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一個面向來看,反對派的憂心有其基礎,寒暑假的確是學校教育鞭長莫及,而教育階層化更為顯著的時間點;不過,在歐洲的調查研究卻指出,透過新學期開始時的「收心」設計,研究中的奧地利學童,很快就追回已經流失的學習進度(Paechter et al.2015)。 也因此,爭議不在於長假後的學習流失,而在於台灣社會的家長與老師們,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這樣的長假效應。 台北市士東國小校長林玫伶也指出,在告訴孩子寒假作業可以自主決定後,「經過老師的引導,各式各樣的答案都有,而且每個孩子在講的時候,臉上真的在發光。」與捍衛制式寒暑假作業一派的憂心相較,贊成派強調孩子的學習動機,並對於孩子的自律自信有相對比較強大的信心。 中小學七月開始放暑假,不少老師會出暑假作業給學生,近年因教育部鼓勵多元、跨領域學習,常出現跨科的的題目,像是「國文+ 歷史」、「 國文+數學」,以及與生活結合的素養題型,一名家長看到小孩的暑假作業後,不禁直呼「這到底是數學還是國語?」,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為了讓學生培養對運動的興趣,特設多元化的運動資訊:「我要健康!」提供運動及健康飲食習慣的知識。 在閱讀寒暑假作業爭議的相關報導時,我看到12月18日有一位退休校長指出:「由於不是每位學生都具備規劃能力…豢養慣的家禽隨意放生反而不利於生長與發展。」我忽然想站起來拍拍手,不過,主詞應該要代換一下,豢養慣的家禽,也許正是受傳統教育荼毒的我們,是的,家長與老師們。 此外,童年時期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體認到同學家境的不同,而這正是他們學會與不同階層同儕相處的重要社會化時刻,我們要做的事情並非把不同社經地位的背景抹去,或是完全隔離開來,這個時候,老師的導引至為重要,在寒暑假作業發表時,教會孩子學會自處,學會看見物質以外的獲得,並發現「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不正是一個很寶貴的機會嗎? 更何況,我相信孩子們票選出來的,不一定會是最貴,最花錢的寒暑假作業,各位虎媽虎爸們,請對我們的孩子多一點信心與等待。 多數勞工階級弱勢父母而言,在孩子教養上,通常有賴學校教育的協助。 如果什麼都沒做也沒關係,那可能真的什麼都沒做了,可能也荒廢掉了這些學童寒暑假拓展學習的機會。
暑假作業: 暑假作業 (電影)
在課外時間,衛生署國民健康調查與兒童福利聯盟的相關研究報告也警告,台灣學童的活動過於靜態,不是看電視就是打電動,每個孩子平均每天花兩到三個小時從事靜態的活動,但運動時間卻少的可憐。 此外,從教育制度、補教系統、安親班帶寫/代寫作業,我們的社會大抵上不思考兒童自主性的培養,甚至覺得自主性代表著叛逆、難以規訓,是不受教的壞孩子才有的表現,也因此柯市長的「大解放」成為一種想像中的恐懼,害怕大解放的孩子就像是潑猴作亂,大鬧天宮,必得以「作業考試」之緊箍咒將其牢牢綁住才可。 首先,寒暑假的「學習空窗」,是否真的會造成國小學童學業能力的差異? 其實,多年來社會科學界已經得出一定的共識,暑假的學習空窗,確實會造成學童在學習能力,尤其是「操作型」與「事實型」知識的流失(Heyns 1978)。 研究分析39個大型調查資料發現,以高中學生標準化測驗的結果來看,暑假大約會造就學生語言學習倒退至少一個月的學習進度(Cooper 1996),這種「長假學習流失」(summer learning loss)已經得到確切的證實。
