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慈祐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松山慈祐宮 ,俗稱「 松山媽祖廟 」,主祀 天上聖母 的 道教 廟宇,該廟宇為祖籍 福建 同安 人士的信仰中心,位於 台灣 台北市 松山區 八德路 四段的大型傳統廟宇。 鄰近有 饒河街夜市 、 松山車站 ,未來有 台北捷運 松山線 行經。 因此,在地歷史悠久的廟宇就成為家鄉重要的活動場所。 「紫微天后宮」是「虎尾天后宮」的「分香宮」,因此,「虎尾天后宮」是「紫微天后宮」的「母廟」,而「山上天后宮」則為「紫微天后宮」的「祖廟」。
民國八十九年(二○○○)十月中旬舉行五朝祈安清醮後,王船並沒依習俗化吉,而鎮宮永存,以為後人憑弔。 麻豆社子天后宮上次建醮是民國六十五年(一九七六),距今已有二十五年的悠久歲月了。 虎尾鎮民王也宗父子,原本在虎尾鎮上開設「土豆油間」,後因故結束「土豆油間」營業,跑到八德改行做油湯生意。
一九九四年,国家政协副主席,著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倡议并捐资重建南沙天后宫,于一九九六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庆典,重建的南沙天后宫坐落于南沙大角山东南麓,面对烟波浩淼的伶仃洋。 天后宫,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前身是明代南沙鹿颈村天妃庙,经重修定名为“元君古庙”,后在抗日战争时被日军炸毁。 现存天后宫为1994年,国家政协副主席,著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倡议并捐资重建南沙天后宫。
八德天后宮: 護國宮太子忠孝文化季 桃園四大宮廟舉辦夜間遶境 | 台灣好新聞 TaiwanHot.net
虎尾鄉親稱之為「二媽廟」的虎尾天后宮,其創建,仍與與林料安有關連。 民國四○年代,在標得虎尾糖廠的工程後,仍請林料安當他的師傳。 虎尾人知道林料安是山上天后宮的乩童,因此,有什麼身苦病痛,就請他開壇請,而且也都能痊癒,沖漸的,信徒越來越多。
為了顯示神明與人間民眾的差異性,神明所居住的廟宇,也就成為人們工藝美感所展現的所在,無論是廟宇中的陶塑、 石雕、木雕、楹聯或是彩繪等,上面的吉祥圖案與深具意涵的文字,都讓廟宇的建築之美增色不少,形成現今都市發展中的一個傳統特色之美。 家鄉的民俗慶典活動,蘊含著先人的經驗與智慧,這些節慶活動,有些是配合先民的農耕作息,也有的是結合習俗活動, 像是正月的春節、元宵節等。 這些傳統的節慶活動多半擁有豐富的故事與信仰,透過祭祀與民俗慶典活動,一方面可以答謝神明,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祈福或是豐收。 無論是在廟宇當中所奉祀的神明,或是民間對於神明地位的認知,玉皇大帝都被奉為萬物的主宰,也就是所有神明的領導者,尊稱為天公。 天官一品,是紫微大帝,專責人間賜福, 即「天官賜福」;地官二品,是清虛大帝,專責赦免人們的罪, 即「地官赦罪」;水官三品,是洞陰大帝,專責解人的災厄, 是「水官解厄」。
