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7大優勢

宗心大師自留日歸國後,即未再出國門一步,常擬再往日本作私人訪問,省視親友,與日本佛教領導者作深度之洽談,進而促進兩國佛教徒之加強合作團結。 俾能以佛教精神,為安定亞洲和平安定之力量。 南普陀寺 在日為時四十天,受到彼邦各大宗派、寺院、全國佛教學術團體盛大隆重之歡迎。 日本佛教界對大師之卓見讜論,均予熱烈之讚揚與支持。 大師載譽歸來後,本擬於六十六年春季,再赴日本代表木國佛教界出席全世界佛教大會,惜天不假某年,竟於六十六年四月六月與世長辭圓寂作古。 大師英氣內斂,才大心細,大智若愚,量如淵海,以弘法為家務,利生為職志。

1998年5月27日至6月4日,南普陀寺啓建50年來規模最大的水陸大法會。 9月5日,在南普陀寺的盂蘭盆法會上,聖輝大和尚發起對長江、嫩江、松花江等災區捐獻救濟。 1999年4月,荷蘭女王貝婭特麗克絲一行來寺參觀訪問,方丈聖輝大和尚熱情接待。 5月,聖輝大和尚參加中國佛教代表團,護送佛牙舍利至香港供眾瞻仰。 清初施琅始建,稱大悲閣,為南普陀改稱之由來。

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主要建筑

1963年,禅德法师与广化律师合办南普陀佛学院,禅德法师任院长,广化律师为教务主任,学僧十八人。 1967年,南普陀寺之建设进入第二阶段工程。 经二十年之辛勤建筑,至七十六年为止,计完成准提殿、叁圣殿、山门、前殿内侧教室、图书馆、斋堂、寮房及传戒大楼之外观工程等等。 有鉴于第一届毕业学僧多为教界栋梁,禅德法师与广化律师商讨,遂于1979年续办佛学院第二届,冀培养僧宝护持正法,时学生人数曾多达叁十余人。 此外,南普陀寺院裏還有鍾鼓樓、功德樓、海會樓、普照樓、太虛圖書館、佛學院教室、養正院、萬壽塔等建築,其中的佛學院為1925年,是國內最早的佛教學府。 淨願寺早年稱「淨願佛堂」,位於台中市水湳的雷中街,原本只是一棟平房式佛寺,民國七十四年重建,八十一年正月落成以後是一棟三層高純白色的佛寺,十分莊嚴。

  • 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等(從山門一路往前順序經過),兩廂有鐘樓和鼓樓、左側的慈善樓與右側普照樓,左右對應,雄偉壯觀。
  • 新落成的淨願寺的格局是這樣的,一樓供奉三寶佛,知客室在右側,過知客處往二樓,此為禪房,是信眾禪坐共修之處,三樓則是三聖殿,供奉西方三聖,腹地雖不大,但利用的卻相當好。
  • 南普陀寺緊鄰廈門大學南門,于是到這全國最美的學府一遊。
  • 殿內的穹形藻井全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根鐵釘,別緻美觀,為國內同類建築之精華。

舉行釋尊安座大典時,恭請甘珠唿圖克圖、達善、妙果、演培、隆道等五位大德主持開光,盛況空前。 南普陀寺的殿堂、樓院、門廊等石柱上,均鐫有出自文人高士撰書的楹聯。 聯文中或託景物以抒懷,或寓撣機以寄悟,巧對佳聯,各得其妙。 還有許多古今詩人墨客留下的詩詞吟詠,其中有不少佳作,不僅格調清新,意境高越,還賦有時事記實的內涵,令後人在吟味中獲得史疑佐證的契機。

南普陀寺: 台中南普陀寺历史介绍

南普陀寺主殿雙側迴廊內外,原分佈着僧眾修持生活的堂院樓舍,如鐘鼓樓、客堂、五觀堂(齋堂)、職事堂(庫房)、僧舍樓房、學院院舍等建築。 八十年代以來,舊有堂院大都翻修一新,還新建多座樓堂。 如東側的海會樓、普照樓;西側的方丈樓、學院教學樓、僧舍樓、太虛圖書館、佛教協會辦公樓和西側外的上客堂兩座接待樓。 一九九二年還在西側般若池畔,新建一座恢宏雄偉的大禪堂。 南普陀寺 堂高三層,呈八角形重檐飛脊,覆以黃瓦皇冠式大屋蓋,周圍白石雕欄,造型新穎,結構精巧嚴密,既顯其富麗堂皇,又不失其莊嚴肅穆。

南普陀寺

民國卅五年,由我國政府遣送日人回國,而妙亨日持之靈骸,當時應該同時送回日本,因一時無法帶回,故暫厝原地。 後來我國政府,不准存放日人之墓,劉祖基乃將其石牌妙亨日持之名改為——南無地藏王菩薩名牌。 法華寺由劉祖基居士擔任後,聘任學人協助宏揚佛法。

南普陀寺: 普陀心雨

此外,南普陀寺院裏還有鐘鼓樓、功德樓、海會樓、普照樓、太虛圖書館、佛學院教室、養正院、萬壽塔等建築,其中的佛學院為1925年,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學府。 南普陀寺 民國五十六年,南普陀寺之建設進入第二階段工程。 經二十年之辛勤建築,至七十六年為止,計完成準提殿、三聖殿、山門、前殿內側教室、圖書館、齋堂、寮房及傳戒大樓之外觀工程等等,均係禪德法師躬親規劃,工程浩繁,平地變重樓,法師創業之精神和功績,與南普陀寺同在。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

