1-GP」所支援的範圍有 5Hz-20kHz 那麼寬,通常很少耳機可以支援到 5Hz 這麼低,洛洛平時用的蛇蛇耳機最低也是在20Hz而已,所以也算蠻罕見的,在低頻部分的表現也會比一般耳機更低一點。 所以理論上在玩吃雞類電競手遊時,連遠處低沉的車聲和腳步聲都能一清二楚。

,最喜歡它的地方是眼鏡友善、涼感耳罩使用起來相當有感,配戴舒適度上不馬乎,內建監聽功能可以在與隊友溝通時清楚聽到自己的聲音,Combo按鍵也很完整,不需要再從裝置上調整。 我自己現在在家裡使用的電競耳機,就是700 Gen 2,他的優點是支援監聽的功能,所以你在打電動跟隊友溝通的時候是隨時都可以聽到自己的說話的聲音。 除了目前電競耳機主攻的PC端外,700 Gen 2還有特別針對XBOX與PS推出更為相容的版本,對家機玩家真的也是相當友善。 我覺得600 Gen 2是一個非常安全的選擇,他的優點是我自己戴眼鏡的時候不會有壓迫感,不過我是細框的眼鏡。 一定要講一個不算缺點的缺點的話是他的麥克風收音會讓你的聲音變得比較沉穩聽起來會更像暖男,但這點還蠻好笑的,我跟朋友打電動的時候他們就會問我:我是不是今天心情不好,因為講話的聲音變低沉了。

電競耳機對玩家來說是輔助遊戲的重要角色之一,而在讀完以上的說明及產品介紹後,或許仍有部分的讀者對此類商品抱有疑問,因此下列也特別統整出幾個選購相關的常見問題,希望能幫助各位解開疑惑。 這款電競耳機的包裝內附贈各種尺寸耳塞,其中還有隔音與舒適度極佳的海棉類型,一定能找到完美符合個人耳型的款式。 採用與一般電競耳機不太相同的耳掛式設計,可塑形的塑膠材質可貼合耳廓,配戴起來極為穩固,就算激烈運動也不會鬆脫,而且可以分散重量在整個耳朵上,就算長時間使用也不容易出現疼痛的狀況。 IMMERSE GH10擁有13.5mm 超大尺寸驅動單體,能提供較強推力,讓整體音效更具震撼力,圓柱形的線控設計,在配戴時也不用擔心會因為卡到桌面而產生不適。 線材採用與音響系統傳輸線類似的 TPE 不沾黏材質,不但方便整理,而且觸摸起來的感覺極佳,搭配大幅提升耐用度的3.5mm 鍍金接頭,營造出媲美旗艦耳機的質感。 可惜耳機線長只有標準的1.2m,用於一般遊戲主機與智慧型手機上可能還算有餘裕,但若連接的是桌上型電腦,可能需要延長線以及分接線才能享有正常功能。

該耳機除了冷卻凝膠設計以外,還有隱藏式內縮鏡架溝槽及額外加厚的頭襯墊等貼心巧思,讓玩家不管是戴著眼鏡或是躺在沙發上等動作,都絲毫不影響遊玩體驗。 由於還適用於 PC 及 Nintendo Switch,稱它為萬用機種似乎也毫不為過。 此款耳機為 BlackShark V2的高階款,外表與其不同的地方在於 V2 X 使用人造皮革,而 V2則為纖維及綿而不易損壞。

fps耳機: 環繞音效

產品本身搭配的是指向性麥克風,小編住在大馬路旁也不用擔心會一直收到外頭的環境,另外再聲音的表現當然也沒讓人失望,小編自己特愛他的中低頻表現,在一些遊戲的音效上真的聽得非常舒服,在音樂上其實也相當不錯,但如果你本身比較講究的話還是建議改成專業音響聽好。 如果對入耳式耳機的音質跟各種表現都不太滿意的話,也可以選擇使用耳罩式耳機。 雖然重量稍重且不太通風,但耳罩式耳機在5.1或7.1等多聲道表現上,與入耳式耳機依然有相當大的差距。 以下提供 PS4用耳機麥克風與 Razar雷蛇電競耳機的選購要點以及推薦商品,有興趣的話不妨前往參考。 Flight S的配戴體驗蠻貼合耳朵的,耳罩的部分很厚實、觸覺回饋也不錯,它配戴的沈浸感體驗是蠻好的,不過音質解析稍微差了一點點,7.1虛擬聲道我覺得沒有太大的加成。

fps耳機

在這種情況下,請避免使用塑料結構,最好找到使用金屬和皮革來打造的電競遊戲耳機。 如果常在不同的坐姿或躺姿下玩遊戲,更需要一副材質良好的耳機來輕鬆承受各種磨損。 2千元左右的價位,卻擁有60ms超低延遲的無線電機耳機,支援Switch、手機、PS、PC等設備,續航力上也有22小時,對於玩遊戲非常夠用。

