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國外除了對於射擊技巧是更新快速以外,其他的觀念也是,包括了戰場救護以及肉搏技巧等,刺槍術自然也包括在其中,但我們也不禁要檢視,為何教範喜歡跟著美軍走的國軍,卻沒有跟上美軍日益更新中的教範,甚至在美軍更改教範後反過來指責美軍的教範是錯誤的。 更不提教導國軍刺槍術的日本,在今日的日本陸上自衛隊的刺槍術訓練中,也針對訓練內容做了一些修改,使其更符合人體工學和日益沉重的步兵裝備,反觀於國軍仍然緊抓著當初的教範不放。 但在刺刀對練的部分,美國陸軍現在已經沒有使用對刺的項目,即使有也是使用套上刀鞘套招,而真正在練習對打的部分,則是全身套護具,手持Pugil stick對打。 再探討到訓練方面,在單人訓練的方面上,日軍刺槍術的訓練方面多是以熟悉動作,並且刺向空氣(自己想像出來的敵人)為主,藉此來使士兵熟悉動作,並透過做動作時的吼聲,強化其決心,時至如今,日本陸上自衛隊仍是用這種練習方法。
2019年7月總統蔡英文出訪加勒比海友邦海地,海地軍方歡迎隊伍中身穿戰術背心的特種部隊揹著台灣製的T91步槍。 國軍對於刺槍術最大的謬誤在於,刺槍術被視為彈盡援絕後的唯一作戰手段,這點或許在70年以前,自動武器尚未如此普及的時候是正確的,但是今日士兵的標準配備是突擊步槍,一個班大抵上也會有兩支班用機槍,刺刀衝鋒下場往往都是凶多吉少(譬如日軍對美軍實施的刺刀衝鋒)。 握持手槍握把的握法,主因是依據開槍手能夠在不用變化握持位置的情況下能馬上進入肉搏狀態,相較於傳統的槍托根握持法,手槍握把握持法享有了更高的反應速度,儘管在刺刀對抗刺刀的格鬥之中,這種握持法可能缺乏優勢,但在現代戰爭中,刺刀交戰的機會可說是微乎其微了。
宋玉寧指出,T93與T93K1狙擊槍最大差異由彈匣給彈,T93是射擊時拉一發打一發(單發栓動式),改良型T93K1還可以加裝消音器。 T108的消音器沿用T93K1,T108護木加裝戰術滑軌,握把也有所修改,T108改成可調整槍托,可依射手的身材調整,T93則是固定式槍托。 步槍演進 陸戰隊指出,7.62公厘T108輕型狙擊槍為軍備局205廠生產,由T93狙擊槍研改製造而成,透過槍枝模組系統化,有效減低重量,增加射距與準度。 205廠指出,XT105步槍可依客戶使用需求,配合塗裝迷彩或其他樣式,軍備局205廠曾生產一把金色樣槍,但廠方表示金色是紀念用,不會再生產。
步槍演進: 中國對台全新作戰實驗:民用滾裝渡輪的搶灘威脅
而至於在對練時,則是兩人為一組,使士兵習慣面對對手的感覺以及其距離感,訓練中先以覆膠頭竹槍代替實槍,第一是防止練習時實槍損壞,第二是增加士兵的安全性,而在這個階段,也是教習的開始,懂得教習精隨並懂得活用的士兵,方能在戰場上取得優勢。 2010年時,美國陸軍取消了於新兵訓練中的刺槍術訓練,並以格鬥術代替之,原因是基於現代戰爭中,需要刺槍術的次數已幾乎蕩然無存,甚至在近代戰爭中,靠刺槍術鬥拚的事蹟也屈指可數,然而,一支以陸地作戰為主的部隊,取消了自單兵熱兵器問世便存在的刺槍術,是否適宜,確實值得探討。 氣槍在十五,十六世紀時開始出現,最早這些都是使用壓縮空氣的前膛槍。 最早的氣槍使用一個附在後槍托裡的手拉皮製風箱(bellow)來打氣,所以這些叫做風箱槍。 從機械設計來說,這些風箱很顯然的沒有辦法產生高壓,而且這些槍工藝精美,純粹是給當時上層社會的有錢人在室內打靶玩的。 