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包含 Radeon 顯示繪圖的 Ryzen 處理器,Ryzen G 和 Ryzen G 甫上市就採用 2000 系列型號命名,內部微架構和製程則保持與第一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相同,採用 Zen 和 GlobalFoundries 14nm。 因此我們習慣稱之為 APU 的 Ryzen 處理器系列,新技術的導入將比一般不含內建顯示的系列版本,差距 1 個世代。 此次隨著採用 Zen 2 微架構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上市,大家習慣稱為 APU 的內建繪圖顯示第二代處理器 Ryzen G 和 Ryzen G 也一同和大家見面。 這一代 Ryzen G 和 Ryzen G 有何異同? 再者是隨盒搭售的散熱器版本,Ryzen G 從 TDP 65W Wraith Stealth 變更為 TDP 95W Wraith Spire,搭配 Ryzen 3000 系列桌上型增添的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Auto OC 享有更多的散熱餘裕。 最後則是上市價格,Ryzen G 維持美金 99 元不變,Ryzen G 則是降至美金 149 元,折合約新台幣 4,650 元。
另外也別忘了 AM4 平台相容性,玩家可以搭配更便宜的 300 系列、400 系列晶片組主機板(注意主機板是否包含視訊輸出埠)。 由於更換至 Zen+ 微架構和 12nm 製程,Ryzen G amd ryzen53400g 和 Ryzen amd ryzen53400g G 處理器時脈和 Radeon 內建繪圖時脈均有提升,處理器基礎時脈對比前一代提升 100MHz,自動超頻時脈則是 300MHz。 內建 Radeon Vega 運算單元數量不變,雙方依舊是 Radeon Vega 11 和 Radeon Vega amd ryzen53400g 8,最高時脈分別上升至 1400MHz 和 1250MHz。 帳面規格而言,第二代 Ryzen G、Ryzen G 的進步幅度,似乎沒有同時轉換至 Zen 2 微架構和 TSMC 7nm 製程的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系列來得亮眼,然而 Ryzen G 增加過去系列沒有的特色,首先是 AM4 封裝內部散熱膏變更為含銦焊錫,加速廢熱往外傳遞,玩家不必自行破壞保固開蓋塗佈液態金屬散熱膏,對於靜音被動散熱玩家也更友善。 Ryzen G、Ryzen G、Ryzen G、Ryzen G 規格比較,各款晶粒面積和電晶體數量不變,面積約為 209.78mm2、電晶體數量約為 49 億 4 amd ryzen53400g 千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