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源精舍詳細懶人包

你起一念善心,把握時間、把握這樣的因緣,身體力行之後,這件事就成為永恆的故事。 因此我們要時時刻刻用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行好路。 孩子從小就有良好的家教,日後走入社會接受社會的教育,他們的人格、品行才會圓滿。

從初次的二十多人禪七,到近年每梯次千人的禪七,至今已有三萬多人次透過精進七日禪修,洗滌煩惱塵垢,進而定心、淨心、明心,尋回生命的活水源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 2000年,創辦中國世紀佛教協進會 ,在會中的專題演講「新世紀的責任與展望」中,倡導以佛法的五化運動──學術化、教育化、藝術化、科學化、生活化,作為新世紀的責任與展望。 隨著皈依的四眾弟子人數驟增,決定籌建中台禪寺。 於1992年7月30日,成立「中台禪寺籌建委員會」,開始籌建工作。 落成後隨即舉辦「世界宗教文化交流研討會」 及傳授如來三壇大戒暨在家菩薩戒會 。

修源精舍: 關懷士培訓_志願服務的經驗分享(上)

1963年至臺北臨濟護國禪寺,希望受具足戒,但因為沒有正式出家無法報名。 修源精舍 後至慧日講堂購買《太虛大師全書》,遇見印順長老,請求出家,以獲得報名資格。 因開壇傳戒時間緊迫,印順導師開示:「我們因緣很特別,我看時間來不及了;但既然出家了,妳要時時刻刻為佛教、為眾生啊!」。 印順導師簡單行皈依禮,為她完成出家儀式,成為她的出家依止師,為其取法名叫「證嚴」,字慧璋。 她時常往來寺院,萌生出家之意,經當地慈雲寺出家師父引薦,前往新北市汐止靜修院,準備出家,三天後被養母王沈月桂尋回。

假如人心欲念很多,過度開發的結果,造成氣候不調和,可能就會變成水災或旱災。 早期除擔任佛學院教務主任外,平時尚受邀多次至國內外(美國、大陸、馬來西亞,大專院校等)各地演講、辦學;近幾年則主要以僧伽之自我教育工作為主。 乘雲宗是唐代天寶年間由禪宗上師範化和尚在衡陽回雁峰乘雲寺立派,傳承一千多年,至今在湖南、江西、廣西乃至台灣仍有弟子,但佛教史上各種典籍鮮有記載。 《重修乘雲宗譜》成為了解和認識這一流派的重要史料。 智諭老和尚帶領四眾弟子歷26年退位,於1998(民國87)年浴佛節,本苑舉行晉山陞座典禮,由惠敏和尚接任第二代住持,秉持師承,弘揚正法。 1986(民國75)年,在三峽成立講堂共修處。

修源精舍: 修源精舍附近的宗教團體

禪坐共修內容:八式動禪、禪坐、瑜珈、經行、法師開示。 於新竹法源講寺禮覺心法師出家,覺心法師為斌宗法師徒弟,也是與楊英風大師相識三十多年的摯友,承襲著恩師及父親雙方的善緣促成之下,寬謙法師踏上了弘揚佛教藝術之路。 修源精舍 法師雖然沒有接任淨業院,因惦念師恩且淨業院並無常住寺眾,先後在淨業院旁成立「永修精舍」與「慈心幼稚園」以紀念兩位恩師,並就近協助看顧淨業院內事務,維護百年老寺的基業。 勝光法師於民國96年(公元2007年)安祥示寂,並將永修精舍傳給寬謙法師,由寬謙法師繼其遺志,繼續講道與辦學教育之願。

結合香光志願服務隊,推展生命教育及終身教育,二十餘年成效備受各界關注與肯定。 寶殿上層為念佛堂,堂內主尊為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立姿協侍左右。 修源精舍 念佛堂之上為藏經樓,以開架式提供信眾閱讀各類佛教經典書籍。 香光尼僧團開山方丈悟因法師以教育為使志,教育機構的拓展,是紫竹林精舍創建的緣起。 現任第二任住持見竺法師稟承師志,推動弘化文教志業,始終如一。

修源精舍: 精進日課程_勤耕福田 誠情相待

因此,精舍又是学舍的另一名称了,在汉代又以学舍名为精庐的,但其精舍精庐,都是精研学术的处所。 中国佛教道场,以精舍为名的,是从晋代开始,晋书孝武帝纪:“帝初奉佛法,立精舍于殿内,引诸沙门以居之。 ”另以学林新编则说:“晋孝武幼奉佛法,立静舍于殿门,引沙门居之,因此俗谓佛寺曰静舍。 ”考其原因,乃以沙门皆以翻译经论为要务,故此凡为沙门所居之处,必能群贤毕集,儒士接踵,所以佛寺也就成了精研学术的处所了。 舉辦樂齡學堂,關懷長者共學、共餐,健康到活,落實社區關懷。

