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寧頭9大伏位

此外,熊震球的忘年之交劉文孝11年來與熊震球近距離接觸,發現不同於一般老兵老態龍鍾,熊震球總是精神矍鑠,而且口條流利、記憶驚人,尤其在古寧頭戰役60週年時,熊震球與當時的國防部長高華柱侃侃而談戰役的種種,讓劉文孝印象深刻。 貓大爺,興趣廣泛,愛好美食、旅遊與歷史,曾任職電玩雜誌主編、電視台記者、軍事雜誌特約撰述、旅遊雜誌特約作者、在線遊戲公司營運長、大學講師(有教育部講師證),現為專職部落客及電視談話來賓。 年,傳說他藉乩身表示希望建廟,村民就在西浦頭村陣亡處建了一座「李光前將軍廟」。 不止金門人將他視為守護神,許多到金門當兵的人也會到此祭拜,祈求軍旅生活平安。 金門縣政府將產業與觀光結合推展「一鄉一特產」,烈嶼鄉有香竽節、金湖鎮有花蛤季、金城鎮有高粱文化節、金沙鎮有新田墩西瓜節、盛產石蚵的金寧鄉則是連辦8年的石蚵文化節,今年更擴大為石蚵小麥文化季,愈辦愈火紅。

今年是「古寧頭戰役」勝利71周年,回顧民國38年10月25日凌晨,共軍利用天色昏暗及漲潮時刻,自大嶝、小嶝、蓮河及廈門方面,向金門北海岸壟口至古寧頭一線進犯。 國軍發現共軍蹤跡後,立即發起攻擊,保衛金門的戰役就此展開。 我金門守軍將士用命,將進犯金門的敵軍殘部包圍於古寧頭,終至肅清,締造古寧頭大捷,也被稱為「守護臺海第一戰」。 此場戰役的勝利,不僅阻絕共軍犯臺意圖,更確保我國脈民命的永續發展。 被俘的5千餘人中,年輕力壯士兵都補入國軍,千餘名幹部和老弱者被送進內湖集中營甄別,基本搞清後,國軍認為這些人都是負擔,不如放回大陸,作為共軍負擔,總共分三批釋放。 50年7月18日第二批是最大批,共529名,從台北上火車到基隆上船,7月22日到大陳島,然後用登陸艇和小船送頭門山島。

古寧頭

陣亡者是的66號坦克的副駕駛員:曾紹林上等兵,其在出車射擊準備貼近爆破66號坦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時,由於位置曝露,身中11發子彈,當場身亡殉國。 到了晚上8、9點,金門對岸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在陸續登船。 而在金門的坦克3連連長在連部見前方第一排始終未歸,便帶了隨從親自開車摸黑前雲壟口查看,不料,連長乘坐的車輛竟也在途中拋錨,連長等人只好返回連部找人先去修理自己的車;於是,仍是只有由楊展指揮的第1排3輛坦克擺在壟口海灘。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佔領廈門後,繼而佔領金門以北之石井、蓮河、大小嶝、澳頭等地。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司令葉飛將屬下第32軍船隻分發給第28軍,決定集中船隻進攻大金門,但鑒於船隻數量不足,日期一再延後。 當時共產黨軍隊過江南下之後,國民政府軍就再也沒有勝仗,國民黨氣勢低迷。

10月10日,解放軍進攻大、小嶝島,兩島防衛主要由40師各配置一團兵力,大嶝島另由第11師增派一團兵力強化守備,但僅有3團的兵力隨即遭受重創;在第11師其它部隊掩護下,40師殘部撤入金門,大、小嶝島失守。 原因是有的俘虜負傷,而階級職務又較高,具有相當的情報價值(如共軍八十四師二五一團團長劉天祥),是用飛機運回台灣的。 還有,有的共軍士兵是原來國軍弟兄,到了金門就反正過來,因是自家人,沒有當俘虜處理。 另外,在作戰中不願替共軍當砲灰,掉頭協助國軍作戰的,也沒有把他當俘虜後送。 多年來所看到的有關古寧頭大捷的文章報導,大捷的關鍵人物是湯恩伯及胡璉。 然而,據我看到的資料,事實上當時湯恩伯是福州綏靖公署主任,並未在金門;胡璉的部隊也還在登陸金門的海中。

