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佛茅蓬5大好處

自此,十方雲水僧聞風而至,香港的禪門漸見規範,至1924年正名為寶蓮禪寺。 紀修和尚出任第一代住持,迄今百多年,凈因大和尚為現今第八代住持。 放生时,念阿弥陀佛,或念观世音圣号,或持咒,并代众生发愿,则能消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业障,来世可转生为种有善根之人身,便可修佛成道,有无量不可思议功德。

  • 这个问题还需要峨眉山的朋友们找专家来确定。
  • 祖师大德常勉初学者,不要涉猎许多经典,也不应该听很多人讲经说法,看多听多,你的妄念就多,变成所知障,障碍你的本性,障碍你的智慧,教我们一门深入修定,八万法门门门修定,念阿弥陀佛是修定。
  • ”这句话是今天的佛弟子们不应该忘记的。
  • 宽清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那位和尚长什么模样,因为他总是静静地待在用石头、树枝搭建的低矮茅棚中。

只有一次,宽清见他站在离茅棚不远的水凼边眺望远方,虽然看上去年纪很大,脸上布满皱纹,但腰板挺直,目光深邃,神情举止颇有军人威仪。 赎命放生—居士们常尊称师父是‘放生师父\’,因为师父特别注重放生,数十年来,师父除了殷殷教诲苦劝学佛人常行放生之外,几乎不下山的师父更是身体力行,每月固定下山带领居士们一起去放生。 师父教导我们,吃素只是消极地改过,只是不再造新的杀业而已!

六佛茅蓬: 六佛茅蓬

那块刻有铭文的银质免死牌,承载着多么重要的历史、文化、军事和佛教的信息啊! 霞光法师和他代表的隐修传统不应该消失! 四川的乡亲们,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把这些在最近10-20年才散失的文化遗存找回来,传下去,“子孙永宝”。

‘老实念佛\’、‘拜佛礼忏\’、‘戒杀吃素\’、‘赎命放生\’是师父时常训勉大家修行的四大重点。 年,天童精舍租用相鄰遠東銀行大廈萬五呎單位,擴建道場,全方位支持香港佛教文化協會的社區弘法工作。 每月共修法會、每年兩次的水陸道場、多元化的社區服務,行願壇城,法喜香江。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 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 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 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 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1922年,传钵和尚师剃度果瑶出家。

六佛茅蓬: 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在金顶由于过度商业化而被诟病之时,有谁知道千佛顶、万佛顶才是修行圣地呢? 奉告诸人,父母在堂,早劝念佛,父母亡日,课佛三年,其不能者,或一周岁,或七七日皆可也,孝子欲报劬之恩,不可不知此。 诸位修此法门不成功,则可断言修其余法门,皆不能成就。 若离此法门,汝等能成就,吾即为大妄语,即入地狱。

時朝廷差內使姜公、蘇公,發送靈骨回山,瘞於鉢盂山之麓。 ”这就是说,无穷大师在1602年再次进京谢恩,当时已六十七岁,在京師之延壽寺示寂了。 朝廷还专门派內使姜公、蘇公,送靈骨回山,瘞於鉢盂山之麓,即现在的峨眉山万年寺茶场钵盂山,墓地俗称“无穷塔”,塔碑早毁,现仅存土冢一堆。 这个问题还需要峨眉山的朋友们找专家来确定。 我想起广东韶关南华寺大殿里的六祖肉身,是当年的习省长下死命令才保护下来的,现在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瑰宝。

如为禅修及阅藏,也得已经有了禅修功夫的基础,或已经摸到了进入经藏的门径才可,否则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 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據永明法師在《香港佛教與佛寺》的統計,至1941年香港淪陷前,在大嶼山修築的茅蓬、靜室約有94間之多,其中,大悅、頓修和悅明三位禪師所建的「大茅蓬」,最為著名。 1992年10月,初慧大和尚及董事會諸法師組成「迎請佛陀舍利團」,赴斯里蘭卡迎請舍利,由「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敬領兩顆佛陀真身舍利。 佛说法身非身,以众生为生,菩萨妙行,以度生为行,故总万行以六度,而首之以檀(布施)。 然住相布施,如来所呵,以其物我未忘,不能平等一视,所作之功,多成有漏,如仰箭射空。

六佛茅蓬: 文化教育

2000年開始籌建萬佛寶殿,將寶蓮禪寺完善為集宗教、佛教文化、園林景觀、雕塑藝術、傳統與現代於一體的佛教聖地。 1924年,紀修襌師,廣東省四邑人,從鎮江金山江天寺遊化到大嶼山,在寺内僧衆懇請下,出任第一代住持,並把大茅蓬改名爲寶蓮襌寺。 後人稱大悅、頓修及悅明三位襌師爲開山功行大德。 不行慈悲,不断杀业,经忏虽多,功德亦少。

