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吉境關帝廳8大伏位

只有「一廳一拜亭」的簡單格局,廟埕有兩棵老樹,很適合帶著點心、逛完廟後在樹下乘涼,來個臺南式的下午茶。 清朝的時候它位於曾是臺灣清代最高行政官衙的「臺灣兵備道署(巡道署)」(現在的永福國小)旁,受官老爺祭祀與修建。 日治時期因市區改正搬遷至此,還將鄰居福德正神一起帶過來。 現在廟內保有乾隆年間的「浩浩其天」古匾、書法名家朱玖瑩與黃國書的書法對聯。 此外,整間廟宇從門神、樑枋、壁畫等數十件彩繪作品,都是由府城名師潘麗水包辦,可以說是一間「潘麗水彩繪博物館」,近年則由首屈一指的修復師蔡舜任修復。

關帝廳的結構體在牆柱的部分為RC結構,正殿與拜亭為木棟架,位在正殿明間前方的拜亭為4柱,屋架為二通四斗柱捲棚式屋頂,屋頂採歇山頂,而正殿則是採取抬樑式構造及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混合,中央點金柱棟架架內採三通五瓜疊斗式,屋頂原本鋪設素燒磚紅仰合瓦,後改為琉璃筒板瓦。 八吉境道署關帝廳主祀文衡聖帝,文衡聖帝也就是關聖帝君,臺灣民間信仰常將關聖帝君簡稱為關帝,關帝廳因此得名。 道署指的則是清朝臺灣巡道署,八吉境是清朝臺南府城寧南坊的數間廟宇所成立之民防組織,廟宇與廟宇之間、廟宇與居民之間在長久歷史發展下形成緊密關係,更成為臺南民間信仰的特色。 以傳統廟宇的格局來說,拜亭位在正殿之前,會放置「天公爐」讓信眾上香祭拜玉皇大帝(天公),由於玉皇大帝為眾神之首,因此是祭拜順序的首位,可以說拜亭是上香的必經之處。

八吉境關帝廳: 中西區青年路,興華街口姚記煎包,鍋貼,豆漿,奶茶,50年老店!

位於神龕正中間的鎮殿大關帝,自康熙年間廟宇創建時即受信徒奉祀,以泥塑工法製作,兩腳踏在獅子上,體積龐大,站在神明跟前特別能感受到不怒自威的注視感。 歷經拆遷和改建,日治時期因1929年市區改正而遷至末廣町二丁目110番地現址,並合祀講古腳觀音閣觀世音菩薩、八吉境東轅門土地公廟福德正神。 戰後於1948年和1971年進行全殿整修,1977年舉行慶成醮。

彩繪名師與修復師的相遇,讓關帝廳的藝術品能以良好的狀態再矗立數十年。 八吉境關帝廳於清康熙年間興建於臺南府城西定坊臺灣巡道署左畔,供巡道署官吏祭拜,屬官建官廟,寺廟建物本體為「一廳一拜亭」格局,廟內有薪傳獎彩繪名家潘麗水的門神及壁畫彩繪,書法名家朱玖瑩、黃國書的書法對聯及清乾隆44年的「浩浩其天」古匾與原來舊廟移置的泥塑神像。 八吉境關帝廳興建距今300多年,日治期間中正路開拓拆除,拆除後舊料部份移至現址重建,民國37年與60年均陸續有整修。

2014年八吉境道署關帝廳再次進行整修,2016年6月27日入火安座,西元2018年12月啟建戊戌年金籙慶成祈安三朝建醮大典。 未來國際事務中心將於此空間,持續協助外國學生入學相關業務、辦理文化交流講座、每週異國文化及語言交換、交換生行前與歸國分享會等活動,期許共同建構出台東大學豐厚的人文氣息與國際化視野。 八協境東門大人廟、八協境市仔頭福隆宮、開臺聖地三老爺宮、頂大道祀典興濟宮、臺灣府城隍廟、九六新村慶安宮、四安境頂太子沙淘宮、四安境南廠保安宮、八吉境五帝廟、下林建安宮、六合境油行尾福德爺廟、六合境仁厚境福德祠、大銃街元和宮全臺白龍庵、祀典武廟、南勢街西羅殿。 中殿前有天井兩側有過水廊,中殿則作不裝設門扇之敞廳式,較為明亮,前後用4柱,點金柱棟架架內採二通三瓜疊斗式,全部進深共9架,殿前山牆左右各開一門,神龕左右後各開一門。