古寧頭: 新聞線上》法官必須捍衛自由民主憲政秩序

73年前,金門這塊土地上,發生了一場舉世矚目的古寧頭戰役,這場戰役不僅震驚海內外,也讓金門這座小島瞬間為世人所知曉。 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今日舉辦「古寧頭戰役73周年追思祭悼活動」,由金防部指揮官陳忠文中將與金門縣長楊鎮浯共同主祭,多位金防部弟兄手持馨香,列隊向陣亡先烈獻花致敬,場面莊嚴。 MAYO在台灣已服務超過1,200家客戶,當中不乏集團型企業、上市上櫃公司或是外商企業,這些公司選擇Apollo雲端人資系統的同時,也認同MAYO在資安領域的投入。

廣場上有座衝鋒勇士雕像,據說原本是三人雕像,不過因為與當年國軍形象不符,後來特地更改為草鞋方帽的樣貌。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明天(25日)是古寧頭戰役72周年! 民國38年10月共軍進犯金門,駐守的國軍團結一心、浴血奮戰,贏得關鍵一役,陸軍今也在臉書發文,以圖文回顧這場扭轉台海情勢的關鍵戰役,表示歷史不能忘記,這是守護台海的第一戰。 擁有地利之便的北山古洋樓在共軍登陸時被強佔為指揮中心,數度激烈攻防後才成功收回,從有如蜂窩般的牆面就可想見當時戰鬥的激烈,這是來到古寧頭必看的景點,更是會讓人有滿滿的感觸。 原本對於金門戰地歷史瞭解不多的喵爸,在專業導遊帶領下踏上古寧頭半日遊的旅程,或許曾經的殘酷戰爭離我們已經很遙遠,但是在導遊活靈活現解說下,走過戰史館、播音台、北山古洋樓…,歷歷在目的紀錄著實讓喵爸印象相當深刻。 原參戰戰車已於1950年(民國39年)隨戰車第一營調回台灣,66號戰車隨後在台中戰車工廠報廢拆解,其M6戰車砲管就現地作為工廠圍籬,現今古寧頭戰史館前陳展的兩輛M5A1戰車,均非原參戰車輛。

古寧頭: 金門推薦景點–古寧頭

同時,在戒嚴時代播放有關古寧頭戰役的電影亦大肆宣揚李光前上校陣亡等步兵作戰價值,卻淡化戰車部隊在戰役中滯遲共軍登陸、掩護201師固守防禦位置,到戰役反擊階段的逆襲等,因此戰役親臨者熊震球長期為戰車部隊的榮譽多次向金門當地的國軍戰史館提出抗議。 二十二兵團雖下轄兩個軍級單位、5個步兵師與若干支援單位,但大多數單位實際上未獲得物資撥補,因此無論是兵源或武器均殘破不堪,戰力不足。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軍政長官陳誠派東南軍政副長官羅卓英銜命兩度親往汕頭,洽胡璉第十二兵團接替第二十二兵團防守金門。 第十兵團司令為葉飛,先後發動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廈戰役和金門戰役等。

在人類歷史征戰中,不變的鐵則- 堅持奮戰,必能絕處逢生,獲得逆轉勝利。 古寧頭戰役爆發於民國38 年10 月24 日深夜,共軍大舉進犯金門,駐守國軍眾志成城、將士用命,浴血奮戰3 晝夜,獲得最後勝利。 讓中共體認到海島作戰之困難性,遂停止其渡海攻臺的妄動,兩岸分治情勢因此底定。 由於65 位參戰老英雄來自大陸各省,每個人的生長背景不同,因為均已高齡年邁,部分記憶不是那麼清晰。 再加上老英雄鄉音較濃不易聽懂或身體因素的影響,以致在進行口述歷史訪談時,部分訪談人往往必須依靠老英雄所熟識的當地親友幫忙;或必須經過多次接觸及漸漸習慣濃重的鄉音之後,才能完成一份口述歷史訪談紀錄,真的是十分難得而珍貴。 主要係訪談65 位老英雄古寧頭戰役的參戰經過,以及參加戰役之後的變遷與過往。

