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禮詳盡懶人包

成本低廉、程序簡單成為推行新式禮俗的優點,但過份簡化甚至摒棄傳統禮俗亦為老一輩人所詬病。 古代婚禮 傳統生命禮俗如何承傳,在未來的發展將會是一大考驗。 因此,妻為「娶」,而妾為「納」,娶妻時送到岳家的財物被稱為「聘禮」,而納妾時給予家庭的財物,則被稱為「買妾之資」。 被稱為《春秋》三傳之一的《穀梁傳》中說:「毋為妾為妻」。

古代婚禮

據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記載:“禮,婚禮必用昏,以其陽往而陰來也。 看到古代用“昏禮”指代“婚禮”,不少網友戲謔地解釋,女子發了昏才結婚,這個解釋太過“網路化”。 其實,在最初,“昏禮”說的是一個時間概念。 東漢鄭玄曾這樣解釋:“士娶妻之禮,以昏為期,因而名焉。

古代婚禮: 中國古代貴族婚禮

而金飾部分,男女雙方都需準備項鍊和戒指,在文定儀式中,準婆婆替新娘戴上項鍊,而準岳母也會替新郎戴上項鍊,作為見面禮。 古代婚禮 男方與女方都會贈送對方頭尾禮,指新郎新娘全身上下的六件禮品,可以包涵:服裝、手提包、首飾、鞋款、手錶等。 在禮俗上,服裝口袋、皮夾與皮包內須放紅包,通常每包金額NT$600(雙數或吉數為主)。 有些長輩會以紅包禮取代,讓新人自己選購,只需在紅包上標明頭尾禮字樣即可。 俗諺「請吃酒,掗拜生」,好日前新郎拿著紅紙「知單」請長輩親友吃喜酒(好日酒),長輩要在自己姓名下寫上個「知」字。

  • 傳說坐花轎是這樣來的:南宋小康王(高宗)逃難至明州,金兵追急,賴一女子相救得脫,後找恩女不得,詔明州女子出嫁可享半副鑾駕待遇,鳳冠霞披,並坐花轎。
  • 腳須踏在麻袋上行走,一般為5只,也有10只麻袋,走過一隻,喜娘等又遞傳於前接鋪於道,意謂“傳宗接代”、“五代見面”。
  • 所以婚禮又稱「成家之禮」,意即新婦入門為「成婦之禮」;歸寧後則為新郎「成婿之禮」。
  • 在對理想和事業追求中建立的新家,正是你們譜寫美妙愛情交向曲的延伸。
  • 婚礼的程序步骤较多,需要司仪在说的过程中,需要包含在里面,从开始,到解释,皆是喜庆欢乐的氛围。

結婚迎娶流程,古禮又稱為「親迎」,是婚禮儀式中最複雜、禮俗意涵也是最多的。 古禮從祭祖、請轎、拜轎、出閣、坐財庫安床等等一連串的儀式項目,不僅讓新人慌了手腳,長輩也是搞不清楚為何而做。 本篇依結婚迎娶儀式順序的意涵做介紹,新人長輩可以按目錄選則需要的內容,文末也會整理最完整的結婚迎娶流程提供參考斟酌使用。

古代婚禮: 迎娶流程 2. 新娘與家人食姊妹桌

而中國民間咸信婚禮乃人生最重要、美好、快樂、隆重的一刻,繁瑣的中式婚俗禮儀其實無一不反映了人們希望借一切力量保佑婚禮能順利舉行,同時借其祝福新人及其家族的良好祈願。 所以這些繁瑣的中式婚俗禮儀並非只是迷信的民間信仰,而是長久以來,人與變幻無常的大自然抗爭、克服各種危險環境的一種精神寄託和心理防衛系統。 傳統中式婚禮中雖有封建糟粕,和現今視為迷信的觀念,但是其中積澱了中國幾千年來發展的文化,對於當代正確的婚姻道德價值觀仍有正面意義。 如夫妻忠誠,相濡以沫,白頭偕老等等觀念,均起到了規範婚姻道德價值觀的作用,體現出了對婚姻負責任的態度。 但在城市中,由於現代年輕人多行西式婚禮,傳統中式婚禮及其婚俗禮儀因而在城鎮中已逐漸式微。