八吉境關帝廳: 古蹟瀏覽

八吉境關帝廳於清康熙年間興建於臺南府城西定坊臺灣巡道署左畔,供巡道署官吏祭拜,屬官建官廟,民國前18年因烽火波及受毀,之後遷建於「講古腳」,民國37年、60年均有修建。 寺廟建物本體為「一廳一拜亭」格局,廟內有薪傳獎彩繪名家潘麗水留下的門神及壁畫彩繪,書法名家朱玖瑩、黃國書的書法對聯、清乾隆44年的「浩浩其天」古匾,原來舊廟移置的泥塑神像,具有文化資產保存價值。 八吉境關帝廳於清康熙年間興建於臺南府城西定坊臺灣巡道署左畔,供巡道署官吏祭拜,屬官建官廟,光緒20年因烽火波及受毀,之後遷建於「講古腳」,民國37年、60年均有修建。 位在臺南美術館2館旁,從友愛街拐進巷子,走幾步路就可以看到這小而美的廟宇。

廟宇的壁畫被賦予教化使命,為了能夠傳達道德含義給信眾,畫師通常會選擇大眾耳熟能詳的主題。 廟方於2014年6月報請文資處自行修復,以藝術修復的手法整修廟內的浮雕、彩繪和畫作。 修復的門神及彩繪曾於2017年7月出現在大阪關西機場的行李手推車廣告,以推廣台南觀光。 現在北方樣式的RC結構廟宇外貌是在1971年修建,而修建前的外觀雖然已不可考,但現貌保持傳統廟宇最簡單之型式「一拜亭,一正殿」格局。 八吉境道署關帝廳位在住宅區之中,環境安靜祥和,今日所見的建築為民國60年代重建所奠定,主體建築格局為一正殿帶一拜亭的格局,廟前有一座金亭。

八吉境關帝廳: 八吉境關帝廳

除此之外,拜亭也有遮蔭、通風的功能,常是信眾來到廟宇休憩、聚集的地方。 位於友愛街巷內的道署關帝廳,為一間二進的鋼筋混凝土造(RC造)建築,由拜亭及正殿組成,屬於單純的「一廳一拜亭」格局,廟埕左右有兩棵老樹相伴。 然而佛寺建築本身卻先是在二次大戰中被盟軍轟炸,雖然在戰爭結束後曾予以整修,但最後還是在民國六十年(1971年)將原本建築全數拆毀,於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建成今天的樣貌。 打城是「攻打枉死城」的意思,是一種令亡魂脫離枉死城的法事。 這種法事多半是因為家中不寧、諸事不順等,而在經乩童或尪姨指點後舉行,好讓亡者得到安息,通常需要以此種法事來超渡的亡魂為未婚男女、流產或墮胎的嬰兒、難產婦女和枉死者。

八吉境關帝廳

日治時期大正九年(1920年),因當時新豐郡役所廳舍尚未建成,所以暫時將彌陀寺作為新豐郡的辦公場所,一時失去作為佛寺的功用。 直到大正十四年(1925年)10月廳舍落成,彌陀寺才恢復原本用途。 而由於寺況不佳,次年(1926年)黃欣等人遂倡議修建,而在昭和三年(1928年)竣工後立有「彌陀寺重修碑記」以資紀念。 彌陀寺在時局混亂中,獲得真宗本願寺的庇護之下,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董事王昭德、 黃加冬等捐資重修彌陀寺。 咸豐年間釋正麟之後,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時,彌陀寺的住持是石以能,這從今供奉在該寺祖師堂的牌位也可以獲得證明。

該廟古時部分僅存過去的正、後二殿及左護龍,此外還留有清康熙時的神像及乾隆、嘉慶時的石作、木雕。 民國九十年(2001年)鄰近之「元會境火王爺神明會」聖爐因成員凋零而入祀該廟。 根據八吉境道署關帝廳廟方沿革所述,八吉境道署關帝廳的創建是因為清朝官員的祭祀活動原是在今日臺南市後甲關帝廳舉行,官員考量路途遙遠,而在康熙年間於臺南府城西定坊臺灣巡道署(今日臺南市永福國小附近)左畔興建廟宇,廟宇採座北向南。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現外貌為民國60年(西元1971年)修建為RC結構之北方樣式,修建前之外貌雖已不可考,但現貌「一拜亭,一正殿」格局仍保持傳統廟宇最簡單之型式,又其設計工法建材見證當時之營建水準,具建築史之意義。 戰後由於建築老舊,年久失修,於是信徒集資在民國37年(西元1948年)進行重修。 到了民國59年(西元1970年),考量廟址一帶地勢低窪,一旦下雨即淹水,致使建築損壞,於是施工墊高地基4台尺,廟前延伸20寸,工程於民國60年(西元1971年)竣工,今日八吉境道署關帝廳的廟貌即於此次修建所完成。