優點:3.5mm的接頭幾乎都能適用於大部分裝置,USB連接之後的功能更是能支援環繞音效、RGB光效等耳機特殊功能,價位也比無線的低。 這也證明了,對環繞音效的需求,只有高端的FPS遊戲電競玩家才需要如此精細準確的聽音辨位,其他的遊戲需求,其實用立體聲會有更好的享受。 另外,虛擬環繞多半靠程式就能做到,而主打虛擬環繞的耳機只是更準確清晰,旅站使用一般的入耳式耳機測試以下的影片,也是能夠分辨出方位,個人認為,看電影有這種效果就足夠了。 麥克風的選擇,主要還是算在耳機的附加價值,多半2,000以上的耳機都有降噪mic,至於可彎折調整、拆卸、收納的功能,就要看你選中的耳機是否有提供了,基本上不能客製。 而遊戲用耳機多半具有多平台兼容功能,而且要求的是聲音的準確和語音的清晰度,較不會將開發成本投入太多在音樂音質上的提升,真正追求優質音樂耳機的人,才會把阻抗一併考慮進去。 一款高階耳機可能同時符合幾乎所有人的需求,有舒適、有音質、有外型、有各種便利的功能……但是它可能要價破萬。

fps耳機: 舒適度

儘管PS4耳機價位的差距極大,不過由於 SONY 原廠的認證嚴格,很多高價位的耳機都無法擁有相對應的功能。 通常來說,價格越貴的耳機無論在音質、耳機材質或是配戴舒適度上都會更好,但就支援PS4相關功能的耳機來說,大概3,000元左右就已經能夠享受不錯的遊戲體驗。 玩射擊遊戲時為了要判別其他玩家的腳步聲與槍聲方向,需要有立體感的聲音表現,支援5.1聲道或是7.1聲道的耳機能夠將聲音的遠近及方向完整重現,跟只有立體聲的耳機相比,不但遊戲體驗較佳,成績也能大幅度提高。 但由於只有特定規格支援 fps耳機 PS4 的多聲道表現,購買時請務必再三確認,以免達不到預期的需求。

fps耳機

如果真能做到相差無幾的重量,和可以忽略不計的延遲,是我也會選無線耳機。 根據耳機的構造大致可以分為「密閉式」及「開放式」兩種類型,各有其不同的特色,可以依照自己喜好或使用環境來挑選合適的商品。 如果電競耳罩的大小沒有太大,倒還不會有問題,但如果耳罩比較大的話,掛在脖子上就會有一種被「勒脖子」的感覺,這時候如果耳罩能旋轉、服貼在鎖骨附近,就會直接解決這樣的問題。

fps耳機: 「fps耳機」商品搜尋結果共 211 筆

舉個例子,如果你在一個非常吵雜的環境,你要跟旁邊的人說話,是不是除了靠更近以外還要提高音量? 所以其實如果用戶有講話非常大聲的現象普遍是因為電競耳機沒有「監聽」的功能,跟隊友講話時是聽不見自己說話的聲音的,也就是說它遊戲的聲音開越大,他肯定就會講話越大聲。 這麼尷尬的情況只要電競耳機有配備「監聽」功能就可以解決,用戶講話時可以同時聽到自己的聲音,也就能控制自己說話的音量。 打團隊遊戲時跟隊友們溝通,麥克風的收音效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包含是不是會悶悶的、會不會噴Mic,這裡用說的不準,TechTeller團隊有實測一系列的電競耳機收音效果,大家可以去聽聽看,好的麥克風跟收音差的麥克風,使用體驗可以說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可插拔式雙麥的設計,可以增強語音交流效果,且在攜帶方面也是相當方便的。

fps耳機

靈敏度越高,越容易發出聲音,音量也容易催得很大聲,等於聲壓級越大。 頻率響應範圍越廣,代表耳機聲音的表現性及延展性都較好,但事實上,人耳大多不能分辨高頻率的差異,因此大多數的一般耳機頻響規格其實差異不大。 fps耳機 畢竟,換位思考一下,廠商也是針對對耳機有要求、有研究的人提供自家的品牌資訊和優勢,所以該有的參考資訊都會放上。 用過耳機才知道,要對自己的耳朵好,同時也對伙伴的耳朵好,真的得做點功課才行(其實是用過好的就回不去了),否則買到不適合自己的真的會想撞牆,畢竟大部分耳機買了就只能換不能退。 基本上設定到這邊就完成了,不過開啟DTS廣域模式後看影片或聽音樂應該會滿不習慣那個空間感的,雖然習慣後也別有一番風味就是了。

Turtle Beach STEALTH 600 Gen 2雖然耳機是拿來戴的,但總會有一些時刻你會暫時把它拿下來,電競耳機並不像真無線藍牙耳機穿脫這麼方便,所以很多朋友會選擇把它掛在脖子上,等到要使用時再配戴。 Bose QC 20的降噪主要是依靠自帶的降雜訊卡來實現的,可以達到一鍵開關降噪的效果,是非常方便的。 打開降噪之後,周圍的環境噪音都可以被抑制,耳塞也有一定的被動降噪加成,以上這些都是為了讓你能夠更專心的玩遊戲,說實在的,用Bose QC 20玩遊戲的體驗是真的很棒。