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的素齋獨具特色,素齋因南普陀寺而聞名,素齋又為南普陀寺吸引了更多的信眾和遊客,素齋變成了南普陀寺的一寶。 9月5日,在南普陀寺的盂蘭盆法會上,聖輝法師發起對長江、嫩江、松花江等災區捐獻救濟。 天王殿供奉彌勒菩薩、韋馱和四大天王,兩隻威武的大石獅雄踞門廊東西兩側,跨門進殿,兩側四大天王怒目環視。 正中彌勒菩薩坦腹露胸,殿後韋陀菩薩覆掌按杵而立,威武異常。 蓮花池外圍蓋有琉璃瓦頂的矮牆,東西設對稱重檐牌坊式山門,題額為“鷺島名山”,系原中國佛教學會會長趙樸初所題。 1988年,妙湛和尚升座,妥善安置十年流散來歸的僧眾,重整禪林法規,主持翻修擴建寺宇,復辦閩南佛學院。

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历史沿革

与此同时,有些原在南普陀寺供职的职僧和法师,纷纷出国弘教。 其中如转道,转岸、瑞等诸大师,民国初年即往新加坡创建寺院,开辟闽南汉僧南渡传教的基地;大虚大师在南寺方丈任内,受首任方丈会泉和尚的资助,前往西欧多个国家进行考察访问。 退居住持转逢和尚,曾行脚远赴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朝圣、求法,后又经西藏往新加坡、马来西亚传教。

南普陀寺的殿堂、楼院、门廊等石柱上,均镌有出自文人高士撰书的楹联。 联文中或托景物以抒怀,或寓掸机以寄悟,巧对佳联,各得其妙。 还有许多古今诗人墨客留下的诗词吟咏,其中有不少佳作,不仅格调清新,意境高越,还赋有时事记实的内涵,令后人在吟味中获得史疑佐证的契机。 如宋人尉滕翔在咏无尽岩的诗句中,如实地反映了当时无尽岩下还是波浪翻滚的大海,以及山中野寺荒寂的情景,反证了所谓鹭岛全面开发前的中唐,即有人献地五十余亩以建昔照寺殿堂的误传。

恭奉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觀世音菩陡,樓下講堂、寮房、辦公廳,宗旨為弘揚佛法,傳教念佛,興辦公益慈善事業等。 前任住持真得法師,俗名鍾文業,原籍台中縣東勢角社寮甲人氏,世代以木器業為生,真得法師早年失怙,由叔父鍾樹業收養,幼年生活困苦,為人牧牛,十六歲移住三姑母家中,終日助耕,備極艱苦。 廿二歲婚劉氏女,翌年得一子阿金,甫八月,真得法師偶染奇疾,一息如絲,命在旦夕,家人以為必死,故已為其穿著喪服,待殮人葬,豈料三日後法師死而復甦,一時傳為奇談。 共修會有固定的修持時間,農曆每月的初一、十五有普門品及八十八佛禮誦,每週週日白天則全日念佛,過三晚上拜願,週五晚上研習花藝。 南普陀寺 法華寺建物年久失修,百廢待舉,志心法師接任後,經費短絀,因而先將部分修改,當時接受臺中市佛會理事長聖印法師之提議,擬將妙亨日持之靈骸遷移,安置於寶覺寺日人之墓,以免妨礙法華寺之發展,詎料,不可思議之事於是發生。 正在法華寺進行修改工事中,竟然多位日人來寺參訪。

  • 1993年以來,建造了大禪堂、班首察、慈善大樓等建築,以白石築成東西兩山門,1000多米石構圍牆將全寺環抱,形成氣勢宏偉、佈局嚴謹的寺院整體。
  • 從此,海內高僧相繼往來住錫傳經,十方佛子競相入院參道修學,一時佛門稱盛,名聞中外。
  • 一九九二年還在西側般若池畔,新建一座恢宏雄偉的大禪堂。
  • 八十年代以来,旧有堂院大都翻修一新,还新建多座楼堂。

慈善寺為了紀念振光法師一生的行誼,在華藏塔的右側建了一座假山涼亭,亭內有振光法師的簡介及雕像,供人憑弔瞻仰。 振光法師為紀念律航法師一生行誼,乃建「律航紀念堂」。 「律航紀念堂」原本高二層,後又加蓋第三層,作為慈善寺之祖堂。 慈音寺一樓是知客室,也是常住的寮房,殿內供奉著阿彌陀佛聖像,演仁法師慈照也安立在此,終年不滅的長明燈,代表對演仁法師的追思之情。 普濟寺佔地極廣,左右寮房有四、五十間,左廂一樓更作為共修講堂之用。

大雄寶殿是整個寺院的中心,具有典型的閩南佛殿的特點,大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的塑像,殿後供奉西方三聖。 南普陀寺 大悲殿呈八角形三重飛檐,中間藻井由斗拱層層迭架而成,無一根鐵釘,構造極其精巧;殿內正中奉祀觀音菩薩,其餘各面為48臂觀音,造型優美、姿態多樣;又因閩南信眾均崇奉觀音菩薩,所以此殿香火異常鼎盛。 1982年,南普陀寺成立管理委員會,妙湛和尚任管委會主任兼任寺務監院。 南普陀寺 1988年又由廈門佛教協會公推為南普陀寺第八任方丈。 妙湛和尚升座後,妥善安置十年流散來歸的僧眾,重整禪林法規,主持翻修擴建寺宇,復辦閩南佛學院,使千年古剎重放光彩,迎來一派興隆發展的新氣象。 南普陀寺主殿雙側回廊內外,原分布著僧眾修持生活的堂院樓舍,如鍾鼓樓、客堂、五觀堂(齋堂)、職事堂(庫房)、僧舍樓房、學院院舍等建築。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