其整体建筑是清代宫殿式的建筑风格,庄严肃穆,极具宫廷的气派。 天后圣像高达 14.5 米 ,屹立在占地 1.5 公顷 的天后宫广场上。 整座天后宫四周绿树婆娑,殿中香烟袅袅,置身其间令人顿生超凡脱俗的感觉。 矗立在天后宫广场巨大的天后石雕圣像,用 365 块花岗岩石砌成,象征着天后娘娘在一年 365 天中都保佑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广场中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中轴线,南沙天后宫的建筑物都是依据这条中轴线而建造的 。 牌坊原全国宗教协会主 席赵朴初 先生生前为牌坊题词。
在三元宮中仔細觀察,可以看到陳天起匠司所留下珍貴的 作品,也可以看到當時的落款提名,例如:正殿兩旁牆上尚有留存嫦娥觀鏡、彭祖焚香等作品,下次小朋友去三元宮拜拜時, 不妨仔細看看,陳天乞大師的作品。 「交趾陶」則來自於大陸廣東,屬於陶土工藝作品,主要用在屋頂及牆上作為裝飾,運用雕塑的方式呈現出花卉、動物或是傳說的故事,增添廟宇教化傳教的功能,另外一方面也增添廟宇的美感莊嚴氣息。 入廟參拜之時,不要忘記從龍邊進入,從虎邊出廟,一般而言,龍邊與虎邊是從正殿神明的角度往天公爐看去,正殿神明的左手邊是龍邊,右手邊則是虎邊,龍邊是尊位象徵著陽性, 因此門口的石獅子為公獅,相對的虎邊象徵著陰性,也就是門口的石獅子是母獅,下次進廟參拜的時候,可以仔細的觀察, 也不要忘記從龍邊進,再從虎邊出喔。
也由於這一層淵源,朝天宮是全台唯一使用佛教儀式祭祀的媽祖廟。 身為一個正港的台灣人,相信多數人一定有到廟宇拜拜的經驗,不論是陪著親朋好友去拜拜,或是自己本身就虔誠地相信著,到廟裡拜拜已經成為台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聚集盜匪,襲擊山仔頂時將三美布莊管理人林生蕃抓了回去。 他的兩名兒子向玉二聖母求助,而後玉二聖母託夢給林生蕃,並顯靈為一團火球指引他回家。 盜匪發現後,又襲擊山仔頂,將林忠印綁走並嚴加看管,結果又在玉二聖母幫助下脫困。 紫檀木和楺木雕造的三桅龍船,船長一丈五尺,船肚高五尺八寸,中桅高一丈三尺九寸五分,總重量約三公噸。
八德天后宮: 天后宫乘车路线
三元宮的石刻作品,最為人們樂所稱道的就是石匠張火廣的工藝作品,張火廣原籍泉州惠安縣(1874 - 1937), 日治大正十二年(1923)遷居來臺, 居住在臺北大稻埕,曾參與木柵指南宮、八里天后宮、中壢仁海宮和八德三元宮整建時的石雕工作,北台灣的各大廟宇裡,也常見張火廣的石雕工藝作品。 我國傳統的廟宇建築都是用石材和木材為基礎建造而成,為了顯示出對於神明的尊崇,會再加上一些雕刻的裝飾,例如:石鼓、龍柱、壁雕、石獅、斗拱、雀替、藻井等美化的雕工,內容從神仙傳說、蟲魚鳥獸到道德故事等,雕工十分精細,是台灣民間工藝的精華所在,透過這些工藝作品,展現出台灣早期民間生活的文化與信仰。 