彈簧活塞式(spring-piston)的氣槍也在那時出現,可是那時的彈簧是葉片式(leaf type)的,彈力,伸展度都不佳,也沒法產生較高的初速。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研發槍枝鍍膜技術,在國造T91步槍槍機總成上,鍍上一層自潤滑鎳硼(NiB)合金鍍層,讓射擊過程更加順暢,不易卡彈,且射擊後只需以擦槍布擦拭,即可完成保養,能提升國軍戰力。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電化學微細製造實驗室,自105年7月開始與軍備局205廠進行產學合作先期研究計畫,以電鍍合金鍍層施鍍在槍機上,研究結果發現,鍍膜後的槍機不論耐蝕性、硬度和耐磨度皆提高,且降低摩擦係數,射擊過程不易卡子彈,提升槍機效能。 57式步槍服役時間頗長,先將原本混亂的美國製、日本製、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製步槍的混亂情況統一,隨後57式步槍也跟隨美軍腳步逐步被T65突擊步槍所取代。 不過目前仍有一定數量在中華民國國軍中的軍校學生、狙擊單位和海空軍陸地、後備部隊等單位。 此外美國在換裝次世代班用武器後,使用的子彈口徑將會與台灣不同,萬一以後真的爆發戰事,美國想要支援台灣,可能還要另外去籌措5.56公釐的子彈。 在美國的盟邦都改用6.8公釐的子彈後,雖然5.56公釐子彈並不會馬上消失,但最後可能只剩少數美國盟邦,會繼續使用這種規格的子彈。
步槍演進: 止痛藥吃多恐傷身? 醫曝「這種」最溫和:每日可服用3、4顆
T91戰鬥步槍有三處可以自行添加戰術配件,分別是護木、機匣頂部和準星座下方,由於有軍警人員反應整套M4卡賓槍的金屬戰術護木太重,所以改以較輕的塑料製作。 與一般戰術護木不同,聯勤製造的是導軌片,可以依照需要鎖上,而不需更換整個護木。 準星座下方約5厘米長的戰術導軌可依射手需要加上如戰術燈、兩腳架、雷射指示器、前握把等戰術配件,但加裝後無法與刺刀同時使用。 聯勤派員赴美至石島、春田兵工廠,挑選了220部機器,美方只願出售其中196部(但以軍援價購入),因M14生產線需封存保持75%產能供戰備使用。 後向美方民廠購入179部,聯勤自改362部,自造50部,國內採購64部,如此可滿足一年6000支步槍生產(包括機槍1200挺,以正常一日工作八小時計)。 其它如零件製造程序圖,工具、刀具、模具、夾具、樣板、量具設計圖皆無,因此是60兵工廠(之後的205廠)設立了57式步槍設計組與57式機槍設計組,依台灣需要再次設計一次,這也是台灣與美方的工具機台、技術並不完全相同之故。
它使用一個可拆式的槍托儲氣室,每次打好氣可射20發.50的彈丸。 不僅如此,這槍是後膛槍,而且有一個管式彈匣,可裝20顆彈丸,連續射速比拿破崙的火槍快了至少 10倍。 同時每個氣槍手攜帶3個儲氣室,80枚彈丸,殺傷力強大,法軍怕得很,有令只要抓到持氣槍的軍士或平民,一律當場處決。 早期的金屬彈主要是用來解決後膛槍燃氣後洩的問題,1850年代中期,光在美國就有奔賽(Burnside)及美那(Maynard)兩種設計,殼頭(case head)上只有一個洞,沒有底火,都是靠外在的火帽點火,火花直衝進洞,點燃火藥。 在綴思刺針槍發明時,紙包彈也有所改變,主要是彈頭形狀的改變(從圓球變圓錐狀,conical),以及在彈頭底部加入雷汞來做底火,子彈的擊發是用刺針撞擊彈頭底部的雷汞來發火,彈頭底變成鉆鐵(anvil)。