從上課時數來看,全世界最受教育系統穿透與掌控的兒童,是台灣子女。 學校生活的各種制度,在文化與教養上深切影響台灣的父母與家庭 (推薦巷子口另一文章:競爭人格的養成)。 對於台灣孩童來說,學校,幾乎等同於全控組織(total institution),從小被教導「學生的本分是唸書」的台灣孩子,從來沒有想過「孩子的本分」是不是只有「學生」一個角色。 美國教育研究單位在1991年統計11個國家13歲孩童的學校上課時數,很少在國際比較上被囊括的台灣驚奇地入列,因為我們學童以每年1,177個小時的學習時數,每年222上學天數,名列冠軍(研究比較包括台灣、日本、韓國、法國、美國、西德、匈牙利、愛爾蘭、以色列、蘇聯、加拿大)。
寒暑假的學習流失,是否對弱勢家庭兒童更為不利,在經典的教育研究 “Are schools the great equalizer? 其實,過去已經有相當多經驗發現,結合社區推出非典型的學習活動,是最能夠幫助孩子在寒暑假學習的最佳良方,對弱勢家庭的孩子幫助更大。 公共圖書館、公園、美術館、在地的學生與青少年社團,都有機會提供非營利的寒暑假學習活動給社區民眾,對於較為年長的孩子們,為社區其他孩童服務,也可以是他們的自主寒暑假作業,拓展孩子在學校以外的學習。 社區的支持性組織不會一蹴可及,它需要家長們的參與與動員,甚至整合與協調,也因此,家長的支持與幫助格外重要。 坊間許多共學團,已經透過社群網絡形成了不少實質的親子社團,也許是寒暑假活動未來的發展趨勢之一。
如果不從教育成就的差異來思考,而從「人會不會學會好好安排自己理想的生活」來理解,勞工階級的教養邏輯,也許更能對孩子產生長遠的好處。 我夢想,有一天,台灣的孩子不必帶著厚重的作業走進安親班,能學會在寒暑假規劃自己的生活,擁有許多公共服務的機會與非營利的學習活動選擇,並且留一點空白的時間給自己,給親愛的家人,在他們珍貴又稍縱即逝的童年年少時光,父母老師們,請為他們守護好那個對萬事萬物好奇的火源, 請不要用你有限的想像,去束縛孩子無限的可能。 是上下交相賊,給家長的交代(我有交,所以老師覺得我有學會,但其實都是安親老師教會我或是把答案給我抄,那麼為何去上學?不是去上安親班就好?),還是自我成長的機會(我認真寫了,檢視了今天的學習,了解自己需要補強之處),也許,我們能從這次寒暑假的爭議,進一步思考國小學生作業的意義與其中深深的問題。 每冊均設有中文、英文、數學、常識及普通話五科練習,按照最新小學課程指引編寫,可配合各家出版社的課本使用。 設有「IQ 鬥一番」,考驗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增加學習趣味。 每冊均備有「升級特訓班」,讓學生預習未來學年的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的知識,程度恰當,並同時備有「知識快門」 作提示,學生可自行完成。
一位媽媽在臉書社團《爆怨公社》PO出小二升小三的孩子暑假作業,可以看到題目相當長,題意是要答題者分別將顯示器(一)和顯示器(二)中,百、十、個位數欄位裡含有指定注音符號的國字,使用連連看的方式取得正確數字來答題。 原PO見到長篇的題幹敘述崩潰喊「這這這這這到底是數學還是國語啦?真的暑假剛開始媽媽就瘋了」。 行筆至此,夜已深,我想起做田野時拜訪家長,在客廳遇見的小六男生,小波。
暑假作業: 學生專區學生專區
試問加班三四個月的大人啊,你休假時會不會只想看電視打電動? 學期中被過份壓榨的台灣孩子,好不容易喘口氣的時間,不正是寒暑假嗎? 更何況,研究指出,要孩子喜愛並養成閱讀習慣,不是幫孩子規劃寒暑假閱讀作業,而是父母也會閱讀。 前陣子,網路流傳著一篇到德國養小孩的台灣媽媽文章,大意是說,她依循自己在台灣成長的經驗,教導在德國的子女把功課都改到正確完美才繳交給學校老師,結果被德國老師教訓了一頓,因為「作業是為了讓老師知道學生學習了多少,你把孩子的作業都改掉了,老師就沒有辦法知道學生的學習狀況」。 這種拿海外經驗打臉台灣教育的傳奇故事,經常出現在各種以教養為主題的論壇、親子雜誌、甚至暢銷書中。 管小寶(楊亮俞飾)是一名生長在臺北都會區的小學生,暑假來臨時,由於父親(閻永恆飾)與母親(江少儀飾)彼此忙於工作無暇照顧孩子,因此小寶收拾好自己的暑假作業與平板電腦,被爸爸送往新店屈尺的爺爺(管管飾)家度過暑假。