古寧頭

打「古寧頭戰役」的是中華民國陸軍第十八軍,陸軍第十八軍建制5個師:第11師,第14師,第43師,第52師,第59師,1950年9月才於金門改編轄11師、118師。 1949年10月24日夜間11點40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3個加強團船隊,正向金門西北方向的東一點紅至古寧頭之間行來,而在壟口陪著那輛拋錨坦克的坦克3連第1排,卻在準備享用那頓排長帶來的冷飯菜。 館內展示古寧頭戰役相關物件,主要以十二幅大型油畫描繪大戰經過、並有文字解說,我這邊就不說太多歷史啦。 最後一幅蔣公「光榮校閱」油畫前總是擠滿人潮,這被稱為「會動的油畫」現場觀賞確實神奇! 1949年10月25日凌晨共軍在古寧頭一帶登陸,與國軍激戰3天3夜,4000多名共軍與2000多名國軍魂斷古寧頭。 由於戰況太激烈,屍體來不及掩埋,今年重返金門的老兵謝國寶說,有好幾千具屍體曝露在海邊。

在隨後的幾天裏,坦克1營的兩個坦克連隊輪番出動,加上駐金門的中華民國國軍在數量的優勢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方面「破釜沉舟、後繼無船」的戰術失誤,最終使中華民國國軍贏得這場「古寧頭大捷」。 1949年10月27日,古寧頭戰役獲勝消息傳到臺北,蔣中正流淚說:「這一仗我們全勝了……台灣安全了。」坦克1營也因為在戰役中的英勇表現,被12兵團封稱為《金門之熊》。 1949年國民黨政府退守台灣,中國人民解放軍於當年10月24日深夜進犯金門,在古寧頭登陸,與國軍激戰三晝夜,全軍覆沒,史稱「古寧頭戰役」。 國軍在戰役中發出第一砲的戰車發砲手熊震球,一戰成名。 古寧頭 當初建立戰功編號66號的M5A1戰車,後來命名「金門之熊」,陳列在古寧頭戰史館前廣場。 10月16日,福建省政府主席兼廈門警備司令湯恩伯將指揮所移往金門。

假使如貴 台所演;「一三二高地失守,」則古寧頭戰役的情勢將全面改觀,原因說來話長。 以前對於戰爭都沒有深刻的感覺,直到此次來到了金門,親眼看到北門古洋樓的斷壁殘垣,這才有了感觸。 而順著行程來到古寧頭戰史館,看著一幅幅油畫及經歷過戰役的戰車、武器、作戰文件,原來那場戰爭,真的離我們很近。 解放軍以百勝之師進攻金門失利,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指揮混亂。

幾分鐘後,部署在大、小嶝島解放軍砲兵的砲彈,根據白天觀測好的地點,呼嘯著向金門北岸的官澳、西園、觀音亭山、古寧頭等地的國民黨軍陣地,紛紛落下。 但因解放軍隔岸砲火的射程、火力均有限,所以對金門島上國民黨陣地的殺傷力,並不具有壓倒性的威力。 二四四團一營還在偷襲登陸的先頭船隻被發現,槍聲在頃刻間響成一片,一營二連的後續部隊瘋了似的開始向海灘上勇猛地衝去。 不遠處,轟然一聲巨響,是金門島上的國民黨青年軍第二○一師的巡邏人員,在海灘上誤觸了自己設下的一顆地雷。

古寧頭: 台中州廳主體修復 光環境營造節慶氣氛

1950年開始,陸續有被俘的解放軍被釋回到大陸,官職較高的如孫樹亮,26日被俘,被關押在台北內湖集中營,1950年回到大陸。 最後一名被釋的戰俘是於1956年1月被釋的253團一營一連的許道位。 (直到20世紀80年代,還陸續有人以“台商”身份返回大陸。)戰俘回到大陸後被視為叛徒受到不公正對待,被開除黨籍,軍籍,要接受審查、學習。

海中、灘頭、船上,到處是登陸勇士們橫七豎八的屍體,二四四團第一腳就踢到了自建團以來從未踢到過的鐵板上,出現了第一次較大的傷亡。 是時,登陸部隊在黑暗中攜帶各種簡易浮器,紛紛離船跳入水中,游向岸邊;此時的海水高潮,不停地將一個個赴水的將士,沖打回來;海水中的將士們,又不顧一切地再朝對岸登陸地點衝去,如是再三,冒著槍林彈雨,前撲後繼。 離海岸五百米處二四四團邢永生的指揮船,在黑茫茫的海面上被一柱耀眼的探照燈光束掃來掃去,在指揮船前面的海水裡,是還在奮勇向前划動的一營搶灘船隻。 團長孫雲秀,在突圍無望的情況下,用最後幾顆子彈,打倒了敵人,剩下的一顆向自己的太陽穴開了一槍,飲彈自盡後,屍體兀自屹立不倒。 26日凌晨,解放軍由二四六團團長孫雲秀率該團的兩個連和第八十五師的兩個連增援。

