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前觀世音菩薩。 照見法界,護持眾生,令發廣大道心,教特圓滿神咒。 無間重愆,纏身惡疾,莫能救濟,悉使消除。 三昧辯才,現生求願,皆令果遂,決定無疑。 威神之力,嘆莫能窮,故我一心,求哀護持。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密。
由於他的慈悲動機,船 長甚至因為殺一個人而積聚了大功德。 這個例子說明菩薩為了阻止別人做壞 事,該做些什麼合宜的動作。 诠释:有菩提之心人的能够自性,一心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这样自然就清净了;只要用心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一直向前就成了佛。 用心的人,一心一意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能够用心听、用心说、用心看、用心学、用心思考、坚持用心做好一件事,就有了菩提之心。 備註:不論念經念佛,念完後都要念一遍「迴向偈」或「迴向文」。 即使做完一件善事也要念「迴向偈」或「迴向文」。
偈: 偈基本釋義
不過,我 們可以透過經驗獲得如下的結論:當我們尋找這些東西時,一經過分析就無法 發現它們。 因此,它們被稱為夢幻泡影。 也許有少數才能出眾的人真正做到這點,但會很困難;我們大多數人只能想像 做到。 即使心理觀想拔除了別人的痛苦而由自己承擔,對心理也是很有幫助 的,可以增加實際採取行動的決心。 這種修行法可以配合呼吸來做--吸進別 人的痛苦,呼出你的快樂給他們。 即使如此,傷害別人的動機,卻仍然是決定某一個人是不是敵人的基礎。
譬如,就以這隻嗡嗡叫 飛舞在我四周的蒼蠅為例吧! 從某個角度而言,我是人,我是比丘,當然比這 隻小蒼蠅還重要。 不過,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毫無疑問的,這隻弱小低等 的蒼蠅,一直被業障所牽引,無法從事宗教修持,但也不會憑藉精密的技巧而 偈 造惡業。
偈: 偈语般若第二
古聖先賢甚且如此,我們薄地凡夫更應仿效追隨,口出善言,身行恭敬,隨手服務,隨心祝福。 「大仙!如有多人,以諸鎧仗,牢自莊嚴,欲前討賊;臨陣恐怖,則便退散。無量眾生,亦復如是,發菩提心,牢自莊嚴;見生死過,心生恐怖,即便退散。 若有眾生稱念阿彌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聲,乃至一聲、一念等,必得往生;證誠此事,故名《護念經》。 次下文云 :若稱佛往生者,常為六方恆河沙等諸佛之所護念,故名《護念經》。 仰願一切往生人等,善自思量。 已能今身,願生彼國者,行住坐 臥,必須勵心克己,晝夜莫廢,畢命為期。
回「自」向「他」:即將「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施其「他」法界一切眾生,以示自己所修的功德,並非只屬於自己所有,而實是一切眾生所共有的。 如此,可拓開自己的心胸與氣度,同時學習菩薩唸唸「利益眾生」的偉大精神。 偈 ,即帝釋天釋提桓因之姓)!
偈: 偈语第十品 庄严
这里说的是四句偈语可以消除业障。 偈 诠释:凡是所有的雕画相都是虚妄的,如果能认识到雕画像不是菩萨,等同立即见到了如来世尊,这是如来真理。 诠释:应该像这样安静停下来,降伏自己的心,保持清净;世尊只是这样说的,愿意喜爱听慢慢听我说来,真善立即体现出来。 诠释:金刚的本名是一心,即不是二心;只需传持四句偈语,福德永昌。
- 是故釋迦,及以諸 佛,勸向西方,為別異耳。
- 这里讲非说,说法者不是正真的说法,只是借说法和众生之名另有企图。
- 禮即專禮彼佛,畢命為期,不雜餘禮;故名禮拜門。
- ,即帝釋天釋提桓因之姓)!