  • 該廟古時部分僅存過去的正、後二殿及左護龍,此外還留有清康熙時的神像及乾隆、嘉慶時的石作、木雕。
  • 入清之後,康熙年間有三次修建,依《福建通志.卷十一祠廟》記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臺灣知府蔣毓英捐俸重修該廟;八年之後依《臺灣府志.卷二壇廟》所記臺廈道道臺高拱乾又發起重修,此時仍維持明鄭時的樣貌,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時由鄉人鳩資修建,增建左護龍。
  • 道署指的則是清朝臺灣巡道署,八吉境是清朝臺南府城寧南坊的數間廟宇所成立之民防組織,廟宇與廟宇之間、廟宇與居民之間在長久歷史發展下形成緊密關係,更成為臺南民間信仰的特色。
  • 而由於寺況不佳,次年(1926年)黃欣等人遂倡議修建,而在昭和三年(1928年)竣工後立有「彌陀寺重修碑記」以資紀念。
  • 日治時期因市區改正搬遷至此,還將鄰居福德正神一起帶過來。
  • 清領時期最初所建的關帝廟為後甲關帝廳,後來因其路途遙遠,便建了八吉境關帝廳。

彌陀寺自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以來,就成為淨土真宗的末寺。 到了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又拓寬廟前之建國路(今民權路一段)為15公尺,使得拜殿遭到拆除,廟門移到正殿處,全廟僅餘兩進。 民國八十三年(1994年)重修後,整體格局恢復三進,但廟門依然緊臨馬路。

廟內「浩浩其天」匾額為清乾隆44年所作,泥塑神像、廟宇彩繪、梁柱書法,集結國內知名彩繪專家與書法專家繪製而成,有第一屆民族藝師薪傳獎得主潘麗水、書法名家朱玖瑩、黃國書等,建築極具歷史文化價值。 登錄種類:寺廟公告2012年5月15日詳細登錄資料材料鋼筋混凝土八吉境關帝廳為臺南市中西區的一座廟宇,主祀關聖帝君並供奉馬使。 關帝廳為一間二進,「一廳一拜亭」的格局,為規模略小之廟宇。

有別於兇猛威武的形象,四位朝官面容和善,衣著以飄逸的官袍為主,身子微微前傾,特意凸顯手上端的物品——牡丹、酒器、壽桃與石榴、茶壺。 不只是向神明進酒、獻花、奉茶、進果而已,這些物品都是有特別寓意的,左次間手捧的茶壺、壽桃與石榴,象徵多福長壽多子,這是因為壺與「福」諧音,石榴豐沛的果實也有子孫綿延的意涵;右次間手捧的牡丹與「爵」(古代的酒器),象徵富貴與「加官晉爵」。 武門神手持武器看守廟宇、驅逐惡鬼,文門神則手捧敬獻給神明的物品,一武一文齊力守護著廟宇。 如果你站在秦叔寶面前,請看著他的眼睛,然後往左右移動,你會發現無論你走到哪天涯海角,秦叔寶的鳳眼會一直盯著你,不要驚悚,這個魔法是一個成熟的府城繪師的基本功,透過眼睛反光與層次的描繪,與眼睛向下觀看的角度甚至是臉部居高臨下的比例調整,讓你覺得不論走到哪裡都難逃門神的法眼。 畫鬍鬚分兩個步驟,先勾一筆一筆仔細勾勒出鬍鬚主要的線條,然後用煙燻墨法(以手指沾淡黑墨拍打於鬍鬚上)拍出鬍鬚前後的層次,精彩的是可以透過鬍鬚看見後面的襯衣。 註:石萬壽〈臺灣府城的城防〉認為大西門南北由三協境與七合境防守,但謝奇峰《臺南府城聯境組織研究》指出舊籍並未明載大西門南北段對應的境名、七合境實指普濟殿的七角頭、三協境是二戰後與四聯境一同出現,且不包括風神廟。

八吉境關帝廳

依臺南地區民間信仰慣例,廟宇修建後要作醮,於是在民國66 年(西元1977年)舉行慶成醮。 八吉境關帝廳的歷史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間,原建於台灣巡道署左畔(今永福國小附近),為台灣巡道署官吏祭拜關帝而建造之廟宇,以區別明鄭時期所建的祀典武廟,故亦稱道署關帝廳。 清領時期最初所建的關帝廟為後甲關帝廳,後來因其路途遙遠,便建了八吉境關帝廳。 而在咸豐八年(1858年)時,府城眾店與信徒集資獻鐘,此鐘一度差點在日治時期因戰爭而要被鎔掉改做武器,後來所幸在被鎔解之前戰爭便結束,並由一名古物商買下重新歸贈給彌陀寺。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