修源精舍

1963年秋,於基隆十方大覺禪寺靈源長老座下出家,法名知安,法號惟覺。 1964年,受具足戒,矢志苦行,自1970年初開始,於台北縣萬里鄉山中閉關苦修十餘年。 1962年年底修道法師返回豐原,王錦雲留在普明寺自行落髮,居士許聰敏為她取法名「修參」。

修源精舍: 精進日課程_烏克蘭難民援助進度說明

九十九年,西安碑林博物館贈予本寺一千二百七十三種碑拓,包含名家書藝刻石、儒家典籍石經、佛教寺碑、祖師碑記、祠廟家訓碑、墓誌銘、線刻圖畫等。 修源精舍 為了將寺藏精選佛教造像碑及「千年一拓」的西安碑林珍貴拓本完整展出,永充供養,於民國一百零五年八月十三日圓滿落成啟用。 1992年4月,於台北市成立第一家普光精舍,之後於各地普設精舍。 精舍中定期舉辦各級禪修課程、法會共修,乃至舉辦公益活動、社區服務、成立助念團等,達到弘揚佛法,安定社會的功用。 至 2008年止,中台禪寺於海內外設立精舍分院達一百零八家,遍佈美國、澳洲、義大利、奧地利、日本、香港、泰國、菲律賓等地 。 1993年5月2日,創辦中台佛教學院 ,培育僧才,成就法門龍象。

  • 原因在於惟覺老和尚痛罵的「條文」,卻幾乎都已經被擱置或刪除,尤其是要寺廟繳稅、主管機關派任住持的說法,經過查證沒有一個版本這樣主張,就連邱太三提出的「宗教人士犯罪加重其刑」,也已經在政黨協商中放棄。
  • 她時常往來寺院,萌生出家之意,經當地慈雲寺出家師父引薦,前往新北市汐止靜修院,準備出家,三天後被養母王沈月桂尋回。
  • 因開壇傳戒時間緊迫,印順導師開示:「我們因緣很特別,我看時間來不及了;但既然出家了,妳要時時刻刻為佛教、為眾生啊!」。
  • 民國九十八年,中台山博物館正式落成啟用,舉辦多次特展及兩岸文化交流活動,獲得學界、教界與十方信眾廣大的回響。

並親擬「教理、福德、禪定」三環一體教育旨綱,在學院中深入經藏,解行並重,培育出「外現聲聞身,內密無上印,身行菩薩道,廣度諸有情」的菩薩僧才,荷擔如來家業。 佛教學院所培育的僧才,或於中台禪寺各分院精舍弘揚佛法,或於常住執事,或於佛學院致力於僧伽教育,秉持菩薩之願行,學以致用,廣行六度弘法利生。 指導中台禪寺各分院精舍禪修班教材,擬定初級、中級、高級禪修教本,於精舍禪修班課程中教導社會大眾禪修及佛法正確知見,精舍學員除了每年固定的禪七用功,更有不定期的半日禪、一日禪共修,以及中台禪寺終年不斷的「中台一支香」,期透過種種禪修教育,令大眾皆能契自心源,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為推動「佛法藝術化」的理念,成立「財團法人中台文化藝術基金會」,創辦 中台山博物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於 2009年10 月3日落成開館。 除了展示館藏文物之外,中台山博物館亦與友館進行多次交流,如展出浙江省博物館所藏雷峰塔遺址出土文物及浙江省各博物館所藏之阿育王塔,以及西安碑林博物館致贈之歷代名碑拓本等。

修源精舍: 精進日及營隊課程_我在回家的路上 烏克蘭難民援助紀實

期透過佛教文物作為歷史見證,讓有緣大眾領略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實現淨化人心、安定社會的利生本懷。 開山以來近三十年,智諭老和尚捍勞忍苦,講經不輟,攝化之四眾弟子逐漸增加,於是大雄寶殿、法堂、僧寮等相繼擴建。 在修學佛法上,法師以身作則,帶領大眾解行並重,深入「緣起性空」二諦之理,依般若法理會通諸經,闡揚念佛求生淨土的深義。 1982(民國71)年起老和尚開始著疏經典,筆耕不輟,流布法寶逾60本。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