- 最後,你是為了其他眾生而成佛的。
诠释:世间万物皆有本性,认识到自己的本性、本心就直接成佛,只要追求自己的本性,不追求任何外物(包括念经、造拜神佛之像等祈福行为)。 自觉的人,只做内求,其智慧由心生,不离本性(指自明心是所爱)。 诠释:有人说世界是众多微尘组合的相,实不可以这样说;凡俗的人是为了贪图某事来借微尘众、一合相的名。 这里讲的是凡俗的人借一合相的名来欺诈而已。 诠释:你不要念我如来,不要念阿弥陀佛,一念所有的法就断灭了;不要做的是嘴里老叨念我如来,嘴中不说我便是断了相。
偈: 偈语无常偈
須要中要取初,須略中略取中,須廣中廣取下。 其廣者,就實有心願生者而勸。 或對四眾,或對十方佛,或對舍利、尊像、大眾,或對一人,若獨自等;又向十方盡虛空三寶,及盡眾生界等,具向發露懺悔。 懺悔有三品,上、中、下:上品懺悔者:身毛孔中血流,眼中血出者,名上品懺悔。 中品懺悔者:遍身熱汗從毛孔出,眼中血流者,名中品懺悔。
世有大士,為眾生故,不貪己身。 為欲利益諸眾生故,而修種種無量苦行。 如是之人見生死中諸過咎故,設見珍寶滿此大地諸山大海,不生貪著如視涕唾。 偈 依教理講,那禪師這樣回答,一點沒有錯,古鏡未磨,此心還沒得定發慧,沒有悟以前,黑如漆,那裡有錯? 照天照地,那不是唯識所講第八阿賴耶識,轉成大圓鏡智了嗎?
迴向一定發願,發願跟迴向當中是有相同,同中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因為迴向本身就是發願,發願不能說是迴向,為什麼呢? 你發願的時候,你這個願還沒有做到,只是發了個願沒做到,那拿什麼迴向? 而迴向是你將這個願已經做到了,我們所修集的功德不據為己有,換句話說,與一切眾生共享,這就是迴向。
这里讲的是要法不断不灭就不要嘴里不停的念阿弥陀佛。 偈 诠释:不要以造拜如来的色相见我,不要以念经求如来,这是人行的邪道,是见不到如来的。 这里说的是如来的法身不是各种造相。 诠释:用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那是因缘在于福多,得福多是因为德多的缘故。
偈: 偈语第八品 依法
诠释:知道一切法无我(不为己利)其功德胜过布施所有的恒沙和七宝,不要贪著,不接受功德。 这里讲的是不要贪受功德,一切不自私自利。 诠释:我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语,意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最高的智慧觉悟)那里没得到什么,乃至一点点法都没得到,只是一个名罢了。 这里讲,本来无法可得(注:只有一心)。 诠释:一切心都不是心,只是名字为心;过去的心是空的,早已不存在了,不可得;现在的心是空的,空不可得,实也不可得;未来的心没有来是空虚的,不可得。 这里说心本是人体的一个器官,与身体同为一体,是用来思考的。
这本是轩辕黄帝所说的立四面,惟传一心。 诠释:这就是金刚经的核心四句偈语。 一切有为的法(即一切存在),如同梦幻和泡影,如同露珠和闪电很快就消逝,应该保持这样的正确观念。 偈语,佛经中的唱词Buddhist 偈 chant or hymn。 如:偈颂(偈文,偈句,偈言,偈语,偈诵。均为梵语“偈佗”。即佛经中的唱颂词)。
即使是身體內最微小的分子,也有各種層面,因此有各個部位。 如果有什 麼東西是無分子的話,它也許是獨立存在的,但沒有那一樣東西是無分子。 沒有那一個整體可以離開它的各個部位而存在。 為了培養純正而大公無私的愛心和慈悲,你必須培養忍辱,同時要付諸實 踐。
- 譬如, 當我們非常生氣或欲望很強的時候,我們就會對那個東西產生強烈的善惡感, 等到這些情緒平靜之後再來看它們,甚至會發現我們早先的想法很可笑。
- 因為我想到它們對別人可能也會所幫助,所以 就在這兒加以解釋了。
- 如果它們確實是以獨立存在的方式而呈現 時,那麼在我們分析時,這種存在的型式應該變得越來越清晰才對。
- 例如:「願將此誦經(念佛)的功德迴向給我的母親,願她能早日康復,不再受疾病之苦……」,並沒有固定的行文,只要誠心,無論你怎麼說,怎麼迴向,佛菩薩都會感應的。
- 诠释:有了目标志向和热爱就去努力实现,付出了是否能收获还要看是符合实际;没有目标志向和热爱就如同种地没有种子,没有真爱就没有生长力。
裡頭除了滿滿臭豆腐、泡菜外,還有肉片、雞蛋和各式火鍋料,看起來小小一鍋,吃到一半已有飽足感,搭配冬粉、白飯雙主食,吃完飽到想直接回飯店午休一下。 所以迴向裡面一定有願,願裡面不一定有迴向,願要兌現了才叫迴向,因此發願迴向是連帶而起,道理在此地。 迴向文大抵以誦經之功德,轉送給特定對象、事物或理想。 回「因」向「果」:即將「因」地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到最高無上的佛果。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