古寧頭: 少子化拚生育 台灣這福利遠遜大陸 護國媽咪很怨嘆

年輕人在金門為何會與地方感到疏離,有如此的矛盾與亡國感,個中原因不難想像。 金門防衛指揮部指出,當年中共企圖以優勢兵力,一舉擊潰國軍防線;駐防金門將士浴血奮戰,置個人死生於度外,歷經晝夜激戰,扭轉乾坤,化險為夷,最終開創勝利契機,成功殲滅來犯敵人。 據了解,當時解放軍28軍下屬3個團共9000餘人渡海進攻金門,國共激戰3天至27日結束,據資料顯示,共軍共有5175人陣亡、3873人被俘;國軍則有2437人陣亡、3700多人受傷,此役國軍奏捷,轉敗為勝,穩住了風雨飄搖的情勢,穩定了兩岸的局勢。 民國38年10月25日發生的古寧頭戰役,共軍自大嶝、小嶝、蓮河及廈門渡海進犯,向金門北海岸口至古寧頭一線發起攻勢,掀起震驚中外的古寧頭戰役。

古寧頭

據「金門戰役陣亡將士安奉協會」志工這幾年的田野調查,已發現至少700多堆的陣亡官兵亂葬坑;多年來,古寧頭戰地附近農民懷著敬畏的心情,在田裡埋有陣亡將士遺骸的地點,插上一枝竹枝或鋼筋,然後再套上寶特瓶,作為標示,耕作時,都會刻意繞過。 古寧頭 10月24日,第十二兵團在金門海面停留一晝夜,成功嚇阻解放軍。 晚上8時,解放軍第28軍指揮第一梯隊3個團(第82師第244團、第84師251團、第85師253團和第82師第246團)按預定計劃分別從蓮河、大嶝島、後村等地啟航;當時天空一片漆黑,海面颳起三、四級東北風,潮水徐徐上漲。

古寧頭: 台灣人為何選舉都愛賭這味? 政壇打賭王每賭必輸卻花招最多…

如照軍事上的戰術行動來區分,擔任正面攻擊的是一一八師,右翼攻擊的是十八師,左翼攻擊的是十四師。 不過,古寧頭之戰是具有歷史性的戰役,有必要把所知道的做一概述。 10月23日,解放軍第10兵團第28軍已集中可裝載3個團兵力船隻;第10兵團首長認為,必須乘敵增援部隊未到達金門之時,抓住戰機,發起登陸,攻取金門。 第一梯隊航渡3個團,返航後,第二梯隊至少還可航渡2個團,一夜能運過5個團兵力,敵我力量對比可達1:1,足可鞏固陣地,解決殘敵;因此,決心於10月24日發起戰鬥。

  • 另一史實是,二十五日凌晨二點,情況發生,鄭果師長從頂堡住地進入師指揮所,半途吉甫車遭砲擊,駕駛兵負傷,他只得步行進入指揮所。
  • 第十兵團司令為葉飛,先後發動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廈戰役和金門戰役等。
  • 1949年的中華民國,處於極度兵荒馬亂,因此不管古寧頭或是登步,對於戰鬥當時的景象,都沒有留下影像紀錄。
  • 民國38年金門古寧頭戰役中,朝共軍開出第一砲、逆轉戰局的國軍英雄熊震球於2020年12月25日過世,享耆壽90歲。
  • 常在想,在大陸上連戰連敗的敗兵殘將,匆忙撤退到金門不到幾天,就能完全消滅來犯的二萬共軍,相信當年在臺北的老蔣,一定也會感到不可思議。
  • 也因領袖為「白鴻亮」,故稱「白鴻亮軍事顧問團」,簡稱白團。