六佛茅蓬

筏可大和尚任内先後興建韋馱殿、地藏殿、祖堂、方丈室、五觀堂、法華塔、華嚴塔、羅漢塔及般若堂(新襌堂)。 祖师大德常勉初学者,不要涉猎许多经典,也不应该听很多人讲经说法,看多听多,你的妄念就多,变成所知障,障碍你的本性,障碍你的智慧,教我们一门深入修定,八万法门门门修定,念阿弥陀佛是修定。 虚云老和尚入定15日,这个消息很快在修行人中间流传开来。 几天后,因为“厌于酬答”,虚云老和尚离开了狮子茅棚,到终南山更偏僻的地方去了。 虚公塔铭:虚云老和尚诞生于一八四零年,世寿一百二十岁,僧腊一百零一岁。 曾不远千里参拜朝礼五台,数载参访名山,高旻杯碎开悟,终南煮芋入定。

  • 只有一次,宽清见他站在离茅棚不远的水凼边眺望远方,虽然看上去年纪很大,脸上布满皱纹,但腰板挺直,目光深邃,神情举止颇有军人威仪。
  • 所谓住茅蓬,是自备炊具以及谷类、菜蔬的种子,入山披荆斩棘,结茅为舍,以避风雨,长期远离人间。
  • 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 後人稱大悅、頓修及悅明三位襌師爲開山功行大德。
  • 一次我问在金顶当家的镇觉法师,他还记得在天门石附近有个和尚肉身。
  • 但不一定是单独地个人修持,例如:释迦时代的结夏安居,禅林的冬、夏两季禅期,是集合许多人共同修行的。
  • 那块刻有铭文的银质免死牌,承载着多么重要的历史、文化、军事和佛教的信息啊!

师父一生行止,不谈玄说妙,教导众生都依据经典,及古来大德所言,‘述而不作。 \’茅蓬札记一、二、三集可为现今修学者之明灯,茅蓬有句对联,‘以戒为师,老实念佛。 ’八个字看似简单,但能有几人能依教奉行,终身不渝,值得学佛人深深去体会,佛法难闻,中国难生,今何其有幸,已闻已生,勇往直前,勿再让幻化外境所转,‘朝闻道夕死可矣。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迫不忧贫。

丁亥年,赐紫衣袈裟,及《龙藏》一部,并派太监送帑金庄严经阁,盖以铁瓦,赐额“护国草庵寺”,即圆觉庵。 师筑坛说戒,自制戒衣五百副,不辞苦,侍者说:“师过劳矣”。 师曰:“世尊尚不舍穿针之福,我何人斯,安敢言劳矣”。 辛丑年十一月初二日,微疾,集法众曰:“我有十事律己,终身无改,当此末法,汝等依行二三,即吾徒也”。 说偈云:“七十六年幻化身,东西南北苦劳生,今朝惹得虚空笑,大地原来不是尘”。 通天大师名明彻,号通天,十四岁在五台山九龙冈出家,礼翠峰和尚为师。

第一任住持紀修大和尚開山種地,招賢納眾,奠定了香港佛教「農禪生活」的模式。 戰亂歲月,第二代住持筏可大和尚以非凡的魄力,建寺安僧,立規訓眾,辦學興教,為寶蓮禪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第三任住持增秀老和尚一生致力於弘法安僧的事業,廣結佛緣,成就無量善事,接引無量眾生。 第五代住持聖一大和尚領眾熏修,興建天壇大佛,提升了香港佛教界在國際文化藝術上的地位。 第六代住持初慧大和尚推動大型弘化講座,化世導俗,利益社會大眾。

众生修行成佛,须经三僧祇劫,而末法众生,于五浊恶世,修学尤其困难,若求当生成就,必修念佛法门,先求往生西方,以期不退,始有成佛之望。 据峨眉山博物馆前馆长陈黎清的文章“峨眉山佛教的葬俗”(收入峨眉文史第六辑“峨眉山佛教专辑”),峨眉山从唐朝末年以后有数具肉身,如黑水寺祖师堂的慧通和尚、普贤寺的宝昙和尚和祖师殿的通天禅师等。 通天禅师肉身是金装肉身,即肉身贴有金箔。

六佛茅蓬

”这说明通天祖师的肉身塔在那时已是“祖师殿”。 从清光绪年间出的谭钟岳绘《峨山图说》【1】(版藏四川省城两湖公所)的图四十(本文的图1),见明月庵在万佛顶附近(图的最右上方)。 明月庵西下七里的冰雪庵,当在此图的背面。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