它作為適配手游類的耳機,通常默認針對遊戲EQ調校,內置虛擬7.1聲道系統,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所以,對於遊戲來說,入耳式耳機要比一般普通耳塞還是強一點。 搭載Aerofit 涼感凝膠記憶泡棉耳墊與ruSpeak 高敏度可拆卸式通話降噪麥克風,集Turtle Beach獨家技術於一身。 無論是開合,還是將耳機放入到充電盒中,都可以感受到OPPO對於細節的把控,十分的到位,拿在手中絲毫沒有負擔。

fps耳機: HyperX Cloud Stinger Core 耳機麥克風

大耳麥用於和隊友們交流,通常還會連著一個集線器方便記錄隊員之間的通話。 這種耳麥除了對話聲音清晰以外要求不是很高,多半是誰贊給助就用誰家的。 特別是玩FPS類硬核遊戲,垂直移動多,進攻防守戰術複雜,地圖存在高低差,遊戲信息音種類多,這類遊戲對耳機立體音要求非常高,所以7.1聲道耳機是必備首選。 宏碁在此次CES 2023展前宣布推出鎖定居家辦公,同時兼顧運動需求的多功能工作桌-eKinekt Bike Desk。 蘋果去年推出AirPods Pro 2,提升降噪功能、充電盒也配備U1晶片,價格卻比第1代少了500元,引起果粉討論。

若擔心在激烈對戰下耳機會不小心脫落,這款商品內建的矽膠耳勾不但配戴起來較為舒適,而且提供3種不同尺寸,不管怎麼甩動都可牢牢固定住本體,在各種狀況下都能忠實傳遞各種聲音資訊。 因為各項主動式功能需要較大傳輸流量,接頭部分採用較少見的 USB Type-C,在購買前建議事先確認手上裝置是否支援,以免出現無法連接的狀況。 Razer雷蛇在電競周邊商品的領域已耕耘許久,可說是許多的玩家心目中玩遊戲必備的品牌之一。 除了具備能支援眾多遊戲的優秀相容性以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只要搭配專屬軟體,就算是價格較便宜的入門款也能發揮出媲美專業電競裝置的實力。 不管是線上遊戲,還是需要多人合作的派對及射擊遊戲,如果能透過語音與其他人溝通交流,不但歡樂度大增還可提高遊戲勝率。 以上就是這次幫大家整理的有關於挑選電競耳機麥克風的注意事項,還有附上Afra整理的在網路上、論壇中討論度比較高的電競耳機,包含在台灣比較常見的HyperX、Logitech、ROG、Corsair,以及美國市佔率過半、近期才剛引進台灣的電競品牌Turtle Beach。

fps耳機: 性价比 = 品牌知名度 × 预算 × 使用设备 × 参数配置 × 个人偏好

因人而異吧我覺得,我自己在用的是蘋果的小白兔,感覺定位什麼的都很准。 同價位的頭戴式的聲場營造感比入耳式更強,定位也更清晰,美中不足的一點就是長時間佩戴耳朵可能會出現不適感,尤其是夏天可能會更顯悶熱。 當然這一點也可以通過加錢來減輕(滑稽),不知道題主心理價位是多少,但是大部分HiFi頭戴式耳機應該都能滿足題主要求,題主可以考慮一下,不要把眼光限制在遊戲耳機這個類別上。 比如在CSGO中,架槍點和移動速度較為固定,沒有垂直進攻防守設定,信息音種類較少,這時候應該選擇推力和音量大,主動降噪強、專攻2.0聲道的耳機。 在無線傳輸技術快速發展的如今,無線耳機的延遲問題早已解決,而如果有天電池技術出現了突破,無線耳機行業也會有一個巨大的飛躍。

Afra是超級宅女一枚,週末最愛窩在家裡打電動,而且熱愛打積分排位賽,所以每一場的成敗都很關鍵。 雖然不能說技術多好,但是設備不能輸人,幾年前很紅的FPS遊戲PUBG、到最近開始流行的VALORANT特戰英豪,又或是RPG遊戲魔獸世界、原神等等,遊戲體驗最重要的一環就是音效,如果你是打槍戰就更重要了,「聽音辨位」不可少。 對於佩戴眼鏡的小夥伴來說,很多頭戴式的遊戲耳機並不能兼容眼鏡腿,佩戴起來的感覺也很彆扭,特別是長時間佩戴的時候,會帶來一定的壓迫感。 而在這一點上,佩戴入耳式遊戲耳機會更加輕鬆,且不會壓塌髮型,還是相當值得稱讚的。 fps耳機 標誌性的雷蛇Logo標誌搭配,搭配幻彩旅,航空級鋁製外殼,顏值上就科技感十足滿分。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