  • 祭祖 男方出門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神明祖先祈求過程平安順利。
  • 肚兜裡放著長輩給的紅包(金額數字雙數佳)及緣粉(銀粉),意涵是新娘帶財進夫家財富及子孫有緣有錢;一說是長輩給新娘的財庫,私房錢之意。
  • 最后上花车前,新娘子应向送行的亲友鞠躬,以示谢意。
  • 會有這六種流程,是因為以前人結婚,大多是透過相親的方式進行,也因為男女雙方和彼此父母都不認識,所以需要一些流程讓彼此互相了解。

《儀禮》的“士昏禮”中記載了結婚的六個步驟: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也被稱為“六禮”。 結婚擇日跟訂婚擇日一樣,要依照新人的八字,父母的八字,配合嫁娶日課的吉凶,以及通書和農民曆的吉凶,先去選擇一個大吉大利的年份和月份。 當年和月確認後,就要依照當月的每一天,每一個時辰,一一篩選,才能確定哪一天的哪一個時辰,適合新人訂婚,並且進行「掛戒指」儀式。 「納幣」又稱為「大送」,這是請期之前的儀式。 此時,男方會用各種金飾、首飾、飾品、布匹、禮盒…等等貴重的禮物送給女方。

古代婚禮: 古代婚礼六礼

古代婚礼用品中的交通工具是花轿,进化到现代,一辆轿车就解决了。 当然,这指的是新娘乘坐的交通工具,浩浩荡荡的豪华车队还是要有的。 比起古代婚礼用品,现在的婚礼用品已经没那么多寓意了,只是为了让现场的气氛更加喜庆、欢快、热烈一些。 比如酒店门前的大型拱门,舞台上的屏幕背景,前面的花廊,摆满鲜花的大红地毯,红烛、音响等。

古代婚禮

唐朝官員婚禮程式的數量為十二項,宋代增至十三項。 宋代僅制定了“品官婚儀”,用來規範官員的婚禮儀範,從婚禮儀式的要求看,宋代官員婚禮儀式的要求較唐代更為寬鬆。 所舉行的結婚典禮,包括結婚當日所舉行的各種儀式、程序、方式,以及法律要求的登記註冊手續。 回門就是新人結婚後三、六、九、十或者滿月,女婿帶禮品隨新娘返回娘傢,拜訪妻子的父母親屬。

古代婚禮: 訂婚文定流程完整步驟(含時間)

拜時起樂,堂上擺大座兩把,受拜者夫婦同坐,如一個已故,則亦按男左女右就坐,另一把空著。 新娘與同輩見面則作揖,若小輩拜見時,新娘亦給“見面錢”。 之後,舉行“待筵”,新娘坐首席,由4名女子陪宴勸食,新娘多不真吃。 筵畢,喜娘陪新娘至廚房行“親割禮”,有撈粉絲、摸泥鰍等習俗,謂之上廚。 傳統婚禮一定要三書六禮,明媒正娶,婚姻才會被家庭及社會所承認。

古代婚禮

六禮是傳統文定禮俗中十二禮的簡化版本,分別是喜餅、中式大餅、炮燭禮、米、聘金和黃金首飾等,是現在訂婚儀式中男方準備的禮品。 我們的服務專業、專心,為一對新人送上祝福滿滿的服務。 我們會仔細提點新人有關結婚過大禮的儀式細節,過大禮時男女家需注意的禮儀。 古代婚禮 這時候女方要和自己的姑姑以及多名親友一起到男方傢查訪。 媒人介紹雙方認識,女方所提到的彩禮要求,男方通常都要同意,並增上行腳錢。