這是另一個錯誤的決定,直到美西戰爭時,美國人才瞭解到德國毛瑟步槍設計的優越性,從而抄襲,模仿出1903春田式步槍。 法國人契什葩(Antoine Alphonse Chassepot)在1860年代中期就把綴思刺針槍槍栓氣密的問題初步的解決了;解決的辦法是在契什葩步槍的槍栓及刺針上加一塊印度橡膠來達成氣密。 可是這種刺針槍及紙包子彈在1860年代初,美國司班瑟(Spencer),亨利(Henry)連發槍的出現時就注定來日不長,在瑞士1869年的維特立(Vetterli),及毛瑟1871式的曝光以後,就徹底淘汰了。 手炮手(handgonners)早期是用一隻燒紅的鐵棒或燃燒中的木條來點火。
步槍演進: 美國的前進戰略能對抗中國威脅嗎?從遠征作戰隊到濱海作戰團的變革
而日軍刺槍術於近代的實際應用,則是在對中國侵略戰爭中大放異彩,華中戰區是二次大戰中仍有一定比率的白刃戰的戰區,因為此時面對的中國軍隊,屬於尚未完全工業化的軍隊,在中國軍隊火器無法大量配發的情況下,就有一種大刀隊的特別編制,以彌補火器的不足。 步槍演進 刺槍術係建立在單兵熱兵器(火繩槍)出現後的時代,並成為了全世界擁有單兵熱兵器的基本戰技,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火繩槍儘管擁有單兵火力的極致,能夠坐享超過長弓、十字弓的穿透力及殺傷力,但極度不利於重複射擊,且可靠度不佳,只要泡水或受潮便無法使用,成為一根單純的長棍。 2019年3月7日 — 我國軍媒之一的青年日報日前派遣記者和臉書小編前往美國接受步槍戰鬥射擊訓練,過程中特別找來一支Wolf A1,供具有美軍特戰部隊資歷的教官 … 手槍的發展主要是跟著步槍走,主要的分歧是在1830年代,科特(Samuel Colt)發明轉輪槍。 科特原是水手,在船上用木頭刻了個轉輪槍的雛形,在後來申請到美國與英國的專利。 從他的第一支派特生(Paterson),軍用的沃克(Walker),到他個人事業的顛峰,1860陸軍式以及他最後看到的1862年警用槍,科特不僅創造了轉輪槍,也引導了黑火藥轉輪槍的黃金時代。
「我那時候已經做好器官捐贈準備了,不是我不勇敢,而是我們司法本身就不勇敢──我那時想法就很簡單,既然這世界不願意正視錯誤,我們只能回去… 「我們社會對成年人只有一種想像,工作賺錢、累積財富、退休,但弱勢跟貧窮的人已經跟不上這個了……這些媽媽不只沒錢、工作不穩定、影響下一餐… 步槍演進 [NOWnews今日新聞]五月天「諾亞方舟10週年進化復刻限定版演唱會」從去年的12月23日起在桃園開唱,昨(31)日也與五迷們一起歡度跨年夜,桃園場演唱會尚未結束,他們於今(1)日稍早公布喜訊,提到…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台17線在台南的「五王大橋」,今天(1月1日)下午2點多發生轎車撞橋墩的嚴重車禍,有一輛小客車疑似失控撞車,車上總共5人,其中4人噴飛車外,還有1人卡在車內,5人當中有2人當場無生命跡象,緊急送醫急救。 溼冷元旦假期 周三降雨趨緩今年無緣見曙光 跨年夜北台溼冷東北季風 南方雲系 北.東北大雨低溫降冰點 若水氣足有機會下雪嘉義以北.恆春.澎湖 9-10級強風基隆北海岸與外島 亦要嚴防強風周三東北季風…