在眾多神明中,土地公的神格並不高,但其知名度與親和力是名列前茅,在台灣,有句話說「田頭田尾土地公」,可見土地公信仰之普遍。 現金在廟宇當中所見到的土地公,多半留有長鬍子,手持木杖或是捧著金元寶,他的聖誕是農曆的二月二日。 八德區屬於南崁溪水系,區域內以茄苳溪為主要的河流, 茄苳溪總共經過五個區,溪流的源頭在龍潭區十一份,向北流經過大溪的番仔寮、員樹林和南興,穿過八德的霄裡地區,經過桃園區進入蘆竹區,最後在南崁西郊流入南崁溪後,再進入台灣海峽。
因此人們對天、地、水產生自然崇拜,而後經道教發揚光大,塑造出「三界爺」或「三界公」,是僅次與玉皇大帝的神祇。 三官大帝主宰神間福禍,供奉三官大帝的廟宇,多半會在天官正月十五、地官八月十五、水官十二月十五聖誕這三日舉行法會, 為民眾祈福、禳災、消禍。 在三元宮周遭還有豐德公園、建德公園等提供居民休憩的場所,成為我們日常休閒旅遊、體驗學習的良好場所,進一步探訪這些場所,能夠豐富我們的學習生活,而在造訪這些名勝、古蹟時,應遵守規定並維護環境整潔;發現名勝、古蹟遭受破壞時,主動通報管理單位,以維護這些場所的永續經營。 位於建國路與建興街的路口的「餘慶堂公祠」,是八德區邱家的公祠,這一棟建築物牆基為洗石子,立面為水泥牆,精美的屋簷屋瓦,充滿日本建築風格,雖然沒有被列為市定的古蹟,卻曾經在二次大戰期間,作為「日本神風特攻隊醫護隊長駐所」以及「神風戰機疏散區通訊指揮中心」,直到日本戰敗投降後才歸還邱氏宗族。 祖先開發台灣時,帶著冒險的精神尋求新生活, 清代文學家郁永河所寫的《裨海紀遊》,在他探訪桃園之時,曾留下一段記載寫著:「自竹塹迄南崁八九十里,不見一人一屋,求一樹就蔭不得。」可見先民開發桃園地區時,環境相當不好,然而,祖先憑藉著毅力,克服自然環境,建立了新的家鄉。
茄苳溪流經本區域的地方,溪流與桃園大圳所修築的人工渠道交互錯雜,形成一片具有豐沛水利資源的農耕地區。 在八德區有兩所具有歷史的廟宇,他們是八塊厝的三元宮和霄裡的玉元宮,兩座廟宇的建廟的時間相仿,也都缺少明確的文史紀錄,而霄裡玉元宮原來也是以三官大帝為主神,是因為之後供奉玉皇大帝後,才改名為玉元宮。 我們的家鄉八德區,舊有的地名稱為「八塊厝」,相傳是最早來開墾的總共有八戶人,各自興建了一座房屋,所以稱作「八塊厝」;在台灣光復後,改名為「八塊鄉」,因為居民認為名稱不好聽,所以改稱為「八德」,也有發揚我國固有道德的意思。 八德區是桃園市面積最小的行政區,地勢平坦且埤塘遍布,所以從本地開發以來,良田沃土造就本區興盛的農業, 稻米與有機蔬菜是本區重要的產物,有機蔬菜更是北台灣首要的供應區。 而除了玉二聖母的傳說以外,該廟的玄天上帝也有收服豬公精的傳說。
相傳在日治時期,山仔頂居民李直在結婚前發現原本要謝神用的豬公暴斃了,因當時規定不能吃死豬,所以李家人將死豬埋在大溝邊竹叢下(山上國中東側)。 二次大戰後,有林福生在大溝邊耕田,發現牛隻犁到刺竹腳附近便會慘叫且不敢前進,而後牛隻更患病發狂。 在神明乩身做法捉拿豬公精後,眾人在刺竹腳地下挖出一堆尚未腐爛的豬肉。 之後玄天上帝指示將豬肉埋到南洲埔仔尾(山上區的公墓)掩埋,從此牛隻病癒,當地恢復平靜。 「基隆天后宮」的創建經過,有著與「台中大里天后宮」的相同情節,是因緣,還是純屬巧合?