「要讓孩子當自己的主人,而不是飼料雞」,一席話引爆關於國小學童「該如何度過長假」、「該如何教養」的文化戰爭。 暑假作業形式多樣,不僅有學科作業,也有社會實踐方面的作業,這樣根據各個學校的具體安排。 近年政府力推資通訊領域,新課綱也廣設人文特色課程,連帶讓高中語文資優、人文社會資優班報名人數逐年減少,有學校因招生不佳選…
其實,在2010年,Weininger與Lareau 共同在家庭研究的頂尖期刊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發表了Paradoxical Pathway一文,透露了教養「非預期的結果」,反映了親子教養的反身性,孩子不是機器,他們會自己找出路。 研究指出,在長期追蹤以後發現,這些被階級文化教養的子女,反而發展出父母意料之外的慣習(habitus)。 總是被安排著去參加各色才藝學習活動的中產階級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失去了時間與學習自主的能力,閒下來的時候,只會喊著好無聊,不懂得娛樂自己尋找學習的動機,成了依賴組織、成人與父母的「媽寶」。 反而是父母忙碌無暇控管的勞工階級孩子,在親友的陪伴下,學會自理生活,學會娛樂自己並尋找同儕的支持,雖然他們在面對成人權威時,還是覺得跼促不安,缺乏自信。
暑假作業: 暑假作業作業組成
而所有補習行程中他最喜愛的畫畫課,一個禮拜兩個小時抒發身心靈的畫畫課,因為爸爸「心疼他身體瘦弱補習太多,卻又不能刪英文數學」為由,在我訪談他前一個月,被停了。 各科練習後新增「探險日誌」,以北極探險為主題,由曾七訪北極的知名海洋生態學及極地研究專家──何建宗教授給學生介紹當地的自然環境、天氣變化、生存物種及人類活動等情況。 每冊最後附有「動物拼拼」,學生可透過摺紙或拼貼的方法,製作不同的北極動物模型。
附送精美北極動物貼紙,學生完成題目後可貼上貼紙,以作自我鼓勵。 新豐高中為增加學生使用外語機會,主動聯繫鄰近大專外籍生交流,今天崑山科大6名外籍生到新豐高中參加學生社團活動,今年是新豐… 周玉慧,吳明燁與黃朗文,2010,當中年遇到青少年:親子關係類型與父母中年生活感受。 對此,網友紛紛留言「完全看不懂…我以前老師沒有教這個」、「明明好簡單的連連看,題目那麼複雜…」,有人詢問「不知道學這個可以用在哪裡?」,網友幽默回答「用在分辨ㄢ、ㄣ、ㄥ、ㄤ、ㄝ、ㄟ韻,學清楚『南港展覽館』才不會說成『囊感掌朗廣』」。 只見原PO附上的照片裡,可以看到作業要求「由上而下,由左而右造詞」,也就是說空白處所填的文字,必須是兩者通用字,其中有一道題目為「成X大」意指「成X、X大」X要填上能讓字詞符合的答案。
一個寒暑假,有的學生出國遊學,有的學生夜市擺攤,開學後的寒暑假作業發表會和票選活動,將可能是學童間相互攀比或自我放逐的開始。 長期追蹤台灣青少年的「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過去便發現一個台灣獨有的親子教養現象:台灣父母的身心健康與婚姻滿意度,與他們的子女學業成績有顯著的相關。 要孩子過得快樂,我們「大人們」要先學會放下,自己生命中深深沈浸其中的競爭與升學價值觀,放下用「效率學習觀」來思考孩子的時間安排,給自己和孩子更多留白的時間反芻、吸收、靜下來觀察與理解世界。
- 為了讓學生培養對運動的興趣,特設多元化的運動資訊:「我要健康!」提供運動及健康飲食習慣的知識。
- 前陣子,網路流傳著一篇到德國養小孩的台灣媽媽文章,大意是說,她依循自己在台灣成長的經驗,教導在德國的子女把功課都改到正確完美才繳交給學校老師,結果被德國老師教訓了一頓,因為「作業是為了讓老師知道學生學習了多少,你把孩子的作業都改掉了,老師就沒有辦法知道學生的學習狀況」。
- 寒暑假的學習流失,是否對弱勢家庭兒童更為不利,在經典的教育研究 “Are schools the great equalizer?