但這和實際作戰時的情況不符,因為二○一師是擔任后沙至湖下的防禦,是守備部隊,談不上攻擊。 擔任攻擊的是十八師及一一八師,十八師從后沙、壟口、東、西一點紅沿海岸線攻擊。 一一八師從後盤山、西山、東堡、觀音亭山、湖南、安岐攻擊。 還有十四師,從吳厝經過一三二高地向西浦頭、林厝攻擊(為國捐軀的李光前將軍,就是十四師四十二團團長)。

古寧頭: 戰役影響

※自從中時、聯合登出消息後,台灣、日本各大媒體均來電要求轉載,花瓶送回之日將開新書發表會與記者招待會,勢必引起轟動,故請多發。 為報蔣中正總統『以德報怨』之恩免淪為戰犯,在美軍嚴格管制下,以釣魚為名,偷渡來台。 這說法有網友以311日本大地震,台灣捐助日本台幣40億,一直到現在,日本人無論是企業來台設點、日本人對台灣很友好,在國際上為台灣獨立聲援,在在的體現出日本人『有恩必報』的民族性。 國軍自黃埔建軍以來,歷經東征北伐等大小戰役,其中又以古寧頭戰役是最為可歌可泣的重大事件。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 古寧頭戰役當中,兩個意外的英雄,分別是陸軍戰車第3團第1營,以及海軍舷號LST-210的「中榮」號登陸艦。
  • 國軍在登步作戰傷亡將近3000人,但對於共軍的損失,各方說法不一:國軍87軍長朱致一表示,「斃傷匪官兵3660餘人」,不過共軍方面僅承認,傷亡將近1500人。
  • 在開發流程早期,也須著手開始進行資安防禦,MAYO在CI/CD流程也加入了自動化程式碼安全分析,每一次建置都會掃描與分析程式碼、第三方元件與程式庫等是否含有漏洞,以利開發團隊在早期就能進行修補或採取對應的防禦行動。
  • 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原因是有的俘虜負傷,而階級職務又較高,具有相當的情報價值(如共軍八十四師二五一團團長劉天祥),是用飛機運回台灣的。
  • 第1營當時共有2個連、21輛美製M5A1輕戰車在金門。
  • 最後一幅蔣公「光榮校閱」油畫前總是擠滿人潮,這被稱為「會動的油畫」現場觀賞確實神奇!
  • 金門當地缺少足夠的貨幣採購,只好決定用花生油以物易物;但因金門方面的花生油生產不及,未能在中榮艦離開前交貨,故中榮艦在卸貨後並未直接返航,而是在金門外海徘徊後,謊稱海象不佳返回金門「避風」,而正好遇到解放軍攻擊金門。

事實上,除了少數幹部,絕大多數被俘解放軍都是先前在中國大陸作戰遭解放軍俘虜之國軍,因此在「新生訓練營」訓練數個月後,就全數分發各部隊歸建為國軍。 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副司令王洪光曾根據兩岸資料計算,金門戰役中大小金門島,國軍總數應該在6萬左右,其實國軍部隊番號雖多,但戰力殘破,真正的兵力數量大、小金門島約有2萬,而直接參戰的大金門島僅西半部駐防國軍兵力,大約1萬人。 當年在金門島上的部隊,都是在大陸上被打亂的雜軍,島上自任司令的是廿二兵團的李良榮將軍,其他還有五、六個不完整的師,及一個營的裝甲部隊等等。 本來國軍計畫要全力阻止共軍登陸,但是湯恩伯有一私人日本顧問根本博,他提出建言,說讓共軍登陸後,一方面殲滅敵軍,一方面放火燒船,使共軍無法後退,結果國軍獲得勝利。 10月22日,福州綏靖公署代主任湯恩伯以當地最高長官身份,發佈一道作戰命令:「所有金門島部隊,在十二兵團胡司令官未到達以前,均歸二十二兵團李司令官統一指揮。」是晚,第十九軍抵達金門,因接駁效率不彰,直到10月24日晚才將部隊一半接運上岸。

古寧頭: 生活與休閒

下午三點,身邊沒有戰鬥兵了,徐心裡發慌,跑到王劍秋那裡,看到打的厲害,於是又跑到東邊,和82師245團一個小衛生員一起胡亂打槍,打了兩下,槍不響了,兩人又急又怕,把手槍扔進海裡,坐在石頭上商量,四目相望,淚水長流。 徐說;乾脆主動跑到國民黨那裡去投降,反而不會殺我們。 古寧頭 徐惠良是29軍軍部參謀,浙江寧波鄞縣人,16歲參加新四軍,金門戰役時是29軍司令部參謀,非常精明強幹。