除了拜拜以外,烘爐地還是台北知名的夜景景點,加上賞櫻步道,今年過年期間的烘爐地可說是旺到不行。 某年內庄井水變黃,喝了會生病,居民討論後請玉二聖母前來。 另外廟方說法是大內發生瘟疫,乃因上天旨意要滅口,玉二媽不忍,表示要舉行「過火」儀式,並將符令投入井中使井水變為清澈,阻止了瘟疫。 但事後玉二聖母表示這樣做有違天規,必須要將神轎、金身放在廟內天井承受日曬雨淋,經七七四十九天後才可收起。
多元族群的匯聚也是本區的特色,早期是凱達格蘭族南崁 四社之一的霄裡社平埔族人所居住,後來閩南族群以及漳州籍詔安客家人逐漸移入共同開墾,成為主要的人口,客家族群、外省榮眷、新住民等,在今天都成為八德地區的成員。 八德區更是本島最大的馬祖人居住地,許多馬祖人,已在本地落地生根第二代、第三代,帶來獨特的離島文化,就連現今我們在街頭隨手可見的蔥油餅,也是當初馬祖移民為了謀生所帶來的家鄉風味。 家鄉是我們出生與成長的地方,從家鄉的歷史開發、地理位置、廟宇古蹟等,往往與我們生息相通,孕育形成家鄉的獨特印記。 細細的回想家鄉的過去圖像,就像靜靜地凝視著一張張泛黃卻帶有情感的老照片,這一次帶著你我的足跡,掀開家鄉歷史的課本,再一次構築起家鄉的記憶。
福德正神就是我們所稱的土地公,客家人稱伯公,土地公信仰源自於對於天地的崇敬,也就是我們居住地的守護神,而這樣一個和我親近的神明是怎麼來的? 相傳古代有一個名叫張福德的人,生平喜歡幫助旁人,因此深受鄉里之間人們的愛戴, 也因此他過世後,為了感念他生前的幫助,人們會祭拜以感謝他在世的恩德,而在祭拜的過程中也得到靈驗的回應,因此土地公逐漸成為民間最為普遍的信仰之一。 生兒育女是我國傳統文化當中的一件大事, 所以主管生育的註生娘娘也就成為台灣廟宇當中常見的神祇。 註生娘娘又稱送子娘娘,因此,無論是想要生男或是生女的婦女,大多會求助於註生娘娘,她的生育簿上有記載生兒育女的紀錄, 所以,只要她一查,便知道該讓婦女生男或育女, 或是接受祈願予以刪改,註生娘娘的形象是粉面, 綁高頭髮,右手執筆,左手握 有生育簿,她的聖誕是農曆 三月二十日。 隨著台灣經濟起飛,大量的中小型加工廠移入八德地區, 此時的八德隨著外移人口的增加,市容也已改變甚多,三元宮 也更換了全新的面貌,唯有廟前一側成排的茄冬老樹,依舊維持原有樣貌與三元宮的神明們,持續著守護的街角上的每一 個人。 探訪廟宇的故事,猶如家鄉記憶的延伸,從霄裡社的玉元 宮、八塊厝的三元宮、廣福宮、大湳的龍山寺,在香煙裊裊中, 雙手合掌的祈禱,是對神明的尊崇,也是對於世代傳承的連結, 連結的是你我與土地的感情,與家鄉同框的記憶。
三元宮的木雕作品同樣為後人所津津樂道,大正年間整建之時,木雕由桃園首席的匠師葉金萬負責,他來到台後世居於八塊厝三元宮旁,他建造的廟宇,除了桃園、新竹、苗栗一帶,更遠及屏東等地的廟宇, 留下許多雕工精細、生靈活動的作品。 在廟宇當中,常將供奉玉皇大帝的凌霄寶殿放在最高層,以表示對於玉帝的尊重,而一般台灣廟宇當中,都會在入廟口處有一個天公爐,也是對於玉皇大帝的尊敬。 在廟宇當中,玉皇大帝深著龍袍,頭戴帝王的帽子,手執玉柄,他的聖誕是農曆正月九日。 從廟宇的名稱上,不僅可以看出屬於宗教的教派,也可以進一步瞭解到廟內所供奉的神明,例如「龍山寺」在台灣有五座,多半源於晉江龍山寺,因此供奉的神明為觀世音菩薩。 而供奉土地公的廟宇則多半以「福德」為廟名,從廟名和供奉神明的關聯性,就可以瞭解到三元宮所主祀的為「三官大帝」, 這種能夠從廟名看出主祀神明的蛛絲馬跡,值得小朋友進一步探究。