T91戰鬥步槍的總零件數由原本的T65K2大大小小總計25個分開的獨立零件縮減為一體的四大部分,因此在維修上與保養上更為方便。 另外可搭載聯勤205廠開發的國造T85榴彈發射器,使T91戰鬥步槍由點殺傷武器變成面殺傷武器,增強班組與單兵攻擊火力。 在二戰結束後,美國組建了北約,在發展新一代的M14步槍時,採用了一樣的7.62公釐子彈,導致北約成員國統一採用這個規格。 甚至蘇聯在戰後所設計的AK-47突擊步槍,也使用這種口徑的子彈。 在M14步槍停產前,美國軍援一萬多把越南美軍用過的M14步槍給台灣,之後聯勤又與美國簽約獲得機具生產M14步槍,民國57年(1968年)投入國軍服役,因此稱為57式步槍。
沒多久特殊處理過,燃燒緩慢,不易熄滅的火繩(match)就取代了點火棒。 西方手炮上的火繩通常都是纏繞在木柄上,而中國的手炮上有個洞,用來夾住繩頭,比較方便。 在一本手抄卷上有一張火砲射出鐵箭(springel, or cannon arrow)圖畫。 1340年那瑞(Paola Neri)畫的一幅壁畫上清清楚楚得描述了一個人在發射手炮。 雖然有人認為槍在西方的是獨立發展出來的,有些跡象顯示是蒙古西征時元軍帶去的,至少有些影響。 《阿凡達:水之道》設於首集超過十年後,成為納美人並與奈蒂莉共結連理的傑克,在潘朵拉星上與他們的孩子組成蘇里一家,過著與世無爭的幸福生活,未料威脅再度降臨,他們不遺餘力保護彼此,為了生存再度奮戰,還得承受隨之而來的悲痛創傷。
在日漸走向高科技的戰爭中,白刃戰不再像以往那樣頻繁,甚至可以說將近絕跡,但作為步兵肉搏技能的一環,刺槍術仍然是步兵必修的技能之一,然而,隨著時代變遷,步兵的技能也必須跟著適應。 足見世界各國先進步兵除了裝備的更新之外,戰技也有所更新,諸如新的射擊法,新的進階射擊技巧、近距離射擊技巧等,甚至還有退役美國海軍陸戰隊認可的民間軍事公司所提供的快速換彈匣術,都呈現出了國外在對於專業素養的認可以及其資料經驗蒐集的更新快速上。 步槍演進 在訓練上,國軍刺槍術也是與日軍相當類似的,一開始是讓士兵對空練習,後來對刺才是穿著日式的護具,手持覆膠木槍來練習交習,以培養士兵距離感以及面對對手的感覺。
- 這是他的基本原理,實際上他還有一些連動裝置使得火藥盆的蓋子(powder pan cover)在適當時機打開,對當代工藝來說,滿複雜的。
- 在戰術測驗階段,限於時程緊迫,無充裕時間就更改部分作完整驗證,導致首日戰測結果不佳。
- 而31日晚間他負責主持湖南衛視的跨年晚會,結果在典禮時脫稿發…
- 【早安健康編輯部】美國睡眠醫學會調查發現,將近6成美國人新冠疫情大流行後經歷了「新冠失眠」,包括入睡困難、睡眠不足、睡眠質量更差,或是令人不安的夢等。
- T91戰鬥步槍槍機總成雖與T65步槍系列結構相同,屬於轉栓式槍機設計,但是兩者不可混用。
- 高雄市今日早上7時在文化中心舉行元旦升旗典禮,不料高雄市長陳其邁在致詞時卻不小心口誤,將新上任的議長康裕成誤叫前議長曾麗燕,場面相當尷尬。
- 他很有軍事長才,在1520年,不僅發明了紙包子彈,同時對火槍做了許多改良,讓它變輕了不少。
所以,大家都開始從子彈的設計來著手,得到的共同結論是金屬(彈殼)子彈(metallic cartridge),經過改良後,這種子彈一直沿用到今天。 同期在歐洲,唯一能和亨利與司班瑟相比的是瑞士的M1869維特立。 維特立從機匣側裝彈,子彈塞入槍管下的管形彈匣,這方式和今天的槓桿式步槍如溫徹斯特 M1895等是一樣的。 主要的不同就是維特立使用手動(旋轉)槍栓(turn bolt action),可裝十二發子彈,在當時是最先進的設計。 美國使用紙包彈最有名的步槍是1850年代初,單發的夏普斯(Sharps),採用起落式(falling block)槍機,用火帽點火。 可惜也和郝式及綴思一樣,一直沒有辦法解決漏氣的問題,日後,這問題被設計結構類似,但採用金屬彈殼的亨利及司班瑟連發槍徹底解決。