熊震球還告訴梁建中,古寧頭戰役真的很神奇,國軍運氣真的很好,也因為打了這場戰役,才有台澎金馬日後的繁榮和平。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金門縣26日電)71年前古寧頭戰役發出第一砲的戰車發砲手熊震球,昨天凌晨辭世,享耆壽90歲。 每年10月25日戰役紀念日,他都會和於年初過世的袍澤歐曉雲互相報告「開戰了!」如今成為絕響。 從科學的角度看,所謂「被附身」可以「戰爭創傷症候群」來解釋,但當年戰地居民心靈受創只是程度不同,因為在古寧頭戰場附近,到處可見埋葬當年陣亡官兵的「將軍廟」,居民以此來平息恐懼;但更多的戰地居民早就搬離家園,遠走他鄉了。 解放軍俘虜派出兩名幹部,其中一名是西北野戰軍作戰科科長潘國傑回大陸聯絡,解放軍駐浙江臨海縣駐軍21軍得知後,立即派出5條機帆船迎接歸俘,第一批歸俘被集中在杭州古蕩7兵團政治部招待處。 10月15日,解放軍攻陷廣州,第十二兵團歸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序列。

此外,由於前日本皇軍將領根本博(曾任駐蒙軍司令官)在戰後應邀來華擔任國軍顧問,當時就以「林保源」化名,任職於湯恩伯麾下。 因此近年也出現一種聲音,認為古寧頭這場國軍唯一全殲共軍的戰役,「其實是日本人指揮的」。 因此功勞應該歸於湯恩伯(福建省主席暨廈門警備司令)、李良榮(22兵團司令),還是後續率軍接防的胡璉(12兵團司令),早在1970年代的「傳記文學」雜誌,雙方就已經有筆戰。 由於當地油坊現貨不足,僅管連夜加班3天榨油,但到24日黃昏中榮艦完成接駁任務,都還欠1天分量的花生油。 當天中榮艦離開料羅灣,就報稱海象惡劣,逗留在金門水頭外海「待命」,目的當然是等最後1天份的花生油。 結果當晚共軍登陸,中榮艦是唯一在場的大型軍艦,自然投入攻擊共軍行列,意外立了大功。

古寧頭: 古寧頭戰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而綜合其他參戰老兵口述,觀音亭、林厝、北山一帶的池塘、古井、糞坑全被屍首填滿。 古寧頭戰役70週年戰役紀念活動落幕,當地人認為古戰場地底下仍有遺骸,而發起「撿骨」行動,期盼兩岸英靈安息;也有人質疑,亡魂已沉睡70年,沒有必要再干擾祂們,但在地方傳說故事不斷,各界看法不同。 古寧頭 原本是內海的慈湖因為戰備任務考量而修築壕溝、慈堤與三角堡等眾多軍事設施與海邊整排坦克車、反登陸的軌條岩形成金門島西北方的重要屏障。 如今三角堡內已經完全對外開放,長長的碉堡內部真的就彷如迷宮一般。

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分數路成功登陸廈門,擊敗駐守國軍,10月17日,中華民國國軍福州綏靖公署代主任湯恩伯棄守廈門。 古寧頭戰役,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中華民國國軍在內戰後期的敗退過程中的首場勝仗;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49年7月上旬入閩,由第三野戰軍(三野)第十兵團負責。 外觀仿古城堡式的戰史館,兩旁擺置著當年參加古寧頭戰役的「金門之熊」M5A1戰車,室內陳列戰利品武器、作戰文件、作戰指揮官照片、戰情大型油畫展示…等,為近代重大歷史的戰役紀錄下當時的場景。 民國38年的聖誕夜,近萬名中共解放軍以漁船偽裝數波攻勢強行於古寧頭周邊登陸,瞬間整個金寧鄉周邊都淪為戰場。 三天三夜的浴血苦戰如今已化作戰史館中一張簡圖與大約10分鐘的語音解說,但是戰爭的殘酷與無情仍然是深深烙印在每個金門人心中。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