對於早期開發的先民而言,如何撫慰來到陌生環境的惶恐, 和如何謀生同等重要。 而這也就是家鄉信仰對於開拓先民的重要性,舉凡:開漳聖王、三山國王、三官大帝等,都是先民開發所帶入台灣地區的宗教信仰。 現今具有歷史痕跡的都市,都可見到百年風華的廟宇,莊嚴的守護著街頭的每一角落。 前身為創建於西元1647年(明永曆年間)的鹿港天妃廟,1683年遷至現址,是台灣最早唯一祀奉湄洲媽祖的廟宇。
「紫微天后宮」的眾信,有位叫「阿宗仔」的乩童是林料安徒安(神務之入門弟子),其乾媽從「虎尾天后宮」乞得一尊「二媽」金身,奉祀在龍安街的家中,於是「阿宗仔」便在他乾媽家的神壇救世,久之,信徒日眾。 信眾為求參拜問壇方便,乃向「山上天后宮」請求成立分宮,經母廟出面了解,再經「玉二聖母」同意後,才包香灰回去,雕成大媽、二媽、三媽、四媽及五媽等五尊金身奉祀,並踏勘廟址於基隆市復興路,入火安座後,乃顏其曰:基隆天后宮,即今廟貌。 信眾們以「玉二聖母」所居半燬,乃倡議興建廟宇,並雕塑玉二聖母、四大將、千里眼、順風耳及太子爺金身供奉,且顏其額曰「鳥松天后宮」。 民國七十八年(一九八九)增雕福德正神金身:民國八十年(一九九一)又雕正二媽、正三媽、副二媽及副三媽四尊金身。 「八德天后宮」是「虎尾天后宮」的「分香宮」,因此「虎尾天后宮」是其「母廟」,而「山上天后宮」則是其「祖廟」。 每年「天上聖母」聖誕千秋,「八德天后宮」必先到「虎尾天后宮」過爐參拜,再到「山上天后宮」謁祖。
在這些祭祀的節日當時,都可以欣賞到廟方所辦理的傳統民間戲曲表演,在欣賞民間戲曲謝神的演出中,可以發現家鄉民俗的特色,並且增加節慶的熱鬧氣氛。 而在三官大帝各項的祭祀活動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農曆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日,這一天又稱為「消災日」,三元宮在當日會祭祀主司解厄的水官大帝,祈求百厄不至。 在一般傳統的觀念中,認為考試通過可以做官,是家族中可以光宗耀祖的大事,因此象徵考試功名的文昌信仰,也就成為漢人當中重要的神明。 我國傳統習俗認為,在每一個年頭,都有一位神明掌權當 年的一切凡間事務,像是班上的值日生,而在那年當值的神明, 就稱之為太歲,主掌世間人們的吉凶禍福,依六十甲子為一週期,人們習慣稱為「六十甲子太歲」,如遇到甲子年,甲子即是太歲,遇到乙丑年,乙丑即是太歲當值的太歲。 和一般的神明不同,太歲在傳統上被看作是兇神,如果我們想要興土木、遷房舍,要避免在太歲當值的位置,以免在「太歲頭上動土」, 每一年為了祈求平安順利,不同生肖的人,也會有所謂的安太歲,藉此避免災禍。
霄裡玉元宮廟高三層,非常有氣勢,一樓主殿供奉玉皇大帝、三官大帝,一樓後殿供奉五路財神、斗姥元君、太歲星君,二樓供奉天上聖母、文昌帝君、註生娘娘,三樓供奉觀世音佛祖、釋迦牟尼佛祖、彌勒佛祖三位佛祖。 層與層之間要走的階梯有點多,不過廟方有貼心為年幼、行動不便的長者,設有電梯可以搭乘,方便參拜。 愛伯特會注意到霄裡玉元宮,是前幾年晚上經過的時候發現這裡怎那麼熱鬧,才發現隔天是正月初九「天公生」,玉皇上帝誕辰的日子,正在慶祝,舉辦天公文化祭,有廟會,演唱會等等非常熱鬧,當初就想找時間好好介紹,但後續發現正殿修復,最近終於修復完成,整體雖然少了復古的味道,但更顯金碧輝煌、氣派莊嚴。 每逢节庆期间,这里更是钟鼓齐鸣,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