1969年時,在美軍顧問團協助下,太平洋美軍司令部同意贈與1萬4000支M14,國軍只需要支付運費,不過這批來自駐越美軍的封存步槍狀況並不佳,缺件,後經整修後(略有極少數步槍無法整修)發給部隊使用。 XT97是針對步兵、空降部隊、陸戰隊、砲兵及裝步車載人員所開發之新式多功能步槍,在設計上參考比利時FN SCAR突擊步槍,同時加上來自HK MP5衝鋒槍的模組化設計理念而成。 在美國提供M14步槍製造機具生產下,國軍曾生產20多萬把57式步槍,在1970年代末期T65步槍陸續交付部隊後,57式步槍雖然退出第一線,但是並未全面除役,而是與美軍一樣將其改造為7.62公厘狙擊步槍。 XT98沿用M14自動步槍的槍機結構,並加以改造,全重7公斤,可使用10發或20發彈匣,有效射程800公尺,100公尺內射擊精度2 MOA ,適合用於初級狙擊手培訓及副射手使用。 步槍演進 1969年時,在美軍顧問團協助下,太平洋美軍司令部同意贈與1萬4000支M14,國軍只需要支付運費,不過這批來自越南美軍的封存步槍狀況並不佳,缺件,後經整修後(略有極少數步槍無法整修)發給部隊使用。 2014年2月13日,中華民國陸軍第六軍團五三工兵群,在靶場進行T-91戰鬥步槍實彈射擊時,其中1把步槍在子彈射出、彈殼退出的同時產生「回火」,並有金屬破片噴出,打到射擊士兵的臉部,所幸並未造成重大傷害。
國軍刺槍術是以日軍刺槍術為根本,並且融合美式刺槍術而成,頗具有融合的特色,你可以在國軍刺槍術中看見濃厚的日式影子,但卻和日軍刺槍術不盡相同(因為融合了美軍刺槍術特色)。 與日軍刺槍術一樣,國軍刺槍術也強調「氣、刀、體一致」的概念,同時在訓練以及操練上,也與日軍相似,當然托擊是美軍刺槍術的特色,但大抵上仍是以日軍刺槍術為主體。 1951年2月7日,美國陸軍第27團對北韓軍發動刺刀衝鋒,並成功奪下北韓軍的機槍陣地,損傷不詳,該刺刀衝鋒為美軍最後一次刺刀衝鋒。 第一次是1982年的福克蘭戰爭中,英軍蘇格蘭衛隊對阿根廷軍的廢屋山陣地發起刺刀衝鋒,並且成功奪下據點,衝鋒中折損英軍29名 (包括下令衝鋒的排士官Ian McKay),消滅阿軍50名。 第二次則是於2004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的巴斯拉,英軍被100多名叛亂份子所包圍並釘死,為了突破窘境,英軍指揮官下令刺刀衝鋒,最後以消滅35名叛亂份子,而本身傷者3人者突圍成功收場。
西方人有一句成語:“槍機,槍托,及槍管”(Lock, stock, and barrel),意思是“沒問題了”或是“搞定了”。 原形槍有蛇桿,有槍托,也有長槍管,是史上最早搞定這三樣基本特徵的槍,連尺寸都和現代槍械差不多。 輕便型的手炮有一個很短的鐵管(4-8吋上下),一端封死,套在像掃帚柄一樣的圓木柄上,火藥及彈丸從另一端倒入,點火孔(touch hole)鑽在鐵管底部;木柄長度從1尺到5尺,多半在4-5尺。 這樣的設計很明顯得告訴我們,那時的冶金技術很差,槍管常炸,使用者經驗不足,所以槍管最好離臉遠一點。 軍方指出,T108採用7.62公厘子彈,全長119公分、重量6.39公斤,有效射程1,000公尺,射擊初速792公尺/秒,射擊TC94狙擊彈精度為1 MOA。
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