- 來到鄉下的小寶對一切感到既陌生又好奇,同時還得適應與臺北家中截然不同的生活習慣。
- 其實,在2010年,Weininger與Lareau 共同在家庭研究的頂尖期刊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發表了Paradoxical Pathway一文,透露了教養「非預期的結果」,反映了親子教養的反身性,孩子不是機器,他們會自己找出路。
孩子們開心放暑假,卻也成為許多爸媽的惡夢,不僅得應付小孩,還得面對現今五花八門的暑假作業,有時題目太「艱深」恐讓家長傷透腦筋。 近日,就有網友PO出自家小一孩子的暑假作業,題目為「成X大」訓練造詞,結果讓他崩潰求救,正確解答也引起大家議論。 暑假作業來有了新的定義,少數學校展開了素質實踐活動,將暑假作業變成活動,豐富學生們的課餘生活。 小學由四門到五門組成(語文、數學,部分在三、四、五年級加品德與社會、英語、科學);中學由七門到八門組成(語文、數學、英語、歷史、政治、地理、生物,八年級加物理)。 2015年12月17日,台北市市長柯文哲先生宣布,於10月28日正式廢除已經實施40年的「台北市各國民小學寒暑假作業實施要點」,台北市105所市立國民小學,將近11萬的國小學童,暑假作業將不再需要依循制式的規定辦理。
來到鄉下的小寶對一切感到既陌生又好奇,同時還得適應與臺北家中截然不同的生活習慣。 一天,小寶來到一處總共只有20餘名學生的小學校園認識新朋友,在這裡逐漸轉變心境,從平板電腦中的遊戲世界進入寬廣的鄉野,開始關心身邊的人群。 颱風季來臨,擾亂了暑假的平靜,管小寶也在這假期中了解到除了作業之外,還得面對更為難解的人生課題。
隨書附送:「運動日誌」,增進學生對運動和健康生活的認知,從而更有效發展出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模式,其內容主要分為3大部分:「星級運動員檔案」展示各星級運動員的奮鬥史和輝煌成績,讓學生從中領悟及欣賞運動員精神。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台灣代表隊台中市溪南國中在今年德國多特蒙德舉行的國際奧林匹亞機器人大賽大放異彩,囊獲「機器人運動」、「未來工程師」項目冠… 也有人認為「我覺得出題的人很棒,至少以前沒有類似這樣的題目 」、「這就是素養題」、「論閱讀對理解的重要性」、「真的不難,看有沒有仔細閱讀文字後,用腦思考而已」、「結合閱讀,理解,細心和耐心,很棒的出題方式」。 大家紛紛表示「不到一分鐘就想出來」、「在你的手機對話框打『成』這個字,答案就出來了」、「第二題左下角,往。第三題也可好『人』好『事』 右下角『情』」。
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