桃園市長鄭文燦26日下午於市府出席「護國宮太子忠孝文化季-太子護國.中壇出軍」夜巡記者會,鄭市長表示,該活動是自10月4日開始一連5天,結合桃園四大宮廟共同舉行,透過夜巡活動,宣揚太子爺的忠孝文化精神。 公元1924年開發桃園1-1號埤塘又稱「辨天池」,位於後站介壽路與建興街之間,面積寬廣,有18甲之大,水深丈餘,游魚成群,是過去桃園台地最大的埤塘,曾為桃園名勝之一。 池中有辨天、大黑二島,一在池之濱,一在池中央,並於辨天島上興建神農廟,神農廟為17.75坪閩式風格建物,地址︰桃園郡桃源街大樹林四五八番地,公元1924年五月十八日完工。 奉祀五穀大帝及來自日本東京不池辯才天的觀音佛祖分身。 有小舟可橫渡,島上樹木蔥茸、鳥語花香、清幽雅靜、風景宜人,成為當時新竹州重要的風景名勝,因此每年端午龍舟均在此舉行。 ◆有關「黃水晶的瘋台灣味」部落格之所有內容,包括內容文字、凡有”黃水晶字樣”之浮水印照片、影像、插圖、錄音片、影音片或其它任何形式之素材等(含臉書FaceBook粉絲團、YouTube、Instagram、Twitter、Podcast、微博等….),均受到『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國際著作權法律』的保障。
仔細觀察石堵的部分,你會發現當時兩位工匠的手藝不分軒輊,張火廣的作品人物表情詼諧可愛,而辛阿救則是手工線條十分流暢、人物鳥獸更是栩栩如生。 但可惜因為木構架蛀蝕損壞,於西元1978年時再度重修,將三川殿、大殿的大木構架與屋頂抽換成鋼筋混凝土結構,1992(民國81)年再增建兩側鐘鼓樓,成為今日的風貌,但在經歷上述兩次重修後當初的古意盡失,大約只剩下僅存的部份石雕柱礎與古碑文兩面留給有心人的尋訪。 昭和二年(1927年)再度重建,當年建廟頗為用心,闢請石雕名匠張火廣、辛阿救拼對場,原是所民藝價值頗高的廟宇,可惜在民國兩度重修後古意儘失。 台灣地熱資源豐富,冬天從北到南幾乎都有溫泉可泡,各處溫泉的泉質特色也都不太一樣;到了夏天台灣各地也有很適合親子同樂玩水的… 桃園的花海美麗自成一格,隨著四季遞送不同的顏彩,繽紛色彩點綴了大地,更令旅人們徘徊佇足,生活在桃園市的鄉親哪! 民國六十三年(一九七四)三月十四日,又增雕大媽、二媽、玄天上帝、千里眼及順風耳等五尊金身鎮座,神威日益大展,廟務蒸蒸日上,致每逢祭典迎神賽會,人潮擁擠不堪,遂於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購買今廟址,並成立興建委員會,由洪春發任主任委員,積極擘畫重建事宜。
- 而到了當日,據說發現了一隻躲在村邊某樹底下的蟾蜍,被玉二聖母乩身用七星劍一刺變成了壁虎。
- 清乾隆年间,经重修定名为“元君古庙”,后被日夷炸毁。
- 民國七十六年(公元1987年)元月取得優先承購權,購入桃園市保羅街五十八號現址,諸賢達仕紳募款整修,成立修建委員會,展開各項整建工程,正殿修建工程,正面雕樑畫棟,設鐘鼓樓。
- 天后宫,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前身是明代南沙鹿颈村天妃庙,经重修定名为“元君古庙”,后在抗日战争时被日军炸毁。
- 明代,南沙鹿颈村曾建有天妃庙一座,为南沙天后宫的前身。
- 相傳大甲鎮瀾宮的媽祖是1730年,奉湄洲天后宮香火而來,迄今已有285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