可自行看通勝、按喜好或請命理顧問挑選結婚日子,然後到婚姻註冊處預約結婚日子。 宣誓、見證、簽署結婚證書等註冊程序,可和婚宴同一更進行。 綜上所述,古人的結婚年齡呈現越往後就越晚的趨勢。 拿今天的年齡來類比,漢朝人初中就結婚了,唐朝人高中結婚,而在宋、明、清三朝,想結婚就得高中畢業了。 如果你是宋朝的讀書人,想結婚就得大學畢業了。 紅棗的「棗」有著「早」的意思,栗子的「栗」則有「慄」之意,婆婆將紅棗與栗子丟向媳婦的意思,便是暗示她早起工作,並懷著恐懼、緊張的心情,恭敬婆家的所有人的訊息。

第三杯酒贺新郎,祝愿夫妻同到老,早生贵子状元郎。 虽然在当代社会看起来,古代婚礼的流程有些复杂、繁琐,但流程的每一环节都代表了对新人的祝福,预示他们有好的未来,和美的生活。 婆婆幫新娘戴上項鍊、手鍊、耳環,再由岳母為新郎戴金項鍊。

古代婚禮: 訂婚儀式吉祥話開場白

花轎停放須轎門朝外,女家有人燃著紅燭、持著鏡子,向轎內照一下,謂驅逐匿藏轎內的冤鬼,稱「搜轎」。 女家中午為正席酒,俗稱「開面酒」,亦叫「起嫁酒」。 俗語說:“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 男女雙方都要經人從中説合,才能“結絲羅”、“諧秦晋”、“結連理”、“通二姓之好”。 後來暨“問名”於“納采”和“請期”於“納成”;是故雖然概念上還是依六禮而行,實際上只有“納采”、“納吉”、“納徵”和“親迎”四禮。

《宋史》載:“《五禮新儀》成,增置禮直官,許士庶就問新儀,而詔開封尹王革編類通行者,刊本給天下,使悉知禮意,其不奉行者論罪。 宋代新增“禮直官”負責解釋、推廣“新儀”,對婚禮程式進行簡化,目的在於希望藉助新典融合禮俗之間的差異,更容易讓社會大眾接受,從而加以推廣。 上及王公,乃廣奏音樂,多集徒侶,遮擁道路,留滯淹時,邀致財物,動訒萬計,遂使障車禮貺,過於聘財,歌舞喧譁,殊非助感,既虧名教,又蠹風猷,違紊禮經,須加節制。 唐紹建議唐睿宗革除不當的婚禮儀式,反對婚禮中的浪費現象,睿宗採納了建議並下敕令禁止。

這就是說,妾沒有資格扶正為妻,而有妾無妻的男人,仍算是未婚的「青年」。 而嫡妻死了,丈夫哪怕姬妾滿室,也是無妻的鰥夫,得另尋良家聘娶嫡妻。 奉茶昔稱「受茶」,又稱「呷茶」,舊日指「女子受聘」之謂。 據天中記云:「凡種茶樹必下子,移植則不生。故聘婦必以茶為禮。」由此可知,奉茶用來表示:「女子一經受聘,不再受旁人家之聘」的意思。 收回茶杯,親友贈送紅包,新娘贈送喫茶禮如手帕、香皂給在場親友。

古代婚禮

其無雁奠者,三舍生聽用羊,庶人聽以雉及雞代”。 六禮簡化為四項,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程式,並且聘禮不必一定要使用大雁,而是根據不同身份可以用野雞或家雞代替大雁。 這樣簡化後的婚禮程式實際上也為推廣六禮創造了有利條件,簡化後的六禮程式和使用傳統聘禮的替代品使婚禮更為簡單可行,可以為低階層家庭舉行婚禮節省很多開銷,從而更容易被接受。 當然囉,隨著現代禮俗不斷簡化,基本上只要雙方協商合意,彼此長輩也都達成共識,讓儀式圓滿就好。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